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金铜佛像的造型品类


2014/9/3    热度:127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藏传金铜佛像的造型品类
  佛像各种变化万端的造型样式,吸引了无数有志于佛像收藏投资的人,可也同时阻挡了许多对佛像了解不多的入门者。很多收藏者分得清佛、菩萨、罗汉,可佛是什么佛,菩萨是什么菩萨,罗汉是什么罗汉,却不甚了了。不但佛教知识不足备的收藏者如此,就是拍卖公司也经常张冠李戴。佛教造像有显宗佛像与密宗佛像的区别,藏传佛教即以密宗传承为主。密宗佛像神怪众多,造型诡异多变,市场上又是藏传佛像远好于汉传佛像。在收藏金铜佛像时,就不能被繁多的品类迷失了双眼,要抽出其中辨别判定金铜佛像价值高低的基本原则,在这个指导下,分门别类,就游刃有余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佛像价值判定“三原则”
  “忿怒相”藏传佛像的价格一般高于同类型的“寂静相”藏传佛像,这是辨别藏传金铜佛像价值的一个原则。用佛教术语来说,佛教分为大、小二乘,大乘又称菩萨乘,若以因果来分则有显、密二宗。即大乘佛教可分为因乘及果乘,因乘名般若密多乘,指显宗佛教,或直接称为大乘;果乘就是金刚乘,一般称为密教或密咒乘,亦有通称密宗佛教。正因为在佛教修习上的差别,显宗与密宗的造像形象才有不小的分别。
  显宗佛像一般呈慈悲和善之态,如最常见的佛祖释迦牟尼像都是神态安详,跏趺坐于莲花,手结无畏印、施愿印等,周身莲花与光环相衬,给人平和、安稳之感,所以也可称此类佛像为“寂静相”。一般包括佛、菩萨、明王、罗汉、护法、高僧六类,其中的明王护法类虽然也有多臂多面,观世音菩萨像也有呈千手千眼相,但还是以一面二臂为主。
  密宗佛像中也有大量的“寂静相”存在,但密宗有一个善巧方便的修习法门——观想,必须通过观想佛像本尊,以领悟佛法。密宗造像就更多地体现了象征主义的理性成分,它必须用具体的形象将密宗修习的法门表现出来。所以,在密宗中,就会有那么多的狰狞恐怖、鼓目圆睁的“忿怒相”造像。如本尊、佛母、空行护法等皆多面多臂造型。按照密宗的说法,这是为了修习者的意念能够迅速地捕捉引起人内心烦恼的邪魔,所以常把这些邪魔描绘成具体可视的形象,供反思和修行。烦恼便是内心最大的敌人和邪魔。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例如,烦恼可能是由一个被踏在护法神脚下衰竭待毙的魔怪形象来表示。正如象征所暗示的那样,踩在护法神或是本尊脚下的非人形的邪魔,不是别人,就是人内心贪、瞋、痴念所引起的无尽的无明烦恼。密宗造像中被塑造的头颅、脑盖骨、胫骨、人的心脏、肠子等装饰物,都不是真实的东西,而是假想的人类烦恼的种种象征与替代。
  释迦牟尼佛在解释密宗教法时,用这些狂怒的形象作为激发信徒对烦恼产生憎恶的工具,这种狂暴的憎恶本身恰好就是灭除烦恼邪魔的最佳手段,因而藏传佛教的密宗本尊造像令人恐怖的形貌表情,展现了本尊对烦恼的憎恶之情。理解了密宗的这些象征意义,我们才能较准确地认识和欣赏密宗造像艺术的精髓所在。而正因为“忿怒相”佛像造型奇特复杂,给人以神秘的感觉,存世的“忿怒相”要比“寂静相”少得多,价位也相对高些。还有一种造像,兼有善恶两种表情,如密集金刚、上乐金刚、大威德金刚等,“怒相”与“善相”兼而有之,不仅在艺术上极具美感,也因为这种独特的“水火交融”,使得此类造像市场价格极高,深受投资者的喜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菩萨装”藏传佛像的价格一般高于同类型“佛装”藏传佛像,这是辨别藏传金铜佛像价值的另一原则。藏传佛教还将佛的形象分为两种:“佛装像”,即螺发,身披袈裟,无项链、璎珞装饰;“菩萨装像”,即头戴珠宝冠,身披绸衣,佩戴璎珞、项链等饰物。从市场分析,因为“菩萨装”的佛像纹饰复杂,为表现头冠及身上飘散的绸衣常用到镂空等技术,更增加了佛像的美感与市场价值。
  宫廷藏传佛像价值基本高过民间藏传佛像价值,这是辨别藏传金铜佛像的第三个原则。前文中已经详细说明过了。
  这些原则不是绝对的,在考察佛像价值时要注意,一般宫廷造佛像多以“菩萨装”为主,尤其明代宫廷如此,这就使得宫廷菩萨装像的价位是最高的。如果同为民间造像,“忿怒相”就比“寂静相”高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世十方佛陀
