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乐研究的新起点
2014/9/7   热度:662
佛教音乐研究的新起点 中央音乐学院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袁静芳 我想借此机会再次对中国佛教协会,对福建南普陀寺界象法师、传明法师对我们的无私支援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一 首先,此次学术研讨会的研究队伍素质比较高。中韩佛教音乐研究经过三次学术研讨会,已经凝聚了相当一部分学术力量,形成了一支研究佛教音乐的老中青学术队伍。大会发表学术论文39篇。其中13篇为教授、研究员发表,占总数的1/3;博士、博士研究生有16篇;硕士研究生4篇;本科学生3篇。这次还有来自韩国的6名学者,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3名学者也共同参与了会议。因此,本次会议的研究队伍比第一届、第二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年龄更趋年轻化。这支队伍是我们今后研究中国佛教音乐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佛教音乐研究未来的希望。 其次,此次会议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较前两届都有所加深。例如,普遍重视了对基础性研究的认识与追随。如对个案的调查和对寺院的调查在会议提交论文中占相当比例。另外,除对现存现象的研究外,还增加了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延伸,并且提出了当前佛教音乐研究中值得讨论的一些问题。对佛教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也得到展开。特别是关注到佛教音乐在当今社会中的保存、继承和发展。许多学者对此提出新见解。 我个人认为,此次会议发表的优秀论文很多。如:韩国权五圣教授、李辅亨教授和李庸植教授的论文;中国台湾地区赵琴教授的文章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十分生动;中国大陆学者的论文也同样出色。在此,我只能略举一二。如项阳博士的论文、多杰仁宗教授的论文、景蔚岗教授的论文、郝毅教授的论文、满当烈的论文等等。年轻学者中有些论文也体现了一定的深度。 二 会议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三点。 第一,地域性问题。今后我们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中、韩两国。佛教产生自印度,后传播至中国、泰国、越南、缅甸、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因此,我们研究的视野应打开。等到第五届学术会议在中国举办之际,希望能够召开亚洲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 第二,在座的都是音乐专家。除少数人外,大多数对于宗教都不甚了解。所以,我们存在一个扩大文化视野的问题。如,进一步学习宗教学、史学、哲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文学等等。特别是哲学、史学对将来进一步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另外,从佛教音乐研究角度来说,目前研究者的素质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如对佛教的一些基本术语、佛教仪轨重要段落称谓不当,经常使用音乐界熟知的概念代替佛教自身规律和其基本内涵等等。如果在座各位学者真正希望在佛教音乐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话,必须考虑到增强佛教仪轨的感性体验与佛教基本知识的学习。 第三,此次学术研讨会在翻译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这一点我想向权五圣教授等韩国学者表示歉意。在下次会议中,我们一定处理好、安排好学术研讨会的翻译问题。 三 谈谈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 首先,应重视基础性研究。站在比较高的角度进行个案的考察。从会议论文来看,藏传佛教音乐研究整体高于汉传佛教音乐研究。前者选题虽小,但研究详细、论述清晰;而汉传佛教音乐研究常常题目较大,内容较空泛。特别是年轻学者一定要踏踏实实,从个案做起,加强基本功的学习和练习。 其次,应考虑到体系化研究问题。体系化有两个含义:第一,佛教仪式是佛教音乐的载体。佛教仪式具备特定的过程、功能,佛教音乐在其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以及历史演变等等问题。第二,加强对历史的学习。此次项阳、景蔚岗、乔晴的论文对历史都作了一定深度的研究。这对于我们认识今天的佛教音乐和佛教音乐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和提示。 再次,第五届学术研讨会我们预计将规模扩大至亚洲佛教音乐研究。希望年轻学者加强外语学习,能够使用英语发言,以便增进交流。 我认为,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事业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业。因为,中国文化、韩国文化乃至整个亚洲文化在全世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传统音乐文化中,佛教音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对佛教音乐没有最基本的认识,就不可能对传统音乐文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所以,我呼吁诸位致力于研究中国乃至亚洲传统音乐文化的学者要重视对佛教音乐的研究。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