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上师·各序


2014/9/3    热度:379   

 能改变学佛者迷惘的一本好书:《寻找上师》

  缘起:去年10月份,在一些突如其来的逆缘的“帮助”下,末学决定重新回到修道的道路上来,这条道路已经荒烟蔓草了近十年,当我重新回来时,发现第一个最迫切的问题是:我需要我的上师!于是我漫无目的开始了寻找,焦急又不安,生怕不能再找到那条熟悉的路径。直到已经认识了超过十七年,却失去联络快七年的林师兄,像是龙天驾临般突然出现,给我送来了一本《寻找上师》,在看过这本书之后,忐忑的心才终于安静下来。在从香港到北京的飞机上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下飞机时给林师兄发去一条短讯:“我明白了,其实我哪里也不用去,我要做的是把自己的心带回家,当心准备好了,那个曾经答应直到我成佛为止,将会生生世世陪伴我,指引我的人,他就会出现,他就是我的根本上师。”

  仅仅过了两个月,我找到了他,我的大恩怙主,噶玛巴千诺!我把这本书送给了远在太仓,又素未谋面的师兄,那时候的她也是如失群的羊只般寻找着自己的根本上师。结果她读完这本书没多久,她的上师出现了,直接来到她的面前!(我还记得当时她发短讯给我,如何向我描述,那个泪如雨下的晚上)今天收到这位师兄的邮件,她和她的朋友竟一个字一个字的,把一整本书打出来了,顶礼赞叹!我们都希望能够和更多人分享这一本“神奇”的书。

  所以,从今天起,我会在《噶玛噶举中国论坛》连载这一本书,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启发。如果有希望买到这本书的师兄,可以到香港佛哲书店购买,大陆目前不知道哪里能买到。

  后学噶玛扎西拉姆合十!

       《寻找上师》
      版权归作者 陈念宣 所有

         编者序·大师在哪里

  有一位朋友在一次特殊因缘里,获准了三十分钟的单独时间向十七世大宝法王请法,法王闭目想了一下,睁开眼说:“把身体调好,把禅定修好。”天啊!这是什么答案,就这么简单吗?没有传一点特殊的法吗?他很失望的离开,整整过了一个月,才意识到法王给他的其实是当下最准确,最重要的提醒。禅定没功夫,身体又不好,给你再多的法,你也受不住啊!

  我们常常费上九牛二虎的力气去寻找大师,希望大师给予最神奇又关键的指导。我们全神贯注在寻找一位适合自己的老师,但是却往往忘了回头检视自己的状况,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学习。

  在我与念萱编书的那个月里,我问了许多一般人都会问的问题,例如:怎么确定老师的资格?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跟对师父?怎样才会下决心把自己完全交给老师?……渐渐地,我得到一个了解,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答案在你心里,在于你的起心动念。你的态度某种程度决定了你会找到什么样的老师,会学到什么东西。

  念萱的这本书,珍贵处大概也就是在这里吧!这不是本告诉你怎样去挑选师父的指南,而是一本寻师经验的分享。

  念萱不是完人,她有她的聪明智慧,但也一样有她的贪嗔痴慢疑。听她如何一路走来、如何被师父修理、如何糟蹋师父的慈悲、如何挑战师父的教训、如何不信任师父、如何怀疑、如何躲闪、如何愚昧地坚持……你也会在她身上看见自己深藏不露的各种劣根性与愚蠢至极。当我们指着别人嗤之以鼻的时候,也许更不堪的是自己;当我们怀疑老师的教学时,也许问题正出在自己的骄慢上;当你把自己完全交给老师时,也许只是想逃避为自己负责。这就是起心动念,动机某种程度决定了你会找到什么老师,会怎么学习,进步与否也由这些反省开始。

  除了少数自修成功的人外,每个学习者都不免要经过寻师这个阶段,只是很少人明白,学习并不是从找到上师的那刻才开始,寻师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在学习了。寻师过程中的反复思考周折,往往可以让一个人更明白自己,更认清自己,更发现自己底层的不堪,于是逐渐谦卑,臣服,终于成为一个可以承载佛法教导的无漏容器,这时属于你的上师自然就会出现了,因为你已经准备好接受上师的灌注……

          自序·寻访大师的分享

  几次在上施大妈的节目时谈到信仰议题,都被她激动的回应给震动: “你为什么不干脆写一本书讨论宗教信仰算了……”

  我不敢!我又不是“大师”……

  原因呢?我从基督徒变成道家思想跟从者,又紧接着追随佛教信仰者,最后被老师告知:“佛教不是宗教,只是一个告诉人家如何摆脱自己的思想!”哇!这就是“解脱”的定义吗?

