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造像题材分类及其艺术特征(三)


2014/9/3    热度:4954   

  苏频陀住在比呼拉山的一个叫住生狮洞的岩窟内,又说住在沃帕吉阿丹山,可能是比呼拉的另一个叫法。他与1400百名阿罗汉同住,共同护持佛法。他的形象标志是双手持经书。经书表示佛法可以给人智慧,使人脱离苦海。据说见到或触摸到经书的人可以获得佛法和智慧。〖HT4H〗〖ST4HZ〗16〖ST〗阿秘特尊者
  阿秘特出生于古印度王舍城一个富裕的婆罗门家庭。父亲叫比黎达苏旺。阿秘〖TPF151,+70mm。45mm,ZX#〗〖TS(〗〖JZ〗〖HT5”SS〗阿秘特尊者〖TS)〗特出生时长得非常漂亮,父母因此为他取名叫阿秘特(意为无比的)。阿秘特长大后,接受婆罗门教教育,很快成了一位精通吠陀经典的大学者。后来,有一天阿秘特遇到释迦牟尼佛,他听了释尊的说法十分感动,于是就皈依了释尊。他悉心钻研“三藏”,精勤修道,不久便获得了阿罗汉果。
  在释尊的弟子中,阿秘特十分谦和慈善,经常启发人,帮助人,佛经中记载了许多他启发帮助他人的事迹。一次,他的外甥被强盗掠走,他以种种法力将外甥救回。又有一次,他得知一群强盗准备抢劫僧人的财物,他又以法力变出一道高墙,围住僧侣的住处,使强盗进去后,无法盗出财物。象这样的事例很多。由于阿秘特善于关心他人,他的名声当时传遍印度六大邦的每个角落。释迦牟尼佛曾亲口当众称赞他说:“阿秘特是我弟子中慈悲心最大的人。”
  阿秘特住在冈底斯山。冈底斯山是梵藏汉三种语言合成的。“冈”是藏语,意为“雪”,“底斯”是梵语,也是“雪山”之意。它是印度和西藏佛教中的“神山”,印度和西藏的佛典中经常提及它。相传阿秘特住在此山的一个叫“大宝生处”的山洞里。有1000名阿罗汉和他同住,共同护持传播佛法。
  阿秘特的形象特征比较好辨认,游戏坐姿,两手捧着一座菩提佛塔。这座佛塔有一段神奇的来历。据说尊者一次去须弥山北地的罗刹居地说法,罗刹不允许他去,可是他又无法战胜罗刹。释尊知道了,就送他一座佛塔。他带着佛塔就顺利地进入了魔境,制服了罗刹,然后为罗刹说法,使众罗刹及其子女都皈依了佛教,做了佛教的护法。据说触摸或观想阿秘特手中的佛塔可得不可思议的功德。
  (二)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较十六罗汉更为人们熟悉。从严格的宗教意义上讲,十八罗汉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佛经中并无十八罗汉的记载。但是汉藏佛教里都有十八罗汉的崇奉,都是在各自所奉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增加两位宗教人物而形成的,而且历史上十八罗汉的影响都远远地超过了十六罗〖TPF152,+70mm。45mm,ZX#〗〖TS(〗〖JZ〗〖HT5”SS〗羯磨札拉居士〖TS)〗汉,甚至替代了十六罗汉的位置。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宗教现象。
  西藏十八罗汉新增补的两位是大乘和尚和羯磨扎拉居士。在十八罗汉供奉仪轨中,大乘和尚被排在第十七位,羯磨札拉被排在第十八位。这两位人物何时加入十八罗汉行列目前众说纷纭。从他们的传说事迹看,历史甚久,似在唐朝晚期。但从现存实物(造像及绘画)看,应在十五世纪前后。关于这两位罗汉的履历,汉藏史料记载都十分模糊,只能根据历史进行推测。
  羯磨札拉〓羯磨札拉是一位在家居士。据藏传佛教材料记载,他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十六尊者的侍仆,拥有超凡和奇妙的法力,高深的智慧,渊博的佛学知识。释迦牟尼佛曾对阿难陀预示说:居士羯磨札拉将从北印度的具详王宫而来,安慰一些信仰佛法的人。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出,居士羯磨札拉并未修得罗汉果位。他之所以同十六尊者列在一起,我想是因为他与十六尊者之密切关系,而更主要的是受了汉地十八罗汉信仰形式的影响。但是羯摩札拉和大乘和尚虽然与十六尊者一起供奉,组成与汉地相同的十八罗汉之数,但藏传佛教并不把这新增的两位视为真正的罗汉。
  在佛教艺术中,羯磨札拉的形象特征十分独特而明显:他的前方是无量光佛,表示他每天要谨遵无量光佛的指示。头梳高髻,背负经箧,倚坐于饰有华盖的坐具上,张开的华盖表示对经典的教定。他的右边有一只虎,虎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十六尊者应唐肃宗之请访问大唐的时候。据说尊者们访唐期间,有时需要入山静修,他们常去哈拉辛山,由于这座山上有很多猛兽,居士怕危及尊者们,便施用法力,从自己的座位处生出一只猛虎保卫诸位尊者。这样,在居士的艺术造像右侧就出现了一只〖TPF153,+70mm。45mm,ZS#〗〖TS(〗〖JZ〗〖HT5”SS〗大乘和尚〖TS)〗老虎。居士的右手拿拂子,左手执宝瓶,拂子表示侍奉十六尊者,为之除尘等,宝瓶是为尊者准备的净水瓶。
  大乘和尚〓大乘和尚又称汉地和尚,摩诃衍和尚。据藏文文献《迎请尊者》一书记载,唐肃宗时皇帝派大乘和尚带上言辞诚恳的邀请信,前往印度的玛伽德哈邀请十六尊者到内地传法。十六尊者到来后,皇帝特为之建十六座房舍,并供养许多丝绢绸缎。讲法完毕,十六尊者又到藏地弘法去了,但他们的形象却被雕塑成像,在汉地供奉开来。据说肃宗皇帝给十六尊者的书信抄件收录在《丹珠尔》大藏经中。大概是因为大乘和尚作为邀请十六尊者的信使,西藏遂将其与十六尊者一起供奉,组成西藏的十八罗汉系列。
  这个说法虽为西藏佛教史书所载,而且广为流传,但是有两点值得我们怀疑:其一,如此重大的事件,内地史籍中却无记载;其二,印度十六尊者皆生活于公元前六世纪顷的释尊时代,离唐肃宗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时代相差,如何请之,不符事实。从此两方面看是不可信的。笔者以为可能与两位汉地的真实佛教人物有关。
  其一,是8世纪时入藏传播大乘顿悟法门的汉僧摩诃衍。摩诃衍的真实姓名史书无载,只知他是唐朝禅宗一派的学僧。他于八世纪中入藏弘法,自称所传为“顿悟”法门,一度影响甚大。后来与印度请来的寂护、莲花生、莲花戒学说发生摩擦。当时,赤松德赞在位,有意抑汉扬印,便发起印僧和汉僧之间的关于顿渐问题的辩论会。印僧以莲花戒为代表,汉僧则以摩诃衍为代表,辩论时间约为780-782年。结果在王权的干预和偏袒下以摩诃衍为代表的汉僧败北。汉僧遭到驱逐,重返内地。汉僧虽然败了,但他们所传的顿悟法门并未随之消失,已深深地渗透到藏地人们心中,成为藏传佛教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摩诃衍传法藏地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相信藏地信徒不会忘记他。为了纪念他传法的功德,西藏信徒将他与十六尊者供奉一起让他享受寺庙香火是有可能的。
