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中身份称谓的用词
2014/9/3   热度:6429
藏传佛教中身份称谓的用词 指导上师:噶陀仁珍千宝六世仁波切 金刚弟子:仁珍贝智、仁珍能萨恭编 藏传佛教中身份称谓之简介 为利检索,以下依诸称谓的相关特性,概略分类: 一、出家:1.札哇(札巴∕古修∕阿科∕班琼∕班根)、2.觉嫫(∕阿尼∕格嘛) 二、上师:3.喇嘛(上师)、4.根本上师(杂威喇嘛∕三恩上师)、5.金刚阿闍黎(多杰洛本、金刚上师) 三、转世:6.祖古(化身∕喇祖)、7.活佛 四、学位:8.格西(∕显密格西∕大小格西∕荣誉格西∕喀然巴∕林赛∕朵然巴∕磋然巴∕拉然巴∕俄然巴)、9.堪布(∕堪钦∕堪索∕堪仁波切∕堪祖)、10.班智达(∕班禅) 五、感应:11.瑜伽士(那皎巴)、12.密咒师(阿巴)、13.取藏师(德敦、伏藏师) 六、地位:14.法台(赤巴、法座∕黄金法台)、15.教主(单巴达波)、16.法王(甲杰∕法王子∕丘杰、法皇)、17.呼图克图(∕呼毕勒罕) 七、特尊:18.仁波切、19.杰尊(尊者、至尊∕杰尊嘛、圣母)、20.怙主(间棍) 八、证位:21.大成就者(智陀钦)、22.持明(仁增∕异熟持明∕长寿自在持明∕大手印持明∕任运持明) 九、神佛:23.本尊(叶当)、24.空行(坎作嘛、空行母)、25.护法(秋烱) 十、双运:26.佛父母(∕佛父∕勇父∕佛母∕空行母∕明妃、金刚女、般若女、契印∕印∕业印∕大印∕慧印) 注:以上括弧中的「∕分隔号」,表示名义不同;「、顿号」表示名异实同。 一、出家 1.札哇(grwa):grwa,席次、学院。札哇,字义为法会殿堂中坐出家众席次者,意指一般的出家人,也指僧学院的学生。有时也称为札巴(grwa–pa者[1])、古修(skushabs)或阿科(akhu),阿科原义为伯父、长者,在家、出家皆可。另班琼(ban[2]–chung小)为小僧、小沙弥,班根(ban–rgan老)为年老的僧人。 2.觉嫫(jo–mo):jo,大姐;mo,者。指一般出家女众。阿尼(anne):姑姑、阿姨,俗称出家女众。格嘛(dge–ma):dge,善;ma,者。格嘛是对出家女众的尊称。 二、上师 3.喇嘛(bla–ma):bla,高上;ma,者。[3]喇嘛为高上者、大觉悟者的意思,即指上师,藏传佛教中显、密、出家、在家、男、女等身份的上师都称为喇嘛。在青海、西康的宁玛巴、噶举派中,是对圆满三年三月[4]闭关实修「三根本法」[5]的行者之尊称,这是称为喇嘛的低标准。其它如金刚阿闍黎、格西、堪布……乃至大法王(如达赖喇嘛)等身份也都称为喇嘛。汉地、西方人常泛称、尊称一般藏传的出家人为喇嘛,意义虽不正确,但是似乎已经成为较有礼貌的称呼方法。喇嘛相当於梵语咕噜guru(意即师匠、师范)。又、藏人通常尊称莲华生大士为「咕噜仁波切」(大宝上师)。 汉地以往常泛称藏传佛教为「喇嘛教」,虽不甚妥当,[6]但西藏佛教确实特别崇敬喇嘛,如在皈依上,於皈依佛法僧三宝之外,特重对喇嘛的皈依,而有以皈依喇嘛居首的「四皈依」[7]。教民於日常生活中,举凡诞婚寿丧、疾病灾害,乃至旅游迁徙,都会延请喇嘛为之祈祷而後行事。 4.金刚阿闍黎(藏语多杰洛本,dorje–slobdpon):dorje,多杰,即金刚;slobdpon,洛本,即阿闍黎(梵语ācārya),乃轨范师、教授师、师范、导师之意。显教中,阿闍黎可分五种:出家阿闍黎(授出家十戒师)、受戒阿闍黎(受具足戒之羯摩师)、教授阿闍黎(受具足戒时教授威仪之师)、受经阿闍黎、依止阿闍黎。 密教中,为人传法灌顶,须有金刚阿闍黎的身份,担任金刚阿闍黎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得到四种续部[8]的灌顶[9]、闭关取证[10]、火供(护摩)[11]仪式圆满、通达显密佛法(经续论典、四摄法[12]、仪轨等等)、戒律清净。自己有能力传授密法时,须经根本金刚上师许可,方能担任上师阿闍黎。[13] 金刚阿闍黎在灌顶的受、授上: 1.须有正统传承的根本金刚上师的密法灌顶。也就是,从金刚总持(佛)到自己,其间所有的传承灌顶皆须圆满无缺,不可间断。[14] 2.须受本尊大灌顶[15](其中须含阿闍黎灌顶[16]),如观音灌顶,须具「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等四部圆满;但若受过「无上瑜伽部灌顶」,也可不受下三部的灌顶。 3.对别人灌顶传法,必须经过自己闭关修炼,完成诵咒数量和补缺火供。 金刚阿闍黎也称「金刚上师」,金刚上师并非泛指所有喇嘛,如藏传佛教显宗的格西即非金刚上师;也不是泛称所有「金刚乘(密乘、密教)」的上师,如闭关修「三根本法」三年三月而称喇嘛者,也不一定就能称为金刚上师,须由其上师认定。