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金刚乘佛教简介
2014/9/3   热度:1466
德威吐库(持明丹珠)
印度金刚乘佛教渊源简介:
今日佛教可简分为小乘、大乘显教、大乘金刚乘(俗称「密宗」)。印度佛教
后期,佛涅盘后原有的婆罗门教等兴起,当时佛教大德,由于在辩论或比试法力
等不能折服外道,经常发生道场被毁,信徒改信的情形。佛教需要和重修持的印
度教瑜珈师一较长短,仅理论不足,非得拿出佛教实修取证的法门,这就形成密
宗的勃然兴起。由于大师们的护卫折服外道,才使佛教在印度得以继续保存了几
百年。直到回教军队的侵入,大德们由于政治因素避居他处,佛教在印度才衰落。
这是由于时节因缘、政治因素、众生福报等气数使然,而并非佛教教义败于回教
和婆罗门教。
其中密宗「无上瑜珈部」,由佛界传至人间印度的传承因缘,请见「九乘佛
法」篇。
佛教如何传入中国:
佛法在汉代经天山南路传进中国。达摩祖师是在梁武帝时代从锡兰由海道东
来。东密在唐代开元年间便传入中土,藏密在西元 810年以后,由赤松德真王迎
请莲华生大士传入西藏。
藏传金刚乘佛教渊源简介:
藏传佛教金刚乘始祖莲华生大士,应藏王赤松德真王与寂护大师(菩提萨陀)
邀请,由印度入西藏,创立了宁玛派(藏文,俗称红教,意思是「老派」)。
后来有其他祖师,随时节因缘而发展出新的宗派,称为「撒玛」(藏文),
就是「新派」的意思。其中包括噶举派(俗称「白教」),萨迦派(俗称「花教
」),格鲁派(俗称「黄教」)。有如雪山顶的雪水溶化,分为四流。
「黑教」又称蹦教,是西藏原始民间信仰,虽然现代部份黑教已被佛教同化,
但并非正统密宗。当初莲华生大士应赤松德真国王之请,破除了黑教,才在西藏
建立起佛法。早期一般人不了解密宗,以讹传讹,才以为黑教是密宗。现代又有
些新兴相似法门,附会密宗,但并不为传统藏密所承认。
藏地早期和中期影响最大的两位大师,是莲华生大士和阿底峡尊者。早期赤
松德真王在建立佛法的初期,显教寂护国师无法和黑教势力及巫术对抗,才请来
莲华生大士。由于在这种环境下,所以莲师的弘化,以口耳传承,实修实证为主。
数百年后的情况则有些改变,那时佛教已奠定基础,在郎达玛王毁法,佛教受到
很大破坏后,阿底峡尊者应时而出,以学术为主,留下理论大作,建立了卡丹派,
对佛教有振兴的作用。以后宗喀巴大士,遥继阿底峡尊者,创立了格鲁派。噶举
派是由大译师马尔巴赴印度由那洛巴所得的传承。萨迦派由老派分出。佛法依时
节因缘,由小乘到大乘显教,由显教到金刚乘(密宗),发展出红、白、黄、花
四大宗派,百花齐放,各有与其根器法缘相应的众生。宁玛派「大圆满」即身成
就的实证法门,屹立千年之后至今仍然不衰。
藏密与东密:
在中印度兴起的笈多王朝,于第五世纪时在摩羯陀地方建立了佛教大僧院-
那烂陀寺,成为当时佛教的学术中心。佛教在第七世纪后密宗化,此地也就成了
显密佛法的中心。中国高僧玄奘大师曾游学此地。老派密宗(东密)就是来自那
烂陀寺。
后波罗王朝于八世纪初,在摩羯陀地方建立了超岩寺,规模独步印度,新一
派的密宗(藏密)主要来自此地,这时教法弘传以密乘为主。超岩寺可说是佛教
在印度的最后据点,集其大成,后来全盘传到西藏。之后由于回教武力的入侵印
度,每一侵入,必将他教寺院付之一炬。佛教被破坏而在印度没落,大德星散,
佛教东迁,而发扬光大于西藏、中国和日本等地。十二世纪末,超岩寺等先后被
毁,那烂陀寺亦衰落,佛教不久即在印度本土灭迹。
密宗的「下三部瑜珈」(注:相对于「无上瑜珈部」,参见九乘佛法篇),
相传由印度的大修行人龙树传出,在释尊涅盘后的第七世纪,龙树在南印度集结
密宗的「下三部密续」,其中包括「事部(Kriya tantra)」、「行部(Charya
tantra)」及「瑜珈部(Yoga tantra)」,并得金刚萨陀现身灌顶。 唐朝玄宗
开元年间时,先由善无畏,再由金刚智、不空三藏(金刚智的弟子),号称「开
元三大士」,传来中国。「下三部密续」主要依《金刚顶经》的「金刚界」(金
刚智在洛阳译出),及《大日经》的「胎藏界」(善无畏在长安译出)。后来传
承由不空的弟子,青龙寺的惠果,传入日本留学僧人空海手中,带回日本,今称