  其二,汉地所奉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是五代时浙江奉化的一位僧人,法名契此。生前常游化于江浙一带,居无定处。因常背一个布口袋,故称布袋和尚。布袋圆寂时自称弥勒菩萨化身,由此受到世人信奉。五代时其艺术形象开始出现。现存最早的布袋僧雕像在杭州飞来峰石窟的烟霞洞,雕刻于五代。两宋时布袋形象的供奉十分流行,并被请进寺庙山门殿中。明代至今山门殿供奉布袋形象的弥勒菩萨成为定制。随着汉藏之间密切的政治文化往来,汉地的这一信仰内容很可能被西藏信徒接受,〖TPF154,+45mm。70mm,ZX#〗〖TS(〗〖JZ〗〖HT5”SS〗释迦佛与十八罗汉〖TS)〗就象西藏接受汉地的关公和太极八卦等文化内容一样。现在西藏十八罗汉中的大乘和尚形象与布袋僧形象十分相像,尤其是有时还在其塑像上或旁边附加五个孩童,显然是来源于汉地的俗信题材——五子戏弥勒。因此,可以说,不管西藏的大乘和尚是否源于汉地的布袋僧信仰,但起码它吸收了汉地布袋僧的形象特征和俗信内容。
  历史是纷繁复杂的,汉藏之间的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千头万绪,时隔久远,的确不易找到大乘和尚这个人物及其形象的令人信服的科学根据。上面所谈只是个人看法。
  大乘和尚的形象较好辨认,为汉人面目,身体肥胖,腹部尤为明显。身着汉式袈裟。右手拿念珠,左手捧一个蟠桃。
  西藏佛教里虽然十六罗汉和十八罗汉的信奉都很普遍,但常见的供奉形式则主要是十八罗汉。十八罗汉通常有两种供奉形式:一是以塑像的形式供于寺庙主殿两侧,拱卫中央主尊。排列十分讲究,一般是第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五奇数罗汉置于殿堂的左侧,顺序是自里向外排列;第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四、十六偶数罗汉供于殿堂右侧,顺序也是自里向外排列。再一种形式是画在一幅唐卡上,主尊是释迦牟尼,释尊座下为四大天王,自左至右为东、南、西、北四天王;释尊左右分别为阿难和迦叶两大弟子;十八罗汉环侍释尊的两旁,排列顺序与佛寺殿堂布置相同,左侧奇数罗汉,右侧偶数罗汉。这种供奉形式在西藏寺庙里十分常见。另外,还有一种供奉形式,即将上面唐卡中的所有人物依主次关系浓缩成一尊圆雕艺术形式。主尊释迦牟尼是圆雕像的主体,十八罗汉及释尊二弟子附在释尊的背光上,四大天王浮雕在佛座正面,构成一幅内容丰富的立体画面。这一形式殊为难得,首都博物馆就保存有一尊这样的铜质鎏金造像。七、奇特多变的空行、护法像
  空行又称勇士空行,是藏传佛教中一类特殊的神。在性别上,空行包括男女两种,男性称为勇士,女性称为空行母。在等级上,空行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世间空行,或称业力空行;一类是出世间空行,或称智慧空行。世间空行主要起护持佛法的作用,而出世间空行可以作为众生修行依止的对象。空行的形象非常独特,一般是单腿站立,脚下踩仰卧外道,头戴五骷髅冠,双乳高隆,腰间围兽皮,手执骷髅碗、月刀等法器,常见多为女性形象的空行母像。如本文中的狮面空行母、虎面空行母和熊面空行母像(图〓)便是常见的颇有代表性的空行母像。
  护法神,顾名思义指护卫佛法的神,是藏传佛教中最为庞大的一类神。从本源上讲,护法神大多是外来神,有的来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如帝释天、四大天王等;有的来源于西藏苯教和民间信仰,如长寿五仙女、十二丹玛女神等;还有的来源于蒙古和汉地的民间社会信仰,如白哈尔、关羽等。不过,这些外来神进入佛教后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宗教履历和宗教功用。有些成了某一教派的护法;有的作为某地或某寺的保护神;有的掌管众生的生死;有的专司世间福禄……总之是各有所司,各具维护佛法和世间众生的功用。而且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多数护法神的履历和职能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或功用等级有变;或分管地有变。如吉祥天母原为大昭寺的保护神,后来升格为拉萨城的保护神。同时,有的护法为各教派共同崇奉,有的为某些教派单独崇奉。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护法神,出自不同的经典记载,其履历明显不同,形象特征也大有区别,这正是护法神信仰发展变化的结果和表现,而这一变化与不同教派和不同地域的信奉密切相关。在宗教等级上,护法神也有世间和出世间之分。世间护法地位较低,尚没有出离三界;出世间护法地位较高,已断除烦恼,证得圣果,也可作为众生密修依止的对象。出世间护法数量较少,主要有吉祥天母、大黑天、多闻天王、黄财神、地狱主等。常见的护法大部分是世间护法,如白哈尔、金刚具力神、大梵天神、善金刚、长寿五仙女等。其数甚多,是护法神的主要组成部分。
  护法神的形象在藏传佛教各类造像中也最为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善相和怒相两类。善相护法神多为美丽的女性形象,象征和平与宁静;造型也比较简单,一般是一面二臂的坐姿形式,如长寿五仙女等。怒相护法神形象要复杂得多,有多面多手的不同造型,有坐立飞舞等不同姿势,有红黄蓝白等不同颜色,有猪狗牛羊等不同坐骑,另外还有手印、执物、衣饰等复杂变化。护法神中多为此类奇形怪状,变化无定的忿怒形象。
  由于护法神形象复杂多变,数量又多,通常很难把握其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它们大都具有壮硕的躯体,短粗的四肢。高级护法多以五骷髅为冠(图〓);低级护法只佩一个骷髅;西藏本土的护法则多戴一种伞形的藤帽(图〓)。护法的面形多为三目圆睁,鼻梁扁平,呲牙咧嘴,张口吐舌。高级护法多围兽皮,身上挂人骨或五十人头骨串成的大花环;而一般护法则穿多褶的世间袍服。大多数护法手中执有法器,高级护法的法器多为密教修法所用的金刚杵、铃、月刀、骷髅碗等,而一般护法的法器则多为世间所见兵器。护法神多为站立或呈游戏坐姿势,很少见到跏跌端坐的形式,好象不如此就难以表现其护法的功用。护法的坐骑也是千奇百怪,几乎世间的飞禽走兽都成了护法的坐骑。大部分有坐骑的护法与西藏本土信仰的影响有关。以上只是很粗略的归纳,每尊护法的形象还有非常具体细微的特征,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和鉴别。
  (一)大黑天
  大黑天是梵语“玛哈嘎拉”的意译,又译为“救怙主”,藏语称“贡保”。他原是古印度的战神,进入佛教后,颇受密教崇奉。藏密说他是观世音菩萨化现的大护法。东密说他是大日如来降伏恶魔所现的愤怒药叉形象,位居诸大护法神之首。在藏密中,他既〖TPF155,+70mm。45mm,ZX#〗〖TS(〗〖JZ〗〖HT5”SS〗四臂大黑天〖TS)〗是护法神,同时也是密宗修法所依止的重要本尊。据说他的修法《大黑天神秘密成就次第》十分秘密,不是入室弟子不得传与。
