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净化之声的佛教音乐古今谈
2014/9/7   热度:277
一、宗教音乐概述 一九五三年星云大师从台湾宜兰开始为了弘扬佛法,组织了“佛教青年歌咏队”,并创作佛教音乐到各地传播佛教教义。因为他深知音乐不但具有陶冶性情、修身养性的功能,并且不会受到地域的区分、种族的隔阂、年龄的限制,且具有普遍性,可谓是弘法的利器。音乐有相当多的领域,都与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管任何的宗教都需要借着音乐,使整场的仪式更庄严、摄受、感人,并用歌咏的方式来宣传教义,以净化人心。故在宗教领域里,一首神圣的歌曲,或虔诚的佛赞,往往把人的心灵升华到圣洁的境界,而音乐文化也因为加入宗教的元素,变得更多元、丰富,所以音乐与宗教可谓是相辅相成。 就西方宗教而言,从中古时期、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期,教会的主教们都是具有高音乐素养的音乐家,他们制定了曲调的格式与演唱的方式。因此教会也间接主导西方音乐的发展。到马丁路德的时代,在赞歌中采用世俗曲调是将世俗音乐神圣化,使西方宗教音乐的风格趋于多样化而流传至今,现在还传唱的教会音乐,如:奇异恩典,平安夜与圣诞歌声等即是如此,特别是“奇异恩典”,不仅在教会中是重要曲目,甚至成为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 从东方宗教而言,佛教的音乐不仅仅是作为感谢佛恩、赞颂佛德,亦是供养佛陀的一种方式。如:《法华经?法师品》中,有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等十种供养;《瑜伽焰口》也记载有花、香、灯、涂、果、乐等六供养;即是将音乐作为一种供养。又《阿弥陀经》云:“彼佛国土常作天乐……,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即是描写极乐国土中充满各种音乐,让此国土众生因此更精进佛道,由此可证,佛教的弘扬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显示音乐在佛教中广泛的应用。 马鸣菩萨与密勒日巴尊者也是佛教历史中极为重要的音乐家。前者制作了有名的音乐剧“赖咤和罗”剧曲,此剧是以歌唱及戏剧方式来传达人生苦空、无常的道理。马鸣菩萨并亲自弹琴演唱,其结果感动华氏城五百位王子发心出家修道,成为佛教史上以戏曲音律度众的美谈[1]。密勒日巴尊者惯于以歌颂方式来开示或度众,后人更将其内容结集成《十万歌颂》供后世传颂。 音乐在佛门唱诵称为梵呗,梁?慧皎撰写《高僧传》中云:“天竺方俗,凡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为梵呗。”[2]传至今日,佛门每天的朝暮课诵,念佛礼拜仪式,道场忏法等梵呗唱诵,不但只是表达对佛陀的崇敬,另一方面也显示佛门子弟在音乐与修行的关系。 二、中国佛教音乐 佛教初传至三国时代,流行于中国的佛教音乐,多系印度乃至西域音乐。然因梵音与汉音的不同,为了便于弘法,佛教徒乃改创中国化的佛曲。中国传统的梵呗音乐,根据史料记载一共有五种:鱼山梵呗、连句梵呗、泥洹梵呗、高声梵呗、六言梵呗。鱼山梵呗是中国第一个出现的梵呗,由三国时代曹植所编,因其听到岩洞里有梵呗歌唱,遂记录下来,并以其音调依“太子瑞应本起经”的内容填入唱词,流传于各地。后人因其曲调产生于鱼山,故称鱼山梵呗[3],即为佛曲之先驱。提到中国梵呗,梁武帝萧衍与其次子萧子良是非常重要的人。梁武帝为带动佛教音乐的普遍性,融合传统的中国宫廷音乐与佛教梵呗,形成了特殊的宫廷雅乐,并创立了梁皇宝忏、无遮大会、盂兰盆会等重要佛教梵呗唱仪,为佛曲增新曲调以及演唱的场合。而萧子良发起了整理传统梵呗,召请当时建康各寺庙擅于梵呗的名僧集结一起,做了唱诵曲调的比较,勘误与校正。不但恢复传统梵呗也同时培养了更多梵呗高僧来传播[4]。 佛教音乐的高峰期是在唐朝,从韩愈的诗句“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中,可看出佛教在当时的兴盛与影响。