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开智慧


2014/9/3    热度:352   

  参禅开智慧

  吴言生

  讲于华商书院年度(2008-2009)大型论坛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2009.1.11

  各位亲爱的同学,各位有缘人,各位菩萨,大家吉祥!

  刚才黎红雷教授给大学送了一幅培元汤,讲了20点,等会齐善鸿教授会给大家讲两点,一阴一阳之谓道,一个阴点,一个阳点。我现在给大家讲4点。

  刚刚过去的08年,我给华商书院4个班的同学们上过课,和大家一起参禅悟道,带大家到佛门古寺去禅修打坐。这些都好像发生在昨天,同学们的音容笑貌,历历地浮现在眼前。今天,在2009年新年的开始,我们又见面了,还见到了很多新的朋友。这是一个非常殊胜的缘份。

  人世间的相逢相遇,离不开一个缘字。正如昨晚晚会上那位激情洋溢的女同学所说,一粒粒尘埃,汇成了宇宙,今生今世,我们没有理由不深深地眷恋。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与你匆匆的擦肩而过。”

  吴言生曰:“佛缘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对故人。”

  大家能在今生今世做师生,做朋友,做同学,前世是经过了五千次的回眸,五万次的回眸。

  所以,我们要珍惜缘份,珍惜生命的每一个时刻。

  在这个值得珍惜的时刻,我和大家分享我的悟禅心得。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参禅开智慧》,简而言之,就是一、二、三、四。一,就是一杯禅茶。二,就是二两银子。三,就是三重境界。四,就是四季风光。

  下面,我就具体和大家来作一个分享。

  一、一杯禅茶

  我们天天都在喝茶,但是不一定知道茶中的禅味。现在,我就给大家献上一杯禅茶。这一杯禅茶里到底有什么?有茶的品位,有茶的寿命。

  大家看看茶的字型,上面是草字头,底下是木字。中间是人字。因此,茶这个字,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就是“草木之中有一人”。草木就是大自然。人在大自然中,最单纯,最可爱,可以摘掉假面具,用本来的面目来生活。这就是禅学所倡导的生活。

  中国有句古话说,“人非有品不能闲”。一个人如果没有品味,他就不可能闲下来。反过来讲,今天大家都能闲下来,抛开琐事,能来到这里参加这个盛会,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有品位的人,都是有慧根的人,都是有福报的人!

  再从品字的字型上看,品是几个口字组成的?——三个口。《红楼梦》中妙玉有一句话说:茶三口为品,两口是喝,咕咚一口灌下就叫饮驴,是驴子在喝水。所以同学们,以后大家喝茶的时候,要悠着点,要学会品茶。

  那么,品茶的时候品什么呢?品山,品水,品人生!茶采自山上,水来自江河。一杯茶里,有山有水有自然。儒家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家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所以,一杯茶里,有山有水有自然,人生的真谛,都蕴含在其中了。

  清代的乾隆皇帝,在位当政60年,享年88岁,在古代的皇帝是最长寿的。但乾隆并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让位的。在他让位的时候,一位老臣非常留恋地挽留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乾隆随手端起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两句话意味悠长。“国不可一日无君”是说,心灵的国度,不可一日没有君主,没有主宰;“君不可一日无茶”是说,这个主宰我们心灵的君主,一天也不能没有茶。因为有了茶,因为有了禅,因为有了国学,就能够让我们保持清醒,打开智慧,打开慧眼,打开天目!

  一杯茶里,除了茶品,还有茶寿。

  中国人关于寿命,有四种说法:喜寿、米寿、白寿、茶寿。

  喜字的草书,形状象七十七,所以喜寿就表示七十七。

  米寿,从字型上看看,是八十八。

  白寿是把百字上面的一横拿掉,就是九十九。

  现在我们知道了,喜寿77,米寿88,白寿99,那么茶寿是多少?

  大家还是从字型上来看。茶字的上面是两个十字,下面人字分解开来,是八字,木字分解开来,是18。20加88,是108岁。

  所以,大家喝了我献上的这杯禅茶,喝了华商书院的这杯禅茶,你们每个人,包括你们的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活到108岁!

  二、二两银子

  以上是讲一,一杯禅茶。现在讲二,二两银子。

  近年以来,我在很多地方做过禅学讲座,像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栏目,在中央电视台·名家讲谈栏目,在东方卫视·艺术人文频道,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国学班,和我们华商书院的商界领袖班,讲说禅宗智慧。我发现一个现象,听课的同学,对禅宗智慧,对儒家智慧、道家智慧都很喜欢。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国学的智慧,禅的智慧,价值连城,一字千金。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案例,大家就清楚了。这个案例叫二两银子。

  从前有一个孝子,他的父亲去世了,他请高僧念经祈福。佛教也需要供养,请高僧念经也需要花钱。孝子当然懂得这个规矩,就问高僧需要多少银子?高僧说,需要10两银子。孝子说能不能给我打个8折?高僧说,没问题,8折就8折。