  大黑天在密教里受到重视,原因是他具有四种特性,也就是四种保护众生的功德。其一,相传他有无量鬼神眷属,他们都长于飞行和隐身,能在战争中保护那些祈求的众生,所以他又被奉为战神。其二是厨房神,他能保护众生食物丰足。据唐僧义净《南海寄归传》载,当时东南亚及我国南方百姓厨房和仓廪多供奉其塑像。其三,相传他与他的眷属七母天女,能赐予贫困者福德,所以又有福德神之称。其四,相传他常守护亡人坟墓,故又得名冢间神。由于具备这些功德,他在西藏和蒙古的信徒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大黑天以战神的特性还深受内地封建统治者信奉。元朝时藏密开始传入内地,大黑天首先得到了忽必烈的崇信,成为蒙古军队的保护神。蒙军征战时常把他带在军中,作战前必先祈求于他。据说蒙古军队一次在攻打一座宋城时,城中将士突然看到天兵天将布满天空,宋城不战而降,说是大黑天所显的威灵。清朝时,满族人因受蒙古信奉藏传佛教的影响,对大黑天也十分崇信。据说皇太极曾得到了一尊元朝末年从五台山辗转流落到蒙古察哈尔部的纯金制作的大黑天像,特建庙(实胜寺)供奉。清朝入关后,北京等地大建大黑天庙,最明显的例子是北京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内的“玛哈噶喇庙”。它原是睿亲王多尔衮私邸,多尔衮消爵后,康熙帝即令改为喇嘛庙,供奉大黑天。
  大黑天的形象有多种,常见的有二臂像、四臂像、六臂像。因为这三种形像各有特色,且各自供奉也很普遍,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二臂大黑天〓身体呈青黑色,三目圆睁,鬃毛竖立,头戴五骷髅冠。二臂在胸前,左手托骷髅碗,碗内盛满人血;右手拿月形刀,两臂中间横置一根短棒。双腿站立,足下踏〖TPF156,+70mm。45mm,ZS#〗〖TS(〗〖JZ〗〖HT5”SS〗六臂大黑天〖TS)〗一仰卧男人。背后是熊熊火焰。
  四臂大黑天〓也是青黑色身体,头饰五骷髅,三目。但脖子上挂有一串人头,腰间围有虎皮。他的四臂中,中间两臂执物与二臂像相同,左骷髅碗,右月形刀;另两手执物是:左手举一把三叉戟,右手拿一把宝剑,两手都在两边。他是坐势,两腿向内微曲,为安乐座。脚下踩着两个异教徒。
  六臂大黑天〓是大黑天最常见和最圆满的一种形象。比起上面二种来,不仅手臂多了,身上装饰也复杂许多。他身体呈蓝色,着虎皮,项挂50人头骨大念珠,戴五骷髅冠。在他身上有许多蛇,头顶以蛇束头发,脖子上有一条大花蛇直垂下来,手腕和踝骨也都缠着黄白相间的蛇,这些装饰都是表示对龙王的降伏,同时也增添了他恐怖、愤怒的气氛。他的6只手都持有物,中间两手置胸前,也是左人骨碗,右月形刀,其余四手分开:上面一双右手拿人骨念珠,左手拿三叉戟,表示他要戳穿天上、地面、地下有情的关系;这两手还同时张开一张象皮,表示驱逐无明。下面一双右手拿手鼓,以勾召女妖,将其制伏;左手拿索,一端是金刚杵,一端是钩子,表示勾缚一切妖魔。站立姿势,右腿屈,左腿伸,两足踩在象头天神的胸腿上。象头天神呈白色,是北方的财神,呈仰卧式,头向后,左手拿人骨碗,右手拿萝卜和一袋饼。据说这位天神原很残暴,被大黑天降伏后,便用这种姿势侍候他。主尊身后有火焰背光。
  (二)吉祥天母
  吉祥天母又称吉祥天女、骡子天王,藏语称“班达拉姆”,是藏密中一个重要女性护法神。
  她的来历很复杂,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人物,梵语称“拉吉代米”,传说是天神和天神的仇敌阿修罗搅动乳海时诞生的。后来婆罗门教和印度教把她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女神,为她取名“功德天”(又称吉祥天),说她是毗湿奴的妃子,爱神之母,财神毗沙门之妹,主司命运和财富。最后,她被金刚手菩萨降伏,成了佛教的重要护法神。
  在藏密中,吉祥天母颇受崇奉,影响深远。据说,公元7世纪时,藏王松赞干布在拉〖TPF157,+70mm。45mm,ZS#〗〖TS(〗〖JZ〗〖HT5”SS〗吉祥天母〖TS)〗萨建大昭寺时,请她作大昭寺的护法。大昭寺的神殿里至今供奉着她的神像。后来她又升格为拉萨城的保护神。由于她护法有功,拉萨地区还形成了专门纪念她的节日——白拉日珠节(意为吉祥天母游幻节日)。这个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举行。届时,喇嘛们从大昭寺抬出吉祥天母像,游巡市中,当来到南城时,总要将神像转身与拉萨河南岸的赤尊赞庙遥遥相视一会。据说赤尊赞原是她的丈夫,开始也住在大昭寺,后被她赶出,住在拉萨河南岸,做了地方保护神。他们每年相会一次,以表思念和好之意。神的情怀似乎有些俗气,但我们不难体会到佛教“化干戈为玉帛”的宗教和平思想。
  吉祥天母的形象从其名称上看,理应是一位端庄艳丽的女神,可是实际上恰恰相反,她不仅丑陋,而且凶恶吓人。据说常见有五种形象,形貌大体相同。而最常见的一种形象是:身体蓝色,头戴五骷髅冠。头顶为桔红色头发竖立,表示愤怒。发上面有半月,表明她的方法是无上的。面部三目睁得圆而鼓,大嘴如盆,露出两颗虎牙。两耳以动物作耳环,右边耳环为狮子,象征听佛道;左耳环是蛇,是愤怒的记号。脖子上挂着两串人骨念珠,一串是干骨的,一串是湿骨的。上身着人皮,据说是她亲生儿子的皮,下身披虎皮。脐上有太阳,象征智慧。左腰间有个令牌,记着谁该扒皮。她侧身坐在一头骡子身上,两腿张开,赤着脚,骡子的屁股上有一只眼睛。右手拿着短棒,两端有金刚,据说是与阿修罗作战的兵器;左手拿着盛血的人头骨碗,象征幸福。右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手指彼此按着,是愤怒的印记。她座下是一张女人皮,女人的头还倒挂在骡子左侧,头发垂地,象征异教徒已被她降服。她骑着骡子飞行于天上、地上、地下三界,所以又有“三界总主”之称。
  吉祥天母形象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这位女神原来很不本分,有100个情人,他经常往外跑,与情人幽会。她父亲知道后,将她抓住,用铁链将她锁起来。她母亲心痛她,偷着送她一头骡子,放她逃跑。其父知道后,紧追其后,用箭射中了骡子的屁股,中箭处于是就变成了一只眼睛。最后她与一个罗刹结了婚,她父亲诅咒她,让她变成这种丑陋不堪的模样。吉祥天母坐骑骡子的屁股上有一只眼睛,是其形象的重要标志。
  (三)四大天王
  〖TPF159,+70mm。45mm,ZS#〗〖TS(〗〖JZ〗〖HT5”SS〗西方广目天王〖TS)〗四大天王在汉地佛教诸神中已作详细介绍。但是,藏密的四天王与汉地四天王在内容及形式上略有不同。汉藏佛教中四天王的来历本来是一致的,后来汉地四天王因受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职司由守护四方佛法变为掌管世间风调雨顺,形象也汉化了,而藏密四天王仍然保持的是印度佛经中的面貌。藏密中四天王职司及形象依次是:东方持国天王护持东方胜神洲人民,形象以手持琵琶为标志;南方增长天王保护南方阎浮提洲人民,形象以手持宝剑为标志;西方广目天王保卫西方贺牛洲人民,形象以手持一蛇(龙)为标志;北方多闻天王护持北方俱卢洲人民,形象特征是右手持伞,他的伞一转动便产生珠宝,故又称财神,常以一头绿鬃卷毛狮子为坐骑。这四天王都是武士装束,身着甲胄,威武雄壮,一般也供在喇嘛庙山门殿或天王殿中。
  (四)财神
  财神顾名思义就是掌管财富的神[FJF]败[FJ]。西藏佛教里财神的信奉十分普遍,种类也很多,有黄财神、黑财神、白财神、红财神等。