金刚上师乃特指金刚阿闍黎。 5.根本上师(藏语杂威喇嘛,rtsawi lama):根本上师是弟子学佛、求法、有恩的根本对象,在上师允许下,可有许多位,有关认定根本上师的情形如下: 1.在上师认可的师徒关系下,长期依止、自认该上师为自己的根本上师。这种情形并不一定有传法,如密勒日巴尊者在依止其师玛尔巴大师最初的一段长久时光,大都在消业、苦行、培福等,并未获得传法。 2.三恩上师:对自己具备灌顶、讲解密法、给予口诀的上师。不过,只具三恩中的任一种恩德,都算根本上师。 3.在「得灌」[17]上,得到「修法灌顶」,或按修学程度分段赐予的「阶段性灌顶」。灌顶上师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师。 另有「开许(随许)灌顶」、「一次性灌顶」,汉地俗称「结缘灌顶」,一般常见的、对外开放的、不特别选择弟子的灌顶,多是此类,具有加持的作用,之後也有资格研修受灌的法本,也能获得本尊、传承的加持力。这种灌顶,在上师的愿力、加持力之下,若弟子在灌顶中也能明了、相应於灌顶仪轨,就也能获得真实的灌顶,而不只是「结缘灌顶」,在这种状况下,灌顶的上师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否则不算根本上师。 4.承受最高教法(如宁玛派即大圆满),基於真实法义,此为「根本中的根本上师」。 5.若自己有众多的根本上师,依传法、恩德等关系的差别,其中又会有主要的(几位)上师。如十九世纪伟大的上师蒋扬钦哲旺波,亲近过一百五十位上师,接受他们的教法、口传、灌顶及教导,这些都是他的根本上师,其中又有约十二位为其主要的上师。[18] 以下略论「师(根本上师)徒(金刚弟子)关系」:[19] 佛法浩翰奥妙,学佛者若不依靠善师教导则无法顺利成就,密法尤其如此,所以密教极为强?#123;师徒关系,弟子应信任、依止、效法上师,乃至为了学法,舍弃自身所有,以身口意、身命供养上师,听从、承事上师,令上师欢喜,视上师「即佛」;而初学者或可视上师「如佛」,等同佛、代表佛,直到对上师具有坚固的信心後再视上师即是佛。 正因如此,在灌顶传法之前,师徒应先互相妥善观察对方是否符应佛法的标准:弟子要观察上师是否具有可靠的传承以及观察上师的种种德学,如:菩提心、慈悲喜舍、戒定慧、是否通达显密佛法与仪轨、是否贪执名闻利养。上师也要观察弟子的道心、美德与缺失,在缺失上,如:高傲自大、嗔妒斗争、放逸懈怠、粗心大意、邪思乱想,亲近上师不求佛法、贪求加持,凡有严重品德缺失的学人,是上师不该收的弟子。 如此互相观察清楚,以免识人不清,传法以後才发觉彼此并不适合、难以相处维系,导致教授与学习双方都横生障碍、两败俱伤,如:弟子有所做为不事先请教上师、不听教诲、师兄弟争斗、背离上师、毁谤上师,如此等等犯种种「三昧耶戒」[20]。这种状况:(一)在弟子方面:现世、将来都会遭受种种不幸的灾难恶报,如:身染怪病、中毒、官司缠身、火灾、水难,毒蛇野兽、冤家盗贼、妖魔鬼怪等侵扰,护法惩处,乃至命终堕入「金刚地狱」[21]。(二)在上师方面:会有浮滥传法、失职等的连带责任与共业,可能导致健康欠佳、生病、寿命减短、护法严惩、遭受违缘等的严重後果,这也是俗称「背业障」的一种情形,不过其实仍是业果自负,只是师徒之间有其共业,可以造成修法上、生活上的增上缘、顺缘与违逆缘的影响。 在正式传法之前,上师与弟子之间有「互相观察三年」之说,其实并不一定如此,可视状况、因人而异,例如:上师具有神通可察知弟子的根机;对於「公认」的高僧大德也无必要费时观察;或者自己对某位「正派」的上师具有强烈的感受,如:在未见之前先得佳梦,在仅仅见到上师或听到上师的语言之时,甚至只听见上师的尊名也会周身汗毛悉竖,激动万分,生起无比信心与敬爱,心情骤然改变,这说明他是自己生生世世的上师,如此也无须长期观察。 三、转世 6.祖古(sprul–sku,或sprul–pa'i–sku):sprul,sprul–pa'i,变化;sku,身。字义为化身。有三种意义: 1.通常指转世活佛,指已能出离生死、自在转生者。普遍用来称呼乘愿再来的高僧大德。 2.佛菩萨的化身。化身又分: (1)佛菩萨本身的变化身。 (2)行者在修行上与本尊三密相应,於是便称他是某位佛菩萨的化身。 3.修无上瑜伽,即身成佛者,「即身」成就的「佛身」。 又,喇祖(bla–sprul):同时具有喇嘛与祖古的身分者之简称。 7.活佛:人们能见到、活生生、生活的佛,为汉地俗称,汉人尤惯尊称藏密的转世喇嘛为活佛,活佛大抵指大乘觉者妄念已除,亲证法性,能出离生死,或者随机自由转生,随缘度众者。在此意义下,可广泛包含:喇嘛、祖古、喇祖、法王、呼图克图……等等身份者。 西藏第一个转世的活佛是噶玛巴希(1204-1283),後来形成大宝法王噶玛巴的转世系统。