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呗在佛教的现实价值


2014/9/7    热度:711   

梵呗在佛教的现实价值
  梵是梵语“梵览摩”的简称,义为清净;呗是梵语“呗匿”的简称,义为赞颂或歌咏,所以“梵呗”又称为“赞呗”。梵呗也是佛教举行宗教仪式时,弟子们在佛菩萨面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颂歌,是净化人生的清净之音。梵呗起源于佛陀时代,公元前后在印度非常兴盛。在《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迦》讲到梵呗在佛教兴起的因缘时说:“当时瓶沙王到佛的住所,对佛说,听说比丘们在每月八日、十四和十五日集在一起呗诵。他认为这样不但得到利养、眷属增长,而且檀越们也可以获得福慧,所以请佛以后允许弟子在这几日一起呗诵佛法。为了比丘们辩捷摄法,正法久住,佛同意了瓶沙王的请求”。唐义净法师在《南海寄归内法传》说:“初出家者……即须先教颂斯二赞,无问大乘小乘,咸同遵此”。
  佛灭度后,金容虽隐,遗训犹存。往日亲炙过佛陀遗训,善于呗唱的比丘和喜乐听闻的善信们,为了表达佛教慈悲利生的思想需要,梵呗自必继续加以运用传持,发扬开展。梵呗的内容以佛陀的十二部经为主,其中本生、本事、因缘、譬喻等经,在呗唱中最合乎的群众思想要求,受到大家的欢迎。在呗唱佛法因缘、譬喻、故事等类之外,还有从经典中取材,用通俗的语调结合民间原有的说唱方式,向四众呗唱佛法因缘、譬喻、故事等。在《百喻经》说:“此论我所造,和合喜笑语……戏笑如叶里,实义在其中;智者取正义,戏笑便应弃”。
  在十二部经中选取要义,另行呗唱的还有《法句经》、《法句要颂经》、《法句譬喻经》等,以韵文为主,专为呗唱佛法的要点。另外在结集律藏时,也提出了佛陀的遗训:“比丘赞大师德,诵三启经(一、诵经前赞三宝德,二、诵时述意,三、诵后回向发愿),须作声呗,用梵音歌唱”。所以在教团中,继轨传弘呗唱,风韵不墬。总的看来,梵呗在印度主要从几个方面发展:
  第一、歌咏句。在《法句经序》说“四部阿含,佛去世后阿难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在,究畅其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钞众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诸经为法言,法句者由法言也……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
  第二、歌唱本生。在《南海寄归内法传》叙述当时印度本生诗歌的情形时说:“其社得迦摩罗,若译可成十余轴;取本生事而为诗赞;欲求顺俗研美,读者欢爱,教摄群生耳。时戒日王极好文笔,乃下令曰:诸君但有好诗赞者,明日早朝,或将示朕!及其总集,得五百夹。展而阅之,多是社得迦摩罗矣。方知赞咏之中,斯为美极。南海诸岛有十余国,无问法俗,咸皆讽诵”。
  第三、歌赞佛德。在《高僧传》〈鸠摩罗什传〉说:“天竺国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谈到印度赞咏之礼的情形中也说:“常途礼敬,作哀雅声,明彻雄朗,赞大师德,或十颂,或二十颂……且如礼敬之时,云叹佛相好者,即合声长赞,或十颂,或二十颂,斯其法也。又如来等呗,元是赞佛;良以音韵稍长,意义难显。或可因斋静夜,大众凄然,令一能者,诵一百五十赞,或四百赞,并余别赞,斯成佳也。”
  第三、歌诵三启。在《南海寄归内法传》谈述印度比丘诵经的情形时说:“所诵之经,多诵三启,乃是尊者马鸣之所集置。初可十诵许,取经意而赞叹三尊。次述正经,是佛亲说。读诵既毕,更陈十余颂,论回向发愿。节段三开,故云三启”。
  印度佛教中的梵呗大家,首推佛灭后五百年间中印度的马鸣菩萨了。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五说:“马鸣于华氏城游行教化,欲度彼城诸众生故,作妙伎乐,名赖咤和罗。其音清雅哀婉调畅,宣说苦空无我之法。令作乐者,演畅斯音……时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在他的梵呗著作中,还有用印度的钦定诗体,以优美清新的笔调,写成记录佛陀生活和教化《佛所行赞》(史诗体);用散文和韵文参合的诗调写出含有教化意义而情趣横生的《大庄严论经》(故事传说)。唐义净法师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说:“尊者马鸣亦造歌词,及庄严论,兼作佛本行诗,大本若译有十余卷;意述如来始自王宫终乎双树一代佛法,并辑为诗;南海五天无不讽诵。意明字少而摄义能多,复令诵者心悦忘倦”。中古时期印度比丘歌咏的三启呗赞,也是由马鸣集置而成。
