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的藏传佛教觉域派尼僧
2014/9/3   热度:532
[北京]中国藏学,2002年第4期
41~48页
--------------------------------------------------------------------------------
【作者简介】德吉卓玛,1963年生,女,藏族,青海尖扎县人,藏语言文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732
【内容提要】觉域派产生于公元11世纪,由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创立,该宗派以自己独特的教法义理和别具一格的修持方法,成为藏传佛教中独树一帜的宗派。它不仅对藏传佛教诸宗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而且曾几度风靡整个藏区。本文对觉域派的历史渊源、形式、修行方式、组成形式、教法仪轨和特点,以及该派的创立者玛久拉仲大师的生平事迹,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摘 要 题】佛教研究
【关 键 词】觉域派/尼僧/特点
--------------------------------------------------------------------------------
觉域派是公元11世纪产生于西藏的藏传佛教重要宗派之一,该宗派源于南印度著名僧人帕丹巴桑杰,由藏族著名的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创立,是藏传佛教史上惟一由女性创立的一个宗派,这在人类宗教史上尚属罕见。该宗派以自己独特的教法义理和别具风格的修持方法,成为藏传佛教中独树一帜的宗派。它不仅对藏传佛教诸宗派产生过深刻影响,而且曾几度风靡整个藏区,在藏族社会生活中产生过巨大影响。特别是觉域派的教法仪轨对藏地的尼僧产生着广泛影响,已成为藏传佛教各宗派尼僧共同修持的惟一法门。
一、觉域派的历史渊源
觉域派,其宗派之名是依觉域派教法之宗义而得的。说该宗派以慈悲菩提之心断自利意念,以空性见断轮回流转之根源,此二和合共同断除“四魔”,即“我执”,故而立此名。“觉域”在藏文中有两种书写方法,即"gcod-yul"和"spyod-yul",其中"gcod",藏文字意为“断”,或“断灭”;"yul"即“境”,觉域(gcod-yul)意即“断境”,说该宗派教义能够断灭或断除人世间一切烦恼的根源。后一种写法"spyod",字义为“行”;yul(域),字义同上,"spyod-yul"即行菩萨所行持的方便智慧之道,以心识体悟一切皆空之万物本性,从而达到涅槃境界,故而又得此名。觉域派虽然有两种书写方法,但是其意基本一致,就是以菩提心或慈悲心来断灭自利心,以般若性空来断除我执。
觉域派,最早源于南印度僧人帕丹巴桑杰(?-1117年),故此,也有一些藏文史籍将这一宗派作为息解派的一个分支或支派。根据《丹巴桑杰传》记载,帕丹巴桑杰第四次进藏(也有史籍记载第三次入藏)时,途中与从印度学法返回的雅隆玛热赛波相遇,将觉域即能断教法,诸如《大乘能断小经义导释》即提婆论著,《能断泄障六部》、《教诫亲训十一》及《虚空启门心识》等,传给雅隆芒卓地方的玛热赛波和享有宁玛派密宗大成就之称的交释迦益希、娘堆的藏巴札钦和札琼二少年师徒三人。其中《能断泄障六部》书于文字,《教诫亲训十一》被授密训。二少年依这些教法修持,获得验证,成为二成就瑜伽士。这是觉域派教法最初传入藏地的情景。
由于帕丹巴桑杰授密训,觉域教法一时只是在其弟子中单传或密传。最早从帕丹巴桑杰受授觉域教法的雅隆玛热赛波在他的晚年时,把觉域教法单传与其近侍宁巴贝热。帕丹巴桑杰的另一位弟子觉释迦益希,又将此教法传授予其侄子觉索南喇嘛。从此,觉域的教法开始在藏区传播。因这一传承的相承者多为男性,故又称做“男传觉域派系”。