宗喀巴(1357—1419)後,活佛转世方为各大寺庙采用,又形成了达赖与班禅两大活佛的转世系统。寻找灵童的方法有:根据活佛生前的指示、降神、占卜、梦兆、感应、观湖显影等等;寻获後须经观察奇异徵兆、灵童认出前世用品与徵询高僧大德、或再经签卦等过程加以确认。 活佛中也有许多只是相似的、甚至是假的、著魔的活佛。根据晋美彭措法王的开示:现在活佛的问题比较复杂,真正的活佛难逢,一般的活佛是以无明烦恼转生在三界轮回当中的有情,并非真正的活佛。有一种活佛是加持的活佛,例如高僧大德对後世的某人,以授记或者是通过梦兆的方式作加持,而让某人被认为是他的转世化身。其实,这并非真正是那位高僧大德的转世。所以有些人本来不是活佛,但是为了众生的利益或者某种甚深的密意,就以某种方式承认他是一个活佛。而假的呢,有多种情况。认定活佛的原因,有些人可能是希望和他的亲戚朋友拉一些关系,可能是为了某种目的或是为了搞政治,有些寺院认定活佛也可能是为了追求世间的名闻利养。还有一些人稍微了解某个人後,就自以为是的认定他是活佛。也有人大言不惭自认是活佛。有一些则是魔化或者著魔的活佛,比如魔变成某人或是加持某人,以假乱真,使某人成为转世活佛。总之,现在活佛的情况是真伪纷陈、相当杂乱的。[22] 四、学识 8.格西(dge–shei):dge,善;shei,知识。文义为善知识、善友、精神之友。噶当派的桑普寺(公元1073年初建,位於拉萨河南)开始特别使用「格西」一词来称谓精通佛学的博士,後来格鲁派(黄教)、萨迦派(花教)与苯教也有类似的用法。 以格鲁派来说,格西大致是指完成了传统佛教智识学位的学者,相当於现代学制的博士,细分则有许多种类、等级,各寺院不尽相同。种类如: 1.显密格西:有精通显法的格西,称为拉然巴(lharamspa)格西;及精通密法的格西,称为俄然巴(sngagsramspa)格西。 2.大小格西:以学院中依次学习的五部大论来作区分:(1)因明部不设格西学位。(2)般若部的学程毕业,称为般若部格西、「小格西」。藏语称为phav′ phyin rab `byamspa:phav′ phyin,般若;rab `byams,广博浩翰;pa,者;rab `byamspa,指通晓经论之人, ramspa然巴,即是其简称。(3)其他有中观部格西、俱舍部格西,律学部格西则称为「大格西」。不过实际上较少以上述方式称呼格西。 3.五部通达:一般在学院研读十五年以上,通达五部大论,授以「噶觉然坚巴」学位,之後才能考格西,其後又经层层考核,再分不同等级,如拉萨三大寺的格西又分为四级。 4.荣誉格西:是对研读一生的年老学者,或对寺院经济、寺务有特殊贡献者,颁授的头衔。 各寺院颁发的格西学位,有前三大的排行顺序: 1.西藏首府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哲蚌、色拉)。格西又分四种等级,从初级至最高等级为: (1)林赛(glingbsre):意思是寺院内(两个学院联合)选拔出来的有才学之人。 (2)朵然巴(rdoramspa),或称日然巴:石阶善知识,意思是在大殿门前的石阶上,经过僧众辩难考取的格西。 (3)蹉然巴(tshogsramspa):意思是全寺性的卓越高明之人。 (4)拉然巴(lharamspa):意思是拉萨的博学高明之士。 拉然巴是最高等级的格西学位,得到此学位的过程十分引人注目,首先拉然巴被寺院录取,之後还有两次覆试,每年藏历十月集中进行第一次复试,在达赖喇嘛、甘丹赤巴、数万喇嘛等的注视下,中间设一高座,被考者顺序上座,进行立宗辩论,众喇嘛随意发问,考者只有滔滔不绝,对答如流,不致问穷,才有希望获得学位。第二次覆试在传大召[23]的时候进行,每天考试考生一至两名,而在传召大会结束时公布名次,一共十六名,前七名有名次,後九名不排名次,由甘丹赤巴率领取得拉然巴学位的大召格西,绕大昭寺游行一周,让教民瞻礼学者风采。蹉然巴则在传小召时(藏历二月二十九、三十)举行覆试,与拉然巴大同小异,但盛况不如前者。 2.後藏首府日喀则的札什伦布寺。格西又分为三种等级: (1)喀然巴(bkaramspa):粗通五论者。 (2)朵然巴:精通五论,在大殿门前的石阶上考取者。这是各大寺自己办的。 (3)拉然巴:拉萨传大召期间考取者。 3.甘肃的拉卜楞寺、青海的塔尔寺、外蒙古的甘丹寺、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地区的总寺。 之後不作排行。 格西尊衔只授予出家人,若还俗则取消格西身份。为从严审核,约从千禧年起,达赖喇嘛将已获得格西身份者的格西证书,视年龄老少等情况,或如期颁发,或延後十年才颁发,未发证书期间只给证明文件。 