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你实行早教的深层动机
2014/9/6   热度:209
很多家长在选择早教产品和方法时是在一种深度无明的状态下的。或者被虚荣心驱使,或者被好胜心驱使,或者被恐惧驱使,就是缺少安详清明的心境,这种情况下被一些早教机构忽悠是必然的。
为人父母你是害怕自己的失败继续传递给下一代还是担心自己的成功下一代无法继承?在成败面前,你为孩子选择的早教内容和模式,一定和竞争有关,其结果就是孩子在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阶段就提前介入了你一手规划出的战场,然后以战胜其他小朋友为目标。对于一个军事家,其行动诉求只在赢得战争的胜利,不在乎死伤多少人,付出多少代价,可是,你是孩子的父母,你只要你的孩子赢,不在乎他牺牲了什么吗?如果你的逻辑是他只要能成为常胜将军,就会有幸福人生,那可真是不熟悉历史!人类历史上的常胜将军简直是凤毛麟角。在大多数人的人生里,一旦与人竞争,都有落败受伤的经历。所以在当年天下纷争的年代里,老子诚恳地说:“夫唯不争故无尤。”只有不争,才没有祸事。争带来了多少灾难!圣贤先哲无不劝诫世人不争。为了孩子能战胜别人去进行早教的,就是让孩子树立一个你死我才能活的对立观念,这样的孩子显然既不会是社会的福音,也不可能给家庭带来真正的幸福。我未见赢者无伤的。当然这些家长的理由是,我不打人家,人家也会打我,我们家孩子就做个老实人不是很吃亏吗?老实人不是蠢人的同义语,人真能做到老实一定是有大智慧,否则有几个不耍小聪明的。看得清对方要来打,还能化解于无形才是真的智者,也才可以说是老实。否则不够老道,也没明白什么叫事实。
如果你用你唯一的孩子作为你和整个家庭的金字招牌,要拿出去向人炫耀,你为孩子选择的早教内容和模式,一定和表演有关。对于一个演员而言,只要演得很像孔子就可以了,至于是不是真的孔子无所谓。所以只要你的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能够在外人面前表演出会背多少首诗词,能弹奏《致爱丽丝》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将来有没有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有没有文学创作的才华,你只要没有认真听孩子说话,你是无法预知的,因为他能表演给别人看的,也能表演给你看,只要表演了,就达到你的要求了。而圣贤教诲“名”害人至深,在老子看来受宠和受辱都是辱,因为都要仰赖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给你受辱的和令你受宠的一定都是比你强大的,所以你和人家注定不平等。这些家长满足于人前显贵人后受罪,却不愿接受有一种扎实的人生,用这种心态去培养下一代,孩子真受到了“良好的”虚荣教育,这个孩子受辱是注定的,因为他要名。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你奋斗多年都无法成为的那个人,你为孩子选择的早教内容和模式,一定和你没有学成的那些有关,可是你的向往不一定是你孩子的梦想。如果恰好你的选择符合孩子的天赋,谢天谢地,你可以不用焦虑了,如果不符合,你们俩就一起熬吧,或者你把孩子扭曲成一个不是他自己的人,他牺牲快乐来让你满意;或者你和他都要在他日后的反抗中承受亲子冲突带来的痛苦。这就像很多女人都很热衷于改造老公,等到她不遗余力地将老公修理成处处顺她意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前这个男人已经不再是她当年为之倾心的人了。人对自己不满,试图通过改造他人来补偿自己的遗憾是不可能的。所以佛家教我们向内求,儒家教我们“反求诸己”。
如果你没有上述那些动机,只是被广告或导购小姐忽悠之后就试水的,我只能说你虽不虚荣,不好斗,但孩子将来有什么大事你千万别替他拿主意。你太没主心骨了!有谁比你更关心你的孩子呢?
