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风回雪”与“风雷为古”——试论庐山僧人祖可与善权的诗


2014/9/7    热度:279   

“流风回雪”与“风雷为古”
  ——试论庐山僧人祖可与善权的诗
  张明华.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阜阳 236041)
  摘 要:在江西诗派中,祖可和善权是两个著名的庐山诗僧,他们的诗歌都以学习黄庭坚为基础,但形成的风格并不相同:大致说来,祖可的诗比较自然,善权的诗更加雄奇。
  关键词:江西诗派;祖可;自然;善权;雄奇
  在北宋徽宗时期,吕本中所著的《江西宗派图》中,有两个齐名的庐山诗僧,即祖可和善权,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祖可,字正平,俗名苏序,苏庠(1065-1147)之弟。少以病癞,人目为“癞可”。自为僧,居庐山之下。生卒年不详。有《东溪集》、《瀑泉集》,已佚,《全宋诗》收诗28首,并若干断句。善权,字巽中,俗姓高,亦庐山僧,生卒年不详。他与惠洪(1071—1128)、王锤交往较多。惠洪《石门文字禅·赠巽中》里对他有一些简单介绍:“道人少小来庐山,水光山色供餐盘。”《石门文字禅·德效字序》中又说:“高氏世为右姓,诗礼其家。有奇比丘出焉,石门权巽中是已,吾畏友也。以高才卓识振于丛林,一时贤士大夫加手足之敬。”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均载其有《真隐集》三卷,已佚。他们大约都卒于北宋末年,南宋以后未见他们活动的踪迹。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说:
  《西清诗话》云:近时诗僧祖可被恶疾,人号“癞可”;善权老亦能诗,人物清癯,人目为“瘦权”。可得之雄爽,权得之清淡。可诗如:“清霜群木落,尽见西山秋。”又:“谷口未斜日,数峰生夕阴。”皆佳句也。[1]
  从今存诗歌来看,胡仔对二人风格的评价并不准确,但记载了他们在当时已以诗歌齐名的情况。后来的刘克庄在《江西诗派小序》里亦将二人并称:“三僧中,如壁诗轻快似谢无逸,亦欠工;祖可煞读书,诗料多,无蔬笋气,僧中一角麟也;善权与可相上下。[2]由于二人的身份相同,生活环境相同,师法对象都主要是黄庭坚,这就使得其诗歌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二人性格的不同及艺术追求的差异,又使得他们的诗歌各自呈现了自己的特点。综合前人的有关论述,再考察他们现存的作品,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祖可的诗比较自然,而善权的诗更加雄奇。
  一、“流风回雪”的祖可诗
  自然平淡是祖可诗的突出特点。周紫芝有《林老借可正平诗编以诗还之》一诗:
  苏家人物自有种,法护且放僧弥贤。
  谁知癞可东溪句,参得涪翁双井禅。
  落叶飞云空自好,流风回雪不成妍。
  更须点检新编看,恐有隔林机杼篇。[3]
  此诗可以成为我们理解祖可诗歌的一把钥匙,周氏一方面指出了祖可诗与黄诗之间的关系,“谁知癞可东溪句,参得涪翁双井禅”,是说祖可《东溪集》中的诗歌,是在参透了“涪翁”即黄庭坚的诗歌玄机之后写成的,这跟吕本中将其名列《江西宗派图》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他用“落叶飞云空白好,流风回雪不成妍”来标举祖可诗歌自然风流的妙处,也抓住了祖可诗歌的基本特点。
  尽管祖可诗歌所存不多,但学黄的特征仍很明显,其中尤以他的6首六言绝句最为突出。这些诗歌力求创新,破句非常严重,跟黄庭坚的六绝非常近似。如其《书余逢时所作山水》,其一:
  江势卷十万顷,村塾掩三四家。
  落雁惊横烟水,小舟欹著寒沙。
  唐代以来,六言绝句以二二二的节奏构成。黄庭坚有意改变六绝的格式,打破诗歌的句式和节奏,并且使用散文的诗句,体现了很强的创造性。祖可此诗把句子的节奏都变成了三二式,没有一个正常的诗句,确实出奇,这是非常罕见的大胆创造,较黄庭坚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书性之所藏伯时木石屏》三首同样具有类似的特点。
