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佛之道


2014/9/6    热度:236   

  我的学佛之道

  文/林惠

  去年高雄般若寺举办岁末联欢会,代表佛学班的同学们跟月师父去邀请老和尚来与会,完成邀约后,老人家很慈祥的跟我们聊了一下。月师父说:‘这两位年青人,明年要去读佛学院了。’老师父随即提醒,要有‘愿’,这条路才走得长久。月师父又转头问我们:‘是吧,你们是要走修行的路吧?’老师父一听月师父这么说,马上提出订正:‘不要用修行这个字眼,修行是修正自己身口意的行为,外面修的比我们好的很多,要说学佛之道,学习佛陀的道理方法。’

  在‘学佛之道’的第一堂课,教授师的一句:‘七岁时,你们在做什么?’让我回到过往的回忆中,泪流不止。听大人们说,小时候的我脾气很差,是个恰查某,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会走上学佛这条道路而来读佛研院呢?佛教,讲因缘和合,就从‘我为什么要学佛’和‘我为什么会学佛’来切入吧!

  我为什么要学佛

  很小的时候,我就不爱吃肉,看外婆初一、十五吃斋,就跟外婆吵着说我要吃素,外婆跟我说:‘你现在还太小,只吃菜,营养会不够,等你长大,想吃什么没有人会阻止你。’那时候的我还小,乖乖的听着外婆的话,等长大。

  以前的社会重男轻女,奶奶就是典型的代表,因为她也是这样长大的。所以,三个孩子和奶奶共睡时,她总赶我下床,让哥哥和弟弟睡在她身旁,我只有被骂和忽略的份。那时的我,小虽小,却爱跟老人家讲道理,讲完道理后,最后总会再加一句话:‘你偏心。’奶奶,无理说不过我,就会气得对我说:‘你吼,脾气那么坏,以后一定嫁不出去。’那时的我不知怎的,可能是歌仔戏看太多,就对奶奶说:‘长大后,我要出家,嫁不出去就嫁不出去,有什么关系!’奶奶听我这么说,更气急败坏的教训我:‘小孩子黑白讲,有耳没嘴,你以为出家那么容易吗!那可是要有条件的~,不是随便的人都可以出家的!’我莫名其妙地就记住了奶奶的话,有了出家人是不同于一般人的概念。

  国高中时,全家人从高雄搬去屏东居住,我一个人住在外婆家,每到六日,就搭火车回家。当时火车站的某个角落,有一区是专门放‘善书’;等车之余,总会撩起袖管,整理起那块总被人忽视的区域,当然,在整理的过程中,看到一些不错的书,就会带到火车上看,到站时,又将书放置在另一个车站的善书区。那时期的家中,常出现高气压的红灯警报状态,国中同学的妈妈知道家中的状况,就拿了本印著『大悲咒’和‘心经’的小书给我,她要我多念,甚至鼓励我背起来。心经,很快的就朗朗上口了,里面的文字易懂,所以常常就在思考那些文字的意义中,将一些从那里头自以为得到的知见应用在生活中,不断的透过自我对话,让自己渡过那段身心艰熬的日子。

  高中毕业前几个月,家中气氛快达临界点,老师告诉我,毕业典礼时,学校会颁两个奖项给我,所以那时比较好的师长们,还特地提醒我一定要邀请父母来看我站在台上的模样。我很开心的打电话跟妈妈分享,妈妈也答应我一定会到场观礼。毕业典礼前几天,突然间,有一种冲动,很想回屏东去看看,所以那天下课,坐着校车回家去。结果,来载我的是爸爸,回家的车上气氛很怪,心中暗想,莫非又有事情发生了?回到家,看到的是地上已清理过,但,在磁砖间的缝中却还略带点血丝,连忙趁老爸不注意时,赶快打电话回外婆家查询。老妈那时已经回到外婆家了,所以呢,就跟老爸随便编了一个理由,又连忙坐车赶回高雄去看老妈。当时,老爸对我说:‘我跟你妈这次~应该不会再在一起了,你毕业如果考得上,老爸想办法也会让你读书,可是,如果你没考上,你就要自己到外面工作了!’坐在返高雄的客运上,一路上默念大悲咒,来稳住自己的情绪,试着不让恐惧占住思绪,试着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总算,平静了下来,可以思考了:‘家暴的问题,是从小到大的,不是三两天的事,这次他们如果真的可以分开,不失为一件好事,那种时时刻刻活在母亲可能又被打、父母两人不知何时又会产生冲突的日子,一点也不好受!’在那种该是乱的时刻,脑子只是一直在分析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提醒着自己该用何种态度来接受生活中可能会产生的大变动,一方面又暗自的担心着老妈此刻的伤势,不知如何!当然,毕业典礼当天,师长们在询问我的家人时,只是淡淡的笑着对他们说:‘他们临时有事不能来。’

