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是什麽一回事(一)


2014/9/6    热度:297   


兹因一般人及有些学佛者对「学佛」认识不深不全,甚至以偏概全产生误解。又现代一
般人太偏重物质文明,造成世界性的思想上的混乱,危机四伏,灾祸重重,真是不幸。为期
有益同伦,致祥和,证佛道,若不抒露敝人浅知,实有违大乘之旨。由於普通刊物很少刊载
有关佛教知识,於是就参考徐恒志居士所着「学佛是怎麽一回事」作一摘要,再加上一些补
充,在此特别作一概念叙述,莫以等闲视之。至於其它各种佛理,读者要想深入了解,自己
可研读佛书,不过若只是当一种学问去研究佛学而无亲身实践,对成佛而言无甚益处,这好
比是说「食不饱」,慎哉勉哉!
学佛(并非佛学)究竟是怎麽一回事?要了解这一问题,必先要了解宇宙人生究竟是怎
麽一回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以经济为基础,换言之,就是为了延续生命和满足生活上的物
质欲望,再者讲求法律道德勉强维持社会安宁,除此之外,人生还有什麽意义和价值?「我
」这个人,究竟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而所谓的「我」究竟又是谁?这些问题就很少有人知
道。现在分成三部分来讲:
甲丶事物现象的研究:宇宙中的事事物物,包括一切客观的物质现象和主观的思想现象
──从微尘到世界,从活质(较细胞结构更低级的生命单位)到人,从感受到认识,都是时
时刻刻在运行活动,生灭变化着。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一切现象事实,不过是一切变迁着的
现象的总和;同时在复杂的事物变迁过程中,每一事物的生灭代谢,都和它周围事物相联紧
系,而影响着发生息息相关的因果关系。这种宇宙万有,生灭变化,互相联系的规律,佛法
叫作「因缘所生法」。既然是因缘和合所生,所以世界有「成丶住丶坏丶空」,动物有「生
丶老丶病丶死」,思想有「生丶住丶异丶灭」。这一系列的产生丶发展丶消灭的过程,在佛
法总称作「诸行无常」──「行」就是造作活动的意思,又叫作「业」,因不是恒常不变,
所以说是「无常」,又说是「虚妄」,但并不是「没有」,而是幻象宛在,事实是客观地存
在,但前灭後生,相续不断,所以佛法只说「变灭」,就是指「由甲的现象转变到乙的现象
」,而不说「断灭」,就是指「由有的现象变成什麽都没有的现象」。总之,宇宙种种现象
本身并无独立存在丶固定不变的实体,这不表示宇宙中没有独立真常的实体。
乙丶生命之流:整个生命界的循环流转丶生死代谢,如车轮回转的现象,佛法上叫作「
轮回」,亦即是思想上活动造作的力量──业力,依附物质而发生(也有不依附物质的),
形成了因果相续,无始无终的生命之流;同时由於业力构成因素和发展规律的错综复杂,就
现起了天丶人丶鬼丶畜…等六种多样性的生命现象──生生死死的六道轮回。或许有人不信
因果,请问一粒种子埋在土中,经过阳光丶空气丶土中的养料等助缘的培育,经过一段时间
,长出一枝芽来。若无阳光丶空气丶养料的土和那粒种子这些「因」,这枝芽这个「果」从
那里来,难道会无缘无故长出芽来?所以知道有因果。由某因发展到某果的这一段过程,也
是由许多因果关系连续着,关系如下「…甲乙丙…」。由此可知「乙」是「甲」的果,同时
「乙」又是「丙」的因,所以因果是一体两面的显示,且是无始无终地连续着。在宇宙中种
种现象是由时间因果律丶空间因果律丶物质因果律及心识因果律的混合化合作用而成。宇宙
中的因果关系非我们所能想像,而六道轮回善恶报应也只是因果律所生的一种现象而已,为