  自佛像被佛教徒用来当作偶像崇拜开始,以佛陀为形象制作的佛像就是金铜佛像中较多的门类。
  释迦牟尼佛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最受信徒供奉崇拜。他的形象一般有“说法像”、“苦形像”、“降魔像”、“转法轮像”、“涅磐像”等,这些是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手印来区别的。右手上举,以食指与大拇指做环形,其余三指微伸,是说法相;右手平伸五指,抚右膝上是降魔像;以右掌压左掌,仰置足上肚脐前,是禅定像。在金铜佛像制作中,最为常见的却是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降魔印(也称为触地印)。而按佛陀的身姿又可分为立像、坐像和卧像三种,全跏趺坐像又是最普遍的。卧佛造型在缅甸、泰国东南亚等地较为盛行,无论汉传、藏传佛教都基本不见这种造型的金铜佛像。
  按照佛教的说法,佛是修行悟道,觉证圆满者。佛像必须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顶有肉髻,螺发右旋,其色青钳,额广平正,眉间毫相,白如珂雪”等。2004年秋拍,中国嘉德上拍的一尊元金铜释迦牟尼佛像就完全具备这些特征,这尊藏佛漆金保存完好,高28.5厘米,尺寸不小,但通体素净,几乎没有纹饰,只卖到了27.5万元。北京翰海拍出的一尊元代金铜释迦牟尼佛像,高22.4厘米,虽有十周年庆的声势助阵,但只以6.3万元成交。天津文物公司上拍的一尊明16世纪金铜释迦牟尼佛像,高38厘米,成交价仅为12.万元。专家们对此数据纷纷摇头,但释迦牟尼佛像在整体金铜佛像市场中的地位不高,却是综合因素造成的。一是释迦牟尼佛像数量相对不少,无论汉传、藏传都有铸造。二是作为教主的释迦牟尼像都是庄严肃穆,没有什么繁复的花纹,基于“寂静相”价位低于“忿怒相”的原则和买家的猎奇心理,出现这种情况也就必然了。当然事事无绝对,天津文物公司在2004年秋拍重头推出的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就拍到了159.5万元,这尊宫廷座藏传佛像保存完好,莲座上还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可惜款识磨损较为严重,不然它的价值只会更高,这也和拍卖公司的运作能力存在一定关系。那些到百万元价位的释迦牟尼佛像无不是宫廷所作,投资者要区分辨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乘佛教以“佛”泛指一切成道觉悟者,即众生皆可成佛。则过去、现在、未来,无数空间时间中有无数佛,如恒河沙一般多。在汉传佛像中,主要是竖“三世佛”: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横“三世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内容题材相对简单些。
  藏传佛教就大为不同了,在藏密诸神中,是以各方主尊为膜拜对象,释迦牟尼佛只是其中之一,并没有处于突出位置。所以在藏佛体系中,释迦牟尼佛像的制造也被边缘化了,工艺水平相对不高不受重视也是它价位上不去的一个原因。密宗最常用“东南西北中”五方佛表达“转识成智”的佛教理论,分别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这五方佛最受到藏传佛教崇奉。
  毗卢遮那佛,即是释迦牟尼佛(应身)的法身,它们与卢舍那佛(报身)一起合为“三身”,藏密佛教将毗卢遮那佛称为“大日如来”,广受崇奉。但宫廷作数量有限,许多藏传的金铜毗卢遮那佛像均为西藏当地所作,以供庙宇供奉,流传入内地的不多,而内地佛教徒对该佛并不了解,所以现在市场倒是极难见到金铜毗卢遮那佛像。在中国嘉德2003年秋拍拍场上有一尊宋铜大日如来坐像,高20.2厘米,并无鎏金,头顶五智宝冠,手结大智拳印,拍到了60.5万元,以宋代铜佛的普遍价位来说,已经相当高了。2004年北京翰海秋拍推出的一尊明宣德北方不空成就佛,成交价为99万元。这尊刻有“大明宣德年施”楷书款的佛带有明显的明代宫廷造像风格,无论是发髻、面相、衣纹、莲座都可以看出,并用“剁口法”封底,底刻十字杵,金色鲜亮,保存完好。