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生命的方向
2014/9/6   热度:194
【宪问第14·29】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看似平淡的对话,但读起来,就像品味甘泉一般。夫子常内省,故知己甚深。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故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所以,有弟子想向夫子学种庄稼,夫子答:吾不如老农;然后这个弟子还不甘心,想向夫子学种蔬菜,夫子答:吾不如老圃。 因为常内省,就会发现,越学自己越是无知,越修自己越是无能。因为无知,故能成其大知;因为无能,故能成其大能。所以夫子说:“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学习的过程,就是在破除所知障的过程,执着于自己已经知道的,便是障碍。修行的过程,就是在破除习气的过程,执着于自己有某种能力,并以此自恃,便是障碍。 所以,学了很多,修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学,什么都没有修,如是累积以至于极致,便是无为。若能无为,便能处处随顺因缘,处处成就他人,处处成就自己。 【宪问第14·30】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什么叫“方人”呢?有点像模子,来规范一个产品。很明显地,标准,在模子这里。人学习也好,修行也好,方向不对,就会变成模子,见解越来越强,习气越来越强,见了谁,就想框框谁。 前面一章,夫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有这种内在的觉醒,就是在向着大道前行。向着大道前行,便不是向着模子前行。那么什么是大道呢?大道无形,大道无相;大道不可言,大道不可说;大道无异寂静,大道无异涅槃。 因此,对大道有所体悟的人,所走的路,不是一条流转的路,而是一条还灭的路。所谓的流转,便是轮回,不断地重复过去的道路。那么还灭呢?便是逐渐跳脱轮回,从过去的错误的道路上慢慢脱离出来。 那么如何跳脱呢?这就要灭流转的因,灭轮回的因,也就是灭烦恼,灭习气。那么什么是烦恼,什么是习气呢?烦恼和习气,便是“此生”。此生故彼生,流转便产生了。具体来说,此生,生的便是内心的不寂静相。 那么为什么内心会生起不寂静相呢?那是因为外缘的引发。而外缘之所以会引发内在的不寂静相,那是因为著相的缘故。著相,便是对外在境界错误而又坚固的执取。因此,对大道有所体悟的状态,便是感受到外在诸法的因缘和合性、不实在性、变化流动性。 这样一种体悟,慢慢会将内心对外在境界的粘着淡化,乃至完全分离。唯有如此,内心的自由方才慢慢生起。当外缘不再对我们内心发生作用时,那么“此”也就“生”不起来了。也就是说,“此生”变成了“此灭”。更进一步地,此灭故彼灭,内心的不寂静相灭了,流转与轮回也就灭了,生命便摆脱了原来的错误的道路。 心与外境关系甚深微妙,用功体会,都来不及,那还有功夫在外在境界上奔逐。所以夫子感叹说:夫我则不暇。实在是没有功夫去评判别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