相传贞观年间,长安庄严寺艺僧段本善,竟使有“宫中第一手”琵琶大师康昆伦拜而称弟。此时佛曲大盛、俗讲风行。庙会成为艺术表演的场所,寺院则为保存传习佛教音乐的中心。 宋元时期的佛教音乐,更是影响了中国说唱音乐及音乐演奏的发展。元朝时,曾一度失传的《瑜伽焰口施食要集》随着密宗的复兴而再度流传。明清时期的佛曲日益通俗化,明成祖颁布御制《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五十卷,并通令全国佛教徒习唱。[5]大约在清代,中国佛教音乐盛行于现在的全国著名道场,从总体来看,声乐在江南,器乐在北方。江南主要有江苏常州天宁寺的唱腔音乐,特别是赞、偈、祝延等曲调;及宁波天童寺的“水陆腔”。清代以后,天宁寺、天童寺与北京智化寺、扬州大明寺及山西五台山诸寺,一直是传统佛教音乐之重要保存、发扬处所。 如果世俗音乐是审美、娱人,宗教音乐除审美外,又有“通神”、“娱神”、“赞圣”的特点。尤其佛教的梵呗力求舒缓、收敛、凝摄和深沉,具有正直和雅、清澈、深满、周遍、远闻等五种性质,用来弘阳佛法、歌颂佛德,能产生摄受人心、净化社会的功效。 三、佛教梵呗的新生命 梵呗音乐,过去是佛教徒用以赞咏佛德,平时只在寺院殿堂里才能听得到,星云大师肯定“以音声做佛事”的弘法功能,极力提倡梵呗音乐。于是由佛光山僧众组织“佛光山梵呗赞颂团”融合传统梵呗与敦煌舞蹈,加上现代科技,已让佛教的梵呗音乐,从寺庙步入国际音乐殿堂,从传统的佛教走向现代化的佛教,从念诵的佛教迈向歌咏的佛教,从宗教性到艺术性的展现。这种佛教文化的传递,透过音声佛事来宣扬,佛光山在二十一世纪以“佛教艺文化”作为弘法的方向。又透过“人间音缘”现代佛教歌曲,更让佛教的教义,于歌唱中,深入现代人心、遍布世间每一个角落,使法水滋润众生心灵,以建立人间净土。 一.以音声作佛事──佛光山梵呗赞颂团 佛光山的梵呗,是星云大师从大陆带到台湾的。从根源上说,是明清以来便成为佛门丛林正统的常州天宁寺禅腔,和宝华山律腔的嫡传。但是佛光山的梵呗,在星云大师「佛教现代化」的理念下,结合现代的科技与艺术,做了许多有益于善巧度众的尝试,使佛教的“梵呗”艺术之美,发挥淋漓尽致,达到修持、净化心灵、欣赏、教育、弘法度众等功能。并且坚持不同于时下坊间的通俗佛乐,保持佛门最纯朴、自然的梵音,忠实表达佛教音乐的本质,透过法音的传播,让有缘人接触佛教,进而体会佛法的真义。 一九七九年起,大师尝试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融合的创作方式,将梵呗结合敦煌舞蹈、国乐,甚至交响乐,成立“佛光山梵呗赞颂团”,巡回亚、美、欧、澳、大洋洲等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举办音乐弘法大会,将佛教音乐推上国际舞台,首次把佛教梵呗带入国家殿堂演出,展现佛教音乐之美,同时也开启了梵呗音乐崭新的一页。 “佛光山梵呗赞颂团”,是由受过“佛光山丛林学院”之正统僧伽教育的成员所成立的组织。该团透过佛教音乐的演出,达到弘法度众之利,在星云大师的倡导之下,大家不分你我,不分昼夜,集体创作。成军以来,已走过二十多个国家、举办百场的梵音乐舞的音乐弘法大会,不但让佛教音乐,步入国际音乐的舞台,而且结合传统的梵呗音乐,与现代的佛教圣歌,配合国乐、西乐、舞蹈共同演出,让佛教界与社会大众,真正体会梵呗的天籁艺术之美,也开创了融古会今弘法度众的先例。 如:一九九五年于澳洲的悉尼“佛教梵呗赞颂团”踏出了世界演出的第一步,足迹遍布各大洲以及海内外各大歌剧院,音乐厅等。如香港红勘体育馆、上海大剧院、纽约的林肯中心、洛杉矶的音乐中心与柯达剧院、伦敦的皇家剧院、巴黎的会议殿堂,甚至雪梨歌剧院、德国莱茵科隆大教堂、日本东京的Suntory Hall等,所到之处皆是各国的记者必定采访的物件,也广受欢迎及赞叹。大师接受奥地利Kurhalle Oberla演出采访时表示:奥地利的音乐世界有名,东方的梵呗则有天籁之音的美誉,多次海外演出的目的,乃希望藉此佛教音乐的演绎方式,除了弘扬佛法,更是促进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增进友谊,以及宣扬世界和平的讯息。 二.