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偶然的事件都隐藏着因果的必然(一)


2014/9/3    热度:392   

  科学研究发现:宇宙只是一个幻象,物质世界不过是个全息照片——意识的投影。从而进一步证明了佛教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缘起性空,万法唯识等理论的真实性。随着科学的发展,最终将证明佛教是真正的科学,从而引领人类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编者

  摘要:

  1.物理实验表明:宇宙只是一个幻象,一个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像摄影相片。

  2. 整个宇宙基本上是人类意识的投影,一个全像式的幻象。

  3.一个事物都沟通贯穿着一切事物,一切事物都交互贯穿于一个事物(佛教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4.现实的一切都可视为一种隐喻,因为连最偶然的事件都隐藏着因果的平衡和必然。

一、惊人的发现

  一九八二年,巴黎大学由物理学家Alain Aspect所领导的一个研究组织,进行了一项也许会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实验。有些人相信,他们的发现可能会改变科学的面貌。

  Aspect和他的小组发现,在特定的情况下,次原子的粒子们,例如电子,同时向相反方向发射后,在运动时能够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间的距离多么遥远,不管它们是相隔十尺或十万万里远,它们似乎总是知道相对一方的运动方式,在一方被影响而改变方向时,双方会同时改变方向。这个现象的问题是,它违反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没有任何通讯能够超过光速。由于超过了光速就等于是能够打破时间的界线,这个骇人的可能性使一些物理学家试图用复杂的方式解释Aspect的发现。但是它也激发了一些更有革命性的解释。例如,伦敦大学的物理学家David Bohm相信Aspect的发现是意味着客观现实并不存在,尽管宇宙看起来具体而坚实,其实宇宙只是一个幻象,一个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像摄影相片。

二、全息摄影

  要了解为什么Bohm会做出如此大胆的结论,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全像(全息)摄影相片。

  全像摄影相片是靠激光(雷射)做出的一种三度空间立体摄影相片。要制作一张全像摄影相片,物体首先必须用一道激光束照射,然后第二道激光束与第一道光束的反射产生绕射的图案(两道光束交集的地区),被记录于底片上。底片洗出后,看起来像是无意义的光圈与条纹组合。但是当底片被另一道激光束照射时,一个三度空间的立体影像就会出现在底片中(这不同于一般印刷式的所谓全像相片,只有狭窄的角度可见立体影像。真正的全像摄影相片没有角度限制,而且必须用雷射才可见影像)。

  影像的立体不是全像摄影唯一特殊之处。如果一朵玫瑰的全像相片被割成两半,然后用雷射照射,会发现每一半都有整个玫瑰的影像。事实上,即使把这一半再分为两半,然后再分下去,每一小块底片中都会包含着一个完整的原来影像。不像普通的相片,全像相片的每一小部份都包含着整体的资料。

  全像相片的这种「整体包含于局部」的性质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方式来了解组织与秩序。西方科学的历史多半是基于一种偏见,认为要了解任何事物现象,不管是一只青蛙或一阵风暴,最好的方式是分解事物,来研究事物的部份。但全像摄影告诉我们,宇宙中可能有事物不会配合这项假设。如果我们试着把某种全像摄影式结构组成的事物分解开来,我们不会得到部份,反而会得到较小的整体。

  这项理论使Bohm建立了另一种用来了解Aspect发现的立场和解释。Bohm相信次原子的粒子能够彼此保持联系,而不管它们之间的距离多远,不是因为它们之间来回发射着某种神秘的信号,而是因为它们的分离是一种幻象。他说在现实的某种较深的层次中,如此的粒子不是分离的个体,而是某种更基本相同来源的实际延伸。

  为了使人们更容易理解他的假设,Bohm提供了以下的描述:想象一个水箱,里面有一条鱼。也想象你无法直接看到这个水箱,你对它的了解是来自于两台电视摄影机,一台位于水箱的正前方,另一台位于侧面。当你看着两台电视监视器时,你可能会认为在两个萤光幕上的鱼是分离的个体。毕竟,由于摄影机是在不同的角度,所得到的影像也会稍有不同。但是当你继续注视这两条鱼时,你会觉察到两者之间有特定的关系。当一条鱼转身时,另一条也会做出方向不同,但动作一致的转身;当一条面对前方时,另一条会总是面对侧方。如果你没有觉察到整个情况,你可能会做出结论,认为这两条鱼一定是在互相心电感应。但这并非事实。Bohm说,这正是在Aspect实验中的次原子粒子的实际情况。

