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台北环保:部分市民素食以减少资源消耗


2014/9/6    热度:213   

  走进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台北案例馆,台北的垃圾分类经验会给每位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不过,本报记者日前在台北的实地探访发现:环保其实不仅仅是垃圾分类。为了环保,一些台北市民开始素食以减少资源消耗;为了环保,台北推出了“台北好好看”兴绿计划;为了环保,当地企业不仅每年计算碳排放,同时还投入资金更新设备进行碳补偿……正是由这种从民间到政府合力推动的环保行动,让台北市敢在今年定下实现“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的目标。

万科馆影片,台北的学生志愿者为同学讲解如何垃圾分类

  垃圾袋统一购买,包含清运费

  从1996年实施“垃圾不落地”到2000年推行“垃圾零掩埋”,奠定了台北市“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的基础。“从我记事起,垃圾就已经要分类处理,到现在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台北市中山女高学生何虹臻告诉记者,“我们家大大小小的垃圾袋好几个,每一个垃圾袋都会物尽其用,因为每一个袋子都要花钱,而且基本上每户人家都是这样的。”

  据介绍,从2000年7月1日起,台北市开始实行垃圾费随袋征收,市民必须买专门的垃圾袋装垃圾。专用垃圾袋分大小6种规格,最小的袋子容量是5公升、售价新台币2.25元,最大的袋子容量是120公升、新台币54元一只。这个价格远远超过了垃圾袋的成本,因为它包含了平均每公升垃圾新台币0.45元的清运费。因此,“多扔垃圾多出钱”也让市民尽可能地对垃圾进行分类与回收。

  每天,垃圾车会定时定点到各个社区收垃圾,不使用专用垃圾袋的可拒收。偷偷扔垃圾的重罚,举报者重奖。投放垃圾时会有专人抽样检查居民的垃圾袋,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定分类,会被罚款1200元到6000元新台币。

  在投放之前,市民需要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可回收垃圾包括厨余垃圾、玻璃、塑料瓶、易拉罐、旧报纸书本及包装纸盒等。厨余垃圾通过微生物菌分解成有机肥可与土壤混合。玻璃、塑料瓶、易拉罐、旧报纸书本及包装纸盒等可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要求是纸类整齐码放,瓶瓶罐罐洗净压扁分别装袋。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卫生间里的垃圾或者沾了污垢的各种塑料包装等,这类垃圾的处理是焚烧掩埋。

  由于措施得力,现在所有台北市民养成了自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公开资料显示,现在台北市的垃圾总量从以前的每天3000多吨,减少到现在的日均1000多吨,减量65%;台北市人均每天只产生垃圾0.75公斤,比10年前人均1.14公斤减少40%。减少的那部分垃圾中,大部分成了可回收的资源。

  在对一些商家的走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了便于市民在家中分类垃圾,台湾出售的商品包装上都有“可回收”或“不可回收”标志。此外,台北仍保留废品回收处,既可回收垃圾,市民也可将回收品拿到回收处卖。而在台北的一些小街巷,路边设有捐赠旧衣物的大箱子,方便市民处理不穿用的衣物,有专门的机构定时取走衣物,清洗消毒整理后捐给贫困或受灾地区。

  企业计算碳排放,减排投入不“算计”

  今年11月,台北将举办花博会。为了迎接花博会,并进一步改善台北市容,同时对环保作出贡献,台北市政府近日启动了名为“台北好好看”的活动,即对一些空地所进行的绿化,从出资、设计、建造到完工,都由民间力量完成。

  在中山区长安路一段,记者就见到了一块由某股份公司出资兴建的绿地。介绍铭牌上通过展示本地块过往的照片,让市民对绿地的改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是企业回馈社会,促进环保的一份小小心意。

  今年8月初,台北“行政高等法院”接连作出两份裁定,分别要求台湾中部科学园区(以下称中科)四期及三期扩建工程停止开发。此举创下台湾地区经济发展60年来,开发案已被行政单位审查通过、却被法院宣判勒令停工的首个案例。