  黄财神〓黄财神是四大天王中北方多闻天王分化出来的。因为多闻天王身兼司财之性能〖TPF160,+70mm。45mm,YX#〗〖TS(〗〖JZ〗〖HT5”SS〗黄财神〖TS)〗,藏密特将他的这一功德进行单独信奉,并单独塑造出一种形象来。藏语称他“赞布绿”,又叫“布绿金刚”。因其形象呈黄色,所以通称黄财神。
  黄财神的形象是:身色金黄,头戴花冠,头顶有发髻,嘴角有两撇胡须,下部又有一周短胡须。全身不著甲胄,上身袒露,下身着裙。左手抱一只大猫鼬(老鼠的一种),鼬嘴里含着宝珠,象征财宝。他两腿弯曲,坐在莲花座上。左脚踏一只白色海螺,象征他能入海取宝。藏地民间对他十分崇拜,有如汉地财神(赵公明)等一样的地位和影响。〖TPF161,+70mm。45mm,ZX#〗〖TS(〗〖JZ〗〖HT5”SS〗白财神〖TS)〗
  黑财神〓黑财神是由古印度财神(梵名库别拉)演化而来的。藏语称他“赞布绿那布”,意即黑财神。他的形象很简单,身体呈青黑色,一面二臂。面部三只眼。头顶饰火焰,是愤怒的象征。全身赤裸,表示他冲破尘网,出离三界。脖子上挂着一条蛇。左手抱一个大鼠鼬,象征拥有财宝;右手托一个骷髅碗,象征幸福。他两腿弓立,右腿伸,左腿屈,足下踩一个俯卧男人,也是裸体的。
  白财神〓白财神是藏密中又一个司财之神,藏语称“赞布禄嘎尔布”,意为白财神。因为他以龙为坐骑,所以又称骑龙布禄金刚。这个财神与黄财神和黑财神稍有不同,完全是忿怒形象。他头戴五骷髅冠,头顶有象征愤怒的火焰。三只眼,张着大嘴。左手持三股戟,右手拿一根短棒,有时是两手置胸前拿绳索。他坐在一条龙身上,为舒坐势。龙张牙舞爪,头尾高高翘起。龙有四脚,前面右脚踩一个圆形物,应当是与他职司相关的财宝。这位财神在喇嘛庙里也较常见。
  红财神〓红财神是一尊双身形象的财神。它头戴五花冠,面色朱红,表情半怒半喜,身穿丽质天衣,腰束五彩飘带。右手持喷焰摩尼宝珠,左手握吐宝鼬。右腿弯,左腿上屈,坐莲花座。其明妃右腿上盘,左腿下弯,赤身,依偎在财神怀中。
  (五)地狱主
  地狱主又称“降阎魔尊”,是一个象征智慧的护法神。据说他也是由文殊菩萨降伏阎〖TPF162,+70mm。45mm,ZX#〗〖TS(〗〖JZ〗〖HT5”SS〗地狱主〖TS)〗王变现的。他的形象与大威德金刚很相似:水牛头,是为降伏阎王而模仿阎王的形象,头戴五骷髅冠,三只眼,头发上束,有象征愤怒的火焰。他有两只手,右手高举一根人骷髅棒,据说是“作恶者”的骨架;左手拿绳索,索的一端是钩,一端是套,这些都象征他降伏鬼神的方法和威力。他的两脚踩在一头大水牛身上:右腿屈,踏水牛头,以降伏水牛(即阎王)的骄傲;左腿伸,踏在水牛臀部,以降服它的残暴。在牛下面有一个赤身裸体的仰卧人,是阎王降伏的异教徒。他有个明妃,名叫“撒门底”,意思是“忿怒者”。据说她原是一个良家女子,后来被阎罗王掠去当了老婆。阎王被降伏后,她也成了地狱主的俘虏,作了他的明妃。她赤身裸体,只是背后搭着一张鹿皮,张着大嘴,头发向下,这些都表示她对主人的驯服和恭敬。她有两手,右手拿三叉戟,手腕抱主尊脖子,左手捧着一个盛血人头骨碗,将幸福献给主尊。
  主尊和明妃都用蛇作装饰,肘、踝等部位都缠有蛇,象征对龙王的降伏。他们的背景是火。
  (六)墓葬主
  〖TPF164,+70mm。45mm,YX#〗〖TS(〗〖JZ〗〖HT5”SS〗昆那夜迦〖TS)〗墓葬主藏语称“契代巴代”,也称“尸陀林主”,是西藏天葬场的守护神。按西藏风俗,人死(夭折和非正常死除外)都要送到高山上(天葬场),让老鹰啄食,称“天葬”。这种葬法被认为是人死后最好的去处。墓葬主的形象奇特可怕,是白骨森然的两具男女骷髅像。男骷髅右手高举铁钩,左手当胸捧宝盘;女骷髅右手高举无怃花枝,右手当胸捧着盛满鲜血的头骨碗,他们以舞蹈姿势站立在各自脚下的一具尸体上。墓葬主以阴森、恐怖的形象还宣传了佛教无常的思想。佛教认为诸法无常,世界有成住坏空,万物有生住异灭,人有生老病死,可是众生不明无常之理,妄生执着,最终招致轮回之苦。墓葬主向人们展示人的最后结果不过是一架白骨,旨在启悟人们放弃执着,寻求解脱。
  (七)昆那夜迦
  昆那夜迦是梵语Canapat的音译,意译“欢喜天”、“圣天”、“象鼻王”等名称。他原是古印度婆罗门教崇奉之神,专门负责惩罚那些撒谎的人。后来皈依佛教。相传他住在象头山,常率鬼神护持三宝和世界的安宁。又有说他原是大自在天的儿子,性情暴戾,无恶不作,称大荒神。后来,观世音菩萨施大方便,变为女身,与他拥抱,“以欲勾牵”,得到他欢心,将他调伏,从而使他做了佛教护法神。他的双身形象中拥抱的明妃便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他的形象很奇特,为象头人身,鼻子很长,因此而得名象鼻王。有二臂、四臂、三面四臂和双身多种形象。其中,二臂像最常见,右手持月形刀,左手拿一大萝卜,面朝左。一般较好辨认。
  (八)曜神
  曜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星宿。由于古代科学技术落后,人们对日、月、山川等自然物不能正确理解,将它们神化,曜便是被神化的对象之一。它原是西藏苯教信仰的神[FJF]败[FJ],佛教初入西藏时,由于苯教在与佛教斗法中败北而成为佛教护法神——曜神。曜神究竟有多少,西藏史料与民间说法不同,有的说有7个,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加太阳、月亮;另一种说法是三阳曜加三阴曜,再加一个中性曜,也成七曜;有说是10个,即金、木、水、火、土加罗头、罗尾、日、月、彗星为十曜;还有的说12个,即八阳曜加四阴曜,为十二曜。
  据《莲花生祖师传》说,曜神有九头,九头之上又长出一个乌鸦头。他身体呈褐色,左手执弓箭,箭上有毒,射向人类,人类便有愚痴;右手执绳索,表示可制服梅毒等病。上身有火焰,下身缠绕许多蛇,表示具有大神通力量。周身到处是眼,象征能遍览人间一切善恶。这是从整体而言,具体每一个曜神又有其独特的形象特征。
  (九)事业王
  事业王藏名称“臣赖佳乌”,也是一个外来神。原为突厥族信奉的神[FJF]败[FJ],名叫“白满天”(又叫“遍白天”)。莲花生大师入藏后,将他收为佛教护法神,并供奉在撒木耶寺。后来他在那里转了世,被附体之人叫“教中贵人”,可以娶妻生子,代代相传。五世达赖时,他变成黄教护法神,为西藏政府的“神卜”,从此不再娶妻生子。〖TPF166,+70mm。45mm,ZX#〗〖TS(〗〖JZ〗〖HT5”SS〗事业王〖TS)〗
  在藏地,事业王有专门供奉的神庙,称“乃琼”(意即小房子),有单独供奉的,也有附属于大庙之内的。寺中贮藏了各种飞禽走兽等动物标本,大都是占卜所用之物。由于他是突厥族所奉神[FJF]败[FJ],所以藏地著名的格萨尔史剧,因其中有表现格萨尔征服突厥的情节,一般不在乃琼庙附近上演。
  事业王虽然是突厥族卜神,进入佛教后,他从形式到内容都密教化了,他的形象特征都也带有藏密象征意义。他身体白色,表示清净无染。身披虎皮衣,表示威猛、勇武。头戴宽边方顶黄喇嘛帽,象个斗笠,帽顶有一个方形扣子。有3个头,颜色各异:居中白色,右面蓝色,左面红色,表示他具备三种功德。每头三只眼。有六臂,各持有物。第一双手伸向两边,右手拿金刚头的钩,左手拿弯刀;第二双手作射击姿势,右手拿箭,左手拿弓;第三双手,右手拿匕首,左手执棒。这些持物都表示他护法之威力。他骑着一头绿鬃白狮,象征降服了骄傲。脚下台座有莲花和太阳,表示他事业的成就。
  他有4位侍从,是身王、口王、意王和福王。身王骑黄马,口王骑鳄鱼,意王骑黄狮子,福王骑黄鹿,分别代表事业王身口意福四种功德。
  (十)载末尔