  公元前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因为梵音和汉语的构造不同,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都非常困难。所以佛教传入中国的当初,译经事业虽然逐渐发达,梵呗却没有传到我国。梁慧皎法师在《高僧传》说“自大教东流,乃译文者众,而传声盖寡。良由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迫;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长。是故金言有译,梵响无授”。
  到了三国时,在梵呗方面的比较有名人物有竺法兰、迦时摩腾、支娄迦谶、支谦、康僧会和帛尸梨蜜多罗等,有“胡呗三契”、“高声梵呗”和“六言梵呗”等;《隋书·音乐志》载:“吕光等灭龟兹,因得龟兹乐“‘于阗佛曲’”。不管如何,在中国大家一直认为梵呗始于曹魏时代的陈思王曹植。
  梁慧皎法师在《高僧传》说:“始有魏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意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唐道世法师在《法苑珠林》说:“植每读佛经,辄流连嗟翫,以为至道之宗极也。遂制转赞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世人讽诵,咸宪章焉。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而侍御皆闻。植深感神理弥寤法应,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纂文制音传为后式,梵声显世始于此焉。其所传呗,凡有六契(章)”。由此看来,鉴于“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迫;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长,则韵短而辞长,是故金言有译,梵响无授”的原因,陈思王曹植在游历鱼山(在今山东东阿县境)时,在空中听到梵音后,感到清扬哀婉,于是“改梵为秦”,创立后世流传的“鱼山梵”,开创了中国的梵呗之音,鱼山成为中国梵呗的发源地。此后,热心提倡梵呗的要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了,可惜他在梵呗方面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
  南北朝时,在民间非常流行吟唱赞偈。在慧皎的《高僧传》和道宣的《续高僧传》中,记载了南北朝至唐初如道照、法称等许多擅长梵呗的高僧等,他们皆“尤善唱导,出语成章”,“声韵锤铃”,听闻者都惊异赞叹;梁武帝箫衍也非常喜欢梵呗,在《隋书·音乐志》说:“帝既笃敬佛法,制《善哉》、《大乐》、《灭过恶》、《断苦轮》等十篇,名为正乐”。他还开创了童声演唱梵呗“法乐童子伎”,让童子倚歌梵呗,多次举办“无遮大会”,为梵呗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和条件。  
  唐代,西域音乐广泛地传入中原,唐太宗在宫廷欢宴百僚时,经常演奏《燕乐》等十部乐。其中《天竺乐》、《西凉乐》、《龟兹乐》等西域音乐和佛教梵呗均有密切的关系,也是当时中原最流行的音乐。《旧唐书·音乐志》说:“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同时,寺院成为梵呗的中心,在《宋高僧传》称少康唱偈赞,“皆附会郑卫之声,变体而作。非哀非乐,不怨不怒,得处中曲韵”,如同“善医以饧蜜涂逆口之药,诱婴儿入口耳”。
  一般来说,梵呗是用来歌咏经典,赞叹三宝。印度原来统称歌咏十二部经的不管长行还是偈颂都称为呗,传入中国后将长行别开转读,呗是专指歌咏赞偈而言,所以名为赞呗。慧琳法师在《一切经音义》称为“呗唱”,训译为梵赞声,因其取法于古印度的歌赞,所以称为梵呗,有时略称为梵。唐道世法师在《法苑珠林》说:“西方之有呗,犹东国之有赞。赞者从文以结音,呗者短偈以流颂,比其事义名异实同。是故经言:‘以微妙音声歌赞于佛德’”。