在取得显宗格西学位後,或可担任寺院的「堪布」(学院院长);或是住寺修持,收徒讲经;拉然巴则可进入密宗学院,密学院内的职位升级次第为:掌堂师、领经师、堪布、堪索(即卸任堪布),再至上密院的「夏孜」法主或下密院的「降孜」法主,[24]这二者就是黄教学经僧人的最高进阶「甘丹赤巴」(dgaldan khripa)的候选人,两人轮流升任甘丹赤巴,学人达此职位时或已垂垂老矣。甘丹赤巴即黄教第一根本寺院甘丹寺的住持,地位实际上相当於黄教教主,连达赖喇嘛见到他时也要站起来,并赐他座位,以此向僧俗表示,一个普通僧人,只要好好学经,就能逐步升到此一崇高地位,这充份表现出对学僧的重视与鼓励。 9.堪布(khan–po):khan,专家。po,者。可指: 1.佛学院博士:精通经律论三藏等显密教义的教授,地位约等同於格西。「堪钦」(khan–chen大)则指「大堪布」,如宁玛巴白玉派南卓林寺的佛学院院长贝玛谢饶仁波切即被称为「堪钦」。 2.佛学院(札仓)院长:在格鲁派,学院主持人才称为堪布,必须具有格西学位;卸任後称为「堪索」。大寺院是由几个札仓联合组成,并且一个札仓的规模实际上就是一座寺院,所以札仓的堪布也是住持、方丈;小寺院的堪布则不一定是住持方丈。 3.在格鲁派的高层职务中,也有某些类别的堪布职称,如「总理堪布」(综管全寺),「赤巴堪布」(全寺首席委员),活佛府邸的「基洽堪布」等等。 4.可为人剃度、受沙弥比丘戒的三藏大法师。 5.精通任何世间法,由寺院或官方颁授特殊门类的堪布头衔,如「绘画堪布」(lhabzo khanpo)、「诗词堪布」(snyan ngag khanpo)等等。 以上前四种堪布都必须出家,皆可尊称为仁波切,或简称为「堪仁波切」。後一种则不须出家,也不被称为仁波切。 又,堪祖(khan–sprul):同时具有堪布与祖古的身份者之简称。 10.班智达(梵语pandita):原意为「梵语学师」,一般有大学者、大博士、佛学家的意思,特指通达「五明」[25]的学者。「班禅喇嘛」的「班禅」即是「班智达.禅宝(pandita–c′en大–po者)」的简称,乃「大班智达」之意,此词後来成为班禅喇嘛的特有尊称。 五、感应 11.瑜伽士(梵语yogin,藏语那皎巴rnal`byor–pa男众,或接–ma女众):即「有瑜伽者」之意,指行瑜伽观行的人。瑜伽(梵语yoga)意为「相应」,指观行与正理相应。密教盛行三密瑜伽相应之说,修持者的身、口、意三业与本尊的身、口、意三密相应一体。因此,密教行者也被称为「瑜伽行者」。密教在实践瑜伽的方法上,倡导通过苦行、克制欲望,也注重保持身体健康,不受肉体困扰。「瑜伽士」一词後来偏指在家修链瑜伽者。 12.密咒师(藏语阿巴,sngags–pa):sngags,咒;pa,者。穿白袍、蓄长发(表示自然不造作),闭关三年至九年,精通密乘的在家人,其身份或者具有大修行人的血统。 13.取藏师(藏语德敦,gter–sten):gter,宝藏;sten,取。取出伏藏之人,也被译为「掘藏师」、「伏藏师」。莲华生大士和佛母益西措嘉埋藏许多圣物、珍宝,称作「伏藏」,等待适当时机由莲师加持的「取藏师」取出,利益有缘的众生。埋藏处包括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中,如:岩石内、地下、湖中、虚空、寺塔、佛像等处,莲师在其具证弟子的心中也埋有「意伏藏」。伏藏物包括经函、法本、佛像、法器、药物、黄金等等。若所取出的伏藏完整的包含「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之法,则称「大取藏师」。 六、地位 14.法台(khrl′–pa):赤巴、法座,一般的寺庙方丈称呼为「法台」。又「黄金法台」(gser– khrl′–pa):gser,黄金;khri,法台;pa,者。此是在传承法脉中地位非常崇高的尊者,如嘎登法台,为宗喀巴大师的摄政者。总寺的住持也尊称为黄金法台。 15.教主(stanpari–bdag–po):丹巴达波。stanpari,教法;bdag,持有;po,者。即指教主,特别称呼某一传承现任的领导者,也是对传承领袖的尊称。 16.法王(梵语dharma–raja,藏语chos–rje甲杰):dharma,chos,法;raja,rje,王。chos–rje,宗教上的使用较多,也可用於政治上;另chos–rgyra丘杰,则专指政治上的法皇。 佛经中,有佛、菩萨、转轮圣王、閰魔王等为法王之说,其理大致如下: 1.王有最胜、自在之意,佛为法门之主,能自在教化众生,故称法王。 2.菩萨似佛,故也能称为法王。 3.转轮圣王以佛法治世,故称法王。 4.冥界閰魔王以法判定众生之罪,故称法王。 此外,在藏传佛教中,被尊称为法王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古时候信奉佛教非常虔诚,且护持佛法的国王,如:古印度的阿育王;西藏的松赞干布与他的四世孙赤松德赞、六世孙赤祖德赞三人为藏人传诵的祖孙三代法王。 