  载末尔是西藏土生土长的护法神,也是来源于西藏原始信仰。据传,古时候有个藏族妇女产下7个蛋,后孵出7个男孩,载末尔为长。后来载末尔被敌人杀害,变成了可怕的妖魔,随时侍机报仇。最后他被莲花生大师降伏,变成了佛教的护法神。他的形象也完全被赋予了佛教象征意义。身体呈红色,一面三臂。头上三只眼,上齿紧咬下唇,表示愤怒。骑在红马上,表示在血海中行走。他的穿着象个将军,足登靴子,表明他依然在俗世,即污浊的世界。他两手拿着长矛,手指上缠着锁套,恶人被锁锁住,长矛从其身体穿过,还流着血。他的右手还佩带箭袋,左手臂挂着弓,都是制伏妖魔的武器。他的背景是风,周围有火焰。
  载乌玛保
  载乌玛保是西藏最重要的世间护法神之一,又称“红夜叉护法神”,属“赞系神。他也是桑耶寺的护法,据传是继白哈尔神之后作了桑耶寺的护法,在桑耶寺的载乌玛觉乌康有地的代言神巫。他是源于西藏本土的一位神,被认为是西藏古代神灵的首领。他的来源与一组名为“巴瓦七兄弟(又称“火神七兄弟”)的传说相关,而这个传说出自宁玛派僧人的著作,由此可见其古老而悠远。这个传说称,巴瓦七兄弟是从一个血蛋中孵化出来的。血蛋是由赞王或赞之祖先达瓦把嘎之女(即红面罗刹女顿玛玛)与众木魔之主拉巴交合后生出的,载乌玛得是第一个破壳而出的神,之后其余六位相继而出。因此有文献便称载乌玛保为“雪载玛保”。另有一纷文献称这组赞神不是由一个蛋里孵出的,而是从七个血蛋中孵出来的,究竟是一个蛋还是七个蛋里孵出的并不重要,究竟是一个蛋还是七个蛋里孵出的并不重要,因为它们必竟都属于传说。载乌玛保等七赞神也是由莲花生大师降服而作了佛教护法神的。皈依佛教后,他们还是赞神的首领,他们住在红铜山,各有一个女神相伴,还共有三万六十个赞魔伴属。他们施展的魔力,能让敌人腹部胶痛,他们以此寻护卫佛教。据说西藏羊卓雍湖白地是巴瓦七兄弟崇最盛行的地方,此处靠近红教通往拉萨的大道,建有七座七兄弟所居赞康,行人走近这里都要下马献供,已形成当地信仰风俗。
  载乌玛得等七赞神的形象在西藏等院也很常见、大多为绘画形式。七赞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穿甲,戴盔,骑红马,全身红色,面貌凶恶,还有他们的身边也都有野狗相伴,头顶有乌鸦盘旋,四周还有成千上万的赞魔环绕,不同的只有他们各自所持法器或所结手印稍异而已。其中形象,最常见和最具代表性的是七赞之首领动乌玛保。他面形凶恶,双眉紧锁、咬牙切齿。右手持红丝旗帜,左手持赞魔绳套,右手的四个手指也缠有红色绳套。身体左臂边拦虎皮箭袋,右边挂豹皮弓袋。骑四蹄雪白的雪马。头戴皮盔,顶饰秃鹰羽毛,身穿胸甲,胸甲以毒蝎皮制成。其它六位赞神的名称分别为古拉协吉拉赞、卓雪藏地红领主、绕见·索翁鲁赞、多仁玛见止赞、岗嘎托那魔赞,载托局吉止赞。他们也各有一女伴——狗头女神。
  善金刚
  善金刚又称“具誓善金刚”,“多吉来巴”,原为西藏地方神,莲花生大师入藏时受到降伏,变成佛教护法神。据宁玛派典籍介绍,善金刚是最高等级的世间护法神之一,它比白哈尔还具有法力。被宁玛派列为9组护法神之首——阳曜三神之一。它还是“四部宝库护神”的成员之一(司职南方黄金宝库),十二月玛女神(司职东方白海螺宝库),会青唐拉山神(司职西方红铜宝库)和誓愿冬本战神(司职北方黑铁宝库)都属于“四部宝库”护神。它有360个伴神常伴随着它。
  从图像上看,善金刚有很多化身形象。不同的化身来自不同的文献记载,具有不同的形象特征,带有不同的神话故事,很难理出个头绪。不过它的原始形貌和主要化身文献还是记载得比较清楚的。它的原形是:骑一只江褐色的公山羊或一头雪白的狮子全身黑红色。一面,面有三目,龇牙咧嘴,吐出毒雾,头发如火焰。有二手,右手挥舞九头陨铁金刚杵,左手握人心递向嘴边。身着红丝法衣,戴紫褐色的帽子,身体右侧挂虎皮弓袋,左侧挂豹皮箭袋。形貌非常恐怖。他的主要化身叫“噶瓦那保”又称“具铁匠标志者”。形象是一身黑蓝色,一面二手,右手挥舞着青铜冒火锤,左手持一个黑色吹气皮囊,头戴“沃贝夏”的黑蓝色帽子身穿九褶飘动黑丝法衣。形象也很恐怖。善金的这两种形象在藏传佛教寺庙里也较为常见,有塑像也有绘画形式。
  在壁画或唐卡等绘画形式上,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善金刚的伴神,它们也骑着山羊或鸟、狮、马等,布满整个画面。主神头顶是一只鹰隼,在环绕主神的一群精怪前面有一只灰身黑头的猴子,右边是一头挥动爪子的灰熊,左边是一头小熊,后面是一只狼。
  大梵天神
  大梵天神是印度佛教万神殿中重要的护法神,在印度的形象是四头,两手,骑着一只鹅。可是到了西藏地的地位和形象都发生了变化,在藏传佛教里他仅为一般护法神,形象也变成了一面二手的形式。他身色洁白,右手持水晶长剑,左手持装满珍宝的平盘,绳套和长茅。发髻上戴有白海螺(因此又称他“具海螺髻者”。)身饰珍宝,穿金盔甲,盔甲上有孔雀翎毛尖顶,并有摩羯形饰品,面相平和,面有三眼,他能用第三只眼洞察三界。除了一面二臂的善相身形外,大梵天在藏传佛教里更常见的是怒相身形。这怒相身形的大梵天叫犀甲护法,简称“犀甲”。藏文文献描述这位护法的形貌说:大野赞犀甲护法一身红色,生有一面二手,三只转动的眼睛。他的额头,眉毛紧锁,龇露獠牙,用上齿咬着下唇,牙齿尖如冰柱。他右手挥舞大棒,左手于胸前结期克印,并特绳套。左臂弯中尖一杆尖头缚有红旗的长矛。头戴饰有旗帜的头盔,腰间悬着虎皮箭袋,豹皮弓袋和一把剑、骑一匹浅褐色良马、他的身边有一只朱砂色公鸡。
  犀甲护法还有五个化身形象。侍他的四方。他的右边是“身之化身”,为黑蓝色的龙赞;他的左边是“语之化身”,为黑红色的野赞;他的前面是“意之化身”,为白色神类;他的背后是“功德化身”,为白色护库;还有是占据内四方的“业力化身”,叫丹吉玛本。这五位化身皆为一面二臂,头戴帽,穿丝衣,手持不同法器,而每尊化身都执有绳套,除功德化身骑公鸡外,其余都以马为坐骑。
  金刚具力神
  金刚具力神本名多吉秀丹,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主要护法神,具有战神大王和命主的职能和称誉。传说在白哈尔神成为出世间护法神之后,他将继任白哈尔为世间护法神的主神。他的形成相对较晚,据传是在世正赖喇嘛(1617—1682)年执政时,由哲蚌寺的一位名叫索南札巴活佛圆寂后的精魂变现的,在天界有他的居地,里面有骷髅鬼卒和死尸无数,还有烈火、风浓血等,集中了世间一切恐怖、污秽之相。
  金刚具力神的形象特征是:一面二手。头戴五骷髅冠,肩挂50人头骨串,以人骨和蛇作耳环。上身穿象皮衣,下身以虎皮围腰,以人皮为坐垫,右手挥舞冒火剑,左手置胸前持骷髅碗,左臂弯上卧一只吐宝如意兽和金刚钩。骑在一只大鹏翅膀上。
  具力宝刚有四个化身,分别居住在主尊的东南西北四方,神态各异。在东方居住着主尊“身主化身”希瓦杰钦”,为白色善相。右手持饰有镜子的占卜箭,左手拿头盖骨碗。在南方居住主尊的“功德化身”杰贝杰钦”。量怒相。右手高举宝瓶,右手托盛满宝珠的平盘。骑一匹黄色马。在西方居住主尊“语之化身”。呈量微怒相。右手拿铁钩,左手持绝重。骑在粉红色狮子身上。在北方居住着主尊的“业力化身”。亦呈怒相。右手持剑,左手持人头盖骨碗。骑猛虎。这四个化身同主尊一样、头戴五骷髅冠,肩挂50人头骨串,并有其它各种恐怖的佩饰。主尊作为“意之化身”居于中央,四个化身随方安立。(这一段儿不知放哪儿):
  在格鲁派大多数寺院中,我们可以在寺门崇拜护法神的护法神殿里,看到这种金刚具力神的绘画或雕塑形象。有时,这种形象还被画在寺院入口左侧主殿内壁的墙上。
  白哈尔(五明王护法)及其伴神