存世的宣德款宫廷佛只有十余尊,而以北方不空成就佛为形象的更是少之又少,99万元的价格并不高,如果日后此佛再现身拍场,价位肯定会翻数倍不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阿弥陀佛是佛教中所说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在内地流传极广的净土宗即主张,凡信奉他并持颂他名号者,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佛便在他死后接其前往西方极乐净土。千百年来,人们基于现实生活的苦难,极为向往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崇奉不已,便大量铸造他的佛像。同时要注意,阿弥陀佛也称“无量寿佛”,两者意思一致。而因为人们对佛教知识不了解,听到佛中有个“寿”字,便以为膜拜它可以添福添寿,也更增加了对他的供奉。在很多地方,人们常将阿弥陀佛的“佛装”像称为“阿弥陀佛”;而将他的“菩萨装”像称为“无量寿佛”,其实都是一回事。天津文物公司2004年春拍时推出的一尊明宣德金铜无量寿佛像,为“菩萨装”像,宫廷所作,有“大明宣德年施”楷书款,头冠及衣纹的镂空极为漂亮,手结禅定印,上托一宝瓶,最终被人以220万元收入囊中,以明宣德宫廷佛像之稀少来算,这个价格称得上“物美价廉”了。今年秋拍翰海公司也推出了一尊清中期的无量寿佛,同样为“菩萨装”像,样式几乎与那尊明宣德无量寿佛像一模一样,只是为蒙古民间所作,面相不如明宣德的生动,莲瓣也僵硬,但26.4万元的成交价在清中期民间造像中已经非常高了,这又证明了“菩萨装”像的市场是极好的。
  弥勒佛是金铜佛像中最受崇拜、铸造数量最多的。按时间来算,弥勒佛即“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佛经中载:弥勒佛本名为“阿逸多”,与释迦牟尼同时,先于佛祖入灭,上升至兜率天,到佛祖涅磐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重回人间说法。崇拜弥勒佛反映了古时百姓在战乱苦难岁月里期望救世主拯救的心态,在汉传佛教中影响极大,藏传佛教多将“三世佛”并列供奉。至于这种弥勒佛后世竟变成了大肚布袋和尚状的“笑口弥勒”,国人的想象力还真是丰富。
  弥勒佛同样有“佛装”像与“菩萨装”像两种。“菩萨装”的弥勒佛表现的是他在兜率天为诸天神说法的形象,这时他尚未成佛,所以叫做“弥勒菩萨”。从存世情况看,弥勒菩萨像要比弥勒佛像多很多,依据“菩萨装”像价高于“佛装”像的原则,弥勒菩萨的市场行情也远好于同类的弥勒佛像。
  弥勒佛一般结说法印,螺发,全跏趺坐。目前所知,价位最高的弥勒佛像是天津文物公司在2004年春拍推出的一尊清铜贴金弥勒佛像,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风格,是一组“三世佛”中的一尊,卖到了57.2万元,这已是单尊弥勒佛像拍卖的极限了。他更多地是作为“三世佛”的一部分,一起出现在市场上。中贸圣佳今年春拍推出的一组清乾隆“三世佛”,为宫廷所作,以88万元成交。而这种“三世佛”一般存世的都尺寸较小,这也影响了它的价位。
  弥勒菩萨的存世量就相当丰富了,也屡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他身披璎珞、绸衣,常用绿松石点缀,左右两肩上还会置有莲花、宝塔等,装饰得非常漂亮。中国嘉德在今年也推出了一尊弥勒重器,以44万元成交的这尊清康熙金铜弥勒菩萨像,当之无愧地属于清宫廷造像,头冠镂空出五叶花型,身躯微微左倾,衣纹自然散落于莲座之上,真是自然、协调、生动。收藏佛像就是要关注这些艺术美感极佳的精品。一般的明清民间弥勒佛像可卖到5—15万元左右,宫廷弥勒佛像会在如今50万元的最高线上有所突破,在不远的将来达到百万元也不是难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药师佛在金铜佛像中的比例基本仅次于弥勒佛像,它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佛经讲,他在成佛时发宏愿,要除一切众生病苦,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对于这种能治病给人健康的佛,人们自然心怀虔诚,顶礼膜拜。