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无量寿经》之辩体、明宗


2014/9/3    热度:289   

《佛说无量寿经》之辩体、明宗  

 

   那么这部经典翻译呢,是曹魏康僧铠。曹魏就是三国年间曹操所建立的政权,这是曹魏朝廷的第四代皇帝曹髦;在嘉平四年——公元252年,由康僧铠所翻译的。当时曹魏年间——三国年间,有很多姓康的这些过来的三藏法师。像康僧会哟,康僧会在孙权的那个时候有一个神迹——祈祷出舍利,让这个孙权产生了信心,第一个在江南建立寺院的。康僧会、康孟祥、康巨、康僧铠都有个康字。那个时候在安息国和大月氏国中间,有一个国家叫康居国,康居国佛法非常兴盛,所以它就可以向外面输出佛教人才。从那里过来的这些三藏法师,都以他的国家作为姓,就叫康什么、康什么。所以这个康僧铠,一般推测他大概也就是康居国过来的。所以这个经典翻译还是非常早的啰——三国时期。好,这是解释翻译者。

   第二个是辨识体性:这部经典是以什么为体——探讨这个,它是了解这部经典深层的一个义理。谈到这一点,一般我们都会了解,会说大乘佛经皆以实相或者法性为体。谈到这些,我们还是觉得很抽象,实相又是什么呢?实相是无相,又无不相,离四句、绝百非,非青、黄、赤、白,不生不灭。反正这些东西会说得很多,这些在讨论佛法当中是比较难讨论的。但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实相离一切相,但又即一切法,它超越主、客体的对待——绝待,同时又圆融一切法。那么《无量寿经》是以实相为体。一般我们会讲小乘佛法三法印:无常、无我、寂静涅槃。因为小乘佛法是把这个生死跟涅槃打成两截,所以它必须用三个东西进行印。印就是涵盖相衣,印下去能够让人产生信心:知道你符合这三个条件,这就是佛法。如果不符合就不是佛法。那大乘佛法是把生死、涅槃,看成是一体的、不二的,所以它就没有谈到过多对待,就直接谈实相,以实相为体。跟实相相应的就是大乘佛法,不相应的就不是。那么在这个层面,我们就是可以稍微具体一点,让我们可以把捉的。因为讨论实相法性层面,这是离心缘相的,离言语相的,是法非思议分别所能知的,所以你讨论来讨论去都是晕头晕脑。所以最后像文殊菩萨干脆就不说话——默然,这个维摩诘居士赞叹:这叫真说不二法门。那我们也不能在这里默然啰,默然呢,我们也是莫名其妙。如果懂的人,默然他都在说哟,叫默然说;我们不懂的人,一默然就想睡觉啰:不一样的。

   好,在这个体性实相层面,我们首先要想到自他不二、性相不二、因果不二、生佛不二。就在不二的实相的这种本质特点当中,我们来观照我们凡夫众生跟佛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自性——“理即佛”的自性,跟已经圆成佛果的这个佛它是什么关系?不二的。所以蕅益大师谈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理、信事。他谈三对——六个范畴,都是最终归结到不二。所以我们能生起的信心,是我们的自性的力量在起作用,所信的阿弥陀佛这个他佛,是果地上的一个成就的佛,他跟因地上的佛性是不二的,于是是可以交融在一起的:自他不二。所以你说这个念佛法门到底是自力还是他力,你在自他不二的层面,你怎么可以在自力和他力当中划一个明显的界限呢?你也划不出来的,因为自他不二嘛。所以蕅益大师为什么他特别强调,净土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要了达全体的他力,就是自性之力哦。因为这是实相法印的一个本质特点啰。

然后性和相,就是它的性体和它的表现的事相,它们是不二的。净土法门是从事相上建立,指方立相,讲西方极乐世界全体依正庄严,乃至念这个名号都是相。但这个相的当下就是实相,它的这个相是表达它的性的:性相不二。所以观察西方极乐世界全体依正庄严的时候,我们当下就了知这是阿弥陀佛的三身、四德。托这个事相能生起我们对法性的理解——开悟。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你要听到一种声音,甚至那个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或者见到菩提树,闻它的香,见它的色,尝它的果,意念思惟它的功德,都能得三种忍——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实际上乃至十种忍都具足,就在这个事相让我们契入法性。因为这个相是清净之相,是佛的愿心显现出来的:性相不二。

