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塔,金石佛缘
2014/9/3   热度:225
华严经塔,金石佛缘 杭州日报2003-10-30 穿竹阁,过柏堂,从仰贤亭沿鸿雪径上,绿树掩映下,白色庄严的华严经塔便映入眼底。 此处原为古四照阁旧址,1924年西泠印社同仁迁四照阁于凉堂之上,遂就其原址建华严经塔。经塔呈八角形,共十一层置于须弥座上,为西泠印社园林的标志性建筑。 《华严经》是佛教的主要经典,筑塔藏经,一般用于广结佛缘、弘传佛教,是佛教实现其以慈悲普度众生理想的重要方式。印社内的华严经塔,佛理与石刻、书法相契合,第一层塔身刻海宁周承德所书《华严经》和弘一法师李叔同所书《西泠华严塔写经题偈》。第二层塔身有金农所书《金刚经》,第三层塔身南面刻之以毗罗遮那佛(即大日如来),顶现毫光,左手结印,右手平伸,雕工精细有神。东南有文殊,西南则为普贤,合称“华严三圣”。其他各层各面皆用深浮雕刻画佛理故事。佛光彩云,圣洁威严。 金石佛缘,与塔有关的两位大师皆通佛理,精金石。“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与西泠印社的翰墨缘,约始于1904年到1914年间,当时,印社创始人叶品三,吴石潜等人西爪东鳞、不遗余力地求得包括金农在内的28位印人的画像后,请社员分摩、勒上石头,嵌诸于仰贤亭上,而清乾隆八年(1743年)金农手书的金刚经刻石,则分16块,砌于华严经塔二、三级上。金农诗文书画金石皆精,晚年之后,另辟楷书之蹊跷,横粗竖细,方整浓黑,世称“冬心体”。而这卷《金刚经》却是以一笔不苟的楷书写成,每字大若拇指甲,通篇方角梭俊又朴茂精紧,异于常见风格,极为少见。成书之时,正是画家走齐、鲁、赵、秦、晋、楚、越7年头终无所获而抑郁回杭后写下的,清淡心境迥然。 李叔同,中外闻名的近代学术大师,早年留学日本,在音乐戏剧、文学等方面造诣精深,书画篆刻尤为人称道。“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一经。是为关阖……”这数行偈语是李叔同除了“印藏”里封存着的他出家前的印章收藏之外,留在印社少数痕迹之一。他在1918年出家为僧,成为弘一法师之后,除了在音乐方面仍有少数创作外,其他文学艺术已基本上放弃,惟独对写字一项,仍一贯保持着向上力行的精神。只是基本上不再写别的字,专写佛经、佛号、法语,有所谓“非佛书不书”之说。《华严经》是他写的最多的经文,还特意为华严经塔做了一辑供人瞻仰。(实习生陈玲莉)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