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佛宝论 111、泰姬陵与象国文明的兴衰


2014/9/3    热度:206   

 

明贤法师:佛宝论 111、泰姬陵与象国文明的兴衰

泰姬陵

                                     泰姬陵

印度的伊斯兰人

                  印度的伊斯兰人

祈愿

  祈愿

  在巡礼接近尾声时,我决定前往参观举世闻名的泰姬陵。

  泰姬陵坐落于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内,亚穆纳河在她身旁静静流淌。这座高雅绚丽、精美绝伦的建筑被人们看作是世界上一大奇迹,也是印度的珍宝。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为之惊叹。

  这里游人如织,人们除了来观瞻伟大的建筑,也有很多来凭吊建筑的主人和那位痴情的莫卧儿国王——沙贾汗。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里更是一种不渝爱情的象征。他们在水中洁白安详的倒影里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关于幸福和忠贞的理想,泰姬陵安抚了无数不安的心灵。泰戈尔曾形容泰姬陵为“一滴爱的泪珠”,古来多少人赞美、歌颂她,但是她的命运并不圆满。

  泰姬陵的兴建直接推动了莫卧儿王朝的衰弱。国王沙贾汗在泰姬陵建成后不久就被废除,囚禁在阿格拉城堡内,整日遥对爱妃的陵墓忧郁度日,望眼欲穿,直至死去。一个世纪后,英国人入侵,伊斯兰人统治覆灭。当时的英国总督计划拆毁泰姬陵拍卖,后因拍卖失败而放弃了这一计划。泰姬陵险遭灭顶之灾。

  被英国殖民的印度就像曾经遭到土耳其人、阿富汗人和蒙古人入侵一样,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明在战火和王朝的更替中不断融合、沉淀下来,使得印度文化异常丰富多样。在那烂陀遗址的所见曾让我想象佛教因婆罗门教的兴盛和异族入侵而日渐衰微直至销声匿迹的图景,心中因此充满了深深惋惜;而今,站在泰姬陵的高大建筑前,我开始重新思考印度的兴衰和文明的更替。

  这个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自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遗址发现开始,就以一种成熟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她的长久住世与其宽大的胸怀有关。在印度的土地上,人们直接地与自然共处和对话。这种毫不忸怩的姿态让人的心智得到极大的舒展和深入。尽管在今天看来,历来遭到“文明人”所诟病的种姓制度趋于僵化,印度国内尤其是农村的生活看上去肮脏、混乱,让习惯城市文明的人们坐立不安。但我们依然能深深感受到这个国度对自由选择的尊重和对不同思想的宽容。印度自古宗教林立,各种思想竞相繁衍,人们不求同但是存异,喜欢对不同的见解进行激烈论辩,但很少以强硬粗暴的手段中止对立面的存在。他们包容不同的文化,也能够接受新的思想,更擅长用原有的文化来影响和感化外来的思想。亚历山大的大军曾经翻越群山踏上印度大地,印度人将希腊的艺术结合本土的文明发展出了独特的犍陀罗艺术。匈奴人也曾入侵,他们控制了一些地区,却不断被汪洋大海般的印度文明所吞吸。戒日王去世后的时期,伊斯兰教已从阿拉伯沙漠中出发,进往亚洲各地。早在帖木儿的后裔建立起莫卧儿王朝前,伊斯兰文明已经在印度地区的西北部落地。对于伊斯兰教,印度文明并不一味抵抗,反而一定程度地接受了它,15、16世纪内许多印度教徒改信了伊斯兰教,直到今天,巴基斯坦还是伊斯兰教的国度。但即使是后来莫卧儿帝国统治了印度,传统的印度文化也没有湮灭。它早就通过佛教的传布流传到了中亚、东亚的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你可以在这些地区的语言、文学、宗教、建筑和艺术中找到各种痕迹。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中写道:“印度文化已经显示出一种特殊的持久力和适应性,不管经历了多少变迁和危机,它们在非常悠久的岁月中还能够成功地保持住它们的基本个性……使印度维持着生命力的是一种仁慈的人道主义和它多样性的宽宏大度的文化,以及对于人生及其种种不可思议的方面的深刻了解。”我想佛法的甘露一定对这种仁慈和宽宏大度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事实上佛教在许多方面都影响了印度,比如对种姓制度的削弱,护生戒杀的习惯,以及平非暴力的思想。这一在印度存在了千年以上的宗教,即便在衰退后的漫长时期内,依然通过其他宗教的传播和传统的延续在印度人的生活和思想中流动着。

  印度是佛教的圣地,是佛的国度。佛陀选择了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道、弘法、度众和示寂,此后又有无数的僧徒在此接续佛陀的事业。历史上的消沉和今天微弱的现状一度令人叹息,不过想到佛陀的教化早已不限于一时一地,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佛法坚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它已走进21世纪许久了!

  宗教的兴衰,政权的更替,民族的沉浮……把这一切放到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阶段就像是河水中的一段激流,一个漩涡,一朵浪花……转瞬即逝却奔流向前。恒河之水、佛陀圣地、那烂陀寺和泰姬陵都是古老文明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消逝不应让人悲哀,而当令人更加了知无常,珍惜光阴,为众生的福祉前仆后继!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