他的铸造数量相当丰富,一般形象为全跏趺坐,左手托药钵,右手拇指与食指夹药丸。因为属“寂静相”,“佛装”像,它的衣纹比较简单,也没有多余的装饰,价位一直不高,一尊名铜鎏金药师佛像在天津文物公司2004年秋拍上只以9.46万元成交,这尊像还是有着宫廷造像风格。可同样是今年秋拍,北京翰海推出的一尊明代药师佛竟拍到了345万元,这尊带有明显永乐宫廷造像特征的药师佛金水保存得极好,左手上的药钵已经不见,特别的是莲座上是有上下一周连珠纹,显得极具协调感,同时尺寸也不小,高58.8厘米,但345万元的价格毕竟高出其它同类佛像太多,在这个价位上,以后他是升是降,还很难说。
  在佛教来说,佛像一般不是单独供奉的,佛像旁常有菩萨像做协侍,如药师佛旁有月光菩萨、日光菩萨协侍;阿弥陀佛旁常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协侍。但在市场上,可以见到“三世佛”一起成套出现,却鲜有一佛二菩萨的组合。持有者往往将他们岔开各自出售以求高价,或者在流传过程中就已经各自流散了,也算是历史的遗憾。
  妙法八大菩萨
  大乘佛教之大就在于不止求自我解脱,还要普度众生。菩萨,即梵语“菩提萨 ”的简称。菩萨大慈大悲,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化身下界,救度苦难众生,因为有这层信仰涵义,在汉地佛像中菩萨像被广泛制作,尤其以观世音菩萨最多。但在藏传佛教中,菩萨像则主要用于观想修习,也就创造出了大量藏传佛教特有的菩萨形象,种类之繁多,造型之奇特,远比佛陀像要生动许多,市场上的菩萨像也是金铜佛像中最多的一种。
  本文前面部分已经作过介绍,藏传密教认为,佛、菩萨都有两种身,即正法轮身、教令轮身。所谓“正法轮身”即是前面提到的表情庄严凝重的“寂静相”;“教令轮身”即是“忿怒相”。现“忿怒相”的菩萨像一般都是密教修习的金刚本尊,如文殊菩萨的“忿怒相”为“大威德金刚”,观音菩萨的“忿怒相”为“马头金刚”。这些在本尊部分中将详细介绍,这里的菩萨都指“寂静相”菩萨。
  在藏传佛教中,有八位菩萨像最为常见: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弥勒菩萨、除诸障菩萨、虚空藏菩萨。汉地佛教中,则以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最受崇奉。所以市场上这四类菩萨及弥勒菩萨存世量较多,最受到买家认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观世音菩萨尽人皆知,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似乎身处混浊俗世,被无数烦恼包裹的众生只要口诵他的名号,就真的通体舒泰,一时安详了。汉地观音早期时与其他佛教传统的菩萨像本无区别,一副堂堂男子之像。宋代以后,因为观音具有的慈悲之心,所以便逐渐转化为雍容慈目的仕女形象。2004年翰海秋拍推出了多尊观音菩萨像,其中两尊清代观音像,呈游戏坐姿,便是明显的汉地风格,做工非常精细,但今日之市场汉传佛像差藏传佛像太远,分别以5.8万元和7.5万元成交。同场还有一尊宋铜观音菩萨像,不但衣纹、面相生动,且底有台座,背铸有净瓶、妙音鸟,价格却只被抬到27万元就无人应价了,这也证明了本专题在前文中做的论断:早期汉传金铜佛还处于市场谷底。本场上还有一尊明代汉传观音菩萨像,半跏趺坐,衣纹、璎珞、头冠装饰繁复生动,头微侧右边,和平和的面相搭配一处,一派观音自在慈顺的感觉。高31.2厘米,尺寸不小,但就是这样一件精品,也只以18万元成交,反观海外,香港早在1998年秋拍时就推出了两尊具有明代汉地民间风格的观音菩萨坐像,造型尺寸与翰海此尊几乎没有差别,但因为包金亮丽,海外买家实力雄厚,最后以244万元和189万元的高价成交,内地拍卖市场与香港市场的差距确实不小。
