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菩萨乘(一)
2014/9/3   热度:139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菩萨乘(一) 一、菩萨与青年 “菩萨”是梵语,原称菩提萨(BODHISATTA),菩提是 “觉”义,萨是“有情”,即众生,简译觉有情,即是觉悟的众生,他能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属自利,下化众生属利他。菩萨不但自己希求觉悟真理与解脱痛苦,而且要令一切众生,都同样觉悟真理与解脱痛苦,同时菩萨以立志成佛为目标。(如简要的说:菩萨是觉悟的众生,自觉、觉他,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菩萨是发心缘四谛境,立四弘愿,修六度行,方寸纯洁,充满活力,利世度生的人,在佛经中,也称菩萨为童子。童子是佛教对八岁以上至未冠(二十岁)时的总称,心理学定义人的青年时期是从十三岁至二十三岁。这样,童子和青年在年龄上是接近的,在精神上也有共同点,他们都具有天真纯净、诚实不欺等品质,都有努力上进、憧憬光明等特点,这充分地表现了菩萨的精神。 不过佛教的童子、青年,是在真诚、柔和,而活力充溢的情怀中,吸取了老年人宝贵的人生经验,绝不是盲目无知的。所以理想的佛教童子、青年,是把冷静的智慧,与热诚济世的悲心,在一往无前的雄健道路上统一起来的人。他透过理智修学,向上进取,深入世间而不为物欲所诱惑;跟随良师益友的引导,强毅坚忍地奋斗;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贡献出全部身心。这样的童子、青年,才是佛教的童子、青年,才是称为菩萨的童子、青年。 并且,菩萨们不仅在童子、青年的时候是童子、青年,老年的时候也还是童子、青年,因为他的思想与行动,永远那样充满活力,不随生理的衰老而衰老。所以,菩萨的童子、青年,可以说是天真永存,童心不老。 菩萨是童子、青年,大乘佛教是童子、青年人的。让我们的童子和青年朋友,一起携手,共同承担菩萨的责任,去推动大乘佛教的*轮! 二、六度 (一)六度简表菩萨所修的法门:是六波罗蜜,又称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般若。列简表如下: 六度法门简表— 1、布施—财施 法施 无畏施 —度悭贪 2、持戒—律仪戒 摄善法戒 饶益有情戒 —度毁犯 3、忍辱—生忍 法忍 无生法忍 —度嗔恚 4、精进—断精进 修精进 求化精进 —度懈怠 5、禅定—身定 口定 意定 —度散乱 6、般若—生空智 法空智 一切智智 —度愚痴 注: 1、财施:以钱财资助慈善事业或贫苦疾病众生。 2、法施:以佛陀真理,劝人修善断恶,离苦得乐。 3、无畏施:具有牺牲自己的精神去行布施,以及冒险帮助一切众生出离怖畏与痛苦的勇气与行动。 4、持戒:持戒的“持”字即执持义。“戒”就是戒止杀、盗、YIN、妄诸恶和禁止喝酒,赌博、吸鸦片及有毒麻醉物等。 5、律仪戒:是行、住、坐、卧,一一遵守佛所制的戒律,而不犯身口七支的一切恶法。 6、摄善法戒:菩萨克已修善,勤修善法,勇猛精进。 7、饶益有情戒:广修众善,利益众生。 8、生忍:即忍受别人的怨恨、诽谤、恶骂、加害,不生嗔恚心。且能以慈悲心肠去感化他。 9、法忍:风吹、雨打、饥饿、寒冷、炎热等事,都能安然忍受。 10、无生法忍:是对于圣教所说的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能坚心信仰而不著相,住于无生真理,不被逆顺等境所动。 11、精进:即向上努力,志坚不退。 12、断精进:是勤断一切恶。 13、修精进:是勤修一切善。 14、求化精进:是努力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15、禅定:梵语禅那,是思惟静虑的意思。因为静能生“定”,虑能生“慧”。 16、身定:闭目反观自身,使不犯过。 17、口定:寂然静默,不谈是非。 18、意定:摄心正念,清净无染。 19、般若:梵语义译智慧,即由于正心修身,行善断恶,而从内心发出来的觉照智慧。 20、生空智:观一切众生,都无实在的体性。 21、法空智:观一切法,都从因缘生。 22、一切智智:即佛能遍知“世间”和“出世间”一切事理的正智。 23、六度是圆满福慧双修,如布施、持戒、忍辱是修福,禅定、般若是修慧,精进是策励六度前进的方法。
---------------------------------------------------------------------------------------------------------------- 更多KJ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