  那年,老妈跟我们搬回高雄租房子住,而没考上任何学校的我,在补习班蹲了近一年,却在老弟也因为受不了家中气氛,提议出国念书的奇想下,老妈就托友人帮忙申请我俩出国读书。在1999年九月九日,在老妈的护送下,我‘一人’到了加拿大,开始了我四年的国外生活。原本提议要一起出国读书的弟弟,留在台湾没有同行,因为老弟未成年,需要家长双方都签字才能出国,而老爸不肯签,他怕我们一去就不回了;之所以一人成行,是因为那时,我已满19岁了,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是女孩子。在出国前,也上演了一套全武行,所以呢,说好是两个人一起的留学生活,又变成另一个不同的局面。

  前一刻的甜蜜家庭,下一刻却得承受父亲那如暴风雨无情的横扫;然后,等其风雨过后,又象是什么都没发生过般的温暖问候。原本,计划好的一切,都有可能全部洗盘。什么是无常,什么是苦?在这样的一个生长环境中,从小到大,是该很清楚的。

  ‘为什么要学佛’,那一章节有提到《五王经》的无常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忧悲苦恼。’所谓的无常八苦,是从小生活的写照。爸妈去工作还没到家,就担心是不是在回来的路上,又有事情发生了,这是忧悲苦恼;看到他们相安无事的回家了,这是心境的解脱,谓之生;有时,在房门外,求着房门内的人开门,因为可能又有事发生了,可是,门却不打开,而打闹声不断,深深地体会到,什么叫做求不得;门打开了,却看到躺在床上的人,担心着还活着吗?!这是对死的恐惧;在享受家庭生活时,却很清楚,那种快乐,只是短暂的现象,希望这美好永远不要过去,这是爱别离;当一再的事情反复的发生,对这两位养我育我的父母,那种由心发出的怨憎会就因而产生;这样的生活方式下,由情绪导致身体失调,这就是病;随着岁月的增长,看着父母逐渐老去,再加上其年轻时过劳,身体产生了一些问题,明白这就是老与病。看到这些,反问自己:‘为什么不学佛?’以上,就是我为什么要学佛!至于,我为什么会学佛,这又是个很长的故事了。

  我为什么会学佛?

  那时出国,住在老妈的朋友家,一住就是四个年头。在那值逢家变的时刻,看着他人一家和乐的生活,心中百感交集。当时寄住的家庭是个传道家庭,刚开始也会跟着上一些课,还蛮受用的,也深信不已,因为那些道理,是从小到大被教导的,也已经在生活中落实的。但是,接触愈久,问题跟烦恼却愈多;其实,‘法’没有对错,但,从不同人的口中讲出来,却掺入了很多个人的我见,这样的传道很容易误导。看到待在里头的人,烦恼并没有消除,搞到最后每个人的心中是苦闷掺杂。于是,就慢慢的疏离,疏离了那一个宗教家庭,成为真正的寄住者。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知识经验,更让我在接触到正统的佛教,了解了佛法僧三宝的意义时,心怀着一种敬意。佛弟子所皈依的三宝,是有根有据的;由觉者佛陀留下如何觉悟的道理方法,藉由专业、如实修行的僧宝们在旁导引着,帮助众生了生脱死、拔苦与乐,这样的一个事业,是很伟大,也是永久的被人们所需要的。

  到了国外,寄人篱下,经济上要节流,安全上要顾虑,行为上要自律,不安、恐惧、担忧和悲伤,常常笼罩心头。担心着台湾家中的状况、担心着自己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担心这、担心那的,好辛苦!总算,去加拿大八个月后,就顺利地申请到了当地的学校就读,科系是‘早期儿童教育’。

  还好,读的是这么一个科系,让接下来的人生产生了大逆转。能学教育,真的很好,所学都跟人有关,如:‘心理学’、‘儿童身心发展’、…等。因为所学,所以慢慢的去研究、分析、探讨,家庭与自己的一个关系,在一层又一层的推溯中,慢慢的看到父亲那些伤害自己、伤害家人的行为的缘由。慢慢地,建立起一些自己的知见;虽然,了解了,不过那不代表过去在家庭生活中,所受到的伤害,都不存在;但,心中的恨已不再生起,剩下的是对父亲的怜悯,毕竟,老爸也只是个还活在过去生活创伤的‘孩子’,一个可能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一个十岁父亲就过世,被迫休学工作帮忙负担家计的孩子,对父亲的印象也还一直停留在那──父母加孩子四人,门一闩,爸爸打妈妈,妈妈不敢出声的印象中。在早期教育的领域中,在这样知识经验下薰习长大的孩子,在处理自身情绪上面易有问题,也易用伤害他人与自身的方式来与家人相处;就研究数据来看,百分之八十这样长大的孩子,易有暴力倾向的问题,不是施暴者就是受暴者,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机率,得要透过自我觉察和有意的学习来改变。