  藏传佛像中观音像比较复杂,有马头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圣观音、四臂观音等。其中四臂观音与十一面观音数量比较多,明清宫廷就铸造了大量的四臂观音像,香港佳士得在1998年春拍时推出的两件明永乐宫廷金铜四臂观音像都以43.7万元成交,今天则可以卖到百万元以上。最具体的例子是北京翰海在2004年秋拍上亮相的一尊明永乐铜鎏金四臂观音像,以225.5万元高价成交。该像背刻“大明永乐年饰”楷书款,头冠、璎珞及后两臂所攥莲花、念珠,精美华贵,为永乐宫廷造像中的珍品。可以说,四臂观音像是各类观音像中价位最高的,因为单从造型美观来说,千手千眼观音虽更加繁复,但几十厘米高的金铜像很难生动细致的表现出千手千眼的特点来,容易失之粗略,在藏传佛像中虽也能屡屡见到,但极易损毁,流入市场的极为罕见。十一面观音有四层头,身形过于细长,一般也较少纹饰装扮,都不如四臂观音造型大方美观。同时,四臂观音还是密宗修持的重要本尊,在佛传佛教体系中地位非常重要,铸造、保存都十分用心,市场见到的也以精品为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文殊菩萨在众菩萨中地位最高,据传为如来之子,人称“法王子”,代表智慧。文殊菩萨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童子形,即寓意天真无邪,普遍造型是头戴五髻宝冠,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放般若经梵匣,右手持宝剑,可斩断一切无名烦恼,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北京翰海2004秋拍场上也有一尊明永乐文殊菩萨像,造型完全按照上面描述,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为宫廷敬造,以132万元成交。而中国嘉德秋拍推出的同样一尊明永乐文殊菩萨像因保存状况较差,左右肩花上的经卷和宝剑都遗失了,虽同为永乐宫廷造像珍品,却只以77万元成交,这自然有其中的道理。另一种形象是表现文殊菩萨智慧威猛的骑狮象,这种像存世相对较少,宫廷所作一般也不选用这种样式。
  普贤菩萨与地藏王菩萨在金铜佛中铸造不多,存世的多是小像,宫廷造像中也少有他们的身影,民间所作的大都在几万元上下,艺术性与收藏价值都弱些。地藏王菩萨因他“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精神及与观音一般的慈悲心,在我国民间受到很深的信仰,但更多的是作为石刻佛像出现的。
  度母在藏传佛教中也是非常流行的。《大日经》载:度母们都是从观世音菩萨的眼中变化而出,与菩萨一样,救渡众生的。因身色不同,共有21种度母,而以绿度母、白度母最多,据传;唐朝文成公主为绿度母化身,尼泊尔赤尊公主为白度母化身。度母像与菩萨像基本类似,但因是女神像,更体现出女性的样貌特征,面形圆润,双目低垂,丰胸圆乳,细腰软腹,花冠、缯带、耳环、项圈、璎珞、钏镯等周身环绕,身躯呈“三折枝式”,头、腰向右侧微扭,半跏趺坐,右足伸出莲座踏一小莲花,这些特点都具备加上做工精细就是一尊上品的绿度母像了。绿度母的数量占各种度母像的70%左右,其次为白度母。清代绿度母像存世最多,而且多是汉地民间铸造,工艺上相对差些,价格也在1万元上下。蒙古喀尔喀风格的造像工艺最好,价值最高,宫廷造度母像市场所见几乎没有。目前所知度母像的内地拍卖市场最高价是北京翰海公司在2004年秋拍创造的,一尊清中期绿度母像卖到了83.6万元。做工、尺寸、金水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佛像的价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忿怒金刚本尊
  所谓“本尊”,可说是密宗佛教的独有。藏传密宗佛教属金刚乘,即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崇奉为标准,“身口意”结合,可“即身成佛”。这就要求修习者选择一种佛或菩萨作为本尊,由上师灌顶传授,自身观想本尊形象,念诵本尊咒语,迎请本尊与自己合一,达到成佛目的。本尊就是“根本尊胜”的意思。
  本文中提到,佛像分“寂静相”、“忿怒相”两种。除少数本尊外,多数本尊都是呈“忿怒相”,这也决定着这些本尊都造型复杂、奇特、神秘,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收藏者。本尊像还可分两类:一类是单身,一类是双身。双身者即为主尊怀抱明妃,相拥呈交媾状,民间俗称“欢喜佛”。欢喜并非指男女YIN乐、性交之事,而是指佛用大无畏大忿怒的气概、凶猛的力量和摧破的手段,战胜“魔障”而从内心发出的喜悦。“双身像”还表示密教的一个修习法门“乐空双运”,于极乐中悟出“空性”,主张“男女双修”。一般“双身”本尊的价位要高于同类型的“单身”本尊。现在,本尊像的市场极好和他造型的诡异有着极大关系。至于为何本尊多以“忿怒相”造型,可能也是为了全面表现密宗教义及给修习者以深刻的印象,不想却给后世收藏者以异样的美感。