男传觉域派系的教授,主要以修持、断除疾病等诸烦恼为宗义,教法类别不多,传播范围不广,故在当时未产生大的影响。
二、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与觉域派的形成
玛久拉仲(1049-1144年)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出现的一位著名的女密宗大师,出生在西藏山南的措美地方,父亲名确吉达瓦,为地方领主,母亲名隆姆本尖,为阔门富家之女,从小受过教育。其父母亲心地善良,为人和善,崇信佛法,广济博施,在当地颇受人们尊敬。由于家庭很好的熏陶,玛久拉仲自幼喜欢习文识字,三岁时能念诵六字真言和圣救度母经咒等。五岁始,从母亲与家中供养师札巴温希处识字和学习语法,八岁时谙熟书中的文字和字义,一日内可诵读《般若八千领》二遍,其神速和对般若经义不同寻常的理解天才,在当地小有名气,故誉称她为“希热仲美”,即“智慧明炬”。她的名字由原来的仁钦仲美,传称为拉吉仲美,即拉西地方的智慧明炬。“玛久”为尊称,意即“惟一母亲”或“独尊母亲”。
正当玛久拉仲崭露头角时,不幸的灾难降临在她身上。她十三岁时母亲去世,随姐姐东措仁钦本,以及从格西阿东座前,修习《般若六波罗密多》。十六岁时,她随姐姐依止札塘十三贤人之一的喇嘛格西札巴学习佛法。不久父亲又离开人世。她忍着失去双亲的巨大悲伤,在格西札巴座前,修习广、中、略三品《般若波罗密多》。其独到之见解,令格西札巴赞叹道:“你已获得经藏独特资识”,并赐施僧衣,设法座,以此供养。二十岁时,姐姐东措仁钦本又突然去世。这一系列的沉痛打击,更坚定了她对佛法孜孜追求的信念。是年,她遇见以获得新旧密宗大成就著称的交顿巴索南喇嘛,又称喇嘛索南扎巴,在他座前,授受“甚深三昧四灌顶”、“大加持灌顶”和“幻化灌顶”等。其后,玛久拉仲从夏玛尔巴修习了《慈氏五论》;从喇嘛白顿巴修习了《大圆满法》;从喇嘛亚塘巴修习了《大手印法》、《那若六法》、《圣救度母》、《时轮》、《三歌》和密乘四续部《事部》等深奥教法。此时,玛久拉仲在西藏已有一定的声誉,她与聂堆的玛觉绛曲、后藏的香姆嘉塘、拉萨的聂玛,同称为藏地著名四空行母,是公元11世纪在西藏产生的四位著名尼僧。其后玛久拉仲在札塘喇嘛格西札巴座前学法时,与帕丹巴桑杰相遇,帕丹巴桑杰称赞玛久拉仲曰:“身具四种大智慧,佛母空行之化身,启开三摩地之门,降伏众魔能胜母,拉吉仲美为恭敬。”(注:岗巴著:《玛久拉仲传》[M],藏文,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273-274页。)她从帕丹巴桑杰座前,受授《虚空启门心识》、《三摩地四灌顶》、《定见亲训》、《能断泄障六部》、《幻化能断密训》等觉域派教法。
二十三岁时,玛久拉仲前往玉琼忏经途中,与在大成就顿巴希热本座前受授《般若经》的七位格西辩经交锋,她以自己深奥莫测的佛学理论和严谨的辩经哲理,力挫群雄,博得敬服,众僧俯首敬恭,奉香奏乐,设座迎请,声誉大增。在大成就顿巴希热本座前,玛久拉仲修习了《十二因缘》之流转,还灭等教法。在玉琼忏经俗家,她与印度班智达陀巴扎亚相遇结为夫妻,生有二子一女(有说三子二女等),次子托宁桑珠是玛吉拉仲教法的主要继承者和宏扬者。十五岁时,从帕丹巴桑杰剃度出家为僧,称丹巴桑杰为如父之丹巴,“帕”意即父,由此丹巴桑杰之名,以帕丹巴桑杰迁流。
三十四岁后,玛久拉仲离开家庭,再次剃度出家,削发为尼,并拜遏其尊师索南喇嘛和喇嘛扎巴,从索南喇嘛处受授“帕姆成就五神灌顶”,被赐密名为多杰旺秀玛,意为“金刚自在女”。其后,赴定日再度拜见帕丹巴桑杰,受授灌顶和多种深湛秘诀与修持法。并依帕丹巴桑杰授记,游历一百零八座雪山、“年”(藏族原始神祇之一)地,苦行修持,获得大成就,成为藏地著名的女密宗大师。
