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经忏与社会伦理道德——妙果
2014/9/3   热度:354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复杂多变的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整天奔波劳碌于对物欲和金钱不断追求,有人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择手段,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种种迹象都表明现代社会的犯罪率都在不断升高,因而在这样一个社会中,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也提出了“以德治国”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而佛教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许多人们不明白它与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呢?它又能给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什么贡献呢?这是许多未了解佛教的人们始终疑惑的一个问题。 佛教在流传过程中,深奥的教义往往只能被一些王室贵族,或知识分子们所理解,后来佛教渐渐深入民间,经忏佛事似乎成了民间大众接近佛教的途径和方式,并用经忏佛事的形式来理解佛教,从而在民间对佛教往往产生了一些误解,甚至人们把经忏佛事就看成才是真正的佛教面貌,直到现在经忏佛事仍然盛行于民间以及各大寺院,许多寺院经常举行消灾祈福、拜梁皇忏、打水陆等各种大型的佛事活动,而有些寺院是每天大小佛事不断,甚至经忏佛事举行法会已成为部分寺院经济的重要来源。另外一些大型的公司也定期请僧人去公司举行大型的法事活动以祈福消灾免难,保佑平安等。就从全国的僧人来看,从事经忏佛事为主的僧人也占了绝大部分。经忏佛事流行已久,在民间影响很大,但人们对经忏佛事的真正意义已不再追问,现代寺院举行法会,大小佛事大部分都是为了超度亡魂,因此只要死了人几乎都要以经忏佛事来超度,从而表现生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一种尊敬和怀念,这也许就是经忏佛事能在民间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同时由于斋主们不解佛法,在做佛事的同时还加入了烧纸库、扎纸汽车、西方船等种种不属于佛教的东西,从而使一部分人把经忏佛事看成了是一种象带有“迷信”的活动。也忽略了经忏佛事的教化作用。 近些年,一些寺院似乎看到了这些原因,而渐渐以从事佛事活动,改行念佛、坐禅等一些所谓真正意义的修行活动,但是,即使经忏佛事造成了人们的误解也不能就成为我们反对经忏佛事的理由,忏法对中国佛教深入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经忏佛事也是一种修行解脱与慈济众生的方便,具有无量的功德和意义。经忏佛事使人们对佛教产生误解,这并不是经忏佛事本身存在问题,只能说我们没有好好发挥经忏佛事的教化作用。因此,我们如何去发挥经忏佛事中蕴含的教化内容,以及如何引导大众走出对经忏佛事认识的误区,从而使经忏佛事在超度、祈福的同时也能在社会中发挥它特有的教化作用,弘法利生,改造社会,净化人心! “普佛”是佛教寺院中最常见的一项佛事活动,一般寺院随早晚课普佛,而遇到佛菩萨的圣诞日普佛就更多,一天有几十堂甚至上百堂,但我们一般人只知道“延生普佛”是为了消灾免难,而“往生普佛”是为了超度亡灵,很少有人能想到它与社会的伦理道德有何关系。就拿“往生普佛”而言,从表面上看大家都知道无非就是为了超度死人而已,如果我们能看出“普佛”不仅超度了我们已故的六亲眷属,而且也是教育我们每个人要有一颗“尊老爱幼”的社会伦常之心。“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亦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可是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以及东西文化的结合,“尊老”这一优良传统已在人们的心中淡化,为了追求名闻利养,兄弟之间相互残杀,儿子杀父母的事情在这个社会已经常有发生,我们国家在提倡“以德治国”,要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在过分追求金钱和权力的同时,忽略了个人素质和内心精神世界的建设。我们去坐公交车,看看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能让老人先上车,到车上又有几个能让位给老弱病残的人,在公共场所也是如是,几乎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很少去关心周围的人,再看看新一代的年轻人又有多少能真正的关心父母的,在外读书很少想到打电话回家问爸妈身体怎样,偶尔打个电话仅是为了向家里伸手要钱,就算走上工作岗位,整天
