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湿地和冰川萎缩速度加快
2014/9/6   热度:557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长江流域已经多次出现极端的天气状况。日前,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中国科学院专家对青海省内青藏高原上的长江源头进行考察的结果发现,由于气温升高,长江源地区的草原生态系统荒漠化加速,冰川萎缩速度也在加快。
湿地正在加速退化
从昆仑山口的可可西里东部边缘继续往南,就进入了长江源地区。
“20多年前,这段公路两边都可以看到高覆盖度的高寒草甸,现在已经退化了。”从昆仑山口到风火山地区沿途180公里的青藏公路上,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李元寿不时提醒记者。马路两边的草皮有的还很平整,有的却变得坑坑洼洼,有的已经变得稀稀拉拉,甚至出现沙化。
“这里湿地的退化一直都存在,但最近十几年来速度明显加快。”李元寿分析,长江源湿地加速退化,主要还是受到气温升高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冻土有储水作用,随着气温升高,冻土层出现下降,草甸依赖的水份就大大减少。”
中科院南京分院副院长、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李世杰指着那些坑洼的草地对记者说,冻土活动层每年都会出现冻结和融化,气温升高加剧了这一过程,平整的草皮地表在这一过程中被破坏,裸露出来,导致草原进一步退化甚至沙化。
“长江源区湿地的退化具有普遍性。”按照遥感数据,中国科学院旱区寒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根绪教授发现,自1969年至2000年的31年间,沼泽湿地减少了将近29%。特别是在1986年-2000年间,沼泽萎缩面积占整个31年间总萎缩面积的96%。
冰川萎缩速度惊人
除了草原植被的退化,长江源区的冰川也在加速萎缩。科考队来到东昆仑山主峰玉珠峰下的西大滩,这里海拔4200米。从西大滩望去,玉珠峰上全是白茫茫的积雪,部分积雪顺着山谷下滑,形成一条舌头状的白色带子。“上世纪90年代初站在这个位置还能看到这条山谷里的冰舌,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站在玉珠峰西侧海拔4500米的一条冰川谷上,李世杰遗憾地说。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李世杰来过这个山谷,现在冰舌末端已经缩进了山谷顶部的凹陷里,在同样的位置已经看不到这条冰舌。
“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是导致冰川迅速萎缩的主要原因。”李世杰说,按照这个速度,四五十年后,这条山谷里的冰川很可能消失。昆仑山南麓的冰川也发生着类似的变化,而昆仑山南麓的冰川正是长江源头的主要水源之一。
蒸发加强,河水开始咸化
站在长江第一大桥的沱沱河大桥朝下望,宽广的河床上沟壑纵横,略显混浊的河水顺着几条狭窄的河沟向东流去。沱沱河水文站副站长叶虎林介绍说,近几年来,沱沱河的径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实长江源地区这几年一直是丰水年。”加之冰川和冻土融化速度加快,所以沱沱河的水源补给是在增加的。但为什么沱沱河的径流量却在下降呢?李世杰认为,气温上升导致了该地区水分蒸发加快。
沱沱河气象站提供的资料显示,近40年来,唐古拉山地区的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和蒸发增大的干旱化趋势。特别是从2001年到2006年,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5摄氏度,蒸发量增加了187毫米。“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气候恶劣,加之生态系统脆弱,所以面对气候变化时就显得特别敏感。”李世杰解释说,气温升高导致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并出现咸化现象,比如流经沱沱河镇的河水就因含盐量高不能直接饮用。沱沱河气象站和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只能购买净化水饮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