  白哈尔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所奉世间护法神的主神。但在其它教派里,他的地位仅为从属神。如在宁玛派里,他被列为宁玛派9组护神第五位。
  一般认为他原是霍尔地方保护神。在西藏建成桑耶寺后,成了桑耶寺保护神,到五世达赖喇嘛时,又由桑耶寺到达哲蚌寺。它从最初的霍尔地方到所迁移之地都有很多传说故事、互相歧异。
  白哈尔的历史相当复杂。关于它的来源就有不同的说法,但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它来源于巴达霍尔(在裕固境内)。在巴达霍尔,视为当地著名的保护神,它的名称很多,但没有白哈尔之名。在公元8世纪初,藏王赤松德赞建成耶寺后,白哈尔寻到了桑耶寺,成了桑耶寺的保护神。
  白哈尔来到西藏也有一些传说故事。
  白哈尔的历史十分复杂。一般认为,它原来是霍尔(木雅)地方的保护神,叫南托嘎保。后来由莲花生大师制服到了藏地,做了桑耶寺的保护神。关于他到西藏,又有说是被岭国大王格萨尔击败而押至桑耶寺的,而这一说法在西藏似乎更流行,乃至今天在白哈尔居处乃穷寺和哲蚌寺阳近都禁止演唱格萨尔史诗,据说是为了不使白哈尔回忆起曾被击败的不愉快经历。白哈尔在桑耶寺度过了七百余年,直到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年)时期才来到哲蚌寺附近的乃穷寺。从那以后,白哈尔一直住在哲蚌寺旁的乃穷寺,有自己的代言神巫,这位神巫曾被五世达赖喇嘛指派为噶厦政府宣谕神。
  白哈尔的形象也很复杂,他除了本身形象外,还有四个化身,这四个化身是他为圆满完成佑护佛法的责任,克服雪域各地可能出现的魔障而化现的,藏族人习惯称他们为“五明王护法”。五明王各有自己的具体名称,职司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同时还各有它自己的伴神和明妃。他们的形象在藏传佛教寺庙塑像中可以见到。他们的具体情况如下:
  白哈尔身之王,或称身明王护法。本名门普布查。他司职东方海螺天宫。他全身黑色,一面二手,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长杖,身着黑色绸布衣,头戴黑丝帽,驿白色母狮,旁边有一头黑熊开道。他的明妃叫起尸魔女。
  白哈尔功德之王,又称功德明王护法。本名具木鸟形者。它司职南方黄金天宫。他全身也是黑色,一面二臂,右手握战斧,左手持绳套,身穿蛇、虎皮制成的披风,头戴藤编羔皮帽,骑白蹄黑马,旁有龙、猴、猿等曾相伴随行。他的明妃是一面四手的黑色女神色吉布止玛。
  白哈尔语之王,又称语明王护法。本名战神一男。他司职西方红珊瑚天宫。他也是一面二手,右手持藤枝,左手挥舞旃檀木棒,身穿黑丝衣,头戴藤帽,骑一头白蹄黑骡,由门普布查牵引他的坐骑。他的明妃是持美莲花女神。
  白哈尔意之王,又称意明王护法,本名帝释。他位处中央,是主神,有时也有白哈尔本身居中的形式。他一身蓝黑色,一面二手,呲牙咧嘴,右手持绳套,左手执利刃,身着熊皮外套和黑丝披风,头戴黑丝头饰,骑一头长鼻白象。他的前面有门普布查牵象和大夜叉命主杨来白骑马导引。他的明妃叫响帝若散玛。
  白哈尔业之王,又称事业王,是白哈尔的原形,又叫“协松多吉米沃且”。他有三头六臂,三头颜色各异,分别为白,天蓝和红色,六臂手各持不同法器,右三只手持铁钩、箭、剑、左三只手持刀,弓和杖。身穿白丝上衣,围人皮和虎皮,头戴类似草帽形式的藤帽。骑白狮,由门普布查牵引,主要伴神是阿曲玛。他的明妃叫魔曜明嘎姆。
  常见供奉形式
  功德王〓语之王〓白哈尔〓身之王〓意之王
  (十一)长寿五仙女
  长寿五仙女原为西藏民间所奉神[FJF]败[FJ],又称“吉祥长寿五神女”、“神勉长寿五姊姝”或“具祥空行母五姊妹”。她们是:祥寿仙女、翠颜仙女、贞慧仙女、施仁仙女、冠咏仙女。公元八世纪时印度莲花生大师进藏,将她们降服,从此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莲花生大师降服五仙女的故事至今在西藏地区广为流传。
  长寿五仙女原系山神,她们的居地相传在珠穆朗玛峰(雪山)或拉几康雪山,山的脚下有五个冰雪湖,每个湖都有不同的颜色。藏文文献记载在“北方雪域的山脉,尼泊尔和藏地交界的地方”。相传五仙女与五湖有密切的关系。
  长寿五仙女进入西藏佛教后,后弘期相继兴起的各教派纷纷将她们拉入作本派的护法,并赋予她们各自不同的职司、各自不同的形貌特征等新内容。但是,由于教派不同,各派所奉五仙女的职司和形象等也不尽相同,甚至连名称也有所区别。我们知道西藏在十七世纪以后主要由格鲁派独揽政教大权,所以现今所传和所见的长寿五仙女主要是格鲁派所奉之模式。格鲁派所奉长寿五仙女职司,形貌特征分别如下:
  祥寿仙女,藏名为“扎西次仁玛”,是长寿五仙女的首领,主要掌管人世间的福禄寿辰。她的形象特征是:端庄美丽,面露微笑,头戴花冠,顶束高髻,身披孔雀毛织成的披风,左手持头骨碗当胸,右手高举金刚杵,以白狮为坐骑。
  翠颜仙女,藏名为“婷吉希桑玛”,主要掌管智慧。她的形象特征是:装束同上,骑一匹无鞍宝马,左手持黄色宝珠,右手高举五彩旗幡。
  贞慧仙女,藏名称“米玉洛桑玛”,主管人间福禄和食物。她的形象特征为:肤色桔黄,装束同上,右手握谷穗,左手持盛满五谷的宝盘,骑在猛虎背上。
  施仁仙女,藏名为“达嘎卓桑玛”,掌管牲畜繁衍。她的形象特征为:身体绿色,装束同上,右手持一只占卜神箭,骑在一条玉龙背上。
  冠咏仙女,藏名为“决班震桑玛”,主管人世间的财物和宝库。她的形貌特征为:肌肤红色,装束同上,两手持盛满宝物的盘子,骑坐在一头红色的牡鹿上。
  (十二)十二丹玛女神
  十二丹玛女神,又称“十二丹玛”、“世界十二丹玛”。他们原是西藏民间信奉的一组女神,长寿五姊妹的从属神。莲花生大师入藏后将她们降伏,收为佛教护法神。这十二丹玛是:多吉贡查玛,多吉牙玛窘、多吉贡都桑、多吉盖吉佐、多吉兼几玛、多吉班吉玉、多吉鲁姆、多吉查姆杰、多吉蕃康窘、多吉勉几玛、多吉牙玛赛、多吉苏来玛。这些丹玛女神还有一个密号,这些密号大多都是丹玛女神所居住的地点。她们一般分成三组,第一组通称“大魔女”;第二组是“大夜叉女”;第三组是“大勉姆女神”。每组神灵的第一位女神往往就是该组神灵的首领。她们的形象无具体记载,只有藏文文献《护藏地十二丹玛女神祈供法》对这三组丹玛女神作了一个概括的描绘。该书称:“四位大魔女是长着丑脸的黑姑娘;四位大夜叉女是满脸怒气的红姑娘;四位大勉姆女是洁白美丽俊俏的处女。她们之中有一些黑女神化身罗刹;有一些红女神化身夜叉;有一些白女神化身美女;有一些绿女神化身轻幻飘动之躯体。”
  值得注意的是西藏记载十二丹玛的文献很多,都是代表着不同的教派。通过对照比较,我们会发现不同的文献所记十二丹玛女神互有出入,主要体现在居地、神名、坐骑和排列顺序等方面。这些情况较为复杂,就不作详细讨论。
  十二丹玛女神有一个共同的首领。但谁是她们的首领也有好几种说法。一些人认为十二丹玛的头领是多吉玉仲玛,另一些人认为是多吉查姆杰。这两位首领的来历及形象也有各种说法,〖TPF168,+70mm。45mm,YX#〗〖TS(〗〖JZ〗〖HT5”SS〗狮面佛母〖TS)〗因地而异,因派系不同而不同。
  〖HS3〗〖HT4,3H〗(十三)狮面佛母