忙于工作就更想不起回家看望父母了,一年回家一两次也只是匆匆忙忙就离去,当我们的父母在世时,很少有人意识到他们对我们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当他们离开我们时,我们只能用“普佛”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其实仔细思考一番,打“普佛”是在警觉我们活着的人们,当我们父母在世之时应尽孝道,有空常去陪伴他们,照顾他们,而不要等他们离开了才以打“普佛”的形式来感恩已为时太晚矣!一堂“普佛”其实就是一堂很生动而形象的伦理道德教育课,佛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要我们学佛的人对佛陀的教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而且还要辗转教给他人,即所谓经中所云“如说而行,如行而说”,这就是“普佛”中体现出的“尊老”的伦理道理思想。 拜忏,也是寺院中最为常见的一项佛事活动,忏法很多,有大悲忏、三昧水忏、梁皇宝忏、药师忏等多种,而其中以大悲忏法最为普遍流行,“忏”者就是通过诵经和礼拜诸佛名号来消除自己的业障,原来智颤大师制定忏仪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助礼敬、赞叹、忏悔以安定妄心然后从诵经坐禅两方面正观实相,通过这样周而复始的修行才能达到证悟,由此可见忏法本身也是一种修行法门,而在所有忏法之中“大悲忏”较为简略,因此成为现在各寺院最为流行的一种忏法。那么“大悲忏”对社会伦理道德又有什么影响呢? “大悲忏”主要就是根据“大悲咒”为基础而制定的一种忏法,因此它的内容必定包含有慈悲之精神,如忏中所说“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成妙功德,具大慈悲,于一身心现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令发广大道心,教持圆满神咒,永离恶道得生佛前。”从此文中可以知道,观世音菩萨就是以慈悲为怀,寻声救苦,化作千手千眼来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远离生死轮回的苦海而得生清净无为之佛地。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学习菩萨的这种慈悲精神,慈悲实乃佛教之根本,佛教认为一切诸法宇宙万物皆是缘起性空的,认为每个事物个体都不能单独地存在,而是像一个网络一样彼此相互依赖着,我们也不例外,如我们的衣食住行,要由农工商的生产制造流通,我们要学技术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自然就离不开师友的帮助,就是非人类的那些众生也与我们有着必然的关系,因此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可是社会之中的又有几个知道这个道理呢?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因此餐桌上再也不是过去那么简单,每顿都离不开鱼肉了,有的甚至鱼肉也不想吃了,专去找野味以满足自己的口福,甚至一些国家保护动物也上了餐桌,他们大吃大喝时从没想到这些动物也是同我们一样,是众生中的一员,今天你吃它,到来世就是它吃你,况且就生态环境而言,这样的大吃而使得许多动物面临灭绝种类的危险,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作为我们人类所共有的自然界,我们都不去珍惜和爱护,想想我们的道德又何在?而佛教中把所有的众生都纳入了慈悲所缘的对象,佛教的慈悲精神中就包括了戒杀放生的内容,佛教不但不允许杀害一切众生,还主张要救护一切众生,当然慈悲精神所体现出的方面还很多,如舍己为人、救助贫困人群等等。这些既是慈悲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社会道德的体现,由此可见慈悲是道德高标准的体现,也具有充分发挥慈悲之精神,那么相信世间的菩萨会越来越多,那我们的社会道德就会提高,国家提出“和谐社会”也会更快实现,那么我们的世界自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清净,这就是“大悲忏”中所体现出的“慈悲”精神伦理道德。 “水陆”是佛教寺院中举行的佛亨活动中较为盛大的一种法事活动,相传水陆法会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因梦中得到圣人的指示,醒后再请求宝志公禅师的指教亲自阅藏达三年之久而撰成《水陆仪规》后在金山寺启建水陆道场,现在的《水陆仪规》是经后来历代高僧大德逐步编撰修改而更显完整庄严。水陆法会自梁代流行至今兴盛不衰,现今大都寺院每年都定期举行水陆法会,这种法会参加的人数都很多,可大家一般都认为水陆法会只是用来超度亡灵的,可是形式隆重而庄严,很难有人能体会到这种法会中所蕴含着“净化人心,祈求世界和平”的世间伦理道德思想。 水陆法会分为内外坛,内坛主要供奉诸佛菩萨和诸天人神众,外坛有分六个坛口,有大坛、诸经坛、华严坛、法华坛、楞严坛、净土坛,另外还有延生堂、往生堂,延生堂主要供斋主延生牌,往生堂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献身的阵亡将士,以及信徒的六亲眷属、怨亲债主,通过诵经礼忏功德及诸佛菩萨的威神之力,而使这些亡灵得到超度解脱,可是我们举行水陆法会不仅仅是超度这些亡灵,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活着的人能生起善念,能从中知道要教化一切众生,建设和平安详的
生活环境,从而维护世界的和平。通过水陆法会我们要认识到战争带给人们的死亡和灾难,战争只能给人们带来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从而使自然环境严重污染,生态严重破坏,可我们难道就不能避免战乱吗?现在的社会由于人们过分以“自我”为重心,过分重视自己的利益,在五浊恶世之中被名利和各种欲望冲昏头脑因而失去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满足“自我”的需求,互相残杀,明争暗斗,人与人之间关系日渐淡化、恶化,以致每个人都觉得没有一个可信的人,看每个人都不顺眼,看每个人都像敌人一样,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从而扩大到一个集体与另一个集体之间的矛盾,再者就扩大到国家与国家的矛盾,进而扩大成为世界人类间战争的惨状。“水陆”就是来启示人们对佛法所体现的一种企盼世界和平的精神,指导人们一种相互迁让,友好共处,从而共同营造一种和平安定的社会氛围。同时,水陆法会普度水、陆、空一切众生,也告诉我们一种平等慈悲的思想,佛教平等慈悲思想是要求我们要平等无差别地去关怀一切众生,因为佛教轮回理论中认为一切众生在过去生中都互为六亲眷属,只是历世业力果报不同从而有了人类与畜生乃至饿鬼的区别,况且,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佛性上人与畜生是平等的,既然人类与畜生之间还需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怀、爱护,更何况我们人类间只是国籍、肤色有些差别,难道就不应该互相关心和尊重吗?难道得以武力、战争来互相残杀吗?世界的和平是要我们每个人去维护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关爱一切众生,每个国家都互相尊重,共同发展,那么世界的和平就很易做到,这就是“水陆法会”中所体现出“世界和平”的思想,当然这样的思想在佛教其它法事中亦有体现,如我们常唱《宝鼎赞》中就有“端为世界祝和平,地久天长”,我们每天早课中也有“三途八难俱离苦,四恩三有尽占恩。国界安宁兵革销,风调雨顺民安乐。”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佛教祈盼世界和平,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道德思想。 以上只是以几种常见的“经忏佛事”来说明对社会思想道德的影响。当然,另外的其它多种佛事都能对社会伦理道德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在此不再一一说明,只要我们细细地去体味“经忏佛事”蕴含着佛教的各种佛教思想理论,所以我们要正确地去认识“经忏佛事”,它不仅仅只是为了超度,更不只是一种形式,它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一种普及而有效的伦理道德教育,如果我们能认真地去做好每堂佛事,认真去理解每堂佛事的真正意义,那么我们的思想道德就会有所提高,我们的社会道德风尚自然也会有所改善,从而为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经忏佛事”也是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我们不可丢弃,只有改变原有的观念,重新认识“经忏佛事”,发挥它,启迪智慧,净化人心,才能使世界和平安宁,实现人类共同美好的理想! 作者:妙果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