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佛宝论 66、和谐木讷的迦毗罗卫人


2014/9/3    热度:123   

明贤法师:佛宝论 66、和谐木讷的迦毗罗卫人

迦毗罗卫人

                      迦毗罗卫人

迦毗罗卫人

                                   迦毗罗卫人

迦毗罗卫人

                                  迦毗罗卫人

迦毗罗卫农村

                                   迦毗罗卫农村

 

  朝礼迦毗罗卫的过程中,无论在城里还是在城外,所见到的迦毗罗卫人,都让人觉得与众不同。居民们不能住在城里,那里都已经被保护了起来。但在城中巡礼时,会不停地有十个、二十个成群的小孩跟在你身前身后,喊来喊去。他们眉心都点着从沉香油提炼出来的红色,中国人认为那是“美人痣”,印度人则以为是吉祥的标志,因为有信仰和上好香料的庇佑,人会逢凶化吉。偶尔有游客用镜头对准小朋友们,他们不会躲避,会齐刷刷地把脸直接凑近镜头,想看清镜头背后瞄准他们的那只眼睛。
 
  如果巡礼的方向有偏,他们会拉着你走上正确的方向,一直拉到城外印度教及耆那教徒所住的苦行村。那腰缠黄布,赤裸半身,头顶挽着发髻,所有胡须都成了白色的苦行僧,就在那些村庄接受着供养。看到有中国人来,他们会“啊”地念起咒来,同时将右手举起来。如果询问这是什么意思,旁人会告诉说:“他在祝福你们。”
 
  村中的女士总在忙忙碌碌,一会儿搬出水罐,一会儿搬入水盆。从上到下都是民族服装,当她们发现自己被关注的时候,会很腼腆地回头向你看,质朴而羞涩的表情中,显露出对于外部世界的新奇感。
 
  农田里种植着大量的油菜,黄花吹送出阵阵的香气,把居民区的生活氛围渲染得格外温雅。城边耕田人所驱驾的仍然是双白牛,与佛陀当年看到的耕田人一模一样。我纳闷为什么要浪费一头牛的力量耕种如此松软的土地,况且要保持两头牛同时并行,需要很好的技术。收好的庄稼多半由妇女扎成大捆,由头顶起来送到路边的车上。弱小的身躯顶着巨大的稻捆,三五成群地一起走,真让人忘了这是在现代社会。
 
  傍晚的时候,农田里的忙碌者都回到村庄。生活区到处弥漫着薄雾和燃烧稻草的香气,这是我最喜欢的小时候农村的气息,现在中国的农村恐怕很难闻到了。身边的白牛解开以后,自由地吃着草。犁田的工具就搁在房子旁边,平日双白牛拉动的木板车也停在旁边,巨大的轮子是跟法轮一样的造型。偶尔一两位伯伯级的尼泊尔农民走到门外,把头巾分两半扎在头两边的他们,高鼻梁、大眼睛、黝黑的脸从你最先进入他的视野一直追踪到你离开他的视线为止,很少眨眼睛。不管尝试着向他们提出什么问题,他们总是耸一耸肩,摊开手,向两边平移着脖颈,表示听不懂或回答不了所提的问题。如果偶尔有个小孩用手捅你,向你要钱,大人会马上抓住小孩的手,一边揍他,一边把他拉开。
 
  十五六岁的女孩们喜欢在门边三五成群地看朝圣者走过。她们的表情谦虚极了,瞪着大大的眼睛,不知道在期盼什么。希望她们期盼的是佛法。送给她们佛教的结缘品,她们高兴地接受了。但转念想起寒山大师的句子“念此那堪说,随缘须自怜”,心里马上又惭愧了起来,是该同情她们没有信仰佛法还是该羡慕她们住在佛地?一时间竟没了主张。真是应该“随缘自怜”啊!也许久住圣地,她们早有佛因,四方巡礼的我们才缺圣缘。所以对她们,心里猛然有了一种敬畏。对于敬畏的人,哪敢谈什么同情?只是有时候真想大声告诉她们:“知道吗?您的先辈是佛陀。我们千万里拜巡的是您的祖先。”我希望,我们的出现能使她们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佛陀。
 
  人类的因缘就是这样奇妙,当年居住在城中的人民是何等自豪,然而今天,因为经济的落后,佛陀故乡的人民对于外部世界竟显示出这般的木讷。这是不是佛陀人民的善根?不得而知。只是没有佛法在他们的生活中,真的让人觉得万分可惜。惟愿有一天,佛法能重新回到他们生活中。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