金刚经研读之八十二--自我转化的关键(一)


2014/9/3    热度:268   

  我们知道,每部佛经经文的开头,几乎都是〝如是我闻〞这一句,其实它是有来由的。这要回到佛陀行将涅槃的现场,当时佛陀所有的弟子们都陷在极度的悲哀绝望无助之中;阿那律尊者因为眼睛瞎了,见不到眼前的气氛,保持著灵明和冷静,所以即时提醒阿难。我们先介绍一下阿那律尊者,阿那律是佛陀的堂弟,后随佛陀出家。

  他刚出家的时候障碍很大,曾经一边听法一边打瞌睡,佛陀呵斥他,并且严重警告说〝咄咄胡为睡?螺丝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他听了很羞愧,又惶恐害怕,于是生起极大惭愧忏悔心,发愤及时精进用功,连著七天七夜不眠不休息,结果眼睛瞎掉了;佛陀心生悲悯怜惜,于是教他观行智明法门,最后业障净尽,证得了天眼通。当佛陀要般涅槃的时候,大家都慌了,只顾著悲伤,这个时候只有阿那律是清醒的,于是他就提醒阿难,要收拾起悲伤,因为还有重要的事情要请示佛陀,其中一件事情就是要问佛陀,以后每部经的开头应该安什么话?

  佛陀告诉阿难,应该用──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与会有些什么什么人,然后怎么样,开启了什么法要?所以后来佛陀弟子结集经典,每一部经的开头,都是以〝如是我闻〞作为开场白。

  〝如是我闻〞四个字有其深义,并不止于字面的浅显,佛法不能依文解义,古德有〝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的说法。

  比方这个〝如〞字,它就有圆满的含义在内,而且〝如〞是实相的表征,《金刚经》里面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而如是我闻的〝我〞,又不单单的指某一个弟子,或者说就是指阿难。因为每一次的法会都有首座弟子,或者是某位菩萨代表众生向佛陀请法,然后佛陀根据他的提问来宣说法要。

  比方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代表提问的是须菩提尊者。须菩提的中文意思是〝善现〞,这是基于须菩提出生时有瑞相显现,所以叫善现;以他的修养来讲,他是佛陀十大弟子当中〝解空第一〞,也就是说他善解空义。

  讲到这个空义,是告诉我们 ── 一切万法的显现,都是依于因与缘的和合所暂时显现的一个现象;因缘和合之前是虚空性的,因缘离散之后,它也是虚空性的;就像虚空的风云雨电一样,风起云涌之前是虚空,风起云涌之后又回复到虚空;须菩提深明此理。

  须菩提出生时有一异相,他生于婆罗门族姓家,家里非常富有,但他降生之时,家里一切器皿所有竟然刹时顿空,父母请教于相师,相师认为这是一种祥瑞的好兆头,于是父母把他取名为须菩提,奇怪吗?只能说其来有自吧!

  《金刚经》便是由这位佛陀解空的首座弟子──须菩提代表众人来向佛陀提问的。佛陀说法,通常经由请法才宣说,不会主动开示,这是因为佛陀深识法性之故,一切合乎自然,以免外道诋毁。佛陀是一位证到圆觉的大智能人,他是一位真语者、实语者,他所说的道理都是真真实实的,那要怎么样才能够为众生所接受呢?因为在那个时候,佛教不是印度原有的宗教,印度其实很早就有修行现象,印度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而它这个地方把人分为四等,最高等人就是祭司婆罗门,婆罗门认为他们从梵天的口降生的,清净又尊贵,而婆罗门种性这一族,它本身又是非常重视修行的,所以印度在婆罗门的带动下,它形成了一个风气,它是重视修行的一个国家。佛陀生长在这么一个环境之下,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他是看到了人生的生老病死之苦,然后看到修行者的修为,让他确定了生命的价值,于是为了要去思考人生的种种与究竟而投入到修行的路。

  他曾经参访了所有的外道,但他感觉到,他们对于生命的认识和追求都不真实,也不究竟;佛陀非常谦虚,对于所有的外道以及所有的苦行者,佛陀都曾经参访过,在雪山艰辛地苦行了六年之久,曾经不食不眠,饿到只剩皮包骨,一息暂存,但无益于生命的追究,终于他体悟到苦行不是究竟的方法,苦行并不是一个根本的解决的办法,于是到尼连禅河里洗净了身上的污垢,接受了牧女乳糜的供养,然后坐在菩提树下去思惟。

  从他三十年今生整个的过程所经历的,以及在禅定思惟中所开发的智能,上通天际,下彻地府,彻前彻后,无始而至未来,如此去思惟、观照生命究竟的真实谛理,终于他看到了〝法尔如是〞,睁开眼,东边地平线的上方,一颗奇大无比的闪烁明星正对著他颔首微笑,正是天有情,天亦语!而这个光烁的本体却是众生本来都具足的啊,只因为蒙尘而不能证得。

  面对痴迷的众生,佛陀能说什么?说了又有谁懂?而在佛陀透彻的智海里,生死涅槃原一如啊,又有什么好强调的呢?佛陀默然了!终于天神出面了──请佛宣说法要,救度众生!毕竟还有许多的众生是热切的寻道之士。

  基于这一个因缘,我们知道一切万法,皆是依于因与缘的和合而显现的,所以佛陀不会主动说法,因为佛陀尊重众生,必依有请而说,常是依于弟子的提问,或是菩萨为众生的请法,有因缘佛陀才开演。在十二部经教当中,虽有佛陀〝无问自说〞(优陀那)的一类,而以《佛说阿弥陀经》为代表,其实佛说这部《阿弥陀经》,也是有来由的。《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三经之一,在另一部〝观无量寿经〞中,佛陀就把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因缘做了详细的交代。

  极乐世界是佛陀为应阿阇世王的母亲韦提希夫人的需要而介绍的,韦提希夫人是皈依佛陀的虔诚信者,面临人生际遇,她悲痛至极,因为阿阇世王忤逆不孝,受恶友提婆达多的嗾使,幽囚自己的亲生父亲,将置之于死,后因母亲密送食物,于是把母亲也关起来,人生之悲莫过于此,韦提希夫人身处绝望之中痛不欲生,于是她遥念佛陀,请佛救助。佛陀慈悲,于是为她开示西方极乐之净土世界,能够脱离我们所居住的这一个娑婆苦海、五浊恶世。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