三十七岁时,玛久拉仲以桑日卡玛尔的修行洞为根本道场,广收门徒,传授自己独辟蹊径体悟到的佛教学说和别具特色的密宗修炼方法,随之创立了独树一帜的藏传佛教觉域派,又称女传觉域派。于是,玛久拉仲的道誉迁流整个藏区,不惑之年的玛久拉仲就像一棵根植在肥沃土壤里的参天大树,以自己独特的佛学智慧和博学才识,挺拔耸立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雪域庞大的僧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女大成就者和密宗大师而名震四方。其教法亦不胫而走,播及整个藏区乃至印度、尼泊尔等国,产生巨大影响。在其传记中记载:“由于来自尼泊尔的朝拜者络绎不绝,由此,其(玛久拉仲)福泽和教法震响印度。印度金刚座的许多班智达聚集便道:佛法的正源在此处(印度),创立了此处前所未闻的大手印觉域教法,将整个尼泊尔摄于其教法之下,这个女子或许是佛母的化身;反则为一个十分可怕的魔女,藏区已被她折服,印度亦开始趋向她。”(注:岗巴著:《玛久拉仲传》[M],藏文,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306页。)正如所说,觉域派在当时,是惟一从藏地传入印度、尼泊尔的藏传佛教宗派。可见,玛久拉仲的影响之大。
四十三岁时,玛久拉仲的丈夫离开西藏返回印度,把所有的孩子交给玛久拉仲。从此以后,她一边传教布道,一边还要养育子女,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并把觉域派的所有教法传授给儿女。所以,玛久拉仲的子女,除了长子珠巴以外,其他子女均跟随玛久拉仲学法修行,是玛久拉仲觉域派教法的主要继承者和宏扬者。玛久拉仲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教弘法的事业中,著述立说,撰写了《般若波罗密多觉域派教法理义和秘诀精髓奥义心要》、《般若波罗密多秘诀觉域派教理佛经大品》、《精髓品》、《心要品》等许多觉域派重要论典法本,使其教理更加完善和体系化。据《后藏志》记载:“在谢嘎江孜的西南隆那地方,香杰麦,又称杰麦觉丹来到此地继承了冈·益西坚赞及其上师恰扎玛尔波的两个传承,他通达息解派教法,并将《四耳传九部教授》集成文字。这里有殊胜之圣贤香杰麦的舍利土塔,还有玛久的一座称康钦的寺院。”(注:觉囊达热那塔著:《后藏志》[M],藏文,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5页。)由此可知,玛久拉仲曾在后藏,即今日喀则江孜一带建有觉域派道场。
玛久拉仲一生中培养了许多弟子,遍及整个藏区,其传记中写道:“她的徒众与天共齐,无边无垠。”特别是她培养了大批尼僧,为提高藏传佛教尼僧的整体素质和地位起到了巨大作用,进一步推动了藏传佛教“后弘期”尼僧和尼僧组织的发展。同时她为数以千计的患者医治疾病,解除人们痛苦,尤其以医治麻风病,享誉藏区。
玛久拉仲这位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尊母”或“伟大母亲”的藏族出家女性的优秀代表,藏传佛教的一代女领袖,于公元1144年与世长辞,享年95岁。
玛久拉仲以自己非凡的智慧和超前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独创的一整套宗教理论与修炼方法创立的藏传佛教觉域派或女传觉域宗派,不仅对藏传佛教其他诸宗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对藏族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几百年来,觉域派教法仪轨在藏族社会生活中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玛久拉仲她本人亦被后人奉为智慧空行母的化身加以崇拜,迄今在藏区的一些寺庙中,仍可亲眼目睹为这位杰出女性供奉的塑像、唐卡等,为人们所依止和供养,在藏传佛教史上享有举足轻重或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并从她派生出贡日卡卓玛女活佛转世体系,迄今相沿不断。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藏传佛教觉域派从公元11世纪末形成以后,出现许多传承,并在广大藏区兴盛流传,构成觉域派历史上的“前弘”。