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 天地不言,万物生焉


2014/9/6    热度:1407   

  现在人总是说句话,说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说得好啊,世上本来没有什么难办的事情,就怕“有心人”在里面生事啊。有心人有时候急中生智,有时候呼风唤雨,有时候显示出高度智慧和坚决的态度,有时候妥协委屈四处求和,最后,事情越来越复杂了,直到后来办不成了,大家感觉劳累有心人这么多,实在对不起他。

  在人生修炼当中,也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很聪明,偷工减料,人不知鬼不觉,在大家不经意间做了很多事,发了财了,撞大运了,到后来,却因为纸包不住火的事败露。

  有位同学给我发了一篇文章,看后很有感触:

  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地朝着目的地前进。

  途中,有一个人忽然停了下来。他心想:这个十字架实在是太沉重了,就这样背着它,得走到何年何月啊?!于是,他拿出刀,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将十字架砍掉一些。

  他真的这么做了,开始砍十字架……

  砍掉之后走起来,的确是轻松了很多,他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

  于是,就这样走啊走啊走啊走,又走了很久很久很久很久。

  他又想:虽然刚才已经将十字架砍掉了一块,但它还是太重了。

  为了能够更快更轻松的前行,这次,他决定将十字架再砍掉一大块。

  他又开始砍了……

  这样一来,他一下子感到轻松了许多!

  于是,他毫不费力地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大家看:当其他人都在负重奋力前行时,他呢,却能边走边轻松地哼着歌!

  走着走着,谁料,前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又深又宽的沟壑!沟上没有桥,周围也没有路。这时候也没有蜘蛛侠或者超人出来解救他……

  他,该怎么办呢?!

  后面的人都慢慢地赶上来了。

  他们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做成桥,从容不迫地跨越了沟壑。

  他也想如法炮制。只可惜啊,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经被砍掉了长长的一大截,根本无法做成桥帮助他跨越沟壑!

  于是,当其他人都在朝着目标继续前进时,他却只能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

  这个时候,在他的脑海里回响着一句话:曾经有一个完整的十字架扛在我的肩上,我没有好好珍惜,直到需要它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啊……

  我们得想想,看我们是不是听到有人帮我们锯掉十字架时就特别兴奋?我们身边有各式各样的速成班,整天有许多人额头顶着人民币去听课,回来之后是不是感觉自己轻松了呢?如果我们知道天地万物“负阴抱阳”相辅相成的道理,怎么会干这样的傻事?

  《老子》在第二章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非常明确的做事原则,无心做事,功成不有,合天地之德以成万事。这里面有一种真实奥妙,那就是不用心而处处能显示真心,不用而显示出大用,不占有而永远拥有,所以,不追求而成就大业。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先解释经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有多种解法。一、天下人都知道美与善,都是因为恶与不善存在的缘故。二、天下人都有美的概念之后,恶便出现了,天下人有了善的概念之后,不善便产生了。三、天下人有了美和善的概念,这是丑恶、罪恶和不善的一切生起之因,这是世上最麻烦的事情。这三种解释都是正确的。

  这里面一方面有辩证关系,另一方面,是世上迷惑烦恼的起因。《老子》第一章讲天地本源,第二章便开始讲烦恼本源。可见,烦恼是世界的发端。故,烦恼灭则世界灭。佛门讲“妄想、分别、执著”,人们知道“美之为美”、“善之为善”这就是“分别”现前。“妄想”即是一线无明,是宇宙万法产生的第一因,是一真法界起因;“分别”就生出十法界依正庄严,世界因此而生;“执著”即是六道轮回之因,烦恼在这时已经变为真实的苦受了。

  所以,如果把《老子》第一章表述为一真法界起源,那这第二章,即是十法界起源。

  分别心一起,便是“道生一、一生二”了,这样,世界所有的对立面便成就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憨山大师说“名则有无相生,事则难易相成,物则长短相形,位则高下相倾,言则音声相和,行则前后相随,此乃必然之势。”

  无中生有,有还是无,佛经中表述这种现象,往往用云来比喻。云远看是有,到云里面去时却无,若有若无,这便是世界的真相。所以佛说法时,往往放光结祥云,这是表法的,从这里提醒大家诸法实相。其实我们坐在地球上感觉地球是真实的,可是如果一只电子在地球上穿梭一遍,它在到处都通行无碍,它能发现这边是大地吗?不会,可能比我们看到的云彩还虚无。这是大小之辨。