  密集金刚、上乐金刚、金刚萨、金刚持、四臂观音是密宗各教派共同修习的本尊。在众本尊像中,数量不少。四臂观音和金刚持是少有的“寂静相”本尊,其余皆为“忿怒相”。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金刚持,又名“持金刚”。金刚持只是一个概括地说法,手“持”金刚杵、金刚铃表示“明觉性”。东南西北中“五方佛”的报身都叫做“金刚持”,它们是由一个“金刚总持”的佛法身划分出来的,而这五个“金刚持”报身合一,又会演化出第六个“金刚持”,名为“金刚萨 ”。关系实在复杂,所以市场上很多人将“金刚持”和“金刚萨 ”混淆不分,也情有可原。一句话说,金刚持是法身,金刚萨 是报身。名称不同,但对于我等方外之人其实意义一样,对崇奉藏传佛教的人区别就大了。市场不见金刚持的双身像,只在故宫及一些地方博物馆中可以见到,但他的单身像也很少现身拍场,只是北京翰海公司曾拍过两尊明代金刚持像,都在2万元左右。这也是因为大多数人对密宗理论不熟悉,不了解金刚持作为本尊的意义所至。
  金刚萨 也是常在市场活跃的“角色”。他一般作“菩萨装”,手持金刚杵、金刚铃。宫廷造像也屡屡选用金刚萨 为对象制作金铜佛像,赏赐给西藏。中国嘉德2004秋拍推出了一尊精彩的明永乐铜鎏金金刚萨 像,这尊像带有明显的宫廷风格,“菩萨装”特征完备精美,手中金刚杵、金刚铃完好,“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清晰,19.5厘米的尺寸也数适中,这些都为他110万元的成交价作了有力注脚。笔者分析,中国嘉德此次佛像专场普遍成交价格不高也对此尊佛像产生了影响,如果宣传运作得当,他应该在300万元左右。
  2004年11月1日,“大威德明王”一词成了佛像市场人人谈论的话语。1906.2万元的“捅天价”让许多摸爬滚打多年的收藏者咋舌不已。要知道在此之前,金铜佛像连上500万元的都寥寥无几。香港佳士得所拍的这尊明王像,虽命名为“大威德明王”,但他手中所持法器多已遗失,从现有的造型很难分辨他是属于哪一尊明王。藏传佛教有 “八大明王”的说法,即为八大菩萨的“忿怒相”化身,也作为本尊修习的对象,和“金刚”是一回事,只是译法不同而已。香港佳士得这尊“明王”三首、三眼、八臂、结“降三世印”,这些都不足以断定它是否属于“大威德明王”。但尊格的不定丝毫无损于他的价值,它的身姿呈俯身向下状,身缠无数小蛇,足踏法轮,底座涌现无数水波,这些都不是作为密宗修习所用的标准仪轨,在明代宫廷佛像中难得一见的,尤其尺寸高达1米,威武雄健,用笔墨形容他都觉得有些词穷了。本尊为方便携带修习,他的金铜佛像一般不大,都在20厘米左右,很少有超过50厘米的,这尊能超过1米,确实罕见。前面文章中提到过,首都博物馆藏传佛像专家黄春和先生判定他为永乐所作,认为如果有“大明永乐年施”的款识,价位还会更高。不过这样一件珍品,空前无疑,虽谈不上绝后,但也很难有其他佛像可以超越了。
  大威德金刚在市场上的本尊佛像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市场影响力也越来越高。大威德金刚,也称作“大威德明王”或者“六足尊明王”、“怖畏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忿怒相”化身,无上瑜伽部父续修习的重要本尊,也是格鲁派修习的基本对象。清代,自宗喀巴之后,格鲁派(黄教)在西藏开始大行其道,最终取得“政教合一”的统治地位。大威德金刚在清代便被广泛铸造,宫廷造像也数量惊人,尤其是在乾隆时期。大威德金刚像的标准仪轨是“双身像”,主尊于胸前拥抱明妃,明妃左手托颅碗,右手持月刀,右足踏动物,左足勾于主尊腰间,主尊正面为大牛头相,三层九头,最顶端为文殊菩萨“寂静相”,三十四臂,十六足,背光为一巨大火焰。因为教义要求,大威德金刚像的铸造极为繁复,北京翰海公司2004年秋拍成交了三尊大威德金刚像,其中一尊成交价为24万元,具有“鎏肉不鎏衣”的清乾隆宫廷风格,以23.6厘米的尺寸来看,这个价格已经不低了。而2004年春拍时翰海公司更以55万元高价拍出了一尊清乾隆大威德金刚鎏金铜佛像。
