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研读之六十--缘起与性空(三)


2014/9/3    热度:327   

  可见佛法于〝境〞,讲究要绝对的清净。所以佛陀说: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于般若经,要进入实相般若的理念,首先要知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法的本体不实,它是依于因缘和合而显:“佛陀说法,如筏喻者”;依理而说事,藉事而明理,语言文字就像竹筏子,明白之后语言文字要不执著,就像得其意须忘其言一样,否则执著就成病。所以如来说法,不可取、不可说,是非法,是非非法。

  比方家里有个两三岁的小孩,看到电话,会以为是玩具,吵著要玩。你能不能跟他解释清楚?除非小孩很懂事,否则只怕有理讲不通;要满足他的好奇心和意愿,你只好买一个玩具电话给他,而且还要小孩能接受,自然这是化解问题方法之一种,于电话的法而言,这是非法。

  〝非〞我们曾经说过,引用老禅师的介绍,非是“不同于原有”,并不是否定或不认同,这点要注意。但玩具电话可能只能哄他一时,暂时可以转移小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好奇心仍在,直到那一天,你抱著他对著电话,听到他的爸爸或妈妈在电话的那一端,亲切地跟他讲,半哄半教他,跟他讲道理(小孩能接受的道理),知道电话是大人们用的工具,而不是小孩的玩具,也许这下他才会收心,不再对电话存著妄想,而且也不再以电话为玩具时,要把问题完完全全化解了,那就是非非法。

  当然,善用此法是要有本领的,比方平常你就懂得教育孩子,有摄服孩子的能耐,如果只是一味地溺爱,那可能这个方式是行不通的,你只有想办法把电话和孩子隔开,为了化解问题,方法是因人而异的,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所以说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凡夫众生分别执著心强,对一切的分别也是有理讲不清的,而所作所为,基于业的情况之下,都是造作的,所以凡所有一切都是有为法;然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但凡夫众生很难相信这道理,一切真真实实,怎么说它如梦幻泡影?!尤其惨酷的事实摆在眼前时,怎么面对?

  比方我们知道一个喝了酒的人要开车上路,我们一定会劝阻他,要他不要开车;这是基于知道一个什么因,会产生什么果,我们掌握得到,所以化解了因,果相也就不致于显现。可是我们看看:每一天的交通事故,只要有车毁人亡的,十之八九,几乎都离不开酒后开车,难道这些驾驶都是不怕死的勇士吗?相反的,这些人绝对都怕死,只不过醒时痴迷,不能自我约束,酒后却胆壮,视死如归,什么人命法律天理良心,全都不在他的眼下了,因著他的心迷,让一车的人受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处。

  人生如何理智的觉照呢?贪杯者其实只要冷静地思考一下,他的意志便能振作起来,不致醉生梦死,或者藉酒麻痹;如果品德再高尚一点,有可能就会替别人设想,也就会考量到生命价值问题,不致愚痴地去做酒后失态乃至枉害了生命。

  佛法对世事的认识不离因果律,于因做防范,于果就可避免;酒后不开车,即可避免车祸。这是在人能知的范围内的一种分析和推理,正因为如此,所以人在业作上要小心,于因不造作恶,于果就不致承受苦;而且恶业愈重,相对的所承受的苦也愈重,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这是眼前我们所能把握的。但佛法让我们面对的时空,是无垠无尽的,佛法讲三际──前际、中际、后际,也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过去是一个无尽的时空流,未来也是一个无止尽的时空流,生命便是无止尽地在这一时空流中轮转──依于造作,善的得好报,恶的得苦报。所以学佛人首先要把握的是: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如果眼前的一刻能做到这一点,起码于未来可以避免苦受,但并不是就没有苦,为什么?因为现在虽不造作恶了,而无尽的过去世的时空流中有否造作过?

  自己完全不知道!像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无明顿彻,澈然照见自己无始以来过去世的种种行为,才知道自己也曾经为恶人,曾作小虫,即使在成道的这最后一生,他还必须去承受自己曾造作过的业果。

  业是非常现实的,佛经中说它“如影随形”,即使人在最后一口气不来时,“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然后依于业力的轻重,再去转世轮回,除了有修养的修行人可以掌握自己的来生,一般人只有随业流转,所以经中要人把握人身,因为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通常学佛人会重视这一点,所以会面对自己,收摄自己的六根,调适自己的五蕴,修正自己身口意的行为;但这还只是学佛的初步入门,进一步必须认识了生命的真相,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之后,便会豁然的觉醒,那就像金刚经中须菩提问佛陀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才会在菩提道上去探索、去努力。但多少人仍被业力牵得团团转,身不由己、无可奈何,所以佛陀在金刚经中告诉我们:金刚经的功德力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我们刚刚提到佛弟子学佛之后,即使懂得修养自己,改变自己,现世可以不造恶业了,但过去世所造的恶业怎么办?所以面对自己无始的过去,要常行忏悔:

  除了于事的忏悔之外,还要做到理的忏悔。事的忏悔是有相忏悔,在这里谈到所谓的忏悔,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原则:

  “忏是检讨,悔是改过”,这也是千佛山方丈云老禅师提出来的简而明确的法要。一个佛弟子,必然时时怀著谦虚、虔诚、忏悔之心,他的慈悲喜舍才能够像一道渊源不绝的清流,时时滋润心田而不枯竭。

  理的忏悔是一种无相忏悔,仍然要把握:无不是没有,是有的突破!比方说: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佛法中,凡对“空、无、非”等字眼的出现要特别小心,切莫以一般否定的词义去解释;古人认为“依文解义,三世佛冤”是有道理的。因为佛法中谈“空、无、非”都离不开“有”,“有”是人世间的一切现象、一切问题、一切造作。针对“有”去了解,才知道什么是“空”;针对“有”去化解,才明白什么是“非”;针对“有”去修养,才理解到什么是“无”。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