  离家一年多后,老妈觉得租屋不划算,兴起了买楼的冲动,遂提议由我开口跟老爸要求经济支持,这样她就可以少掉一些负担。老妈都开口了,身为子女的,能不答应吗?在踌躇了几个星期后,终于提起勇气跟老爸开口,原本想说老爸一定会口出恶言,哪知其很爽快的答应负担我在国外的学费和生活费的开销。那时的我,省吃俭用,深怕得来不易的钱,在哪一刻可能又会消失,过得很无欲,能省则省,连一双在雪地走路用的雪鞋,都舍不得花。为了课业,有时要上图书馆借一些儿童书籍,就拖着一只皮箱,包的厚厚的像无尾熊似的出门,等进了图书馆,又一层一层的像在剥皮般的脱掉衣物;书借齐了,左手挽一叠,右手拉皮箱,背上又背着一包的走上半个多小时,才回到住的地方。就这样的又过了一年多。

  有一次,听朋友说要跟团去旅行,目的地是‘爱德华王子岛’,从小读蒙哥玛利的作品和看‘清秀佳人’影集长大,也心生向往,但只要一想到要花很多钱,就无法下决定,于是,就打了通电话跟老爸询问,老爸一听,就说:‘想去就去啊!’这下可乐翻了,就很放心的去玩那么一趟。七日的旅行,在坐了整整三天的游览车,在第四天下午,抵达了爱德华王子岛,看着那片广阔的土地,心中涌现一种幸福的感觉,晚上抵达旅馆,趁着那鼓勇气,打电话回台湾给老爸,对他说:‘爸~,我只是想跟你说,我真的很幸福,我爱你,有你真好!’老爸也很感性的说:‘傻孩子,你是我生的,我也爱你啊!’在那次旅行中,父女关系正式大合解。

  千佛山与我

  老妈有三个孩子,原本说一年划成三等份,四个月她在国外陪我,其余时间待在台湾,但搞到最后,只要我一放长假,她就叫我订机票回来陪她,据她的说法,她来陪我,只能看到我一个,但我回台湾,却有很多人可以看到我!听话如我,只能遵命。那时要结束婚姻关系的老妈,四处去上很多的心灵课程,像占星、瑜伽…等,也跑很多地方去当志工,每天都将自己的时间填得很满;放假回来的我,没事做,有时就会跟着她跑。那时,母亲瑜伽课的一位同学,带她接触千佛山,她一看到‘家风’就被吸引住了,看到老和尚本人更有种象是看到自己父亲般的情感。放假回来,母亲老爱找我去帮忙活动,再加上她有参加高雄讲堂的‘云来集合唱团’,音感好的我,就这样的被拉进合唱团,这是我接触千佛山的起源。

  回国后,每次千佛山有活动就去当志工,由幕后的小搬工、POP代写手、开车接送志工、…等。最后,在2005年,被任命当般若寺举办‘儿童学佛营’的队辅,在活动中,认识了一群年轻伙伴,因为有这么一群伙伴,接着每年学佛营一邀就回般若寺去带队。一年接着一年,由第一年的队辅、第二年的中队长、第三年的值星官,到去年寒假般若寺办的‘青年成长营’活动的主持人,在与愈来愈大群的年青伙伴相遇、相知、相惜后,更感自己的不足。

  几年接触千佛山这个大家庭下来,佛法的熏习不足,是自己不够精进跟积极,只知三宝是‘佛法僧’,只记得带营队时,上课教给小朋友的东西;只知,除了工作外,就是活动跟当志工,除此之外,对佛法知见的建立,就只有老师父的几本较轻松的小品和每个月的千佛山杂志。活动几年带下来,由青年渐渐的也即将由二迈三的阶段,心中有种似乎还有事情等着我去完成的感受。

