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事遂 (龙泉解《道德经》17章)
2014/9/6   热度:225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哉。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本章讲每个人的根器不同,他们所表现的对“大道”的认识和态度也是千差万别的。同时告诫世人,闻道、信道、顺道而行是成道的路径。 太上,不知有之; 太上,就是至高无上,这里不是在谈“道”,而是在谈修道的境界。修“道”到了最高的境界,连“道”为何物都不知。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所说的: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心中还有一个“道”字,那就不是最高的境界了。 其次,亲之,誉之; 比太上的境界差一点的,就是对“道”的亲近和赞誉。一个人清楚亲近和赞誉大道,这也是很了不起的福报,顺道修行,便可以成道有日了。修道之前是识道,就是认识到“道”的宝贵,很可惜,凡夫识道都难,又何谈什么修道呢?所以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就是属于亲之、誉之的境界,跟佛教徒虔诚礼佛,精进学法有点相似。 其次,畏之; 再差一点的境界就是对“大道”的畏惧。这类人很可怜的,他们听闻“道”后,觉得太玄了,觉得是迷信,生怕接近就把自己搞成精神病了,于是赶快逃跑,心有惧怕。 其次,侮之。 最差劲的要算是对“道”的侮辱者。这种人不仅可怜,而且可悲。我们经常听到有些人谤佛、谤法,就属于这一类。 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哉。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信,就是信心、认可、赞同,这是一个人得道的前提。老子说,我前面讲过的这几个境界你信吗?你又属于哪个层次呢?如何你真的信了,那你就会选择太上的那个境界,你就会贵言,也就是不言、少言,因为太上的境界是连“道”为何物都不知的,哪里还用言语呢?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功成事遂,就是得道了。用佛教的说法就是涅槃了。 百姓,就是俗称的“我”,“我”是精、气、神的组合,在佛家来说,就是五蕴假合之身。功成事遂之后,对待任何外境,“我”没有了侮辱,也没有了畏惧、亲近、赞誉,甚至没有了任何观念,一切自自然然,没有对抗,没有敬仰,也不会觉得自己得道了。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得道了,那他肯定还没有得道,因为他心中还有一个“道”字在。就像佛家讲的,法随法行,直至圆成佛道,但真的到了成佛的时候是连“法”也是要放下的,放不下让自己成佛的那个“法”,说明你还有法执,最多修得阿罗汉,离成佛还有一步之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