  〖TPF169,+70mm。45mm,ZX#〗〖TS(〗〖JZ〗〖HT5”SS〗熊面佛母〖TS)〗狮面佛母,藏语称“森多玛”,意为化身护法,因其形象为狮头人身,故名狮面佛母,又称“狮头金刚”。相传他是观世音菩萨示现的护法。她的形象是:狮子头,头戴五骷髅冠,三目圆睁,张口龇牙卷舌,两耳肥实下垂。上身袒露,两乳隆起,腰间围虎皮裙。脖子上挂50人头骨。有两手臂:左手捧骷髅碗当胸,右手握月形刀伸展出去,手指锐利。身体呈舞立姿势,左足单立,脚踩一仰卧男人身上,右腿弯屈。背后是火焰背光。
  狮面佛母属于藏密空行母一类,在喇嘛庙里,她常和虎头佛母、熊头佛母供奉一起:狮面佛母居中,虎头佛母居其右,熊头佛母居其左。雍和宫的讲经殿里就供有这样三位佛母。
  〖HS3〗〖HT4,3H〗(十四)熊面佛母
  熊头佛母也是化身护法神,藏语称“森多玛”,相传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她的形象是:熊头人身,有一面二臂和一面四臂两种。二臂者头戴五骷髅冠,尖嘴,三目,项挂50人头骨。右手拿月形刀,左手捧头骨碗当胸。舞立姿势,左足踩仰面人。四臂者头部及装饰与二臂像相同,不同是多了两手臂。其中有两手置于胸前,持物与二臂像同,其余〖TPF70,+70mm。45mm,YX#〗〖TS(〗〖JZ〗〖HT5”SS〗虎面佛母〖TS)〗二手是右手拿人骷髅鼓,左手结印。她的姿势不是舞立,而是展足势,足下为仰面人,右腿伸,踩人头;左足弓,踩人腿。
  (十五)虎头佛母
  虎头佛母藏语也称“森多玛”,是化身护法的意思,相传是普贤菩萨化现的一个护法。她的形象是:虎头人身,一面二臂。虎面有三目,既圆且鼓,大嘴张着,露出虎牙和卷舌,两耳竖立,头后有象征愤怒的火焰纹。脖子上挂着50人头骨。上身前胸袒露,两乳隆起,还掉着奶头,背后披一张大人皮,下身围虎皮裙。她的两手是右手执月形刀高举,左手捧人骷髅碗,置于胸前。她也是舞立姿势,左腿单立,脚踩仰面人,右腿盘起。〖LM〗〖DM(W〗后记〓〖DM)〗〖HS8〗〖HT2”H〗〖JZ〗后〓记〖HT4”SS〗〓〓1994年7月,国家文物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主办“藏传佛教文物鉴定培训班”,我有幸与中国佛教图文馆的金申先生、故宫博物院的王家鹏先生受邀为授课老师。参加培训班的学员都是来自全国各省市文博战线负责文物出口鉴定的专业干部。我们所讲的内容以佛教造像为主,因为佛教造像在佛教各类文物中所占比例最大,而且风格多样,不易把握;同时也讲授了一些其它佛教文物及相关历史知识。我们原以为这些冷僻的知识不会激发起太多人的兴趣,可是结果大出意料之外,学员们个个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天都有一些当地的业务干部争先恐后地前来听讲。培训班虽然只开办了十余天,但收效甚佳,反响很大。通过这次培训班,我强烈地认识到佛像鉴定在文物鉴定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在当时,我开始萌发了撰写本书的动机。
  我曾经在中国佛学院学习四年,有一定的佛学基础,工作以后又主要是从事佛教历史和佛教文物的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通过近两年的继续努力,终于完成了三十余万字的书稿,实现了我的初衷。书稿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关于宗教内涵的鉴赏;一部分是关于艺术风格的鉴赏。佛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主旨是为佛教服务的,反映佛教追求的理想主义。但是为了更好的发挥佛教慈悲济世的功用,古代的匠师们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迎合世俗社会的审美情趣,使塑造出来的佛像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所以,我认为通过宗教内涵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基本可以将佛像的全部蕴藏鉴赏出来,从而对其文化价值作出恰当的评估。相对而言,后一部分是我研究的重点,我想也应是佛像收藏者、爱好者较关心的内容。可是特别遗憾的是由于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丛书每本字数要求有限,首先只能截取前一部分内容出版。不过华文出版社已将下一部分内容列入明年的出版计划。我们共同期盼它早日问世吧!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佛像的宗教内涵,表面看起来内容不算新颖,市面上这种内容的出版物所见甚多,但是笔者在撰写时力求内容全面,叙说准确、客观,自觉有一定的突破和新意。在内容上,本书介绍的佛像不仅有汉地的,还有藏传佛教的;同时,在述及每尊佛像时又力求从名称、宗教履历、思想、功用、社会影响及形象特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介绍,这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则是一个林林总总的佛像大观,一些有血有肉的神灵形象。在内容把握上,笔者始终本着尊重宗教、尊重历史的态度,不作主观臆断,不搞哗众取宠,力求给读者以佛教神灵的本来面目。另外,笔者还对书中收录的神灵进行了宗教上的分类,并对每类神灵作了总的说明,这样读者在面对众多神灵时不致感到头绪纷乱。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对收录的神灵都作了形象特征上的介绍,力求将每个神灵常见的各种形象和姿势介绍出来,并部分配以图片,这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鉴别佛像名称会大有帮助。
  佛教常说“诸法因缘生”,本书今天能与读者见面与很多良师益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的老师传印法师、白光法师、净慧法师多年来一直慈悲关怀我,谆谆教导我,对我帮助、鼓励极大;单位领导赵其昌、张宁、马希桂、荣大为、崔学谙、李萍先后在业务上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学兄金申、黄夏年、叶渡为我提供了不少资料和信息;胡圣云先生帮助审阅了全部书稿,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谷中秀、赵岳二同志分别为本书的配图和书稿打印、校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纰缪定当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JY(〗作〓者〓〓〓1996年12月〓〓〖JY)〗〖LM〗〖DM(W〗参考书目〓〖DM)〗〖HS8〗〖HT2”H〗〖JZ〗主要参考书目
  〖HT4”SS〗1中国佛教协会编:《中国佛教》(一、二),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
