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叮咛:少一些抱怨
2014/9/6   热度:590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很多人都能正确面对,坦然处之。
但是有一些人,一遇到困难,便会大发牢骚,怨天尤人,竭力掩饰自己,恨不得把过错都推到别人头上去,唯独不去反省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一现象,自古有之。孔子就曾感慨道:“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五.·二十七)算了吧,我还真没见着看到自己错了,就认认真真反躬自省,去检讨自己有什么不足的人呢!
管理学中有一个法则,叫“烂苹果效应。”说的是一筐苹果里有了一个烂苹果,你原本以为它不会影响其它的苹果,况且它也只是烂了一个小洞,其它方面又没有问题,削一削还是可以吃的。所以你没有把它从苹果筐里捡出来。之后的几天,你也没想吃苹果,当然也没有去检查那筐苹果。突然有一天,你想要吃苹果了,打开筐之后,你发现一筐苹果全都烂掉了。
“烂苹果效应”说的是什么呢?就是指一个人的恶劣态度将毁掉一个团队。抱怨就是一个烂苹果。如果一个人喋喋不休的抱怨不被制止,组织中的其他人就会情不自禁的加入到抱怨中去。这样,抱怨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样在组织里肆虐,正常的工作氛围就会被搅得乌烟瘴气,大大影响组织的执行力。
抱怨只是一种个人情绪的发泄,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不会因抱怨而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的心态和行动。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帆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上班,他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经常抱怨不休。有一天他忿忿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也不重视我,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
朋友笑眯眯地说:“你对公司的业务情况熟悉吗?你清楚接单、报关、装船等流程吗?”
一帆不屑的说:“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学的。”
朋友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把这些都搞明白后再辞职,这样既能免费学习,还能出气。”
一帆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为了尽快把这些东西搞明白后辞职,他不再抱怨,开始积极地学习和工作。
半年后,他又和那位朋友聚在一起。朋友问他:“现在可以拍桌子辞职了吧?”
一帆摇摇头说:“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了,最近更是委以重任,还给我加了薪”。
朋友听后,笑了笑说:“这种情况我早料到了。”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十五·二十一)遇到问题,君子首先从自身寻找原因,而小人总是抱怨、责怪别人。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能达到孔子所说的境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十五·十五)。一个人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会远离怨恨了。既不会动不动就怨恨别人,也不会招致别人怨恨自己。
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很多人的心中缺少了那份宁静致远的淡泊,变得盲目、急躁、急功近利,稍有不顺就抱怨命运不公,就抱怨别人不给机会。
但孔子认为,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会崭露头角。孔子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十五·十九)一个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本事,从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换句话说,别人不知道自己,不能怨别人,只能怪自己。
这段话与孔子的另一段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十四·三十)——是一个意思。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感到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痛苦绝望之下,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时,有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看见了他,并且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沙滩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沙滩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沙滩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当然可以!”年轻人就把珍珠捡了起来。
老人说:“那你就应该明白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只是一粒沙子而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
这个故事的道理和孔夫子教给我们的一样,就是当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时候,说明自己还不够优秀,还要再下功夫,而不要抱怨别人。
这里又有了另外一个问题。假如自己真有能力而不为所用,心存善意而不为所知,常为德行而不为所赞,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孔夫子给了我们一个反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一·一)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埋怨、不生气,这不是君子风范吗?
实际上,“人不知而不愠”的处事态度不只是一种君子情操,更是一种职业精神,它告诫我们如何面对工作中的误解和委屈。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过:“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人要被狠狠PK过,才会出息。”如果我们对来自上司、同事的误解,甚至责难,一味采取抵制、埋怨的态度,我们还能在组织中成长吗?
在日常的工作中,多一点“人不知而不愠”的平和心态,我们的工作就会更快乐一些,职业生涯就会更平稳一些。
孔子从来都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人,他总是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指明方向。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我孔丘不怨恨天,也不责备人,从基础的东西学起,从社会的基层起步,进而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升华了自己的人生。了解我孔丘的,恐怕只有天吧。
从自己做起,脚踏实地,不怨天,不尤人,进而创造出自己的成功,这就是孔子教给我们的人生态度。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