但由于此派不注重建寺造庙,不依赖地方势力,也没有严密的组织与制度,特别是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觉域派的寿命也与希解派一样,极其短暂,到16世纪末,觉域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已不复存在。然而,她作为一个学派,其教义仪轨则被藏传佛教的其他宗派所吸收,不仅融入各宗派的教理之中,并合流并存弘传于其他宗派之没有教别之见的众信徒中,如在势力最强的格鲁派中,形成“耳传觉域派传承”,相沿不断,且产生一定影响。在上世纪初,觉域派教法又一次风靡雪域高原,被广大僧俗信徒崇奉信仰,形成觉域派史上的“后弘”,给藏族社会亦带来一定影响。由此可以说,觉域派是藏传佛教中拥有僧、俗信徒最多的一个宗派。
目前,觉域派的部分教法仪轨与玛久拉仲的一些重要著述,以及各高僧的著述,诸如格鲁派的格鲁耳传觉域教法传承的各种经典、法王仁琼多杰的著述等重要经典,仍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和宁玛派及各宗派中合流并存,继续传播,尤其是在藏区民间和广大藏族尼僧中广为流传。
今日在藏区流传的这些觉域派教法论著或经典,不仅是研究藏传佛教觉域派教法义理和仪轨的珍贵资料,而且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藏传佛教觉域派的重要遗产。
三、觉域派尼僧及其别具一格的修行方式
觉域派从公元11世纪末形成以后,其教法在广大藏区流传。尤其是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的道誉及其觉域派别具一格的教法仪轨和修行方式,吸引了无数女众。觉域派法门一时成为广大尼僧最热衷的一种法门。
据藏文史料记载,玛久拉仲一生摄收的弟子难以计数,且出现了许多得道者。其中玛久拉仲最著名的弟子有:八名心传弟子,八名等同的弟子和二十一位大成就弟子。八名心传弟子:即玛久拉仲之子嘉瓦东珠、东代阿格旺秀、卓代嘉威迥乃、克贡曲吉僧格四弟子,莱隆之卓查坚乃、岗巴尔泽中之谢尖贝坚、隆达多查本坚、澎域娘姆索南坚四女弟子。八名与玛久拉仲等同的弟子:即感知与其等同的弟子塔波荣之杰麦嘎严、识悟与其等同的弟子拉堆帕朱之普宁多杰僧格、加持与其等同的弟子羌莫底宁巴让壤,禁戒与其等同的弟子桑耶之多瓦桑太、技能与其等同的弟子洛扎旦旭之秀波什尔本、慈悲与其等同的弟子澎域之格典僧格、神通和幻术与其等同的弟子麦卓嘉贡赫敦、利乐与其等同的弟子贡布杰增斯隆。其中,八名心传弟子中四名是女弟子,二十一位大成就弟子中,十八位弟子为尼众。
玛久拉仲的这些著名女弟子,在修持和传播觉域派教法的过程中,又形成了自己的传承支系,在广大藏区广泛流布。如玛久拉仲的心传女弟子紫达尔玛,形成了自己传承,并培养了纳木措哇木觉多杰、贝卡觉巴等著名弟子。其中,纳木措哇木觉多杰的著名弟子法王仁琼多杰,从纳木措哇木觉多杰学得觉域派教法,且撰文论著,又形成了“汝巴”即“牧人”觉域支派,从中又派生出“乃多”觉域支派和“嘉切”即“大护佑”觉域支派等许多传承支系,在藏区产生一定的影响。
玛久拉仲的四位著名心传女弟子,她们所传的觉域派教法,形成了“母传伏藏”传承,在藏区广泛传播。尤其在康区(今川、滇、青部分藏区)广泛流传。
觉域派的尼僧,除了在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的女弟子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尼僧和尼僧大师外,在玛久拉仲的子孙中,亦出现了许多著名尼僧,如玛久拉仲之女拉坚、孙女岗巴莫延等。玛久拉仲之女拉坚从母亲得法后,又形成了以传授静、猛觉法,以及静、猛和合觉法等诸教法的觉域派远传传承,这一传承又分生出若干传承支派,最负盛名的有嘉塘巴三木丹沃赛传出的“嘉塘觉派”,是觉域派的一个有影响的支派。