  在中国佛教,梵呗主要用在讲经仪式、六时行道(后世朝暮课诵)、道场忏法三个方面,称为“法集三科”。三科法事创始于晋道安法师,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道安法师在制定《僧尼轨范》时说:“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讲经仪式);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六时课诵,二时斋粥仪式);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道场忏法仪式)”。
  在讲经、受戒、诵经等一切宗教仪式中举唱梵呗,称为“作梵”。这种梵音具有止息喧乱、便利法事进行的作用,所以又义译为“止断”或“止息”。讲经时的梵呗,一般都在讲经的前后进行。唐僧彻法师每次到麟德殿讲经,懿宗参加因为法集,躬为赞呗。宋元照法师在《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记讲经应遵行的节目》说:“初礼三宝、二升高座、三打磬静众、四赞呗、五正说、六观机进止、七说竟回向、八复作赞呗、九下座礼辞”;六时行道的梵呗,古来为各宗所共遵行。近代寺院中的朝暮课诵,还可以看出当时的遗风。课诵是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歌赞等佛事。在古代,先是经咒和梵呗等简单的念诵。到了明代,丛林中普遍形成了朝暮课诵的制度。对于课诵的最早记载,在《吴书·刘繇传》附记后汉笮融的事迹里说:“笮融者,丹阳人,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运漕”……“遂坐断三群委输以自入,乃大起浮图祠……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至于道场忏法,旨在化导俗众,其仪式尤重于歌咏赞叹。隋智顗《法华三昧忏仪·第八明行道法》中讲述行道次第时说:“礼佛、正身威仪、烧香散华、称念佛名、诵经。行道欲竟,称三宝名,烧香正念作契呗。呗竟,唱三皈依文”。
  过去,梵呗的咏唱并不限于讲经、行道,在一般斋会也经常应用。唐大历年中,宋州刺史徐向等就本州岛设“八关斋会”,在开元寺举行千僧大斋等斋会。当时“法筵等供,仄塞于郊垧;赞呗香花,喧填于昼夜”,由此看出梵呗在民间盛况;唐代译经道场置有“梵呗”位,与译主、笔受、译语、润文、证义、校勘等同为译场九种职位之一。宋赞宁法师在《宋高僧传》说:“法筵肇启,梵呗前兴,用作先容,令生物善。唐永泰中,方闻此位也”。
  梵呗流传以后,音调因地域有南北之别。唐道宣律师在《续高僧传》中说:“地分郑卫,声亦参差,然其大途,不爽常习。江表(长江以南)关中(北方长安地域),巨细天隔,岂非吴越志扬、俗好浮绮,致使音颂所尚,唯以纤婉为工?秦壤雍冀音词雄远,至于咏歌所被,皆用深高为胜……京辅常传,则有大小两梵。金陵昔弄,亦传长短两引,事属当机,不无其美。剑南陇右,其风体秦”;他又对江表关中的梵赞加以比较说:“若都集道俗,或倾国大斋,行香长梵,则秦声为得。五众常礼,七贵恒兴,开发经讲,则吴音抑在其次”。可知南北的梵音各有特长。
  唐代以前流行的梵呗有“如来呗”(如来梵)、“云何呗”(云何梵)、“处世呗”及《菩萨本行经》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等。如来梵有以“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是故今敬礼”、“如来色如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为内容的两个偈子,出自《胜鬘经》。在行香赞佛时所唱,又称“行香梵”;云何梵有以“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于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为内容的两个偈子,出自《涅盘经》;处世梵出自《超日明经》,内容为“处世界,如虚空,如莲花,不着水;心清净,超于彼,稽首礼,无上尊。”
  梵呗普遍分为初、中、后呗三节,如来呗前一偈“如来妙色身”偈文,唱在一般法事起初,为初呗。在讲经法会,则以云何呗的第二偈“云何于此经”偈文为初呗,也称为“开经梵”;如来呗后偈“如来色无尽”偈文及“天上天下无如佛”赞佛偈,系法事中间所唱,为中呗;处世呗用在法事的最后,为后呗。近世在讲经时,改唱“钟声偈”和“回向偈”代替云何梵和处世梵。