心灵净化之声──人间音缘 二○○三年为纪念“星云大师佛教音乐弘法五十周年”,也让佛教音乐更普及化、大众化,佛光山筹办“人间音缘”征曲活动,以星云大师所作的词,征求作曲家谱曲,在全球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地区,全球同步推广,达到文化交流、以乐会友的目的。五十年前星云大师到台湾宜兰弘法,在那保守、刻板的传统社会,为了引导青年学佛,以佛教歌曲为桥梁,成立了“佛教青年歌咏队”。由于青年歌咏队的青年,对于佛法弘扬的热忱,一九五七年起,在星云大师领导下首创佛教在广播电台布教的先河,并录制全台湾第一张佛教唱片。这种突破传统的弘法方式,当时获得热烈回响。自此,佛光山的活动皆穿插佛教歌曲,让信众透过音乐的传递,学习佛法提升信心。 人间音缘秉持着“以乐曲宣唱善巧的法语—给人信心;以乐曲宣唱美妙的诗偈—给人欢喜;以乐曲宣唱佛法的成就—给人希望;以乐曲宣唱慈悲的心肠— 给人方便”的宗旨,每年的活动参加人数越来越庞大,应征歌曲达数千首,曲目也越来越多元化。星云大师说:“音乐与宗教一样无国界,佛教音乐的展演,对于倡导世界和平、促进种族融合,都发挥了重要的功用。” 担任“人间音缘”代言的青少年歌手沈建宏,在演出中表示:“能够为‘人间音缘’征曲活动演唱歌曲‘有佛法就有办法’,以现在流行的饶舌曲风来阐述佛法,除了自己获得佛法的启发,更希望让年轻族群藉此歌声了解这首歌词中所传达的意义。”另外,为让在囹圄之中的受刑人有机会接触佛法,进而体会生命的意义,在全世界各监狱亦为受刑人举行“人间音缘卡拉OK比赛”,以清净的梵音歌声,使他们在习唱之中,体会佛法真理,因此该活动获得很大回响与成效。 “人间音缘征曲活动”从二○○三年开始举办至今,每年皆有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南非、澳洲、奥地利、德国、法国、中国、台湾、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曲目参加,数年来已入选近三千多首歌曲,二十多种语言,在不同国家以当地的语言传唱,造成新的一股佛教音乐风潮,此乃是将不同国家的文化与创意元素的融合下,赋予佛教音乐崭新的风貌。未来“人间音缘”仍然继续配合时代的需求,戮力创作佛教歌曲,让佛教音乐传唱下去。 四、结语 比起影像、图片和文字,声音是最直接表达生命内在的一个媒介,音乐是最直接撼动人心的途径。佛光山五十年来的弘法历程,以音乐为媒介的弘法活动有相当的份量,对于传统梵呗,除了僧众的唱颂要求更加精致化、艺术化之外,更能够帮助于修持与度众的功能。佛教音乐的传播,有利于教内的佛法弘扬,更有助于让教外社会大众,了解东方佛教音乐之美,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也可以当成一种高尚的音乐艺术来欣赏。近年来,为了广度现代的社会大众,举办「人间音缘」各种相关音乐活动,以具有佛教意义为内涵的歌曲,来传唱弘扬,接引现代人,其终极的目地,主要希望以佛教音乐净化心灵,增进修持建立人间净土。除此之外,于二○○六年更创立佛教第一支以中国乐器为主的「人间音缘梵乐团」。藉由多次的演出,希望带动音乐界创作佛教歌曲梵呗,教团有了专属的乐团,将使未来音乐弘法工作的展开更为完备,并让佛法更大众化、普遍化,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参考书目 1.《佛光山开山四十周年纪念特刊—文化艺术》高雄佛光山宗委会2007 2.《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王昆吾、何剑平编着 成都 巴蜀书社2002 3.《中国宗教音乐》田青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 4.《佛教与音乐艺术》胡耀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5.《佛光山梵音飨宴专辑》台北 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2001 作者简介: 慈惠,台湾佛光大学董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