   再就是看因果不二。这个净土法门它的因果,不像通途教理—— 一定要戒、定、慧三无漏学,断一份惑证一份真这样的一个因果。那净土法门超越这个常途的因果:它是以阿弥陀佛的已经成就的果地觉,作为我们凡夫众生修行之因,当我们接纳这个果德的时候,我们全体的因身就是果德。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因果不二。所以为什么叫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你只要念这个佛,就把阿弥陀佛的功德转化为我们自己的功德。我们带业往生,虽然一品烦恼都没有断,却具有像阿弥陀佛那样的相好光明、六种神通、种种妙用,这都是因果不二。

   全体果地上的功德,透过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平等的心体,给予了一个完全的授予。所以这样,我们一切凡夫众生跟阿弥陀佛也是生佛不二。当阿弥陀佛成就四十八大愿的时候,实际上阿弥陀佛现量亲证:所有的众生都往生了。只不过是在我们凡夫现象上层面,有一个若已愿就若已生、若今愿就若今生、若当愿则当生的三际的差别而已。

   所以这部经典所展示的就是大不可思议的境界,它全体都是实相。那全体实相,我们会概说:能说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能赞叹的十方恒沙诸佛,所赞叹的阿弥陀佛名号功德,能信这个法门的众生,所信的这个名号、净土,能愿的众生和所愿往生的净土,等等这些,都是实相正印之所印,都是实相。所以净土法门西方极乐世界是实相,这个名号更是实相。所以我们说,参禅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毗卢遮那的法身,到底在什么地方?如果我们了解这个名号就是实相,这部经典就是实相,我们在读诵这部经典的时候,我们在念这句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就安立在实相之海哟。为什么“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哪?禅可不是佛心吗?就是实相啊。你念这个名号的音声符号,就安立在实相当中,这不是无上深妙禅吗?所以祖师大德常常在这里给我们提供信息哟,你就参禅,你到外面参,殊不知“此身已在含元殿,何必觅人问长安”呢。你已经在长安皇宫里面最核心的一个含元殿里面,你还到处问长安在什么地方吗?那这个比喻是古代比喻,可能大家觉得陌生,如果现在比喻可能说,你已经在中南海了,你还到时候:“北京怎么走哇?北京在哪里呀?”。但是往往在中南海,他还要想:“北京在什么地方?我要到北京去。”所以很多念佛的人听说参禅很高妙,他就放弃这个名号,就等于你已经在中南海,还要到外面去找北京一样。好,这是辨识这个体性。

   第三个是明宗,就是它的宗旨。体性跟宗旨有区别,体更要抽象一点,宗旨更要具体一点。一般是把它理解为会体之枢,就是契会到这个体性里面的这种门,就是宗。这个宗和体的关系,就好像这个屋子有梁柱:屋子、梁柱中间就有空间,梁柱构成空间才有屋子之用,那这个体就是这个空间,这个宗就是这个梁柱。这两者相辅相成,但也不能视为一桩事情。好,那了解这个,我们看看这部《无量寿经》以什么为宗呢,还是体现在三辈往生的那句最核心的话。三辈往生的共有的条件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它的宗旨。那么发菩提心,可能这个概念我们又会产生一些讨论啰。发菩提心到底是通途的菩提心,还是净宗的菩提心呢?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那通途的菩提心这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它发心的这个阶段——从他的发心菩提到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无上菩提,它都是很有层次的。要说起这个菩提心的功德、它的妙用、它的实践,也是一大课题了。那我们怎么理解这个事情?再就是我们还要观照到这个菩提心,在净土法门有它特定的内涵,它可以含摄通途菩提心的内涵,同时也不能仅仅局限在通途的菩提心的诠释。所以有不少的人看了这句话,就得出个结论:你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这是一个往生条件问题,这个条件必须要把它界定清楚哦。