  乍听之下,空荡荡地,让人踏实不下去。信仰,不就是要去某个美好的地方吗?佛教是个让人可以享受天堂般净土的信仰,不是吗?

  施大妈最感冒的那部分是“许多大师成名之后,运用群众魅力行玩弄公众资源之实……”当我说“信仰是非常个人的,甚至是一种隐私,很难分享,更不能用强迫的,然而宗教必须要有组织才能发展,有了组织,就有分享金钱、权力的腐化,这是人性,非常自然的演变。”施大妈高兴得哈哈大笑……尤其在我说:“我经验的佛教思想,几乎不让我感到这是一种宗教,因为“佛”的基本定义是“觉”,这表示经验一切生命存在的智慧,并产生无分别的慈悲,那就是说所有的生命都享有同样尊贵的尊严……而组织是有高低之分的,很容易产生资源不均衡的纷争……“我一再强调这是个人见解,施大妈认为这样的想法应该获得普遍的讨论。我说:“这需要好老师的指引!”

  就连直来直往号称无神论的施大妈都忍不住说:“上哪儿去找这种老师?”

  嗯!显见得这的确是大家的困扰。

  那就大胆地姑且讨论一下吧!反正就一个仍在寻找大师的我而言,头顶上不知道坐了多少伟大的上师,他们个个都告诉我:“佛都说成佛靠自己!却必须要依赖老师的指引!”

  谈谈无妨!

  这之间有一点点小小的矛盾,我就来分享一下十七年来“寻访大师”的酸甜苦辣咸!

  遇不见百分之百的大师?

  会遇到怎么样的老师,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业”总是真实不虚地贯彻自己的纪录。

  多年前,我曾经在一个藏传佛教艺术讲座上介绍作品时,提醒观赏者应分出宗教派别与艺术传承的两种脉络解析,如此才可找到历史的趣味与代代相传的精髓,却被问了一个非常感伤的问题:“请问我要如何找到我的老师?”提问者是个相当时髦精干的中年妇人,我被问得九转十八弯,一时竟答不上来,愣了好一会儿,她语中带酸楚地接着说:“冒昧打扰,你可以不必回答,我知道这是个私人问题,如果不方便,不必客气,但我真的很需要老师,精神上的……说来惭愧,一把年纪了才在找老师,也许太迟了!”

  我理解,我立时就理解了,正因为如此,才发愣的。

  这下可苦!回想起多年寻师的种种,真是哑巴吃黄连,如何道得出来?这的确非常私密,却并非一般人想象的神秘。我也是将近而立之年才开始认真找老师的呢!到如今,找了快要二十年,我的老师仍耻笑我:“还不赶快去找你的大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所有的生命蓝图都是自己画下的,只是制作者有失忆症,就怪罪于老天捉弄人,天知道,这位将自己命定的始作俑者并非别人,而是不断打造自己的双手,也就是佛教说的:“业”,梵文的“羯磨” (Karma)。那是说我对生命交出的成绩单,决定我下一刻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我的生命刻痕与记录带给我未来的方向与回报。这不需要等到来生或追寻去世,主要看自己的成长过程,就知道“业”是如何记录并造成影响的。

  看着她诚恳又仿佛闪亮湿热的双眸,以及那打扮伶俐的浓妆,和两个钟头前听演讲时的严谨肃穆,我拼不出一个完整的画面,七上八下地转了好几个圈,才小心翼翼地答复:“我的中医老师曾经告诉我:“不管你想学什么,都要做好准备,只要把你心上的案头打理好了,老师自然会找上门,你根本不需要出门去找老师,尤其是有传承的绝活,一定会找到心心相印者。否则,就算大师天天打你门前过,一样老死不相往来……”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有宗教信仰,佛经上就说佛菩萨比恒河的沙还多,那就是到处都有,只是我们认不出来而已。就连基督教的上帝也说自己无所不在呀!哪!想想看,就在分秒之间,你准备好了,老师就会迫不及待地立即出现,你相信吗?“

