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置何日走出泥潭?
2014/9/6   热度:351
别让污泥短板拖累减排,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从业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随着大量污水处理厂紧锣密鼓地上马,尾随其后的污泥问题亟须妥善解决。 实际上,早在2006年前后污泥处理处置就开始进入环保企业的视野。污泥的妥善处理处置既是环保工作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也是各固废处理处置企业眼中极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业务领域,但是在“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三大基本原则下,目前污泥还未出现规模化且经过实践检验效果良好的技术工艺及设备系统。 国内污泥处置四种工艺为主流 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大部分为填埋处置,但是随着污泥填埋带来的二次污染及其他诸多问题无法妥善解决,脱水污泥直接进入填埋场将被限制。此外,污泥外运及露天堆放对于整个大环境来讲相当于未经任何处理;堆肥农用也由于二次污染问题导致肥料出路困难;自然干化综合利用不仅所占比例小,且受利用途径自身局限及技术不成熟而无法规模化;焚烧技术由于门槛较高导致应用所占比例极小。 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这与国内污泥自身基本特点有关。国内污泥的含水率在80%~84%之间,相对于国外稍高,而且污泥中成分复杂、不确定成分较多。国内污泥的热值也比国外要低(同样干化到含水率约10%时,国内污泥热值一般在2000~2600Kcal/Kg,而日本污泥可达到3000Kcal/Kg以上),而且国内的市政泥干化后灰份含量较高,达到65%以上。 另一方面,国内污泥处理处置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薄弱,目前还处于适用技术的探索期。现在,国内污泥处置可考虑的技术类型多,而且同一技术涉及的具体工艺流程、设备等也有多种选择,却很难明确哪类技术设备能得到良好的综合效果。 2005年开始,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开始进行大规模项目技术工艺比较,堆肥、直接焚烧、半干化+独立焚烧、半干化+生活垃圾焚烧炉掺烧等在很多地方也出现了工程项目。综合来看,这4种工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成为主流,而焚烧则为主流之核。总结污泥焚烧的现状,业内人士认为,全国各地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技术工艺将是这个领域的一大特色。 污泥含水率多少才合适? 焚烧技术因其显著地减量化、无害化、热能循环利用的资源化等特点,适应污泥产生量大、需要规模化、集约化处置的特点。据了解,日本企业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主流技术很明确——半干化+焚烧,因为实现半干化的方式和焚烧方式各有不同,可以衍生出多种工艺流程组合。而且,日本企业在脱水污泥的处理处置上更注重最终结果,经济效益只局限于最大程度实现能量回收利用,对于干化能耗和回收能量之间的比例没有做过多考虑,主要目的还是将污泥问题最终妥善解决。 然而在国内,经济利益无法保证,环保就无从谈起,需要充分考虑干化焚烧的投资及运行成本和政府补贴比例;在技术工艺的确定和设备选型方面,也要重点考虑节能因素,即运营成本控制,而且必须从技术上加以解决。 那么,在实际的“半干化+焚烧”工程中该如何设计选用合适的具体技术工艺及流程呢?污泥的干化程度是用含水率(含固率)来衡量的,半干、全干提法是相对的,具体含水率数值差异只是为各自工艺描述服务的。通常半干是指含水率在30%~50%之间,全干则是含水率小于等于30%。 污泥干化后做焚烧处理,并不是含水率越低越好,而是存在一个合适的含水率状态,使得干污泥所具有的热值能够维持自燃,不需要额外再添加能量。一方面,理论上污泥自持燃烧要求含水率低于65%即可,但实际含水率要小于等于50%(对应热值约为1000Kcal/Kg)时才适合焚烧处置。另一方面,污泥干化到含水率30%时为热能利用极限(即一定量污泥干化达到含水率30%以前,蒸发水分所投入的热量要小于干化后这部污泥燃烧提供的热量),超过这一比例所获得的干化度,所消耗的能量要高于干污泥能够利用的热能。从热值角度考虑,污泥干化到含水率50~30%后去焚烧是经济合理的。 