为孩子选择使用哪种早教产品或方法取决于家长的用心,一个爱自己胜过爱孩子的家长不会为孩子做出有益于一生的选择。他只会借孩子来满足自己。即使他们表面看来为孩子付出很多,陪孩子上各种班,做各种功课,内在的动机都是为了创作一件可以让他们有成就感或化解内心恐惧的作品。
有良善的动机即使不是教育专家,也不一定会犯重大错误,因为当你真心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时,你看得见孩子在什么时候开心地笑,什么时候反感或压抑,即使你误选了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你也会出于对孩子的爱而及时调整。而且你一定清楚地知道只训练技能忽视德行的培养会让你的孩子在未来的岁月里充满险阻,所以你会尽量去平衡这件事。而更重要的是你的善良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孩子从你这里有机会学习到什么叫为他人着想。
至于早教是侧重能力开发还是品行培养,本来是不需要讨论的,都需要,也都可以做。只是现在的某些人恐吓家长你要不在6岁前开发孩子的xx 能力,就可能贻误孩子一生。这可把家长们吓坏了,这风险多大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学吧!于是能力的培养被放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而培养能力的内容就局限在那几个指标上。其实认字也罢,背诗也罢,不是简单地以数量多少来衡量教育成果的,既然培养的是能力,都是认字,都是背诗,贮存信息和藉此延伸出创造力的教育诉求是不一样的。认识5000个字,写文章说话言语乏味,或人云亦云,认识1000个字,写文章说话生动明理,见解独到,哪一个才是教育的目的呢?
清末民初教育家王凤仪先生早年因为家境贫寒,三十多岁才开始学认字,可是他后来成了教育家;我的一个朋友40岁才开始学习古琴,两年半之后能弹几十支乐曲,显然这个年龄早就错过了某些专家给出的最佳开发时期的标准了。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少年时还有口吃,现在每年在世界各地演讲数百场。类似的例子古往今来举不胜举。神童有,但不多,那种孩子确实不该耽误,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天才,所以我们的各种能力不见得都在童年时期就成熟,所谓开窍有早晚,哪有什么绝对的标准。那些宣称识字能力、视觉能力、语言能力等有最佳开发期的说法是对生命以偏概全的认识。再说即使调查结果有大概率事件,早教比起其他教育也不用理会大概率事件,家长需要关注的是你孩子的独特性!即使99%的孩子在两岁的时候都会说话了,你家孩子还没开口,你也不能简单下结论说我家孩子是个哑巴。我妹妹两岁半还不会说话,后来也当了主编。父母要关注自家孩子的独特性。生命要广博和强大得多,只要我们愿意,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开发这个宝藏。如果我们不是为了谋求所谓的一些社会成就,根本就不用在意自己的钢琴弹奏水平是否达到了八级,自己的绘画作品每尺售价多少,人可以开发所有自己已经发现的各种能力,在任何时候!可是在开发能力之前你确定这个孩子的根扎好了吗?他学了那么多技能未来究竟是用来造福一方还是有可能为害一方?
生命是否被浪费不是认识2000个字还是5000个字,是我们对生命的真相有多少了解,并且知道什么才叫善待。唐代禅宗大师慧能法师是文盲,但他能解什么叫“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讲的《六祖坛经》被后来的历代修行者奉为珍贵的法教,他的后世追随者有那么多是进士翰林直至今日北大清华的博士。智慧永远高于学问,学问永远高于知识。现在很多父母让孩子间的PK集中在认字、弹琴、绘画等有限的几项技能上,有多少父母在孩子的德行上互相PK过呢?有多少家长将一个孩子的孝顺看得比他的成绩重要呢?当家长们带着孩子奔波在各个补习班的时候,是否知道孩子此刻心里种下的是感恩的种子还是怨恨的种子?
其实为人父母者无论教会孩子多少本领,告诉孩子多少知识,都不可能覆盖孩子一生可能会遇到的所有问题,真的遇到问题时,能帮助孩子跨越的首先是良好的态度,其次才是正确的方法。更何况,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人都知道我们都遭遇过除此下策别无他策的时候,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忍。那种时候对“应该如何”越执着,越难忍受“怎么会这样”。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被绊倒的经历,所以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打那个绊倒他的凳子或石头,被绊倒从来都不是凳子或石头的过错,是孩子自己不知道如果不想被绊倒,看见凳子或石头要绕道走。就像我们这一生无法预先清除所有会绊倒我们的障碍,我们能够具备的能力是知道这个世界有让我们舒服的也有让我们受伤的,接受并且知道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使我们不会在不如意时那么难过。
我真心的希望为人父母者不要那么自大地认为我们为孩子选择的道路就是正确的,我们也不要焦虑地让孩子带着尿不湿就披甲上阵,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学习如何去了解他自己和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不要急于提供答案,让孩子去探索,并且让孩子学会接受。而在让孩子学习接受的过程里,也是为人父母者学会接受的过程—— 你要能接受你的孩子可能没有别的孩子认字多,没有别的孩子会画画,没有别的孩子会打网球,等等,但是没有关系,你的孩子依然具备别的孩子不具备的某些特质,即使这些特质只有你会看重,你也会十分珍惜,这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无私的爱。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