玛久拉仲孙女岗巴莫延,即玛久拉仲的次子托宁桑珠之女,是托宁桑珠“无与伦比”的女弟子。她从其父亲座前得法后,收徒传法,弘扬觉域派,著称于世。
此外,玛久拉仲的次子托宁桑珠传承的支系,即“雪山黑帽”传承支系,也产生了很多觉域派尼僧。其中,托宁桑珠的著名弟子“二十一位男女亲传弟子”、“十八位成就女弟子”,多为女众。
由此可知,在藏传佛教觉域派中,曾出现过许多著名尼僧,她们是觉域派教授或教法仪轨的主要继承者和广泛传播者,为弘扬觉域派教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觉域派的教法仪轨,仍然主要由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尼僧修持和传布,她们为继承和保护觉域派法门,做出了积极贡献。
觉域派的尼僧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修行方式。觉域派修持的《喜金刚二品经》云:“独树或于荒冢间,非人之宅或夜间,偏僻静地荒野处,修行最为美妙也。”又云:“舍身以作行布施,外在之行清净行。”这里指明了在何处修行,如何修行。觉域派特别强调在荒山野林、雪山深处、坟场墓地等荒无人烟的偏僻地方修炼苦行。觉域派认为在荒无人烟的空寂地独自一人静心修行,可断灭对于一切外在事物所持有的贪恋之心,断除对客观存在所持的“执著”。也就是说,只要安住于无念可生的虚空间,即自我解脱空性之中,“我执”便自然断除,非人之地或煞地也随其能以明智摄受。因此,觉域派的尼僧十分注重在野外苦行。
觉域派尼僧的修行地,一般是按照上师授受的觉域派教授之内容和上师的教诫来选择而决定的。如觉域派的“一百零八眼泉水修持法”,就是在一百零八眼泉水旁,修持的一种法门;“一百零八‘年’(藏族原始神祇之一)地”修持法,必须要在一百零八个煞地修持。又如觉域派的“以饲施身”修持法,是以坟场墓地为修行地,夜间在尸林旷野修持的一种法门。诸如此类的法门,在觉域派教法中有许多。由此缘故,觉域派的尼僧一生没有固定的修行场所,她们以洞穴、废墟、雪山、老林、墓地为修行地,游方各地,风餐露宿,以苦行为重。这也是觉域派尼僧的修行方式不同于其他各宗派尼僧的修行方式之原因所在。
四、觉域派尼僧教团的组织形式
觉域派是藏传佛教宗派中惟一不注重建寺造庙的一个宗派,它主要以修行为重。因而,觉域派尼僧教团的组织形式别具一格。觉域派认为建寺造庙,住寺传法,虽然有功德,但住寺行善一百天之功德,远远比不上在荒山煞地修持七天施身供养、修慈悲心之功德。如果一个人欲想在今生获得果位,必须一生修持苦行。这样才能认识一切有为,即世间一切事物均为无常,从而不留恋于今生之事物,并通过修持“无我”之本性,断除“我执”。
正因为如此,觉域派的尼僧教团组织也独具风格,有别于藏传佛教其他诸宗派的尼僧组织。它的组织形式,不是以寺院为基础,而是以尼僧所依止的上师为中心和上师的修行地为外在形式或基本条件而建立起来的。因为觉域派的尼僧教团组织,不像藏传佛教其他诸宗派的尼僧教团组织那样,有自己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或道场,并以此为基础构成尼僧教团组织。故此,觉域派的尼僧教团组织形式非常简单,由上师和尼僧构成,即以上师为中心,组成一个群体组织。历史上,觉域派的尼僧最著名的活动场所有玛久拉仲创建的根本道场桑日卡尔玛(zangs-ri-skhar-dmar)和后藏康钦(khams-chen)。桑日卡尔玛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东的一个山岗上,寺庙为上下二层。一层供奉着释迦牟尼、宗喀巴大师师徒三人雕像及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等,二层为大殿,主要供奉的是以玛久拉仲为中心的觉域派高僧大德雕像。玛久拉仲的修行洞中,供奉着她的雕像、神鞋等,修行洞内有一个洞中之洞,称之为“十万欢乐大殿”,是玛久拉仲的秘密修行洞,相传里面是一个有108个柱子的大殿。这座由玛久拉仲于公元1086年亲自创立的觉域派根本道场,在经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今天,虽然时过境迁,已不再单纯地传播觉域派教法,但是它在传播格鲁派、噶举派教法的同时,却以它那规模不大、亦并不宏伟壮观的寺庙建筑或外在形式,向世人展示着觉域派精神的存在。
