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嘎仁波切:山法宝鬘论 二、远离亲友(索达吉堪布 译)


2014/9/3    热度:398   

二、远离亲友

即便自己已经做到与家人不见面,安住静处,但是也免不了会出现重重违缘障碍。自己虽然不返故土,可是亲戚朋友们来到这里滔滔不绝地讲起家乡的喜忧,怨敌、亲人的繁杂琐事,由此因缘,自相续中三毒烦恼自然而然就会增长,于是乎便指手划脚地说出“这应当做,这不应当做”的话来,从而积累了许多罪业。所以必须要远离这些是非来源的亲友们。

一般来说,亲戚们首先是奉送一点食品、衣物。那位修行人依照情理便和他闲谈起来,于是这位亲戚满面愁容地说:“现在咱们家乡出现了这桩不幸之事,你说该怎么办呢?”完全是一副诚心诚意讨教的口吻。修行人本来是因为他供养衣食才如此客气相让,经他这般诚意讨教,便飘飘然生起慢心,也就不可能对亲友们的甘苦袖手旁观了。渐渐地,那些亲戚们进一步地诱惑说:“你这次必须回家一趟,当下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帮助。”修行人经不住再三的引诱而回到家乡,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返乡,从而行为与自己背井离乡的承诺已南辕北辙了。理应居住的神山静处呆不下去,理应抛弃的故乡亲友却经常光顾,结果静处与上师成了他所抛弃的对象,返回故乡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住在静处的时间越来越短暂,久而久之,最后竟然惨死在城市里,这实在是一个大噩兆。

修行人莫入城市

 

人们常说:狮子死在城中以及修行人死在城里是最不吉祥的噩兆。不仅死在城里是噩兆,而且游逛于城乡中也是一种不好的兆头。例如,獐子、鹿子以及羚羊等野生动物在城里奔跑,世人看起来这就是一种灾难的征兆。于是他们立即请人打卦、占卜,再诵经等做一系列的佛事活动予以遣除。同样的道理,本来住在神山静处的所有修行者都是像野兽一样过着隐居生活的山中修行人,人们也尊称他们为“修行隐士”。如果有一天他出人意料地突然跑到城里,大家都会颇感意外地说“修行隐士来了”。即使他只是出现在城中一次,但当时所有的居民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尽管谁也没有直截了当地说这是凶兆,可实际上他们的神态目光中显露出与众不同的一种怪异的表情,其实这已表明修行隐士的到来是一大恶相的特征。

而且,如果我们细究其本质,也会知道修行人出现在城里的确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噩兆。住山修行人舍弃寂静的圣处与上师,跑到喧嚣散乱的城市里,这种行为已经与正法完全背离,此乃今生之噩兆;以此不祥之兆将造下众多罪业,也就是在为自己打开恶趣的门,所以是来世的噩兆,这两大噩兆是无法避免的。

斩断牵连

 

遣除这些噩兆,不入城市。平日里,如果亲友奉送给自己衣食,接受就是。除此之外,他们如果说许多世间上庸俗不堪的胡言乱语,自己不妨装疯卖傻,显出痴相。如果被逼无奈,非语不可,那就对他们说:“你们现在不要把我当正常人来看待,我心里感觉好象心脏病正在发作,简直成了疯子,没有一点值得信赖的。”这么一说,就可制止他们没完没了的纠缠。此后,与亲友的关系也会越来越淡漠,他们除了以虔诚的信心供给自己衣食之外,平时与自己不会有什么来往交流。这样行持善法就不会掺杂贪嗔的成分,所作所为完全是清清净净的。

如果与亲友们的关系日渐淡化,就是在实地行持阿底峡尊者的教言。尊者是这样说的:“居于静处的目的就是要与俗世断绝关系,断除对亲友的贪执,断除了这些,就不再有任何贪恋感情等纷纷妄念与散乱的外缘,此后经常内观自己是否具有一颗真正的珍宝菩提心,刹那也不跟随担忧世间琐事遭致衰败的分别念。”

顾虑多余、病转道用

 

