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讲注


2014/9/3    热度:229   



第十六章经文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
欲交错,心中浊与,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表注(於第二版左中方)


┌┌三界爱欲 ←
-- 尽见真谛
-└见 思 惑 ※
爱欲障道 ├┌偏真爱欲 ←
-- 尽见俗谛
-└尘 沙 惑 ※
-┌果报爱欲 ←
-- 尽见中谛
└└无 明 ※

讲义
此者为修道者说用功之法,初机难解,惟可浅讲。修道可出三界,免生死轮回,然须见
道,始可曰修。道者何?本性是也。众生寿尽形灭,而性常存,以有所障,不能发见,遂致
生死流转。修道即是去障见性,了脱生死。不解此理,惟知礼拜,无济生死大事,仅获福报
而已。
若求去障见性,当知障性之物为何。障者惑也。惑有粗细,粗为见思,细为尘沙无明。
惑何由起?皆起於爱欲。故去惑障,必自去爱欲始。
众生有所爱,心则趣之,而为所缚。爱畜趣畜,而缚於畜。爱人趣人,而缚於人。故六
道又称六趣。凡夫外道所爱者,皆三界六道中物,故其神识惟趣六道,不能出三界,不得见
真理。真理者,万法皆空也。今徵於科学,亦知万物聚於诸元,析之本空。苟欲明真空理者
,须修出世法,去三界爱欲,断尽见思惑,证阿罗汉,是为见真谛。
阿罗汉不爱三界,偏爱真空,性光微露,而无照物之明,故有尘沙惑。尘沙惑者,世事
多如尘沙,性未全彰,不能知见也。惟修菩萨道者,去偏真爱欲,断尽尘沙惑,方於世事悉
知悉见,是为见俗谛。
佛法居中不偏,偏则不为了义,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方为中道了义。菩萨不偏空
,但偏有,犹以佛果为爱欲,有是爱欲,则性垢未尽除,故有无明,不能证佛果。成佛无他
,圆明本性而已。有问禅宗六祖,如何是见性,答以不思善不思恶。是何谓耶?例如吾人之
目珠,本是明净,染以污尘,固不可也,染以金刚尘,亦不可也。本性亦然,不问美恶,纤
尘不许染色。必俟深位菩萨,并爱佛果之心,亦廓清之,始断尽无明,见中谛。显无量性光
,不生不灭,佛道斯哉。
凡外之人,皆以爱为世间倡,何以佛法必须去之,解是理己,已讲经文,自无疑问矣。
经文首二句,示以不见道之故,即是爱欲。何为其然?佛设澄水之喻明之。澄水即是净
水,古人自鉴,辄以铜盆盛水为之,然须俟其澄静,始照见其影,如以手搅之,则动而不能
照矣。以爱欲交错三句,是释其理。水因搅动,不见人影,众生之心,搅於爱欲,岂能见道
欤。(未完待续)


                    第13期 公元1972年9月20日发行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