「东密」。但当时只传到「瑜珈部」。空海回日本后,为日皇策封为弘法大师,
他也是日本平假名、片假名的作者。唐武宗灭佛后,东密在中国没落,却大兴于
东瀛。<
坊间流通的《大藏经密教部》,大都是「东密」,属「事部、行部、瑜珈部
」,又称「外密」。一般在修本尊仪轨,持本尊咒时结手印者,大都是东密「事
部、行部、瑜珈部」的修法。因藏密「无上瑜珈部」的见地,时时了知「自性原
本是本尊」(即所谓「持本尊佛慢」),明白诸法如幻、不垢不净,自净其意,
当下即是实相,比较不重视事相。自身就是毗卢遮那七支大印,自己身语意一切
威仪,即本尊印、咒、佛意,能成办本尊事业。除了在修某些事业仪轨的召请、
除障、结界、供养等部份观想,一般修法持本尊咒时,并不刻意结手印。明眼人
由修持的外相,可分辨是「东密」或「藏密」。
坊间一些无传承自称密宗法师者,也洋洋大观出些密法的书藉,很多都是抄
袭自《大藏经密教部》,一般人少读经,易受蒙混。
西藏密宗也有「事部、行部、瑜珈部」,但以「无上瑜珈部」为主,其传承
和「东密」并不相同。详情请见「九乘佛法」篇。此外因延续了七世纪后的佛教,
完整保存了龙树和无著两系统的大乘佛法,加上天时地利,及藏王支持的大规模
取经译经,许多译成藏文的典笈中国都没有。有些对密宗误解者,以为密宗缺乏
理论,其实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及「丹珠尔」两部,有很多汉文未译的经典,
唯识、中观等是学术部份。密法传承,则是修持部份。佛法的理论与实践,灿然
完备。
「密宗」一词,源自tantra,本义为「续」,藏人称经典为「续」。正式应
称为「金刚乘(Vajrayana)」或「咒乘(Mantrayana)」,俗称「密宗」。 故
一般西藏密宗称「金刚乘」、「藏密」、「密宗」;自称「真言宗」、「密教」
的,则多是日本「事部、行部、瑜珈部」的「东密」。
什么是「修密宗」?
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修实相见」-开慧眼以见自心、自身、外境的
真实面目,亦即「实相」。修持以净化遮障,使实相由隐而显,由迷入觉,这就
是「修密宗」,虽外相上有千枝万叶,但都归于此处,这其实也是一切佛法的目
的,并不只密宗,只是密宗有些很特殊的方法,以果为道,能很快速达到目的。
这「实相」原本如是,并无遮蔽,不依修得,但一般人视而不见。对未开慧
眼的众生,自心外境的真实面目隐而不显,因此称「密」,密是「密在汝边」。
此外比较渐进的法门用种种譬喻来说明法性,而无上瑜珈却一针见血,直接契入
法性,很难用言语形容,或思维猜测,因此为「密」。
为何密宗称「密」,依宗喀巴大师的《显密修行次第科颂》,略述如下。
密宗的「密」义:
1.尊贵密:本尊坛城如帝王宫,不可尽人游观,贵者密符印契,如传国玺,不
可凡人皆持,故见为密。
2.微细密:法界缘起,种子相续,....细微之处世人不知,密教中详示修学方
规,渐令开晓,以常人粗心缺学,不善了知,故以为密。
3.普遍密:真如道理,普能含摄,遍入无间,圆裹十方,贯彻三世,....凡夫
日用而不自觉,教中处处指引,故说为密。
4.隐显密:如一法上,法法俱足,此显彼隐,此隐彼显,众生顾此失彼,不观
隐微,执取一端,故见为密,不知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有则双存无则
并遣....以不知故,均觉为密。
5.总持密:随举一法,持一切法,无不具备,....无量诸法,摄于一法之上,
功用齐起,无不圆具,此惟善习者能知,故称为密。
6.发心密:由了解上说圆顿境义,并知下文次第力用之法,深明发心成佛因果,
理事一贯之义相作用,而起发菩提心之次第修行,有异乎平常断惑证真之力
用,超越时间,因果同时,世人不知,或知而不信,或行不如法,故称为密。
7.次第密:次第者方便善巧之谓。云何善巧、由理事圆融、诸法齐修而不纷乱,
....能二智速圆,二障易除,....魔不能扰,庸常莫知,故称为密。
8.无知密:不解密义认同妖术,不亲知识,妄评是非,显密异辙而观,执此以
谤彼,劣慧愚迷,故见为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