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家园:第四届北京双年展展示艺术的担当
2014/9/6   热度:187
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也给了人们更多反思人类生存状况的机会,“理想中的家园”再次成为人们反思的课题,而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正是当下人类社会所普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用艺术形式呼吁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和建设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这正是当代艺术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 就此,2010年第四届北京双年展将主题定为“生态与家园”,旨在表明中国与世界各国当代艺术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文化立场和艺术担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这一命题超越了传统国际问题的性质,突显出全球共同应对难题、同舟共济的国际协作时代的到来。 2010年9月20日,第4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届展览由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协联合主办,来自80多个国家的500余件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以及综合类作品参展。 第四届北京双年展主题为“生态与家园”,经过筛选共有来自世界各国的500多件作品参加,参展作品以绘画、雕塑为主,同时也吸纳了一些装置、影像等新媒体形式,作品共同表达了对地球环境问题的关注。 第四届北京双年展现场 第四届北京双年展现场 第四届北京双年展现场 第四届北京双年展现场 北京双年展自从2003年创办以来,已相继举办了三届,参展国家从首届的45个增至本届的85个。北京双年展参展国家的数量迅速增多,超过了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威尼斯双年展和圣保罗双年展的发展速度,本届北京双年展,85个国家约5百余件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以及综合类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亮相,集中展示世界美术家对地球生态问题的艺术思考。 围绕“生态与家园”主题创作的艺术作品,在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批判性的、警示性的,一类是肯定性的、赞美性的。前者侧重于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思想和行为的批判,对生态危机严重性的深刻警示;后者侧重于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和措施的积极肯定,对建设生态平衡的理想家园的赞美。在形式上,参展作品仍以绘画、雕塑形式为主,同时也吸纳了一些装置、影像等新媒体形式。在风格上,这些作品体现了当代世界艺术风格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写实的,写意的,表现的,超现实的,具象的,抽象的,装饰的……东西方各国当代流行的各种风格几乎应有尽有。 组委会将继续设立最佳作品奖3名、优秀作品奖6名和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3名,展前由特邀的国际评审团从主题性、艺术性、地域性等角度整体考量票选出获奖作品,获奖名单将在展览开幕当天公布。 主题展之外,另有智利特展和奥地利特展,将集中展示这两个国家风格鲜明的当代艺术。值得一提的是,智利特展的12位参展艺术家,多位都是2.27智利特大地震的亲历者和幸存者,他们用摄影、装置等形式记录了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日常所见的生态危机,相信可以使观者感同身受。居住并工作于奥地利的许多艺术家及其巨大的艺术潜力成为举办本次奥地利特展的基础,这是一次能够洞察奥地利最新一代艺术家的尝试,他们的作品具有一种新兴艺术的潜力,为我们了解未来的艺术发展趋势提供一个角度。 此次中国美术馆拿出一层和五层的所有展厅迎接本届双年展,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4日。 第四届北京双年展展示了艺术的担当精神,它期望从世界角度着眼,团结世界上所有热爱造型艺术的人们,用绘画和雕塑的当代形式关注、呼吁、演绎全球的生态平衡,着重关注和平、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最核心的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与“家园”方面的主题,以期在展现当代艺术自身的创造与发展情形的同时,激发整体社会关注、改善、维护和建设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的当代意识和社会文化职责。以更开放、更包容的视觉艺术形式传达世界艺术家的共同理念:不同的语言,可以和谐地发出同一个声音——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
首届北京双年展创立于2003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参展国家由最初的45个发展到这一届的85个,国际性成为北京双年展的重要特征,展厅内我们不时发现外国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身影。成功举办过三届的北京双年展,已初步摸索出独特的办展机制,在过于彰显所谓当代性,导致后现代艺术风潮越来越偏离大众欣赏水准,作品内容日渐空洞的当下,理性、充实且不失探索精神的北京双年展,将继续展现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双年展的别样艺术景观与生态。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