2.信徒称呼对佛法弘扬有钜大贡献,而已涅盘的大师,如龙钦巴大师、宗喀巴大师等。 3.国家敕封为法王或国师。公元1260年元世祖封萨迦派八思巴大师任国师,大师逝世後,又追封「大宝法王」,之後,称呼受敕、继位的高僧为法王。[26]其中包括中国、西藏、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中的小国等国家的敕封,其地位大致也依上列次序区分。目前各国政府对僧侣的尊称中并无法王的封号。 4.大寺院颁封,如甘丹寺的东学院、北学院,现今尚有颁封法王尊衔。 5.曾担任法王的上师,也可尊称为法王。 6.汉地时常尊称藏密教派的领袖为法王,如称敦珠法王、顶果法王、贝诺法王…。当然他们很可能本就具有法王的身份资格,如顶果法王是不丹的国师,又曾是达赖喇嘛的上师;不过藏人往往不以「法王」来称呼他们,时常称他们为「仁波切」。 根据达赖五世(1617—1682)记述,达赖、班禅(黄教)以下的法王分为五级: 第一级:萨迦法王(花教)、章嘉大师、蒙古法王哲布尊丹巴(黄教)。[27] 第二级:甘丹赤巴(黄教)、噶玛黑帽系与红帽系的两位大宝法王(白教)[28],以及国师级。 第三、四级如多札夏仲(红教)等等,人数众多。 第五级为一般大寺院的住持。 格鲁(黄教)、萨迦(花教)两派具有统一的领导中心,除教主外,即使具有法王身分者,一般也少以法王称呼,噶举(白教)、宁玛(红教)中,被称为法王者则较多。又法王的尊衔与等级,常具有政治地位的意义,不一定表示修证程度的高低。有历史、特色的传承,皆有法王。 「法王子」则是法王的接班人,如宁玛巴白玉派贝诺法王有三位法王子:噶玛古千法王(西藏白玉寺住持)、蒋康堪祖(印度南卓林寺住持)、穆松古千祖古等。 17.呼图克图(khutuktu):为蒙古语,为「有福气的人」,引申有「生死自在」、「圣者」之意,或作「呼毕勒罕」(khublighan),有「自在转生」之意,或为「转世者」之称呼,即藏语「祖古」之意。「呼图克图」乃是被册封、一般掌有相当政权的「呼毕勒罕」。 七、特尊 18.仁波切(rin–po–che):rin,珍宝;po,者;che,大。仁波切字义为大珍宝者,有高贵、尊者、宝(尤指人中宝)之意。是对贵族或喇嘛的尊称。称仁波切为「佛爷」、「转世佛爷」,皆非原意。且仁波切也不一定就是转世活佛。依地区习惯,後藏、印度、尼泊尔、台湾、国外等地区常称上师为仁波切,西康则多称喇嘛,安多地区(青海、甘肃南部)称为「阿拉赫」(alags)。金刚上师、格西、堪布、法王…等等皆可称为仁波切。 19.怙主(skyabs–mgon):间棍。skyabs,皈依; mgon,怙主。即所依的保护主、救世主。如「间棍达赖喇嘛」、「三怙主菩萨」[29]。 20.杰尊(rje–tsun):rje,王;tsun,戒。杰尊译作尊者、至尊,乃具戒者之意,是从戒行尊胜来尊称大地域中修为至高且地位崇高者。「杰尊嘛」(rjetsun–ma指女性)为圣母之意。 八、证位 21.大成就者(藏语智陀钦,grubthob–chen):grubthob,成就;chen,大。成就分为外、内成就,炼制丹药、操控气脉、转化四大、显现神通为外成就,也可分为八种:眼药(以药涂眼得眼通)、迅足、飞剑、遁地、丹丸、行空、隐身、摄粹(吸收四大精华),在这些外成就上,外道也能获得相当不错的成就。内成就则为不共外道的成就,有二种,指断除烦恼障、所知障。在大资粮道(开悟菩提心)以上即可称为大成就者。 22.持明(梵语vidyadhava;藏语仁增rig–zin):rig,明,智慧;zin,持。指成就果位者,又称「大持明」,大持明也具有教派领袖之意。大多数宁玛续部经函讲「四种持明」的成就果位:[30] 1.异熟持明:有三个特徵,他的意已经圆满成熟为本尊;但粗大肉身的异熟[31]果报尚未放弃;从这个肉身分离(死亡)後,他将迅速证得第三大手印持明。[32] 第一持明,相当於显宗初地之前、加行道的最高「世第一」的阶段。 2.长寿自在持明:粗大色身亦已圆满。此成就具有断除四漏的功德,四漏指:邪见烦恼、没有自在或选择的失去生命(死亡)、对色身诸要素(健康)无法自在协?#123;、无法自在选择而随业力受生转世。 第二持明,相当於显宗初地(见道位、证悟空性)。 3.大手印[33]持明:二地到九地,持续印证见道的「究极无变异之乐」。 4.任运持明:十地,证悟与事业和佛陀相似,身形与受用身相似,可以在刹那间证得圆满的佛果。[34] 九、神佛 23.本尊(梵语ishtadevata;藏语叶当yi–dam):yi,意;dam,发誓。其含意为「最高敬慕与誓愿的相应者」,是密乘行者终身依止修习相应的守护神佛。本尊可以是佛、菩萨、空行母、护法等,常为愤怒像、双身像。密乘行人必须要择定一位适合自己的本尊,也是「守护神」,以本尊为模范,观修本尊,而获得本尊身口意的「三密加持」,成就「三密相应」、「即身成佛」的本尊瑜伽。