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藏传佛教的人文主义精神


2014/9/3    热度:375   

  试论藏传佛教的人文主义精神

  藏传佛教作为佛教的一支重要直系具有独特人文主义特色

  一、藏传佛教注重人的慈悲与智慧

  从理论和实践上讲藏传佛教都注重对人慈悲与智慧的开发,这是众所周知的。多识仁波切在他的《密海灯塔》这本书中说:藏传佛教的修行从总的方面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性方面的优良品质的开发;二是对智慧能量的开发。

  有人说“宗教在伦理道德上,要求人们去接受神的恩赐和爱”还说什么“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极力贬低人生的价值”把有些宗教的特点,以偏概全地说成所有宗教的特点是凭一知半解乱发议论的人们的通病。佛教从来没有要求人们去接受“神的恩赐和爱,服从神的意志”在佛教中众生是第一位的,因为佛教认为,个人成佛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为众生的利乐服务;没有足够利众功德的人永远也成不了佛,所以藏传佛教积极发扬“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渡尽,方证菩提”的大乘菩萨精神。中观大师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产生一个利众的念头,功德胜过供养诸佛,何况投身利众的事业,在密续中更明确的提出:众生是佛,除了众生没有别的佛。因此,供养众生就是供养佛。德国波恩大学藏传佛教专家布莱克教授说:藏传佛教在当今西方国家如此深入人心,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它那深邃的哲理,一是造福于一切生命的崇高的价值观念,有人说宗教是把调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作为核心的内容这种观点与藏传佛教的情况根本不符合,藏传佛教的着眼点是众生,根本不存在调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藏传佛教一贯提倡平等精神

  佛教讲众生皆有佛性,男女平等,但是在古代印度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极其低下,佛教作为古印度社会的产物,要它完全不受世俗社会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所以佛教的显宗受印度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只有“男身”才可以成佛,而藏密打破了这个不合理现象,讲男女身都可以成佛,这一点又凸现了藏传佛教的平等思想,根据什么说人是平等的呢?说因为都是人,这似乎太抽象了,从众生皆有佛性进而认为人都具有从佛到地狱的心音二人都是平等的这是藏传佛教对人的很深刻的洞察。它主张业报面前人人平等,在宗教信仰方面藏传佛教完整继承了佛陀的教法向一切阶级,一切人们开放,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可以在藏传佛教中得到解决,在佛法面前一律平等,没有差别。

  藏传佛教彻底发挥了佛陀的平等精神,以彻底地平等观建立了自己的慈悲精神,藏传佛教的平等观认为首先,从经验事实的层面看,人皆有生死,万物皆有生灭,故人皆可以通过修行而成佛。般若智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差别只在于迷悟的不同,迷则为众生,悟则成佛,因此人人皆可以达到涅磐境界,最后,从缘起讲,诸法皆为缘起性空,从其本质上看是自性空,故万物皆平等一如,众生皆平等一如,因此无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分。

  三、藏传佛教对人的现实关怀

  有人说“藏传佛教不关心现实生活”这种说法对藏传佛教而言是不符合实际的,藏传佛教的一切行为都“立足当世,着眼未来”不立足当世,就是脱离个人和现实的实际;若不着眼未来,就是缺乏理想,藏传佛教一方面反对佛教徒过奢侈腐败的生活,另一方面反对损伤形体的苦行,意在重视人生并且在《律》中规定:佛教徒轻生自杀和杀人罪过相等,藏传佛教既不主张在现实的红尘里随波逐流,贪求色,声,香,味,触五欲的享受,但也不是让人们弃人伦,灭人欲,绝世务,过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藏传佛教也不是禁欲主义,如果人都没了,佛教还可以存在吗?佛教是方便的教化,佛教面对的是一切众生,禁欲主义不是佛教的特色,外道也有禁欲,所以说佛教也特别注重一切有情众生的尘世生活,希望一切人在今生今世的现实社会中过上富足,快乐,幸福,文明的生活,如果达到了这样的目的,也就实现了“世间涅磐,无有少分别”的理想境界。

  四、藏传佛教对人的终极关怀

  “一个高级的宗教,除了要对生命赋予最神圣的尊严外,还要对死亡给于最终极的关怀。”《西藏生死之书》藏传佛教在人们心灵中矗立起来一座终极关怀的神圣殿堂,使人们有了安心立命之处和命运的最后归宿,人生在世,没有任何事情比心灵的安置更重要,更迫切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工具理性膨胀,人文价值丧失,道德意识危机,人们日益沉沦为“物化”存在,陷溺于权势钱三毒中而不能自拔,人类社会的一切正遭受到空前的污染,由是生命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紧张、不安、焦虑、抑郁、怀疑、恐惧、疲劳、喜怒无常甚至歇斯底里竟成了生命的常态,在这种大历史背景下,人类迫切需要生命存在的终极关怀,渴望回归精神的家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经济的日益发达,人文精神逐渐冷漠,整个社会日趋世俗化的今天,很多人的价值世界分崩离析,支离破碎。人们的思想感情在很大程度上为物欲所役被金钱所累,由名利所迷;面对这样的一个危机和可悲的困境,著名的神学家汉斯·昆似乎代表整个人类发出了一个祈求:“在这个迷失了方向了时代,人们为了委身,渴望一个根本的方向,渴望一套根本的价值观”而藏传佛教为信众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和方向,它的终极关怀丰富了他们的人生趣味,提升了人格境界,滋养了枯竭的心灵,消解了精神烦恼,缓冲了内心紧张,超越了生死执着复活了理想追求,营造了一种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藏传佛教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点;藏传佛教注重对人慈悲与智慧的开发,人人平等思想,以及对人充满无限的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藏传佛教教人向善追求真理认为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人是天地间唯一具有价值自觉能力的动物,佛陀只是为位我们指明了解脱的道路,佛的作用是把发现真理的方法教给众生,让众生各个自觉;藏传佛教认为人的思想行为是决定人自身命运的根源,这是藏传佛教对人、人生、人类的一个基本看法。它强调人的一切都取决于人们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既非上帝的主宰,也非天命的安排。人是自作自受,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原则上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排除了神造论和天命论,这些丰富的表现了藏传佛教的人文主义精神。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