  当然,最能代表他诗歌成就的还是五七言诗歌。比较而言,风格与黄庭坚最接近的是《书秦叔度所作松石》一诗:
  怜君作诗自无敌,游戏诗馀画成癖。
  高堂奋袖风雨来,霜干云根动秋色。
  长怀祝融天柱峰,万年不死之乔松。
  观君此画已无斁,不复望云支瘦筇。
  这是一首题画诗,真正写画面的只有一句,即“霜干云根动秋色”,仅仅7个字,作者就把松(“霜干”)、石(“云根”)及其所营造的气氛(“动秋色”)都勾画出来了。接着,作者又突发奇想,画中的石头怕是祝融天柱峰顶上的石头吧,画中的松树也应是那上面的万年不死之老松吧!而且这两句在句法上也颇为奇特,是一个长长的散文句子。整诗很短,只有8句,但连续换韵,表现出很强的拗折之感。如《天台山中偶题》已不如此生硬了:
  伛步入萝径,绵延趣最深。
  僧居不知处,仿佛清磬音。
  石梁邀屡度,始见青松林。
  谷口未斜日,数峰生夕阴。
  凄风薄乔木,万襄作龙吟。
  摩挲绿苔石,书此慰幽寻。
  此诗洗去了表面的生涩和瘦硬,但像“石梁邀屡度,始见青松林”、“凄风薄乔木,万竅作龙吟”都是精心锤炼之作。“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4]说得正是这个道理。而此诗中最为人推重的“谷口未斜日,数峰生夕阴”一联,更是苦心孤诣之果,是所谓奇思妙想。而如《秋屏阁》一诗更加具有自然的特点了:
  袖手章江净渺然,倚风残叶舞翩翩。
  霜鸥睡渚白胜雪,雾雨含沙轻若烟。
  杨柳一番南陌土,梅花三弄远云边。
  匣呜双剑忽生兴,我欲因从东去船。
  这是一首七律,不乏用典之处,如“袖手”、“翩翩”、“胜雪”、“含沙”、“杨柳(枝)”、“南陌”、“梅花三弄”、“匣鸣双剑”等都有出处,但作者主要还是取其字面意思,整首诗的风格也偏于婉柔。既使用典故,又力图灭去用典的痕迹,以复归于自然。这种自然来得确实不容易啊!
  祖可不仅学黄,而且广泛地学习前代诗人。他学诗的方法也很有趣,《艇斋诗话》有这样一个记载:“东湖(徐俯)言:癞可初作诗,取前人诗得意者写之,目为颠倒篇,自后其诗大进。”[5](P283)正是这种转益多师的做法,使得他能突破黄诗的局限,形成了自己平淡自然而又呈阴柔之美的诗歌特点。这尤其表现在他的七言绝句上,如下面两首诗:
  墨 梅
  不向江南冰雪底,乃于毫末发春妍。
  一枝无语淡相对,疑在竹桥烟雨边。
  春 闺
  雪晴梅破发幽香,莺作春声入画堂。
  多少玉人魂梦断,不胜情况恨更长。
  这两首诗有着明显的“晚唐风味”,可能受到王安石的“半山体”绝句的影响。惠洪在《石门文字禅》卷三《赠癞可》赞美他的诗说:“可师有奇骨,吐语愕众口。秀如出盆丝,媚若春月柳。”说的正是这个意思。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有这样一段话:
  僧祖可,俗苏氏,伯固之子,养直之弟也。作诗多佳句,如《怀兰江》云:“怀人更作梦千里,归思欲迷云一滩”。《赠端师》云:“窗间一榻篆烟碧,门外四山秋叶红”等句,皆清新可喜。然读书不多,故变态少。观其品格,亦不过云烟、草树、山川、鸥鸟而已。而徐师川作其诗引,乃谓自建安七子、南朝二谢、唐杜甫、韦应物、柳宗元、本朝王荆公、苏、黄妙处,皆心得神解,无乃过手?师川作《画虎行》,末章云:“忆昔余顽少小时,先生教诵荆公诗。即今耆旧无新语,尚有庐山病可诗。”不知何故爱其诗如是也。[6]
  葛氏所说大概有三层意思:一是对祖可的诗歌加以肯定,认为其“作诗多佳句”,其所举断句所在的全诗虽然今皆不存,但仅就这些断句看,它们对仗工巧,构思蹈空出奇,意境清新,的确都是极美的诗句。二是认为祖可诗歌的内容过于单薄,“不过云烟、草树、山川、鸥鸟而已”,所以品格不够高。这个看法是非常中肯的。至于他所归结的“读书不多,故变态少”的观点,和前引刘克庄的说法正好相反,不知孰是。三是他不满徐俯对祖可的高度赞誉,且发出“不知何故爱其诗如是也”的疑问。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释。祖可师法前贤,对徐俯所说的那些诗人皆有所得,应该是符合事实的。从前引诗歌里也多少能看出一些这方面的特点。但徐俯的评价也确实拔高了祖可诗,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徐俯是在给祖可诗集作序时说的这番话。给别人的书写序,多是受人之托,出现不实之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祖可诗歌的这种风格,跟徐俯本人的诗歌宗尚是一致的。曾季狸说:“东湖于近世诗人专喜癞可,东莱专喜饶德操。”[5](P297) 徐俯“于近世诗人专喜癞可”,原因正在这里。因此,不管是出于艺术偏爱、出于同类相惜,还是出于提倡这种风格,他都有将祖可的诗歌成就大大拔高的理由。葛氏所引徐俯《画虎行》中的几句,实际上已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徐氏把“荆公诗”与“庐山病可诗”以及自己的诗联系在一起,其共同之处正是自然风流的诗歌风格。