  学习梵呗有很多功德,比如能知佛德深远、可以体制文之次第、令舌根清净、得胸藏开通、则处众不惶、乃长命无病等。所以名山大刹在结夏安居时一定“学唱念”,寺院每日都要做早晚课诵。现在寺院将梵呗通称为“唱念”,唱念的内容除《水陆道场仪轨》及《瑜伽焰口》等属于应赴佛事外,古德赞颂多用于课诵、祝延等举唱。一般最流行的是“六句赞”和“八句赞”等,六句赞是南北通行的赞词,由六句二十九字构成,代表作品为“香赞”,在法事开始时唱,以启请诸佛;八句赞(大赞)由八句赞词构成,在诵经之后法事中间唱,代表作品有“三宝赞”。近世寺院流行的赞呗还有“四大祝延”、“八大赞”等,在佛诞、安居时唱,唱念的方法是记谱法,只用点板,以铛铪等敲唱,音量的大小、音阶的高低及旋律过门等,均依口授;寺院中使用的呗器有钟、鼓、铃、木鱼、磬、引磬、铛子、铙钹等。
  佛教戒律中有“不视听歌舞”的条文,那么梵呗和戒律是不是相互矛盾呢?梵呗与世俗音乐中“YIN音婉娈,娇弄颇繁”的本质不同,梵呗庄严肃穆,以其缓慢的旋律来渲染和加强佛事活动的气氛与效果。佛陀赞许梵呗,是因为梵呗有感动人的有艺术性和通俗性。在《十诵律》说:“有比丘名跋陀,为呗中第一,是比丘声好,白佛言:世尊!愿听我作声呗。佛言:听汝作声呗。呗有五利益,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疲劳、声音不坏、语言易解”;对于故意矫揉造作,装腔作调的歌咏,佛不赞许。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说:“时彼二人先学婆罗门歌咏声法,由串习故,今时读诵,以本音词,……时诸苾刍缘以白佛。佛作是念︰苾刍诵经,牵长音韵,作歌咏声,有如是过。由是苾刍不应歌咏引声而诵经法。若苾刍作阐陀声诵经典者,得越法罪”;《毗尼母经》说:用外道歌音说法有不名自持(不由自己真实思想感情出发)、不称听众(不大众化)、诸天不悦(语言无味)、语不正难解(装腔作调)、语不巧故义亦难解(没有群众语言的技巧)的五种过患。另外,YIN音婉娈的歌舞音乐使人听后容易让人产生烦恼,扰乱道心;不过佛陀主张各地人民传习佛法时应用民族语言,用民族声调来做梵呗,让人们容易听懂和便于信受。
  梵呗源于佛教利乐众生的高尚思想,就能成为和平、民主、饶益众生,有不可想象的感动力。在《贤愚经》说:波斯匿王集合兵马去征讨鸯仇摩罗,在路上听到一个比丘振声高呗,大家听后非常感动,又听了佛为他们说法后,最终放弃了杀戮。在佛经中这样的故事很多,说明了在梵呗声中不但有情心灵深处博得和平,获得和谐一致的感应,一切四摄、五根、六度、七菩提分、八正道等微妙佛法从清净梵音传达出来,映到众生的心田,深植善根,成熟解脱功德。
  梵呗能够畅演法要,其基础是建立在佛教的语言学上。在《大方等大集经》说:“如来口业没有过失,因为如来语是时语、真语、实语、净语、解一切语、微妙语、无异语、一音语;如来口业随智慧行,因为如来语是易解语、易知语、非高语、非下语、非曲语、非粗语”;梵呗在弘赞佛法的事业中,便以佛教的语业为体。在《翻译名义集》说:“如是佛教以何为体?以语业为体。谓佛语言、唱词、语言……是为佛教”。由此可知,梵呗是佛教的语音法门了。因此佛说的十二部经都是梵呗的歌咏内容了,尤其在印度特殊的语文组织中梵音重复,声繁辞长,无论是契经正文,还是偈颂重颂都可以做呗咏赞。在《毗尼母经》说:“呗者言说之辞……从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随意所说”。从体裁方面,契经、重颂、孤起颂皆可呗唱;从内容方面,因缘、本事、本生、未曾有、譬喻、论议、方广、自说、授记九部经也皆可呗唱;这和汉文只能歌咏偈颂不能歌咏长行正文是完全不同的。
  梵呗是用梵音来作歌咏。梵呗是具有正直、和雅、清澈、深入人心、普遍能听懂五种意义的清净之音。因为梵呗具有艺术性(正直、和雅、清澈、深入人心)和通俗性(普遍能听懂)的涵义,佛在《华严经》说:“以音声作佛事”;《维摩诘所说经》说:“以音声语言而作佛事”;《楞严经》说:“梵呗咏歌自然敷奏”;《法华经·方便品》说:“以欢喜心歌呗佛法”。可见梵呗对表达佛法教理和广行教化,具有现实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另外,梵呗具有悠和、典雅、恬静、纯朴的内在本质,不但能够赞呗三宝、具诸功德,而且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获得清净自在的解脱。也可以说,梵呗是赞叹之音、解脱之音、清净之音,更是和平和谐之音。

 

五明学佛网 声明 语言 音乐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