  Bohm认为,次原子粒子之间的超光速连接现象其实是在告诉我们,现实有更多更深的层次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一种超过我们空间的更复杂空间,就像那水族箱。而且,我们会把次原子粒子看成分离的个体,是因为我们只看到它们部份的现实。如此的粒子不是分离的“部份”,而是一种更深沉与更基本整体的片面,这种整体具有全像摄影的结构,就像先前所提到的玫瑰一样无法分割。而且由于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由这些幻影粒子所组成,于是整个宇宙实际上是一个投影,一个全像式的幻象。(即佛教所说的缘起性空,万法唯识,心外无法,一多相即。)

三、超级全像式的宇宙

  除了这种幻象性之外,宇宙也包含着其它更为惊人的特性。如果次原子粒子的表面分离是一种幻象,这表示在现实的更深层次,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相互包含、密切关连的。比如说,在人脑中的一个碳原子中的一个电子,是连接到太阳表面的一个氢原子中的一个质子,而它们又连接到所有在水中游泳的鲑鱼,所有跳动的心脏,及天上所有星辰的次原子粒子。每个事物都沟通贯穿着一切事物,一切事物都交互贯穿于一个事物(佛教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而虽然人类的本性是去分类处理宇宙中的种种现象,一切的分类都是必要的假像,而一切的终极本质是一个无破绽的巨网。

  在一个全像式的宇宙中,甚至连时间与空间都不再是基本不变的。因为在一个没有分离性的宇宙中,位置的观念会瓦解,时间与三度空间就像电视监视器中的鱼,只是一种更深秩序的投影。这种更深的现实是一种超级的全像式幻象,过去、现在、未来都共同存在于当下一念。这意味着,只要有适当的工具,就有可能进入这种超级全像式的现实层次中(时光旅行),取出遥远过去和未来的影像(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种回溯过去和预测未来的功能)。

  这种超级全像式的宇宙还包含了什么,永远是一个开放而无解答的问题。为了方便讨论,假设这种超级全像式的结构是宇宙一切事物的根源,至少它包括了过去和未来所有存在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和能量的所有可能组合——从雪花到夸粒子,从蓝鲸到伽玛射线。它可被视为一种宇宙性的储藏库,包括了所有存在过的一切。虽然Bohm承认我们不可能知道在这超级的全像结构中还隐藏了什么,但肯定包括着更多。如他所言,也许这种超级全像式结构的现实层次只是一道阶梯,在它之上还有“无限多的发展”。

四、头脑是全像摄影机

  Bohm不是唯一发现宇宙是一个全像摄影式幻象的研究者。在脑部研究的领域中,史坦福大学的脑神经学家Karl Pribram也完全相信现实的全像式本质。

  Pribram研究脑部是如何储存记忆,因而被全像式结构模型所吸引。近几十年来,许多研究显示,记忆的储存不是单独地限于特定的区域,而是分散于整个脑部。在一九二零年代的一连串历史性的实验中,脑部科学家Karl Lashley发现,不管老鼠脑部的什么部位被割除,都不会影响它的记忆,仍旧能表现手术前所学到的复杂技能。唯一的问题是当时没有人能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这种奇怪的“整体存在于每一部份”的记忆储存本质。

  到了一九六零年代,Pribram接触到全像摄影的观念,才发现了脑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的解释。Pribram相信记忆不是记录在脑神经细胞中,或一群细胞中,而是以神经脉冲的图案横跨整个脑部,就像雷射绕射的图案遍布整个全像摄影的底片上。换句话说,Pribram相信头脑本身就是一个全像摄影机。

  Pribram的理论也解释了人类头脑如何能在那么小的空间中储藏那么多的记忆。曾经有人估计人类头脑在人的一生中能够记忆约一百亿位的资料(大约是五套大英百科全书)。相似的,除了其它功能之外,全像摄影也具有惊人的资料储存容量─只要改变两道雷射照射底片的角度,就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许多不同的影像。有人示范过,在一公分立方的方块底片上可以储存一百亿位的资料。

  如果脑部是根据全像摄影的原理来操作,我们就比较容易了解我们那特殊的能力,能迅速从我们那庞大的记忆仓库中取出所需的任何资料。如果一个朋友要你告诉他,当他说「斑马」这个字时,你会想到什么。你不需要笨拙地搜寻某种巨大的脑部字母档案才能得到一个答案。相反地,一些联想,“条纹”,“马”,和“非洲野生动物”等会立刻跳入你的脑中。的确,人类思考过程的一项最惊人的特征是,每一件数据都似乎与其它所有资料相互连接。—─这也是全像摄影幻象的另一项基本特性。因为全像摄影幻象的每一部份都与其它部份交互关连着,这也许是大自然交互关连系统的最终极例子。(待续)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