  所以,有和无只是相对而言,有本不有,无亦不空,所以,《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有中本无,无中妙有。这就是“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也很简单,《老子》六十三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多易必多难。”难事是由容易的事情一步步达成的,而易事如果不去做或者做的方法不对,也会变成难事。

  “长短相形”,长者不会以为自己长,因为其之所以为长者,只是因为短的存在。《金刚经》云:“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如果有大的概念,那就不大了。所以,长的概念一出,那就不长了,因为说长,那说明还是有界限的。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都是同样的道理。佛法界才能真正平等,六道十法界都有高下,有高下那就有因此而产生的相倾。所以,人为什么要因此而老是鸣不平呢?这是自然形成的道理啊。“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世人说话做事都是这样,说话有前言后语,做事有前谋后略,所以,听言听音,做事慎终如始。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深明天地之道,所以,能以无为之心处理世事,应对变化。所谓“行不言之教”者,圣人全身心顺应自然,做事自然合乎天道,不用言传而教化四方。处事无为,则不造作,身教无言,则不露痕迹,完全是一种和谐自然的状态。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当圣人以这种状态立身行事的时候,自然效法天地,生成万物,而不自以为功,万物皆从四方来归,圣人能顺应其心而不推辞,成就万物而不自以为功。圣人以这样无所用心的方式去做事,顺应万物的需求而不辞其责,能真正“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为万物创造成长的机缘,为万事造就成功的条件,直到万物长成,也不归为己有,直到万事成功,也不自恃其功,更不会居功于己甚至居功自傲,所有的一切都归于淡定与平凡。要知道,平凡是最大的事情,以平等心处世、以清净心做事就是平凡,我们想要平凡,还是很难,因为心很是难平,六道中本来就没有平等,那么,平常心也就了无可得,没有平常心,做事就不清净,把凡间本来可以做得很平静的事情做得轰轰烈烈坎坎坷坷,这都是迷惑颠倒啊。

  圣人正是因为“不居其功”,故至功不朽。他什么也不占有,所以他拥有一切。因为圣人谨守天道,福德因缘永远不愿意离开天道。

  “天地不言,万物生焉。”当世界形成的时候,一切自然规律也就形成了,人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而我们虽然喊着“天人合一”还是整天逆天而为,而且错解了古人的“人定胜天”的含义,以为人可以胜过天道规律的束缚。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说,当大家说一亩地里能打三十万斤粮食的时候,他就饿得要死,这就是以为大家以为人可以战胜自然后产生的结果。而当人开始有这种妄想之后,就会开始干出很奇怪的事情了,比如,人会想办法夸大自己的功劳。还是引用王小波同一本书里的例子吧:

  我小的时候,有一段很特别的时期。有一天,我父亲对我姥姥说,一亩地里能打三十万斤粮食,而我的外祖母一位农村来的老太大,跳着小脚叫了起来:“杀了俺俺也不信。”她还算了一本细帐,说一亩地上堆三十万斤粮,大概平地有两尺厚的一层。当时我们家里的人都攻击我姥姥觉悟太低,不明事理。我当时只有六岁,但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姥姥是错误的。事隔三十年,回头一想,发现我姥姥还是明白事理的。亩产三十万斤粮食会造成特殊的困难,那么多的粮食谁也吃不了,只好堆在那里,以致地面以每十年七至八米的速度上升,这样的速度在地理上实在是骇人听闻;几十年后,平地上就会出现一些山峦,这样水田就会变成旱田,旱田则会变成坡地,更不要说长此以往,华北平原要变成喜玛拉雅山了。《沉默的大多数·积极的结论》

  当人自以为是的时候,是最愚蠢的时候。当人贪天之功的时候,是最荒唐的时候。

  今天又有人和我谈起版权问题,我说:我不要版权,我的东西写出来后,那就是人类的。它属于全人类,不属于我,我哪有什么智慧,只是全人类的智慧从我这里表达出来了而已,我怎么敢贪功。

  所以,以无所用心为心,以平常心处世,以清净心做事,永远不贪名逐利,顺应天道,功成身退,才是个明白人。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