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保护身边的“地球之肾”
2014/9/6   热度:209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生命的源泉,天然的物种库。2010年的2月2日是第15个“世界湿地日”。为进一步推动漩门湾湿地公园的保护,昨天,玉环经济开发区联合县林特局开展了庆祝第十五个世界湿地日暨“保护湿地,你我同行”大型宣传活动,呼吁广大群众共同保护我们身边的“地球之肾”。 昨天上午9时,宣传活动在玉环公园前正式拉开帷幕。记者看到,虽说天气寒冷,但主办方推出的湿地宣传片展播、万人签名、湿地生活趣味游戏、有奖知识竞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不少群众参与。 在展台的签名册上,现场的志愿者及群众纷纷签下自己的名字;在宣传展板前,头戴白色帽子的“湿地保护使者”向群众耐心讲解有关保护湿地的知识,并发放《保护自然,关注鸟类》等宣传手册。 “我们开展这次宣传活动,主要是为了提高广大市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了解认识湿地与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通过游戏、播放宣传片等,可以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我们漩门湾湿地的美丽风景,从而共同来保护我们的湿地。”玉环经济开发区妇联主席陈文雅说道。 在活动现场,记者发现,最受群众欢迎的是湿地生活趣味游戏。该游戏的道具是一块湿地模型图,上面分布着野鸭部落、红木林、丹顶鹤栖息处等区域,参与者需将手中的花生投入相应杯子中,投中者既可获奖品一份。记者注意到,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每一个到现场参加活动的人都被这趣味游戏所吸引;而每当有人玩游戏时,旁边都会围站着一群人观看。 “原来我不知道玉环有湿地,现在通过这个宣传活动知道了。虽然还不大了解湿地是怎么样的,但我想这是自然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态环境肯定有帮助,我们应该去保护。”在参与了趣味游戏、有奖竞答等活动后,玉城街道的郑大妈笑着说道。 今年81岁的郑学香老人,在活动现场领取了一份宣传资料后,坐在公园的木凳上认真翻看起《保护自然,关注鸟类》手册。“这个册子蛮好的,野生动物是自然的东西,我们不能去破坏。如果有人要打鸟类等动物,我们就应该去阻止他。” 据不完全统计,昨天上午近两个小时的活动,吸引了500多名群众参与。昨天下午,主方办又转站来到楚门开展宣传活动。 相关资料: 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动湿地保护和执行工作。截至2009年11月,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7处。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7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