  于是高僧就念经说:“佛菩萨保佑,保佑他老人家往生东方极乐世界。”

  孝子听了,心想这不对呀,就对高僧讲:“师父您是不是念错了?应该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对呀。”

  高僧说:“我没有念错。因为你舍不得2两银子,打了个8折,我只能念往生东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需要10两银子。”

  孝子一听急了,说好,我这就补给你2两银子,你还给我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吧。

  高僧说,ok,没问题。就念经说:“佛菩萨保佑,保佑老人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高僧正在念经的时候,原先在棺材里躺着的孝子的老爸,一挺身就坐了起来,指着孝子大骂说:“嗨,你这个不孝的东西!因为舍不得2两银子,害得你老子,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

  故事中的孝子,为了节省二两银子,害得他老父亲东奔西走,成了不孝子。

  这件事充分地印证了禅的智慧:舍得舍得,有舍方能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为了得到国学的智慧,我们要舍得2两银子。这二两银子,既是指形而下的银子,就是金钱,就是人民币,更是指形而上的银子,就是指时间。时间很宝贵,一寸光阴一寸金。但是要把它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就像刚才黎红雷教授讲的,大家要把80%的时间花在那些少数但非常重要的事情上。这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智慧的感悟,就是心灵的修炼。一个人如果舍不得2两银子,赚了再多的钱,没用!

  新浪网前几天(8号)报导了一则消息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西方有两位身价超过95亿美元的富翁,在元月5号这一天先后自杀身亡。一位是美国的亿万富翁,在树林里开枪自杀;一位是德国的亿万富翁,把自己撞在了火车上。读了这条消息,我很震惊,也很惋惜。我想,如果他们接触到了我们东方的智慧,接触到了国学智慧,接触到了禅的智慧,他们就不会这么匆匆的走掉,他们就会淡定从容地直面危机,拥抱机遇!他们就会好好活下去,继续给社会做贡献。这件事说明,仅有外在的财富是远远不够的,像昨晚五班同学念诵的同门公约中所说的那样,要“内外皆富,身心兼富”,才是真心的富有。

  最近一两年有本书在管理学界很流行,叫《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圣吉跟南怀瑾先生修炼过。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念,这就是:

  三流的管理者,学习管理知识,

  二流的管理者,学习管理技巧,

  一流的管理者,修炼管理智慧!

  我希望大家舍得花成本,从修炼管理智慧入手,从而把你们的企业做得更加成功,更加稳固,更加辉煌,从而富我同胞,报我祖国,兴我中华!

  三、三重境界

  以上讲了一,一杯禅茶;讲了二,二两银子。现在讲三,三重境界。

  参禅悟道有三重境界,叫做:

  见山是山,

  见山不是山,

  见山只是山。

  三重境界,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三个阶段。

  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是执着的境界。

  这是没有参禅时的凡夫俗子的见解。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破除世俗的见解,我们局限于感官的认识,被外在的色相所迷惑,“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如见到美女、美酒、美元,就魂不守舍,意醉神迷,生起种种贪求、执著之心。我们将山水看做是实实在在的山水,不知道它们原来是因缘所合成的事物,不知道它们的本性是空的。这样,外界的事物扰乱了我们的心灵:“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目盲、耳聋、口爽,这就是凡夫俗子的执着境界。

  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是虚无的境界。

  通过一段时间的参禅,随着认识提高,我们对宇宙万象的真实相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四大皆空,万法皆空;知道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道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并且,这不可得亦不可得。

  我们感悟到:一切都是无常,一切都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我们感悟到荣华犹如花间露,富贵好比草上霜;感悟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在这个时候,当然就有“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感受了。这时候眼中的美女、美酒、美元,与前一阶段就大不一样了。美女是什么?一堆碳水化合物罢了;美酒是什么?H2O1嘛;美元是什么?一堆废纸,做卫生纸还嫌脏!

  这第二重境界是对第一重境界的否定。在第重境界中,我们什么都要要要,在第二重境界中,我们对什么都扔扔扔,这就陷入了虚无。因此,我们还必须继续修行,进入第三重境界。

  第三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淡定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我们用不着刻意逃避外界的形相,青山绿水依然,而修炼有成的人,已经修成了金刚不动的禅心,用淡定从容的慧眼,看到了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这时,山只是山,水只是水,我们对它们清清楚楚地觉察,却不计较,不执着,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维摩诘经》所说的“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坛经》所说的:“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

  这就是人生的三个境界:执着的境界;虚无的境界;淡定的境界。

  我们之所以对同样的山水,有不同的看法,是国为通过修炼,我们的心灵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运用这个理论,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生活进行一个新的审视。

  当我们参禅之前,我们的生活,是世俗的生活,见到功名利禄、酒色财气,容易被它们迷惑,这叫“见山是山”。

  当我们开始参禅时,我们将世俗的生活全部抛弃,将一切俗世的功名看破、放下、抛掉,这叫“见山不是山”。

  当我们参禅大彻大悟时,我们在形式上重新回到了世俗的生活中,重新过世俗的生活,但我们的心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珍惜一切,善待一切,欣赏一切,但不执著,不计较,不贪求。我们继续求名,继续谋利,但和在第一阶段的求名求利有了本质的不同,有了霄壤之别,这就叫:“求名要求万世名,谋利要谋天下利。”我们的视野更广阔,我们的胸怀更博大,我们的人格更精纯,我们的爱心更加浩瀚无涯!