如果行者原先择定的本尊是一般的神只(如财宝本尊财跋拉Jambhala),随著修行的进展,可替换成高层次的本尊。 24.空行(梵语荼吉尼 dakini,藏语堪卓嘛mkhai `gro–ma):即「空行母」,在印度一般意指可以飞翔在空中的女神。密教是从两方面来看:从相上说,泛指显为女众相的菩萨,如「度母」;从性上说,则为离一切边际的空性;总之,在法性虚空中,大悲自在、显为女众相的游戏者,名空行母。空行特别又指「人面空行母」(均属双修伴侣,如那若空行母,即那若巴祖师的空行母)与「兽面空行母」(如?#123;面空行母)两类,她们多数可作本尊,少数或作护法,造像上多作单腿立舞姿,婀娜生动,有些则是佛、菩萨的明妃,在唐卡上或者以展立姿伴随於主尊身边,象徵护卫主尊的修行,或者与主尊相拥双修,表示「悲智双运」。 25.护法(梵语dharma–pala,藏语秋炯chos–skyong):dharma,chos,法;pala,skyong,保护。特指护法神,乃护持佛法的鬼神,多为愤怒、恐怖的形象,象徵以贪瞋痴为道用,战胜恐怖邪魔。有些护法是佛菩萨幻化的(如文殊菩萨幻化成「大威德金刚」)、或者本身已经超出轮回,有些则是「世间护法」,本身尚未解脱生死系缚。世间护法若犯错失职仍可被佛菩萨惩处贬罚,乃至也有可能因自己的业果堕入恶道中。藏密的护法,大部份原为印度的神明(如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有些则是藏区苯教的神只(如吉祥天女)。护法神有原来就是护持佛教的,也有许多是被佛法降伏折摄後成为护法的。护法除护持佛法外,还担负起「息灾、增益、懐爱、诛降」等饶益众生的济世功德,所谓「上师是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空行、护法是事业的根本」。 十、双运 26.佛父母:密法中,佛父、佛母相拥双运,此中女性象徵「空性智慧」,男性象徵「慈悲方便」,两相结合表示「悲智双运」。所谓「般若为佛母」,即相应以女性象徵空性。另,在显教中,「佛母」即「佛的母亲」(如佛母摩耶夫人),又特指「般若」,密教中则特指「明妃」。 《母续》[35]「双运法」中:「佛父、勇父」指男性对象。女性可泛称为「佛母、空行母、明妃、金刚女、般若女、印、契印、业印(事业手印)、大印(大手印)」,另「慧印」指已成佛的真空行母。不过,这些称谓也不一定就是双修用词。如在「佛父、佛母、勇父、空行母」等词的用法中,「父、母」乃尊称显为男女相的佛菩萨,不一定有双修的意义,正如单身像的「二十一度母」也称为佛母;又汉地称的「师父」也与有无配偶完全无关。同样的,事业手印也指手势,大手印也指空观正见。 密宗中真正有能力实修双运法的人非常少,当一个人贪心强烈且又难以认清贪性本空时,再假双修随顺贪欲,如此实是偏差堕落的行为。有说学密一定要透过实体双运才能即身成佛,不过大圆满的教法则不需如此,就能即身成佛。[36] -------------------------------------------------------------------------------- [1] 藏文语词後接pa、po(一般指男性)、ma、mo(一般指女性)都有「者」的意思。後文多有此等用语。另如常见到的「宁玛巴」一词,即指「宁玛派的人」,又许多大师称谓後也有「巴」字,其中「巴」字也是「者」的意思,并非敬称用语,如「八思巴」字义为「圣者、或胜出者」,「宗喀巴」字义为「来自宗喀的人」。 [2] ban的字源应为出家人,如斯里兰卡、泰国称出家人为班底。 [3] bla–ma为blana medpa的简称,或有说ma即medpa的首尾两字母。另有将–ma作否定解释,bla–ma译为「无上」,乃为误释。乾隆「御制喇嘛说」云:「予细思其义,盖西番语谓『上』曰『喇』,谓『无』曰『嘛』,『喇嘛』者谓『无上』,即汉语称僧为上人之意耳。」後以讹传讹,还有许多人加以徵引。 [4] 三年三个月,大约是普通人活108年呼吸智慧气所需的时间。依据气脉的运行方式,普通人的呼吸大都为烦恼气(相顺烦恼的气息),在三十二次烦恼气後会有一次智慧气,圣人的呼吸则都是智慧气。所以,圣人活三年三个月呼吸的智慧气次数,凡夫需要三十三倍的时间,大约108年才能达到。闭关三年三个月,也就是期望、警惕修行人,在此期间能效法圣人,转百八烦恼成为智慧,如此三年三个月就超过普通人活上百年的价值。 [5] 此处「三根本」指:上师、本尊、空行。如密勒日巴尊者在圆寂前所唱的最後道歌中:「上师本尊与空行,作一体观而祈请」。(见《密勒日巴尊者传》,页282) [6] 原来「喇嘛教」的称呼,来自十七世纪的基督宗教的修道士,当时他们还不知道喇嘛教是佛教,认为喇嘛教是基督教的异教化。