觉域派尼僧教团组织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上师的道誉。如若上师久负盛名,将会组成一个拥有千、万尼僧的庞大尼僧教团组织,反之,则规模不大。觉域派的每位尼僧在上师座前授受一定的法门后,便要依照上师的教诫或指点去别处修行。所以觉域派的尼僧组织,既没有固定的修行处所和一定限额的尼僧人数,也没有严密的组织机构与制度,群体意识比较淡漠。
总之,觉域派的尼僧不追求祇园、精舍,以修行为重,强调在荒山野地独自修行,认为在荒无人烟的空寂地独自一人静修,可断灭对于一切外在事物持有的贪恋之心,遂断除对客观存在所持的“执著”。因此,觉域派一般不建寺造庙,住寺传法。她们的精力几乎都用在苦行上,诸如在荒山、尸林的修行。可见,觉域派尼僧的修行方式,有点儿像佛教原始阶段僧伽的修行方式。
五、觉域派尼僧修持的教法仪轨及特点
觉域派的教法,主要是以般若波罗密多为宗义,结合大手印觉法修持的一种法门。就是以菩提心或慈悲心来断灭自利心,以般若性空来断除我执——人世间一切苦恼的根源。故觉域派的教法,又称般若波罗密多魔之觉域法或大手印觉法。
觉域派的教法,据藏文典籍《宗教源流史》记载:“觉域派教授之实质,乃以般若波罗密多随顺密教而修行,此教授源于广、中、略三品《般若经》,特别是《集经》。其符合众先贤之观点。《集经》云:‘四因成就菩萨力,四魔难胜亦难动,安住空性不舍众,依教奉行佛加持。’”(注:觉域派的一种把身体观想为食料的“施身供养”的修持法或密法。)其中,四因:即1、安住空性;2、不舍众;3、依教奉行、4、如来加持者。四因是觉域派教法的四个要点。1、安住空性,是指修空性见;2、不舍众,是指修慈悲菩提心;3、依教奉行,是指道之根本要依止善知识;4、如来加持者,是指皈依三宝、观资粮田、行七支曼陀罗供养等。四因中,修空性见,修慈悲菩提心,为觉域派修持之正行;依止善知识,皈依三宝、观资粮田、行七支曼陀罗供养等为觉域派修持之加行或前行。四魔难胜,即获得究竟之决量和具足菩提萨埵善巧之力。就是说此教授具有菩提萨埵善巧方便修持之摧毁有寂之一切坏损之力,此乃觉域派之究竟果位。
以上是觉域派教法的基本要义,也是觉域派尼僧修持的基本要义。可以说觉域派以广、中、略三品《般若经》的甚深空性大手印与《喜金刚第二品》等密教相随顺而修持,形成了自己别具风格的教法理论体系和修持方法。
由于觉域派之教法,主要源于广、中、略三品《般苦》和《集经》等,所以,玛久拉仲又称其教法谓“大中观”。她认为一切法,皆集于心性中,如果能识心性,便可通达一切法性,故谓“大中观”。玛久拉仲又称其教法为“果位正法大圆满”,她认为摄收世间万物有寂之一切法,皆成就或圆满于心性之上。因此,若能识知心性本质之圆满方法,则为成就一切法义,故谓“大圆满”。觉域派的最大特点,表现在它的教法仪轨方面。
总之,觉域派认为:该派别的教法更多地具有不同于其他宗派的甚深不共之殊胜善巧教授和教理,是“一切教法之精华,佛法之极顶,显密教法圆融之殊胜心要,猛驱五毒之妙法,根断我执之宝刀,公然退转世间之军兵,摧毁八万种魔障之威力,清除四百零四种疾病之妙药。果位不寄予来时(世),追求此生此身或一生一身即自成佛,这种不同于其他诸宗派的法门,是我瑜伽母正法觉派之特点”。(注:玛久拉仲著:《般若波罗蜜多秘诀觉域教理佛言大品》[Z],藏文手抄本,第10页。)
在觉域派看来,该宗派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和方法有别于其他诸宗派或他人。觉域派认为:由于人们不能认识“我执”之故,特别注重或爱恋个人的享乐、名利、权势和地位,而且对待给自身利益造成危害的所有人及饿鬼非人等,往往力求于猛咒式咒术等,以忿怒驱逐,退转厉业一诸魔。而觉域派对待诸魔,即不利于自身的所有人和非人等,则是以慈悲和怜悯之力,将他们召引为眷属众。
