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自由、平等、博爱
2014/9/6   热度:299
一、自由 自由的定义,不是为了穿得好、吃得好、为所欲为地胡闹、追求高度的物质享受,就算是自由。这种自由,只是个人私欲的满足,害得他人不自由,决不是自由的本意。自由的定义不是要求物质的享受,更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精神上的自由,思想上的自由。从古代到现在,世界上思想自由的境界,最高深广大者,莫过于佛教教主释迦如来。儒家的思想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而佛所普度的范围更大,扩充到所谓众生──就是一切有灵性的动物都包括在内。东西方哲学家、科学家所研究的对象,最大的不超出一个太阳系。而佛家所包括的有所谓三界、三千大千世界,而这三千大千世界、仿佛是现在天文学家用望远镜所能测到的银河系一样,那银河系的范围里,包括有无量无数的星球,东西方哲学家的情怀还不过是入世的,而佛家的境界却是出世而入世的。总而言之,思想的境界愈高深广大,愈能开扩我们的眼界,拓展我们的心胸,也愈能有益于我们人类。 佛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彻底的解脱,不受任何人的束缚,不受任何神权的控制。十方世界,自来自去,更没有什么造物者的主使和支配,彻底了解万法的根源,走进诸佛的堂奥,这样才是真正的自由,合乎理想的自由。 二、平等 世间所谓的平等,还不过是狭义的、枝末的,仅仅讲到政治地位的平等、经济地位的平等、教育的平等、男女的平等,这不是彻底的平等。宗教家讲平等也不是真正的平等,一切宗教都没有说:“教徒可以当教主。”甚至连和上帝、天主平等相处都不可以的。而佛家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平等,平等没有高下,不是局部的平等,佛与佛的平等乃是全部的平等,不单说人与人的平等、佛与佛的平等,乃至佛与人、人与佛也是平等的。人不但与诸佛平等,甚至天神、上帝、畜生、鬼狱等都是平等;甚至一切心法、色法、因法、果法,无不平等。众生之所以有差别的形相,是因为迷失了本性,邪见颠倒,愚妄地见着种种差别,实际上各种本性仍然平等。这就是佛教的基本理论,全部教义从此演绎出来。 有人要疑问说:“你说佛教主张人与佛是平等的,为什么现在人还是人,佛还是佛,人还是要拜佛,怎么可以说是平等呢?”佛教讲的平等是就理性的本体上说的,在理性上生佛的确是平等的,可是在形态上就有千差万别了。例如现在民主国家的宪法,人人可以做总统,不是一姓专权,而是贫民老百姓都可以当总统。只要你有学问、有道德、有资格、有声望,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可以参加竞选总统。不是说现在人人都是总统,而是人人都有做总统的可能,但是在总统本身,他不能说其他的人不可以当总统的话。所以佛说:“一切众生,莫不有心,凡有心者,皆当作佛。”因为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人人都当做佛。换句话说:人人都有被选举权,人人皆可以做未来的主人翁,这是最入情合理的逻辑。同时佛成道以后,就提倡打倒特权阶级,只要是出了家,大家都归于一个姓,所谓百川入海,同一咸味。所以佛陀不但是提倡生佛平等,更是阶级平等的大革命家。这种平等主义是何等的伟大! 三、博爱 佛家不说博爱,而且以“爱”是众生受苦的原因、生死的根本,因为既称爱,必有“能爱”和“所爱”,既有了“能”和“所”,必定就有“人”和“我”,以我为能爱,他为所爱。有了“人”“我”分别,就生出差别;爱我甚于爱人,世人大都如此,因此就不能“一视同仁”了。慈悲二字的解释怎么样呢?慈就是能给人快乐,悲就是能拔人的痛苦,慈悲不是以我为出发点,乃是建立于一切众生平等的基础上面的,这是慈悲与博爱的绝然不同处。从物质方面讲,一切众生皆同一体,绝无差别,就是同有贪生畏死和痛苦的表现。从精神上讲,一切众生同具心识,而且精神更无界可分,更足表明平等一体了。 佛教的自由是超出三界之外,不为生死所缚,成正等正觉,彻底自由。 平等是心佛众生等无差别,自性与诸佛平等,凡有心者,皆能成佛。 博爱是(佛家慈悲)十二类生,都要救度,一切众生,慈悲摄受,冤亲平等,以德报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