什麽有此现象,一时难以解释明白,并非捏造出来恐吓人,一般人不相信,有待将来更进步
更高深的科学来证实。
丙丶我是谁:人是物质现象和心识现象的结合体,有合有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在
推求不出那一个是真正的我。若说身体是我,身体是氢丶氧丶碳丶铁丶钙…等许多种物质元
素的结合,到底不见得个个元素都是我吧!身体又由很多部份构成,到底那一部份是我?而
多种分子互相作用,产生热力…等多种能量,而那一个又是我呢?若说心识是我,心识是念
念差异,刻刻生灭,若说前念是我,前念已灭,说後念是我,後念未生,至於现念,也是刹
那变灭。心识又有眼识丶耳识丶鼻识丶舌识丶身识丶意识丶末那识丶阿赖耶识,那麽那一识
是我?由身心产生的一切内在外在行为,随时都在改变,那一个是我?若说在前年是我,那
麽在今年在明年就不是我,在那一年是真正的我?若说整个物质和心识的结合体是我,一旦
物质和心识分开,物质还是物质,心识还是心识,各走各的,而我又在何处?若说身心不是
我,那麽在活着时会蹦会笑,到底我是谁?这个「我」只是因缘和合丶变幻无常罢了!
 我们既然谈学佛,就不能不谈到学佛上一个基本且重要的问题──心性问题。心性是什麽
?千古以来的思想界,为此问题纷争不已。一般哲学家丶心理学家用归纳丶演绎丶内省丶观
察的结果,也只研究到「心」为止,而且也还没有把「心」全部认清(终不出第六意识的范
畴),对於「性」的问题,更是不曾想到,缺乏实证体验,得不出结论,也就存而不谈。参
究明心见性的佛学,使人人知其本性,更是一切学问的根本,否则易陷入主观错误而不自知
,今分四部来讲,甲丶释性:心性本来不二,不过有真妄丶动静的不同。「性」就是本性,
也叫空性丶自性丶佛性丶实相丶真如丶本来面目,亦即未动「心」以前心的本身。「心」就
是心念,也叫妄心丶幻心,包括各种感受丶印象丶思惟丶认识…等心识现象。心好像波,性
好像水,就它们「体」的方面来说,水波同是湿性,本来不异,就它们相和用的方面来说,
那麽波是动相,水是静相,波动则混乱,水静则清澈,这样水波又是不一,所以心性是不一
不异。人们对於「心」比较容易了解一点,因为他终日就像在波涛中;至於「性」就无法见
到,这好比波涛本身尚未停下来,就没法见到它自己静时水的相貌,因此人们就不肯承认有
这个「东西」。「性」究竟是什麽?从上面水波的譬喻,就可明白自性是一切起心动念的源
泉。因为它本身既无生灭,也不增减,恒常不变,广大圆满,平等无我,这是「体大」;具
足种种慈悲丶智慧丶安乐丶清净,这是「相大」;能发生世间和出世间善因善果,起种种妙
用,这是「用大」。以上我们在不得已中,借着文字和譬喻来说明自性。事实上,真要证到
自性,是必要经过一番净心丶止心的实践功夫,不免有一定的困难,一因烦恼习气积染太多
,二因所要停的固然是心,但能停的也还是心,既然能所都不出心的范畴,因此轻不得重不
得,不过可依法圆证自性。乙丶释心:心是幻生幻灭终日随缘的「东西」,忽喜忽忧,忽贪
忽絈都是心;就它的铑钝来说叫「无明」,就它的能障覆自性来说叫「业障」,就它的固执
自是来说叫「执见」,就它的熏习缠缚来说叫「习气」,就它的动扰不安来说叫「烦恼」,
就它的贪恋不舍来说叫「情爱」,总是生灭的妄心而已。佛法把心分为八种识—眼识丶耳识
丶鼻识丶舌识丶身识等五识,意识丶末那识丶阿赖耶识。前五识是人体感官对外界的感觉和
认识,它们和感官及外界是相关的。非恒久且非思量;(下期续待)

                   第26期 公元1973年10月20日发行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