觉域派注重供养施舍,上至佛法僧三宝,下到六道有情众生,尤其是那些遭受厄运的男男女女和威胁性命的凶恶、恐怖的饿鬼,及非人等,均以丰盛之资财供养、布施,而且以一种独特的施舍法,把人体观想为“食料”,即饿鬼、非人等食料或食饲加以供养和布施,从而断除“身体”之“我执”。并认为以慈悲和怜悯执受恶魔、非人等,以及从“热血肉”(觉域派的一种把身体观想为食料的‘施身供养’的修持法或密法)。调伏、教化,并可获得无上之菩提。
一个人自身积德做利乐有情事业,对觉域派而言,显得十分重要。觉域派认为,一个人若能为他人做利乐之事业,功德无比,如果通达“般若波罗密多”经义而利乐有情,其功德更为无穷。因为一个体大无比的非人可伤害无数个有色和无色之有情,使他们倍受痛苦烦恼,故此,倘若能利乐一个十分恶毒而又力大无比的无色魔鬼,其功德要大大超过利乐一百个有色众生,这样不仅可以从恶趣中调伏或教化恶魔,而且使其他有情不受伤害。所以,觉域派提倡修持慈悲心,依此断除世间一切痛苦烦恼。
觉域派对待疾病和死亡,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态度。觉域派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认识和分别个人死亡,要知道每个人在死亡时,无法或不能带走世间丰富的资财和身命等现实或客观事物。如果能分离内外之“我执”,应当不会留恋于世间诸事物,对于个人身命也就会无所恋惜,把一切供施于凡欲求者。因此,对待根除疾病的方法,也便是在“无我”中,以修“内静虑”根治或驱除病魔的。
觉域派对个人名利、权势看的非常淡薄,正如玛久拉仲在她的教法中提出:“将自己的身体不视为享乐、名利和权势之本,而是把它当作利乐他人之物,施舍于有情众生或利他事业之中,个人不图谋青丝稍尖之点点私利,以求获得定见,从而不分离慈悲、怜悯和菩提之心。这便是‘正法觉派’,亦称‘大乘法’,或者又称作‘菩萨大道法’,以及‘众大成就者发源法’和‘众正觉行迹法’。诸如此类的教法,能使众生有情从世间中解脱……因此,我的大手印觉法,乃大乘法之太阳,驱除世间之黑暗”。(注:玛久拉仲著:《般若波罗蜜多秘诀觉域教理佛言大品》,藏文手抄本,第50页。)
所以,觉域派认为,该宗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足或不具足闻慧的徒众,均可是觉域派的瑜伽行者。
2、觉域派的瑜伽行者,可以独自一人修行,也可以多人结伴一起修行。
3、觉域派的教法仪轨,既可独立奉行,亦可与其他教法仪轨合流奉行,有无妙行之助友,均无差别。
4、觉域派的教法义理,适宜于任何根器的徒众。
5、觉域派的教法义理,不论通晓多少,都具有它的价值功能,多者,功德无量;少者,亦可利他利己。
6、通达觉域派教法的所有徒众,不论高低、贵贱其神力均大于他人。
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高僧、佛学家土观·却吉尼玛大师,曾用优美的诗词对觉域派教法作了如下概括:
她已不存在什么妄想分别,
但为化度有缘而变化游戏,
随其所应而示以无量化行,
随其所欲而赐与殊胜悉地。
如父之师丹巴桑杰著称于世,
用般若波罗蜜多道之心要,
父续母续之究竟要门,
宣说予无量数的雪域人,
一切成就者的密意精华,
摄集一切法的无上妙药,
它名为能息众生苦恼之道,
所有善巧者都同声赞扬。
契合阿底峡的风规,
参修本自无生的最胜教授,
阿妈莱吉卓玛的“觉域”法门,
盛哉!这是大乘法要的心髓。
众多宗派林,宣讲“息解”声,
杜鹃转歌喉,耳饱餐精英。
在此要说明的是,土观·却吉尼玛大师将觉域派视为息解派的分支。由此可知,藏传佛教诸宗派都对觉域派法门十分重视。正因为如此,觉域派教法被藏传佛教其他诸宗派所接受,并在各自的宗派中加以宣扬,使其流芳百世。直到今天,它作为一种宗教学派,仍被藏传佛教诸宗派的广大僧尼及在家信众修持,在藏区广泛流传。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