  我希望大家修炼好自己,去感受去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境界,这样的生命才是智慧的生命,才是清醒的生命,才是超越了执着、超越了虚无的从容淡定的生命!

  四、四季风光

  四季风光,就在这样的一首诗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首诗写得很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经常把它当作短信息来群发。但大家不要以为它是现在的网络写手写的,它实际上是宋代的一位禅宗大师写的禅诗。

  春来百花香,秋来月色美。夏天凉风爽,冬天雪花飞。一年四季,看不完的良辰美景,赏不完的风花雪月。

  但是,这首诗的关键在于“若无闲事挂心头”,如果有了闲事,就会被它蒙蔽,再好的良辰美景,也是形同虚设。

  什么是“闲事”,闲事,就是烦恼和欲望。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禅学认为,烦恼和欲望,来自于我们的自身。

  有一个秀才,到庙里去拜访一个禅师。秀才在路上看到了一头牛,牛的鼻子被绳子拴在一棵树的上面。这头牛想吃草,可是因为牛鼻子被拴住了,它吃不上草,就围着这棵树不停地转圈子。秀才想,等会我到庙里要考一考禅师,看他能不能猜出来我在路上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

  秀才到了寺里,和禅师寒暄一番之后,喝着茶,聊着天。在两人都很放松的状态下,秀才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

  “什么团团转?”

  秀才问了这句话,就看着禅师的反应。他本来想,禅师一定会运用神通什么的,来看看自己路上到底遇见了什么。哪知他的话音刚落,禅师根本没有想,随口就回答说:

  “皆因绳没断!”

  秀才听了,大惊失色,问:“啊!您老人家真是太神了,怎么知道我看到的那件事情,它的原因是绳子没有断呢?”

  禅师哈哈大笑,告诉他:“你问的是事,是一个具体的事项。我回答你的是理,是在真理的层次,是在智慧的层次。

  “你想想看,一个人一辈子为什么总是在打转转?这不是因为他被一根绳子拴住了鼻子,被一根绳子拴住了心灵吗。由于世上的人没有挣脱这根绳子的束缚,所以才一直在那里打转转啊!”

  秀才听了,当时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想,这禅宗智慧真是厉害,我不要做董事长了,干脆做和尚好了!

  确实如此,你是财奴,一辈子钻到钱眼里,挣了两百万想着两千万,挣到了两千万又想两个亿。挣了两个亿的时候,跟比尔·盖茨一比,又是小弟弟,一辈子把自己弄得很辛苦,这时,金钱就是拴住你的绳子;

  你是房奴,喜欢大房子,北京买一套别墅,上海买一套,大理买一套,这么多房子你住得了吗?你没有时间住,请一农民工同志看着,自己像牛、像马、像驴子一样,去挣更多的钱,买更多的没用 房子。这时候,房产就是拴住你的绳子!

  我们就这样被这样那样的线索牢牢地拴住,把自己五花大绑。通过禅的修炼,就是解开这些绳子,剪断这些绳子。

  当我们剪断了绳索,解开了心结,去除了杂事后,就是《心经》所说的:“无心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妄想,究竟涅槃!”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欣赏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风光,就可以充分体验人生的每个阶段的乐趣。

  何时无春天,何处无美景,何夜无月色?

  春花秋月会因你而美丽,一生的时光会因你而精彩。

  这个冬天的纽约,很冷,很冷,我们在中国的东莞、在温州、在北京,也感受到了它的寒意。

  但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你的心中阳光灿烂,还会有冬天的存在吗?

  以上就是我所讲的一二三四:一杯禅茶;二两银子;三重境界;四季风光。我还有五六七八九十,留着以后上禅宗智慧课再慢慢讲。今天讲了一二三四,是希望大家:品味一杯禅茶,舍得二两银子,感悟三重境界,欣赏四季风光。

  最后,还有一个提议:如果大家累了,就请你们想想这样的一句诗: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所房子,就是我们的华商书院,就是我们心灵的家园,就是我们国学智慧的家园。我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

  我也希望大家经常爬一爬山,爬一爬人生的山,爬一爬智慧的山。

  我,吴言生教授,还有齐善鸿教授,黎红雷教授,我们永远在山里面,等你们!(全文完)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