  2李鼎霞编:《佛教造像手印》,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
  3正果法师著:《佛教基本知识》,中国佛教协会福建省分会印1982年版
  4中国佛教协会编:《中国佛教漫谈》,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5白化文著:《汉化佛教与寺院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7张光雄主编:《佛菩萨圣德大观》(上、下),台湾华宇出版社1983年版
  8星云法师著:《释迦牟尼佛传》,台湾佛光山出版
  9明法师著:《佛法概要》,上海佛教协会印1990年版
  10李增新等编:《五百罗汉》,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
  11(日)加地哲定著,刘卫星译:《中国佛教文学》,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年版
  12杨白衣著:《佛菩萨的户籍》,台湾大乘精舍印经会1988年版
  13黎方银著:《大足石窟艺术》,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14任继愈编:《中国佛教史》(一、二、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5(南朝宋)良耶舍译:《观无量寿经》
  16(北周)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音神咒经》
  17(唐)般若译:《普贤菩萨行愿品》
  18(姚秦)鸠摩罗什译:《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19(唐)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
  20《高僧传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1(姚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
  22(唐)佛陀多罗译:《圆觉经》
  23(狮子国)庆友著,玄奘译:《法住记》
  24般剌密帝译:《楞严经》
  25(元)盛熙明著:《补陀洛迦山传》
  26(东魏)杨玄之著:《洛阳伽蓝记》
  27(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经》
  28(英)渥德尔著,王世安译:《印度佛教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9(明)释镇澄《清凉山志》,中国书店1989年版
  30(元)程钜夫:《雪楼集》
  31吕建福著:《中国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32马书田著《佛教诸神》,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
  33扎雅活佛著,谢继胜译:《西藏宗教艺术》,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4五世达赖著:《西藏王臣记》,民族出版社1957年版
  35陈庆英著:《元朝帝师八思巴》,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版
  36唐景福著:《中国藏传佛教名僧录》,甘肃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37印陵编:《藏密修法精粹》,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8《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0年印行
  39陶长松等编:《藏事论文集》(上、下),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0《李安宅藏学论文选》,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版
  41(意)图齐、(德国)海西希合著,耿升译:《西藏和蒙古的宗教》,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42石泰安著,耿升译:《西藏的文明》,西藏社科院编印1985年版
  43(藏族)丹珠昂奔著:《藏族神灵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4《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1—9),西藏人民出版社
  45尕藏编译:《藏传佛画量度经》,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6王辅仁编著:《西藏佛教史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7桥本光宝,清水亮升编著:《西藏密教图像集》,台湾华宇出版社1986年版
  48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71):《密宗概论》,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版
  59李冀诚编著:《西藏佛教密宗艺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4年版
  60格桑木,刘励中编:《唐卡艺术》,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61廖东凡著:《雪域西藏风情录》,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
  62蔡东照编:《曼陀罗的世界》,台湾浓浓出版社1990年版
  63蔡东照编:《密宗本尊曼陀罗》,台湾浓浓出版社1994年版〖LM〗〖HS8〗〖HT2”H〗〖JZ〗作者简介
  黄春和,湖北新洲人。1965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现为首都博物馆助理研究员、中国佛学院客座副教授、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发表有《元代白塔寺史迹考》、《明清白塔寺史迹考》、《隋唐幽州佛教初探》、《隋唐幽州城区佛寺考》、《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述略》、《1—12世纪印巴次大陆佛教造像艺术》、《金末元初万松行秀生平事迹考》、《元初那摩国师生平事迹考》等论文近20篇;还参加了《中国佛教大观》、《禅宗三百题》、《元大都》(画册)等书的撰写,共计约50万字。(二校)10月30日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