  空行母的地位相当重要。藏传佛教中女性神祗数目众多,而修持藏密中的任何一种法门,都必须先修空行母瑜伽法门,获得大乐实证后,再续修本尊才能极易成功。因此她的造像也就流行开来。需要注意的是佛母、明妃、空行母虽然名称不同,但实质一致,区别只是在各自的职业侧重而已。佛母一般在寺庙中置于佛陀的顶端,作为“顶尊”供奉,明妃作为明王、金刚的伴侣,空行母就是独立的本尊了。狮面空行母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品种,手托颅碗,发成狮须直竖,以立像为主,宫廷作空行母不多,但市面上的民间作空行母都普遍受宫廷造像风格影响,在头冠、璎珞、面相、身姿上越接近宫廷风格,价值越高。天津文物公司在2004年秋拍中上拍的一尊明代披甲空行母像,题材少见,以35万元成交,已经是这一类型佛像的最高价了。
  佛母中则以大白伞盖佛母市场最好,此像头顶的白伞为藏传佛教八吉祥之一。如果该佛母的伞盖尚存,那就价值极高了。天津文物公司在今年秋拍推出的清铜鎏金大白伞盖佛母像,因为右手当胸持的伞盖不见,虽整体造型简洁,头冠装饰漂亮,38.5厘米的尺寸也不小,但25.3万元不高的成交价还是说明了伞盖对她价值的影响。
  神通护法天王
  佛教有一整套的神佛体系,藏传佛教更是将自己本民族信仰的一些神祗融入其中。按佛教理论来说,世界分欲界、色界、无色界。而三界就是六道众生,一切妖魔鬼怪的居所。护法就指这些受佛法点化或为佛祖慑服,一心拱卫佛法的身具大神通的诸多神鬼们。“护法”就是“护卫佛法”的意思。同时对于修习者来说,护法也有帮助自己克服修法障碍,战神恶魔的功用。
  四大天王为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天王居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山腰,护卫东南西北四方。这四神也是最常见的护法,在汉传佛教中他们的地位是相当高的。199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推出了一大批精美的金铜佛造像,也创造出众多直至今日仍很高的成交记录。当时拍出的一套四尊汉传元明间青铜四大天王立像就以145万元的高价成交,四大天王齐成一套,高达53厘米,如此珍贵的汉传佛像以今天的眼光再来审视他们的价格,都会觉得便宜了。更珍贵的是,香港佳士得在2001年秋拍以412.8万元成交的一尊明铜鎏金增长天王像,给低迷的汉传佛像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179厘米的高度说明它应该是在大型寺庙中用作供奉守护的,在普遍工艺水平不高的明清汉传佛像中,此尊算是个另类。
  北方多闻天王,是藏传佛教中最受重视的天王了。因他左手抱一吐宝兽,可以保佑寺庙财源广进,也被称为“财宝天王”,成了佛教中的“财神爷”。这个功用,在如今的商业社会里更受到人们的崇奉,一些在市场上买进财宝天王像的人很多也是想图个“彩头”。市场上六成的天王像为财宝天王。他的尺寸较小,一般清代民间像在5万元左右,如果是宫廷造像,价格就到了20万元左右,清康熙年间有过少量铸造,乾隆时的存世比较多。
  黄财神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市场一片看好,很多买家就是冲这个名字好听去的。密宗佛教专有“财神部”,教徒也可将其视为本尊修习,目的就是为了使修习者有资财宏利,不为生活所迫,可以安心向道。黄财神为密宗各派均修持的“五姓财神”之一,因通体黄色,故此命名。清代的黄财神铸造极多,还是以民间为主,多是十几厘米的小像,很多才卖千余元,价格极低。北京翰海2004年秋拍的一尊明铜镀金黄财神像,尺寸只有17.2厘米,仍拍到38万元,这已经很高了。该尊像右手握如意宝,左手握吐宝鼠,袒腹圆肚,右足踩海螺宝瓶,这是黄财神的标准仪轨,能够将这些特征完整表现出来的佛像价位可在万元以上了。