  事实上,为了经济发展而弃环保于不顾的事情,正被一些有责任感的当地企业摒弃。在此次对台湾精品厂商的走访中,记者发现不仅精品厂商的评选标准很看重企业对环保的投入以及社会责任感如何,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环保、低碳也成为管理者越来越容易达成共识的一部分。

  在著名的科技企业华硕,副董事长曾锵声就告诉记者,华硕不仅致力于减少生产中所造成的碳排放,还把减排理念融入到企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在其台湾总部,员工普遍推崇自带饮料杯、不用一次性纸杯。仅这一项,每年就可节省7000多只纸杯。而办公区域的空调冷凝水和抽水马桶水箱水,也都来自于一些废水的再利用。

  除了这些浸润于日常的一些小细节,华硕每年还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环保公益事业。从2008年到2012年,华硕将投入人民币5000万元用于一些内地山区的图书室建设,华硕员工也会深入当地,向孩子们传递环保的概念和意义。

  台达电子工业副董事长海英俊也向记者表示:“我们的企业不仅关注环保,还一直致力于环保产品的研究。”作为电子行业中环境保护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台达电一直通过采用节能科技来保护自然环境,荣获了全球百大低碳企业称号。2002年成立“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从事环境保护宣传与教育活动。

  2004年开始,台达电集团内所有新建的厂房均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来设计。其中,台达电在台南县的南科园区还有一所“黄金级的绿色厂办”,采用了台达电自己生产的太阳能系统,全年总发电量可达26017KWH。大楼内所有的马桶、淋浴器全部采用节水器材,每年可节水30%。同时通过将楼梯设置在醒目处、电梯设置在隐蔽处来鼓励员工走楼梯。

  “虽然‘绿色厂办’的建造成本比一般建筑高l0%左右,但我们认为,企业在使用‘绿色厂办’中得到的无形好处,远远超过了成本的增加。”海英俊说,“在商言商,环保、低碳行业本身也是有很多商机在其中,而且这也会是日后发展的大趋势。”

  素食者不断增加饭店都能供素餐

  近几年在台北,有一股风潮席卷而来,那就是素食文化。作为20多年的素食拥趸,台北世贸中心工作人员李圣怡对此可是有相当的发言权。

  她说,早在自己念小学的时候,偶然得知素食可以减少碳排放助力环保,于是就毅然加入素食行列。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而随着民众对环保事业的不断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素食的行列。随之而来的,则是如春笋般涌现出来的素食店。

  走在台北的大街小巷,不时可见各种各样的素食店招牌。其中,有一家叫做“爱家”的素食餐饮连锁店在台北素食界相当有名。这家2008年诞生于“宝岛”的素食餐饮企业,至2010年5月初,已在全世界开设了163间分店,其中台湾地区有26家。

  与很多传统意义上的素食店不同,“爱家”的装潢设计非常现代化,提供的食物也种类丰富,只不过它们是由全素材料制成,甚至无奶无蛋。因为,在其创始人看来,畜牧业占用了很多自然资源,而随着自然资源不断被过度开采、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因此,如果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素食一族,就可以减少很多资源的利用和碳的过量排放。

  除了这种专业的素食店外,记者在台北走访时也发现,就连一些最简陋的餐饮店,也可以提供相对完善的素食服务。“只要你提前通知商家,他们就会为你额外准备素食服务,如果无法准备,也会到就近的素食店为你买来素食餐。”李圣怡说。

  事实上,记者在台北期间的每一顿饭,都是和李圣怡同桌共进,唯一不同的就是,商家会给她上一份素食餐。无论是一般的点心店、还是大型的餐饮店,亦或是日本寿司店等,都可以提供十分完备的素食餐。在一家提供寿司的餐饮店,记者还生平第一次见到了用蒟蒻等植物制成的素寿司,光从外表上看,几乎与传统生鱼片寿司没有两样。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 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