  祖可的一首《绝句》甚至在朱熹家里受到宠遇,《诗人玉屑》卷二十引《柳溪近录》中的记载:“癞可诗云:‘琴到无弦听者希,古今唯有一钟期。几回拟鼓阳春曲,月满虚堂下指迟。’晦翁尝大书此诗,刻石于家。”[7]此诗以无言为美之极至,跟其诗歌追求自然平淡的风格,在认识上是一致的。
  自然清新是祖可诗歌的基本风格,也是其诗歌中价值最高的部分,故吴垌在《五总志》中对他评价很高:“近时僧以诗自名者,如善权、惠洪,皆步步踏古人陈迹,独祖可语自胸中流出,得句律妙处,虽非衲子本事,亦可尚矣。”[8]虽然吴垌对惠洪、善权的说法未必正确,但他对祖可的看法却是洞若观火,人木三分。
  二、“风雷为舌”的善权诗
  相对于祖可,善权的诗所存更少,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第十一册收其诗21首和几个断句。此处论述即以钱书为据。
  从现存材料看,和善权酬唱最多的是诗僧惠洪。《石门文字禅》中惠洪多次肯定其诗歌的雄奇:“瘦权诗句挟风霜”,“风雷为舌语惊人”,“君才俊却海东青,鼻笑生华笔有灵”,“巽中下笔,豪特之气凌跨前辈,有坡谷之渊源”。从善权今存的诗歌看,这些论断是准确可信的。
  先看其《王瞻明蔡东老江全叔访余圆通精舍且日相与杖屦步层在献草掬泉会饮于龙泓之上嬉笑讽咏甲夜忘返此乐不世有也释氏子善权与焉因成古风以叙一时胜集耳》:
  王郎干国器,学古志孔周。新诗亦馀事,气已吞曹刘。蔡侯富经术,笔力追骅骝。飞腾得良御,咫尺略九州。江子忠孝裔,嘹焉见清修。危言惊四座,武库森戈矛。翩翩三公子,访我庐山幽。相逢喜折屐,共款涧谷游。是节过梅雨,凉风回麦秋。千林散霏烟,万壑涌碧流。携手临虎穴,搴裳渡龙湫。藉草翳松竹,挹泉洒芳柔。试作文字饮,咄嗟具盘羞。酒酣外天地,主客遗献酬。险语正激烈,长歌伴牢愁。吾徒故不饮,绝倒消烦忧。落日吼苍兕,明月浸红榴。华烛照归路,残钟殷层楼。人生行乐耳,一醉岂易谋。公看功名骨,千载闲古丘。
  此诗记载的是善权和几个世俗朋友游览、聚宴、赋诗的全过程。诗歌从介绍几个朋友开始,大胆使用比喻和夸张,异彩纷呈,笔力非常雄健;在叙述游览经过时,作者用“千林散霏烟,万壑涌碧流”—卜个字,高度概括了他们看到的庐山景色,亦非常大气;之后写宴席赋诗,亦颇为酣畅。全诗确实体现了惠洪所说的“挟风霜”、“风雷为舌’’和“豪特之气’’。
  惠洪诗歌兼学苏、黄,而以学苏为主,所以他特别欣赏诗歌中磅礴的气势和纵横的姿态。他对善权的评价就是建立在这一点上。事实上,善权的诗风虽然雄奇,却还不够自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的诗歌仍然较多的具有黄庭坚式的生硬特点。即以《仁老湖上墨梅》来说吧:
  会稽有佳客,过轴媚考粲。轩裳不能荣,老褐围岁寒。婆娑弄泉月,松风寄丝弹。若人天机深,万象回笔端。湖山入道眼,岛树萦微澜。幻出陇首春,疏枝缀冰纨。初疑暗香度,似有危露溥。纵观烟雨姿,已觉齿颊酸。乃知淡墨妙,不收胶粉残。为君秉孤芳,长年配崇兰。
  此诗在用词上极为考究,“过轴媚考槃”“老褐围岁寒”、“松风寄丝弹”、“岛树萦微澜”、“疏枝缀冰纨”等诗句中,动词的使用都非常传神,显示了极高的锤炼功夫,但全诗比较生涩,显然更接近黄诗的特点。再如其《山中秋夜怀王性之》:
  风雨一叶秋,北窗夜初永。候虫鸣空阶,蝙蝠挂藻井。龛灯照痴坐,苔壁印孤影。试观鼻端白,粗了虚幻境。万事皆浮休,百年政俄顷。学诗寒山子,造语少机警。故人王文度,襟韵独秀整。间蒙吐佳句,惠好灼衰冷。何当翳华芝,飞步越林岭。携手到荆薪,欢言馔汤饼。长啸凌紫烟,同升妙峰顶。
  这首诗语言生涩,工于雕琢,自然主要是学黄所得。但实际上,他的学苏和学黄并没有分开,有时,他的一首诗中也会同时具有二人的诗歌特点,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如其七古《王性之得李伯时所作归去来图并自书渊明词刻石于琢玉坊为赋长句》:
  王郎言语妙天下,眉宇清扬聚风雅。
  道山延阁归有时,吐雾珠绡已无价。
  乃翁勋业谁与俦,惠爱宛同陈太丘。
  胡床夜据兴不浅,江波涨月明江楼。
  邺侯牙蕺三万轴,玉川五千贮枯腹。
  掌上双珠照户庭,人间爽气侵眉目。
  爱君羲献来仍昆,草圣真行事逼真。
  是家此痴古不少,奇书异画元通神。
  龙眠解说无声句,时向烟云一倾吐。
  戏拈秃笔临冰纨,写出渊明赋归去。
  林端飞鸟倦知还,陌上征夫知前路。
  因君勒石柴桑里,便觉九原人可起。
  庐山未是长寂寥,挽著高风自君始。
  此诗确实比较雄放,但有几句,如“江波涨月明江楼”、“玉川五千贮枯腹”、“人间爽气侵眉目”、“爱君羲献来仍昆,草圣真行事逼真”、“是家此痴古不少’’等等,仍嫌太过生涩拗口,不够自然,远远没有达到气势畅达的高度。惠洪说他的诗歌“有坡谷之渊源”,在此表现得非常清晰。但总的说来,他的这首诗仍然是近于黄而远于苏。他现存的其它诗歌也多是如此。
  当然,善权的诗歌也有写得更加/顷畅一些的,如下面二诗:
  雪照赤藤杖,梅飘白氎巾。三湘寒浸月,七泽渺含春。物色骚人思,烟波衲子津。天南有回雁,帛信莫因循。
  急雨高槐暮,微风新竹凉。要须挟麈尾,来此据胡床。稍稍云生砌,低低月度墙。平生兴不浅,衰谢意俱忘。
  从总体上说,善权的诗歌雄奇却不够自然,生硬也未至古怪,虽渊源于苏、黄二家,却未能融为一体,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惠洪说他“文章风行水上”,与其说是对他诗歌的评价,不如说是对他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方回在评善权的五律《寄致虚兄》时说。
  江西派中三僧,倚松老人饶德操,僧号如璧,诗最高,足与吕居仁对垒;祖可正平,善权巽中,二人齐名,世称“瘦权癞可”。然《瀑泉集》无一首律诗可取,五言古诗间有自然闲淡者,七言长句得山谷变体而不得其正体。虽矫古,语无韵味,殊使人厌。《真隐集》律诗仅三二首,如此诗亦出老杜,而避寇寄兄,题目甚易,无一唱三叹之风。谓晚唐雕虫小技,不及此之大片麓抹,亦恐过矣。老杜之细润工密,不可不参,无徒曰喝咄以为豪也,观者幸勿谓僭。19]
  这里,方回对祖可、善权的诗歌都提出了批评,认为前者的诗“语无韵味,殊使人厌”,而后者的诗“大片麄抹”。他是从批评的角度谈的,却也从反面概括出了二僧的诗歌特点。跟当时的其他诗人相比,此二人的诗歌成就并不算太突出,但在僧人里却是凤毛麟角,非常出色了。故李洪在《橛株集序》中说:
  皇朝之初,时尚昆体。 自欧阳公、王文公起,而一变怪涩为清圆;苏、黄继鸣,四方风化,句法乃复于古。而释子之诗,代不乏人,豫章流派学者,竞宗祖可、善权,蔚为领袖,其后异才辈出矣。[9]
  应该承认,跟当时的其他诗人相比,祖可与善权虽然诗歌成就不算多么突出,但他们一个追求自然平淡的诗风,一个则试图对苏、黄两种风格进行嫁接,都是很有价值的艺术探讨。同时,他们互相对立的诗歌特点,跟当时另外两个著名的诗僧惠洪、饶节的诗歌一起,共同形成了当时佛门诗歌的多样性特色。
  参考文献: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95.
  [2]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483
  [3]太仓梯米集(卷十八).
  [4]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5]曾季狸.艇斋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53.
  [7]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811.
  [8)吴垌.五总志,四库全书(863、811)[M]。
  [9]元方回,清·李庆甲.瀛奎律髓彚评(卷四十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0]宋李洪.芸庵类稿(卷六),四库全书(1159)[M].

 

五明学佛网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