  金刚手的造像也是较普遍的一种。金刚手实际名为“金刚手菩萨”,它是“八大菩萨”之一大势至菩萨的“忿怒相”化身,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他身属本尊,但下界降妖,做了一名“出世护法”,也就叫做“金刚手护法”。同时他还是释迦牟尼佛的秘密化身,也叫“秘密主”。现在市场上常能见到不多的小型秘密主像,价位也不高,那和金刚手其实是一回事。金刚手的“菩萨装”像被宫廷大量铸造,特征是右手高举金刚杵,左手当胸结说法印。这个造型的佛像价格最高,北京翰海今年秋拍就有一尊明永乐金刚手菩萨像拍到了181.5万元,他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即是宫廷造像,又是“菩萨装”,价格自然不会底。而一些民间铸造的金刚手多是“忿怒相”造型,呈立姿,腿右曲而左伸,尺寸在22厘米左右的,价钱基本可以保证在20万元,这在民间金铜佛中属于中上等了。
  在藏传佛教中,护法神多种多样,如吉祥天母、摩利支天、三怙主、玛哈嘎拉、金翅鸟、大梵天等,存世不多,又过于繁杂,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弘法上师尊者
  在藏传佛教的金铜造像中,各种对藏传佛教的传播弘扬起过关键作用的祖师造像,或者称作“上师像”、“尊者像”,他们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他们与佛、菩萨不同,藏传佛教各派别崇奉的自然是对本派有过贡献的上师,如清代一统藏密的格鲁派主要供奉宗喀巴、米拉日巴、玛尔巴。其中创建格鲁派的宗喀巴地位最高,他们的金铜佛像也都是现在市场上的“常客”。
  莲花生大师是西藏宁玛派的祖师,但他的影响力在藏传佛教中却遍及各派。据传,他出生于巴基斯坦达那郭夏海中的乌东哇拉宝莲花中,故名“莲花生”,受当时的吐蕃国主赤松德赞迎请赴西藏,一路降妖伏魔,令西藏众多鬼怪皈依密教,莲花生大师的佛像铸造极多,流传很广。现在市场可以见到的莲花生大师像,一是身披袈裟的“高僧相”,一般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夹金刚杵,左手托颅碗,全跏趺坐。这种像一般被西藏本地大量铸造供奉在寺庙中,市场上也是这种最多,明代的这种像依尺寸大小,价格在10万—40万元不等,清代的就便宜许多,很多小像不足5000元。另外一种莲花生大师造型接近于“菩萨装”,他是莲花生的另一化身“莲花王子”的造型,面向忿怒,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右腿横盘,左腿侧下垂,它不是坐于莲花上,一般是普通方台,这是造型上最大的区别。天津文物公司在2001年春拍中推出的一尊清铜鎏金莲花生像就是这种造型,最后以11.8万元成交。2004年秋拍,中国嘉德也上拍了一尊明末清初的铜鎏金莲花王子像,49.5万元的成交价说明这一造型的莲花生要好于“高僧相”的莲花生,宫廷作莲花生像市场上还没有出现。
  宗喀巴像是各类上师像中市场存量最多,行情最好的品种。标准的宗喀巴造型是头戴藏式标准尖头通人冠,身披藏式僧衣,据传他是文殊菩萨转世,所以当胸结说法印并牵出两只莲珠于臂肩,左经卷,右宝剑。许多宗喀巴像上的经卷和宝剑都在流传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这都严重影响了它的价值。格鲁派在清代时盛行西藏,作为教主的宗喀巴也在清代时被尊宠到了顶点,清代宫廷大量铸造宗喀巴像以赏赐给西藏土司们乃至达赖班禅。2004年9月28日北京故宫珍宝馆新馆开馆了,一尊清乾隆宫廷作金宗喀巴像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宫廷作像果然气度不凡,这尊纯金打造的佛像最精美处在于两肩接触的层层莲花枝叶如背光一样汇聚一起,各种绿松石、珍珠、玛瑙镶嵌其中。拍卖市场上是很难见到这样的珍品,宫廷作的宗喀巴像也多在故宫之类的博物馆或者私人大藏家手中,清代西藏、蒙古作的宗喀巴像充斥着如今的市场。鎏金的清代宗喀巴像价位在2—3万元左右,如果没有鎏金,就是明代的价格也上不了1万元。
  除了这些弘法宗师如萨拉哈巴、那若巴、阿底峡大师、贡嘎宁波等,那些在位期间致力于弘扬佛法的西藏统治者像也能够经常见到,最典型的是松赞干布、赤松德赞两人的像。中国嘉德在2004年秋拍中就以52.8万元的高价成交了一尊明末清初铜鎏金赤松德赞像。另外一种不常见的造型还有各代的达赖喇嘛像和班禅像。
  只要把握住本文所讲的区分金铜佛像价值的三个大原则,也就不会被如此众多品类的金铜佛像搅得头晕目眩,如坠梦中了。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