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和尚传4
2015/5/21   热度:264
随着时间的流逝,德清也反复思量自己修持用功的所得。进而思考,自己的苦行只是练了“忍”力,对于禅功佛理则是收获甚微,更不要说效法历代祖师达到开悟明心之境。越是这样,德清心中更加感到迫切,想到自己别尘离俗的根本是了脱生死。像现在这样下去,三载的苦行头陀生涯,自己为了生存下去,取野果以养色身,攀悬崖采野果。为练苦行,砍柴伐木,跳悬崖涉涧溪,尝百草,饮山泉。因而体力和意志都得到常人难以承受的锻练与考验,已经可以五六天不进食,二三宿不饮水,一天之内步行80多里路。但德清自己也明白,这些都是外见,内心修证仍是肤浅,定力依然甚微。每思念及此,德清就自惭自己业障深重。有时进而虑及古人有谓以一钵轻万钟者,而自己今天并一钵而无之,虽是无碍自在,但未得究竟。思量再三,念人生无常,了脱生死乃头等大事,德清想到了外出参学游访,以亲近善知识。
清同治九年(1870)秋,德清从鼓山后山岩洞里走了出来,却还是以一身苦行头陀的行装,朝着江浙一带走去。一路上,逢山住山,遇洞宿洞,饮涧食草,倒也自在。可是当德清行至温州,在朱龙山上栖身于观音洞中修禅时,有一位游方中年禅人前来请开示,一句话就把德清给问住了,想了半天竟无话可答。这时,德清大有居山尚感自己有所得,出山方晓天外有天之感,深深自责自己不要说像古贤所称颂的辩才无碍,应对如流,今日竟被人家一句话就问住了,将来怎样承继如来家业,如何去弘法利生?德清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惭愧万分。那禅人见状,即劝德清去附近的天台山亲近华顶龙泉庵融镜法师,当有收获。于是,德清就朝天台山走去。
天台山坐落在浙江省天台县城北面。早在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1),佛教就已经传到山上。南朝太建七年(575),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率弟子20余人登山诛茅肇基建寺。尊《法华经》为本经,奉《大智度论》为指南,以《涅槃经》为扶疏,循《大品经》为观法,引《维摩仁王经》等以增信,究明一心三观为宗旨的天台宗教义。所以,人们尊天台山为天台宗发祥地。
却说当年德清以一身苦行头陀打扮来到天台山,初入华顶龙泉庵就把门头师给吓坏了,以为来了山魅鬼怪。待德清用嘶哑的声音说清自己是苦行僧人后才让入寺。德清来到融镜法师前,就被这位老法师痛处一锥,斥指像这样的修行近似于外道,过于标新立异,惊世骇俗,枉费了十年功夫,其实是心入牛角尖,怎能得到成功大道。融镜法师告诫德清,禅人修禅要有正果,当立宏愿驾大乘,还必须入世实修才可以。受此钳锤,德清顿时有如醍醐灌顶,知已前之所为之非,愿遵融镜法师所教,一心参究“拖死尸是谁”的话头。此后,德清立即去剃除须发、沐浴,穿衣着鞋袜,逐步恢复食粥食饭,随众出坡劳作。与同参一道,学作有时。
在天台山得到融镜法师的针砭,对于德清一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着。如果说当年在涌泉寺由常开和尚为之剃度出家,是德清人生的一大转折;那么这回得融镜法师的针砭,德清顿认昔非而今是,跳出歧途而归正道,则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更大的一次转折,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印象。直到晚年,在自叙年谱谈及这一段史实时,德清还对当年融镜法师给予的“痛处一锥,直透到底”的针砭,记忆犹新。
三、为报父母恩,千里跪拜朝礼五台
自清咸丰八年(1858)离俗出尘,遁入空门之后,起初几年为防避父亲派人追寻,德清一直隐居岩穴。后来一度回到涌泉寺常住,数载后为习苦行,又回到鼓山后山岩穴。过了几年,又是外出游学参访,来往于浙江、江苏一带。在天台山依止于融镜法师座下之后,即从之学修天台教义三载。而后遵师之命前往天台山国清寺参学禅制,至方广寺诵念《法华经》,遍礼天台全山诸寺,还到奉化雪窦寺、普陀山法雨寺、宁波天童寺与阿育王寺、常州天宁寺、镇江焦山寺与金山禅寺、扬州高旻寺等名刹祖庭,学经教,习禅语。或入禅堂习坐长香,或居藏经阁内阅经读藏。当然,住在诸寺,随众同修,充任职事,服务大众,亦参小座,开复讲。参禅有所得,然而德清心中总自疚道业未成,随风飘荡,惭愧之心日渐沉重。而且,幼时秉庭训所习诵先哲之语“百善孝为先”时时警策于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