  去年九月、十月,特意回到出国读书的地方,去拜访一些朋友。发现很多朋友,每天都在经历‘六道轮回’,尤其是一位之前在某机构做志工的伙伴。那位朋友是一位非常好的人,常常发心去做很多的社会公益,但,年纪轻轻地她,却在前年被验出有乳癌,虽然已被治愈,而在遇到很多缘境来临时,又会回到之前那艰辛的治疗过程中。那次的旅行,因为借住在她家中,能够很细微的去看到她为何会生病的源由。佛法讲万法唯心造,如果不能时时观照、觉察自己的那颗心,心会影响身,病痛缠身就成理所当然。跟她分享一些调心的观念,但对从没接触过这些道理方法的人而言,真的有如对牛弹琴,佛法知见尚不足、智能也不够,深怕说到最后彼此会不欢而散、打坏几年下来的友情,所以,最后也只能用倾听者的角度去听其诉诉心中长久以来对家庭、对生活的苦与闷,让她倒倒垃圾。但,内心却感受到一股深深地无力感,我只能听,却无法令她觉悟到若不改变现在的心理状况,是有可能让她肉体上的病再次发作的。

  在拜访过去的友人后,内心愈来愈明白,未来,自己会走向什么样的一个道路。接触千佛山这么久,佛法那么的好,有了生脱死的道理,有拔苦与乐的方法,一定要从自己做起,自己得到好处,才能把这样好的东西带到其它人的生活中啊!问自己:‘你看到这些会这么难过,是因为无能为力,同样的情形再出现,你还是会难过啊!所以,你现在该怎么做?’有个声音在心回响着:‘让自己具足条件。’但如何做呢?

  出国前,在某位师父的建议下,开始读‘大方广佛华严经’,出国放假也顺便带去读,愈读就愈觉得唯有‘出家’这条路,才能真正的帮助人了生脱死。看着顽固的朋友,我心中很明白,她可能很快又要再次面对病痛的折磨,因为有因必有果,若不从身口意调整起,其健康是没有转寰的余地可言的。

  ‘但,究竟什么是出家?’、‘怎样让自己具足助人了生脱死的条件?’、‘出家这条路是一辈子的事业,你真的有办法吗?’、‘奶奶说过出家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事,是要有条件的,你条件具足吗?’那么多的声音,不间断的在脑海里发问着,当时,只抓到一个念头:‘不试试看,怎知道行不行,何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读佛研院吧!佛研院可以让你知道你究竟适不适合走这条路。研究、分析、认识,不是吗?’所以,在结束旅程后,来到佛研院,就填了报名表。而,大概在两年多前,当我家老妈进来读行者部时,早想跟着进来读佛研院,考量到自身社会经历尚不足,怕那不足在未来会成为众人反对的阻碍,有个声音在心中响起:‘29岁那年,该是你的就跑不掉。’什么是因缘和合?!感受和体验真的很深。

  老妈去年听旅游回来的我说要读佛研院,没有当真过,但,当有一天,告知她我已填了报名表后,有机会她就会与我分享之前,在这待了三个星期的读书和生活的经验。老爸号称是佛弟子(其实他是佛道不分的传统宗教),时常听他满嘴的佛经道理,所以,当他听到我说要读佛学院,表面上抱着乐观的态度赞成,但事实上却在言语中交杂着几句:‘去读读就好,出家这件事呢,就缓一缓,不要那么快下决定!’知道父亲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就从那个角度切入,从之前学过的一些命理知识中切入,八字、紫微、占星论我命…等,能谈的都尽量搬罗,最后又将老师父的一句话写在纸上,跟其分享,那句话是这么写的:‘是愿还是业?!’老爸,顿时无言,盯着这句话良久的他,最后只对我说:‘好啦,你想做什么就去吧!’

  结语

  进佛研院是一个机会,看自己究竟有没有走出家这条路的条件。千佛山杂志封面每期都有‘信佛、学佛、可以成佛’这样的字眼,出家这条路并不只是世俗人所以为的‘青灯、古佛、木鱼常伴’那么简单,尚有许多东西要学习。带着许多在外学来的知见,进到佛研院读书,接触到的师父更多了,所谓的出家生活,虽还没真的入门,但也知道十之七八了,佛法道理、出家生活知道的愈多,就更加的不确定自己的道路,但仍按捺住那不安的心情,试着从所有的缘境中,由五蕴的色受想行识慢慢的调理起,努力将那足下的路踏的更扎实。学佛,这是一辈子的事,而出家却不只有一辈子,有了开头就有可能成为生生世世要努力的目标。天啊,一想来,学佛这条道路,真的很漫长,如果再加上老师父提过的愿,我真有那份能耐跟担当来接受这样的挑战吗?除了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和磨链,并用心地将所学都落实在生活中,相信于未知的未来中,会有答案的。重要的是,当下这一刻,我抓住了什么,我的色受想行识于学佛的过程中,又如何变化,止于一念、察觉、返照!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