根据相关实验结果分析显示,污泥含水率在45%左右或者热值≥1000Kcal时就适合焚烧处理,其工艺相对比较成熟,无论独立焚烧还是掺烧都适合。同时半干态污泥因其物理特性较均匀,热值波动小,较生活垃圾焚烧更为稳定、可靠、经济。流化床是当前使用最多的污泥焚烧炉型,有鼓泡式、循环式(为污泥焚烧最佳可行建议炉型)等。 污泥焚烧的瓶颈在哪里? 目前,污泥焚烧的瓶颈在于热干化降低含水率。这需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干化技术工艺及设备,积极寻求一种真正适合国内污泥的技术工艺,并通过工艺和设备组合优化,对污泥不同干燥程度处理区别对待,确保设备对工艺的适应性。 国内在污泥干化设备开发方面,为数不多的几家均为空心桨叶式干化机,且多以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干燥设备为原型,设备性能的适应性与国外差距还很大。而且,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设备都存在额定处理处置能力大幅缩水现象。根据不完全统计,应用较多的桨叶式干化机实际处置量目前只能达到设计能力的70%左右,一方面是因为设备自身设计、制造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缺乏合理的工艺组合和成熟的运营操作经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能否立足国内寻求一种高效节能的脱水工艺,摆脱热干化一枝独秀的局面,以达到环保经济双赢的局面?污泥干化工艺的核心在于干化设备。由于污泥自身的复杂特性使得选用的干化设备与其他行业成熟的干化设备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设备及系统配置复杂、造价不菲、设备耐磨性差、能耗高。 对此,如果能够在其他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比如在促进污泥分子水游离环节寻求一种高效的物理和化学方式,最大限度释放污泥中分子水和细胞水,并结合高效机械脱水方式,高效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减少污泥脱水对热干化技术工艺及设备的依赖,就从本质上转变脱水方式,实现低成本化,摆脱处理处置费用补贴过低的束缚。 国内企业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总体而言,国内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既无优势技术工艺,也无脱颖而出的成套设备系统集成商和工程总包商。究其原因,是还未真正找到一条技术工艺先进、适合国情、投资合理、运行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成熟路线,整个行业还停留在选择哪种设备的阶段,业内企业也都在积极研究,寻求一种可靠的技术工艺路线和设备。 根据国内相关工程案例分析,要想在污泥处理处置领域有所作为,必须在很多方面做足功课。 首先,要通过足够多的实验、小试、实际工程来全面、详实地了解国内脱水污泥的各种特性、并将国内外脱水污泥相关特性参数进行对比,总结差异。 其次,要在技术观念上走出设备决定工艺的误区,根据处理处置对象确定针对性强的技术工艺路线,按照工艺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适应工程实况的设备才能保证工艺参数的可靠达标、保证设备稳定连续运行。 再次,要在技术、设备上积极借鉴国外技术经验,提高国内设备研究水平。与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焚烧处理处置技术发展一样,国外相当一部分设备在技术、制造工艺的严谨性上的确优于国内技术工艺和设备,但大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只有应用、融合了本土因素的改良技术工艺和设备才是最适合的。 污泥产生量逐年攀升,处理处置压力巨大,但同时这也与其他固废处理处置技术一样不存在高、精、尖的问题,要做的只是立足技术工艺研究,选取优势技术工艺,提高系统组织和匹配能力,在现有国内外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总结、筛选、改进,最终形成一种适合规模化连续处理处置、节能可靠的集成技术工艺。 纵观目前国内发展动向,巨资引进国外技术工艺及设备,搭建一个研究平台,经过一个痛苦的整改研究过程,最终推出新一代本土化适用技术工艺路线的老路,在污泥处理处置领域,这个过程也许无法绕过。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