後来,「喇嘛教」有「佛教的一派」,或「佛教堕落的形态」,或「与民间信仰混合」的涵意,西藏人认为「喇嘛教」是蔑称,今日达赖喇嘛十四世吁请大家以「西藏佛教」来称呼藏传佛教。 [7] 四皈依:「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上师居首,这是因为,在学习上,上师教导的恩德最大,透过上师学习三宝,上师即代表三宝。 [8] 密续分为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 [9] 密法,一般应经灌顶才能修持,或者曾受过无上瑜伽部的本尊之大灌顶即可不经其他灌顶,只须口传,便能修持,当然具备灌顶则更形完整;若都无灌顶,只有口传,则加持效力较少。灌顶包含授权、入坛、授戒、传法、加持等部份。 [10] 通过修证或多或少相应於所修的法门,实际程度由上师决定。 [11] 火供有「息、增、怀、诛」的功能,须有上师资格才能主持火供,其中「增、怀、诛」、尤其是「诛」法,作法时更要与本尊相应。後文另有「补缺火供」,为补满修法上有所缺漏的火供,闭关与平常修行的补缺上都可以做。又,火供特别具有火神的愿力。 [12] 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此为摄收众生的方法。 [13] 也有说,金刚阿闍黎要经传承最高法台法王认可,并能担任密法大型法会的主法上师。这是局部性的规制。 [14] 传承可分「远传」和「近传」二种。远传,是从佛住世时,传法後,师师相传;近传,来自某些祖师在禅定中获得的传法,或者莲师之後的伏藏法传承。不论远、近传承都是依佛陀为传承的始源,只是後来在传承方法上有所不同。在远、近传承各自的殊胜上,远传具有长远传承的公信力、加持力;近传的传承较近,相对地却有较高的直接性、无染性,加持力不打折扣,并且鲜活契机。 [15]「本尊大灌顶」包含前行(祈梦、消除道障)、正行、结行。 [16] 「阿闍黎灌顶」是在「本尊大灌顶」中,为将成为阿闍黎者所举行的灌顶仪式,内容包括:前行灌顶、正行灌顶(宝瓶、密、慧、句义等四灌顶)、允许闻法灌顶、允许修法灌顶、允许讲经灌顶。金刚阿闍黎灌顶在新译派依「时轮金刚」称「大金刚阿闍黎灌顶」;在旧译红派称「升座受职灌顶」。取得金刚阿闍黎身份须经如是各阶段的灌顶授权。 [17] 领受灌顶并不一定就能得到灌顶,一般要得灌必须有好的灌顶上师,法器、坛仪完善,自己也要大致明了灌顶仪式,灌顶中认真听讲与观修。 [18] 参见:《慧光集(二十三).大圆满龙钦宁体传承祖师传》,页296;以及《顶果钦则法王传》,页21。 [19] 关於如何观察上师,如何依止、承事上师,以及弟子对上师常犯的种种过失,可详见《事师五十诵》、《慧光集六.普贤上师言教》中〈依止上师〉;与《慧光集十九.晋美彭措法王教言荟萃》中〈对不如法僧众的厌离〉、〈对恶性弟子的厌离〉等篇。 [20] 三昧耶戒:即密乘戒,「三昧耶」乃誓愿之意。如毁谤上师定会堕入金刚地狱,但若极力如法忏悔,或可如拍球般迅速接触一下地狱就能脱离。 [21] 金刚地狱:犯严重的密乘戒所下的地狱,属「无间地狱」。 [22] 参考《慧光集(十九).晋美彭措法王教言荟萃》中〈老密咒士与月亮童子〉、〈自我教言〉,页296、297、320、321。 [23] 传大召即大昭寺的正月祈愿法会。传大召法会最早是明永乐七年(409年)宗喀巴大师在乃东王扎巴坚賛的支持下,召集各派僧俗达一万余人举行的巨型法会。法会由宗喀巴举行,从藏历正月初一到十五日。据说,此法会是源自释迦牟尼佛於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显现神变、降伏外道的纪念法会。拉萨传召大法会是历来藏区佛教最为隆重的宗教盛会,後来该法会从拉萨扩展到所有藏寺,形成藏寺独有的正月祈愿法会。 [24] 上下密院为平行单位,原是依地区划分,後沿袭成为制度,并非指学程上的高低上下。 [25] 在印度,学问分成「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在佛教即为佛法)。 [26] 详见本文附录。 [27] 根据乾隆四十八年(1783)的清朝理籓院档册: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称为蒙藏佛教的四圣,而以达赖统领全局,班禅副佐达赖而领後藏,哲布尊丹巴领漠北蒙古(外蒙),章嘉领漠南蒙古(内蒙)。其中,班禅九世於民初流亡汉地,十世在北京,地位已远不如前。另章嘉大师累世担任清朝大国师,权势渐增,第十九世随国民政府来台,圆寂後尚未见转世。 [28] 红帽系清代乾隆时中断,後由达赖喇嘛十四世和黑帽系十六世大宝法王宣布恢复。 [29] 三怙主菩萨:指大悲观音、大智文殊、大力金刚手等三菩萨为藏区依怙的菩萨,见《文殊幻网续(文殊根本续)》内的预言。这三位菩萨的性质,与中国的「智、仁、勇,三达德」,西方说的心理三大功能「知、情、意」,正相符应。可说,凡夫仰望菩萨的悲智力,也就是要?#123;伏、升华自己的情(贪)、知(痴)、意(瞋)。 [30] 龙钦传承中,第二持明为「大手印」,第三为「长寿自在」。讲法略异。 [31] 此处「异熟」为密教的特有用法,指身心的成熟程度上具有差异。显教唯识宗也称「阿赖耶识」(藏识)为「异熟识」,因为它是善恶的异熟(异时、变异、异类而熟)业所招感的异熟果,要到断障成佛,纯粹至善无漏,方舍去异熟之名,名「阿陀那识」(执持识)。 [32] 或疑:为何异熟持明者不在「临终中阴」法身光明显现之时「即身成佛」,而只证到第三持明?其实,这是对「即身成佛」的误解。在大资粮道中不退转後都可泛称为「即身成佛」,所以四种持明也可称为佛,但这并非「究竟即佛」,正如中国天台宗也有「六种即佛」之说。 [33] 大手印:旧密所说究竟果位或殊胜成就,极无变异之乐,与第一刹那所得印证,此乐之一切种色,无亏无盈,体性如初,乃至虚空未尽,常住常静,斯之谓印。断、证、心德三大具备,斯之谓大,故名大印。手印表示相应禅定,又手掌的正背两面,象徵轮涅无二、明与无明一体。 [34] 或疑:既然十地菩萨可以在刹那间证得佛果,为何不立刻成佛?这有不同的说法: 1.此处所说的十地菩萨实已成佛,只是仍显现为菩萨身,要等待因缘成熟才显现成佛,或为古佛示现。 2.证入「无生法忍」的八地菩萨,开始分证佛境界,一念即广含十方三世,此一念即是「刹那际三昧」(时之极促,名为刹那;穷彼刹那,时相都寂,刹那尽处,名之为际,无际之际,即无刹那,名刹那际,即穷法真源)的境界,超越时空的相对限制(或称「无时间」),一切时空事物都一齐显现(也称「同时」),圆融无碍,就此刹那际三昧,即可说刹那成佛,十地菩萨更是深证如此,但若就时间说,仍是未来成佛。 3.综合前述,有的十地菩萨实已成佛或为古佛示现,有些则确为十地阶位。 4.针对某些权教解释为「伏惑或扶习润生」,因为他们认为惑尽或尽除习气者命终後就必进入无形无相的无余涅盘中,而彻底进入涅盘就不能再显现出来利生度众,所以菩萨要留一点惑习来滋润感招生死之道,才能继续在生死轮回中救度众生,同时累积更广大的善缘功德,等待时机成熟才成佛,以达到最圆满的度生成果。当然,这属权说。 [35] 密续无上瑜伽部,一般又分为《父续》、《母续》、《无二续》。《父续》代表方便,著重幻身瑜伽,较适合於瞋重的行者。《母续》代表般若,著重明光瑜伽,较适合於贪重的行者。《无二续》二者兼重,较适合於痴重的行者。 [36] 可参见:《慧光集(一).密宗断惑论》中,〈双运与降服〉、〈双运与戒律〉;《慧光集(十九).晋美彭措法王教言荟粹》中,〈无上瑜伽〉。 主要参考资料 噶陀仁珍千宝六世.贝玛旺晴仁波切开示 《慧光集(一).密宗断惑论》,宁玛巴喇荣三乘法林佛学会 《慧光集(六).普贤上师言教》,宁玛巴喇荣三乘法林佛学会 《慧光集(十九).晋美彭措法王教言荟萃》,宁玛巴喇荣三乘法林佛学会 《慧光集(二十三).大圆满龙钦宁体传承祖师传》,宁玛巴喇荣三乘法林佛学会 西藏疯行者原作,张澄基译注,《密勒日巴尊者传》,圆觉宗基金会 牙氏,《达赖喇嘛传》,文殊出版社 赖声川编译,《顶果钦则法王传》,橡树林出版 《上师五十法诵略释》,见《等分法海》(三),妙音印经会 噶陀嘎玛仁波切开示,见中华民国噶陀十方尊乘佛学会网站 释迦仁波切口述,见《等分法海》(三),页234—236,妙音印经会 多识仁波切,《藏传佛教疑问解答集萃》,汉欣出版 西藏学丛书编委会,《汉藏佛教研究汇编》,文殊出版社 西藏学丛书编委会,《西藏佛教论集》,文殊出版社 西藏学丛书编委会,《西藏佛教要义》,文殊出版社 姜安,《雪域中的珍宝——藏传佛教》,圆明出版社 张宏实,《探索西藏唐卡》,橡树林出版 林言椒主编,《中国佛教之旅(3).密踪广雪域》,锦年出版 马吉祥、仁青加布,《中国藏密圣像解说》,书华出版 《西藏文物精粹》,阁林图书出版 李幸玲,〈藏传佛教活佛转世思想初探〉,收录於《宗教与心灵改革论文集》,高雄道德院 许明银,〈藏传佛教乎?西藏佛教乎?〉,《法光》206期。 後记 本文的撰写缘起,乃是末学向仁波切请教有关藏传佛教中身份称谓的用词,仁波切开示後,嘱付弟子以简洁扼要的方式整理这类问题,後即编出这篇文稿的雏型,仁波切再加以补充、订正、释疑,经历多次请益,末学这等初学密教、不懂藏文的外行人,才能完成这份「超级任务」。感谢仁波切在百忙之中仍拨冗时间,不厌其烦地耐心解说和指导,使弟子在与上师请益的过程中,不仅获得许多珍贵的言教,更学习到上师清净如法的行仪和为人处事的智慧,获益良多,感恩不尽。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