  我几乎差点儿告诉她:“老师还说:‘为了找到传人,有些师父甚至愿意从天而降或破门而入,只要那家伙准备好了,就会发出一种无法遮掩的光芒,师父们就一刻也不会耽搁地抢着闻香而至……’”

  这当口,说出这样的话,她一定会认为我在戏弄她,因为当时我就是这样看老师的……

  她看我的眼神有点儿困惑,短短几秒间又恢复了冷漠以及惯有的成熟风范:“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希望有一天能懂。如果我想清楚了打电话给你,问你几个问题,不知道你介不介意?”我当然不介意,但我认为她不会打这个电话。

  并非她没有能力想清楚,也不是她缺乏胆量去打这电话,而是她太忙,这种念头一闪即逝,明天一觉醒来就丢到脑后勺去了。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能在一生中用两个小时去听跟日常生活无关的知识,已经相当难得了。这场演讲适巧来的都是各方“贤达”,以度假的心情听我介绍一个看来好像遥远不存在的生活艺术,我该如何评估这样的效应呢?

  其实,我相信她最大的恐惧是拜错“大师”。

  对一个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的人来说,损失束缚事小,若将灵魂托付给“居心叵测”的小丑,可怎么解套?

  我的佛学老师举过一个例子:“‘相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字,佛经上记载曾经有人将狗屎当作佛陀舍利子供奉,最后依然得到升天,耶稣说:‘信我者永生’。这表示老师固然重要,而追随者持续不变的信任才是成就自己的症结点。”

  至于,信错了怎么办?我的老师曾经如此答复:“会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业’总是真实不虚地贯彻自己的记录。师生之间的缘分是经过长久累世结下的,对与错,都要偿还。做学生的,只要尽到该尽的责任,即使老师再错,也能还掉这笔债……”

  于是,找大师讲究“缘分”,就变成了一种说辞,因为“信任”的基础相当诡秘,反正好不好很难辨识,先看对眼了再说。至于,“看对眼”这件事又很虚幻,这种情绪性的起始,总是会情绪化地终结,双方俩“心伤”,就跟谈恋爱差不多,“谁骗了谁?”便成为一场戏剧化的舞台落幕。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不知道会遇见多少个老师,生活上、知识上、心灵上的,大部分默默无名,也许有些是显赫的“大师”,有不小心偶遇,也有故意去撞见的,有的终身为师,也有的或许只提供几句关键性的话语……无论如何,由于这些人的指点,我的脚步踏出了今天的蓝图,不是吗?

  然而,我们要的不仅止于此,最好这位大师就正巧是那“唯一的真神”、“全能全知的上帝”或“无所不在的佛菩萨”,这样我们就可以专心地膜拜,而不需要痛苦地三心二意、全天候疑神疑鬼地担心受骗。但,谁又知道“他”是不是会“骗”着我们好玩呢?

  “寻找大师”是门重要的人生课题,有的人不自觉,也有人敲锣打鼓地找,然而在西藏却是打从出生就变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任何人都有一个清楚明确的传承并且有标志鲜明的“顶头上师”,至于,关起门来修行的“师父”,那就只要自己与师父双方知道了,这也是藏传佛教被当作“密教”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是“一对一”教学,决不容许外漏。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两项,其一是资质各异,每个人需要叮咛的进程绝对无法相同,为免造成彼此的干扰,最好保持严密三缄其口的原则;此外,这也是杜绝争风吃醋的干净利落法门。

  因此,除了天知地知,在无人知晓的状态下,这位“顶头上师”几乎是掐着我的生命行走的那把钥匙,拿错了,或者用错方向,都一样毁。

  听起来很恐怖,但还可能会更恐怖。

  最恐怖的部分,并非是谁陷害了我,而是“我”在生命的历程中不断地杀死自己。我也经常狠命地将师父当凶手捉拿,这师父若没有两把刷子,早就被千刀万剐了。做徒弟,通常是先把师父捧上天,紧接着又反复在信不信任的油锅上煎熬彼此。老师若不“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无法让你重生,然而痛不欲生的当下,又怎能去品味预知重生的喜悦呢?当然是五味杂陈地怨恨满腹,修养差的,就每天去放鞭炮啦!

  想想看,收一个徒弟,若不先好好地修理,如何让他受教?而最首当其冲的修理,就是让学生“认清自己的真面目”。

  寻找大师,同时,更是寻回自己的历险记。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