   那善导大师在诠释《观经》九品往生上品下生里面谈到,只要但发菩提心。怎么去理解这个菩提心?善导大师有个基本的诠释:就从厌苦开始,就是厌离我们娑婆世界的苦,来求往生极乐净土,到那里圆成自性的无生法忍,再到这个娑婆世界来度苦难的众生,这就是菩提心。那这个菩提心——在昙鸾大师《往生论注》里面,他就表达得像层层剥笋一样的,跟我们净土法门的理念马上挂上钩了。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是愿做佛心。愿做佛心是什么?是愿度众生心。愿度众生心是什么?就是摄一切众生往生佛净土之心。好,那么到了蕅益大师,对这个菩提心有一个更为单刀直入的诠释: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你对净土法门具有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把它辨识清楚,这个菩提心的核心的内涵还是信、愿。如果能发出通途的菩提心当然更好——要提倡;如果万一通途的菩提心发不出来,但是他有深信切愿,照样可以往生。

   这里还包括对那些声闻、缘觉二乘的行人。如果你一定要把发通途菩提心作为往生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那些声闻、缘觉无量劫以来都是声闻种性的人。一定要他“一定是你发了大乘菩萨心,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这是很不容易的,他动经无量劫以来都是声闻的种性。《法华经》讲释迦牟尼佛与会的弟子,他们曾是在大通智胜如来座下发过菩提心,但是又退转,就堕到声闻位。尘点劫来都堕在声闻位的这样的一个心性的惯性,你让他忽然发大乘菩提心——太难了,这不是很容易的。如果你一定要声闻、缘觉发菩提心才能往生,那试问,阿弥陀佛发这个四十八大愿是普度九法界众生的,如果声闻、缘觉发不起大乘菩提心,但是他愿意往生,难道这个愿不能摄受他吗?你愿不能摄受他往生,说明九法界里面就缺了两个法界啰:这是说不通的。所以九法界众生就站在他的自己法界的这样的定位上,只要具足信愿都能往生——才符合四十八大愿的根本宗旨。实际上也有圣言量的依据:观经的下辈三品往生,都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发通途的菩提心的。所以我们对这一点的这种诠释、说法,是理直气壮的,不加含糊。

   好,解决了发菩提心问题,下面就“一向专念”。“一向”,后面我们会讲得更详细一点,它大概会给我们提供消息:要一门深入,要专修,不能这山望到那山高,要了解净土法门是最殊胜的。你喜欢动摇,这说明你知见上还没有建立起来,总是觉得还有更高明的方法比净土法门好:“如果我不修,不尝试一下,我吃亏了。”你只要建立知见——净土法门是成佛最快的法门,你就会稳定下来,死尽偷心,莫换题目,一门深入:专门念阿弥陀佛名号。那这个一定是要建立在深信切愿的基础上:有深信切愿这样的一个智慧,才能在行持上做到一向专念。所以信、愿、行三者,它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互动的。所以这个《无量寿经》的宗旨还是信愿持名为宗:实际上这句话——跟《阿弥陀经》这种信愿持名的宗旨——也是另外一种表述方法。于是《无量寿经》也就围绕着信愿持名,来展开它的这种经文结构的阐释。就是为了信愿持名:前面详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让我们产生信心;然后后半部开始讲这个三辈往生,让我们发起这个愿,知道怎么修证;再最后一部分,向弥勒菩萨来讲说这个世间五恶、五痛、五烧的情况,是让我们产生厌离心。第一卷产生欣慕心,第二卷产生厌离心,这两卷的整合成就愿往生心,都是围绕信愿持名来展开的。好,这是明宗。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第二届净土文化进修班

———————————————————————————————————————————————————

扩展阅读:

大安法师佛教文集

大安法师佛教问答

大安法师佛学讲座视频在线观看下载

———————————————————————————————————————————————————

推荐访问:

佛教听书手机客户端下载 /zhuanti/tsweb/

最新佛教音乐在线收听下载http://vod.fjdh.com/fjdh-vl/179/

佛教音乐台 佛教音乐大全 http://vod.fjdh.com/music/

佛教电影大全 http://vod.fjdh.com/fjdh-va/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