若有人想:如果彻底与亲友断绝联系,在自己身体健康、安然无恙并且也能前去化缘的情况下住在静处生活也能够自理,不需要劳烦他人照顾,当然是可以的,但自己老态龙钟力不从心,不能出去化缘,或者患上极为严重的疾病,倍受折磨,到那时连一个给自己拿药侍候的人也没有,所以还是需要亲友。这纯粹是不明事理的无稽之谈,自己老了以后不能去化缘,重病缠身,无人侍奉,那亲友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说什么“年老以后不能化缘时如何如何”,你能确定在年迈之前自己就不离开人世吗?假使说你到了老朽不堪真的不能去化缘的时候仍然在世,但如果你从小到老所作所为完全符合正法,那么年老以后的生活也绝不可能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

一般而言,行持正法的人抛弃故乡,依于静处时最初的一两年中可能会出现缺衣少食生活窘迫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正做到如法而行,所需生活资具也就不会拮据贫乏,这是一种普通的规律。大格西博朵瓦曾深有感触地说:“修行人在今生中也与其他世间人截然不同。我作在家人时,曾三次去挖金,结果一无所得,现在每一天都有许多两黄金;在庸巴地方卡隆巴要算是最为快乐、最有名气的人了;龙秀地方现鄂瓦也是最安乐的。这都是来自于修持佛法。”难道你将这些言教忘得一干二净了吗?如果你的举止言行与正法不相违背,长期坚定不移地在静处安住,那么你必定会处于财源滚滚而来、众人倍加恭敬的境地,这些不成为修法的违缘已经是值得满足的了,这是一条约定俗成的法则。

另外,那些世间人也会为了万事遂意、人畜兴旺而满怀信心地来到旷日弥久一直安住在静处的修行人那里,献上丰厚的供品,祈求加持。为了超度亡人也不能不供养一定数量的回向财物,这种风俗人情也是当下我们有目共睹的。因此,根本没有必要担心年老体衰之时不能外出化缘而致生活贫困。

即便是得了病入膏肓的重症,上师与同参道友也会悉心竭力护理你的,而且出现其他暂时性的一点儿小小的违缘,他们也会千方百计依靠各种仪轨祈祷三宝予以遣除。而若让亲友来护理你,那他们只会造下违逆正法的罪业而已,除此之外,上师与僧众们所不清楚的有利于你的病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难道他们会知道吗?其实,就连你的那些亲友他们自己出现头痛脑热等病患时,也完全要指望上师与僧众。这是眼前明摆着的事实。

进一步地说,我们自己罹患疾病时,如果想方设法依靠种种药物治疗以及别人的精心侍候来康复,这也实在不是修行人应有的风范。倘若身染重病,那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就应当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因为通过生病可以净除前世所积累的深重恶业,并且还可以凭借着疾病而修自乐施他、代受他苦的施受法,从而生病便对修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助缘作用。因此心里应当这样想:此次患病实在是由上师的恩德而来。如此的不胜喜悦。

特别是在自己患病时,如若亲戚朋友、护理看望的人很多,那么非但对病情没有丝毫的好处,反而会因为人声嘈杂、喧闹不休而在不知不觉中做出许多违背正法之事。当你处于弥留之际时,他们则在一旁要么嚎啕大哭,要么说一些贪恋话语,使得你平静的心不由自主地被搅得一塌糊涂,甚至连皈依三宝、修施受法的忆念观想也无法做到。如果身边没有扰乱自心的亲友等任何人,那么心情会十分恬静,神态怡然安宁,可以在如理修持上师所传的施受法等教授中安详死去。这样说来,病也有病的快乐,死也有死的幸福。

贪财无义

 

在平日里,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微不足道的生活必需品应当看成是借用物而毫不贪执地使用,死后这所有的资具就全部归于上师僧众所有。

然而,在当今的时代里,有些名义上的住山隐士临命终时还念念不忘他的那些物品,有气无力地说“这个用来做什么,那个不要用来做什么”等等,留下诸如此类的遗言。这种做法已将此人没有断除对财物贪执的心理状态全然昭示、暴露无遗。如若对财产无有贪执,那留下遗嘱目的何在呢?假设你能够将自己的所有财产都看作是石头与牛粪那样,那么自己在临终时留下“这些石头牛粪用来做这个那个”的遗嘱看来就无有任何实义了。

自己在疾病缠身时,没有亲友的照顾,即使病痛难忍,受尽折磨,但自己如果能保持精神乐观,无忧无愁,也不仰仗药物与承侍,那就成了促进修行的助缘。未曾将任何财产视为我所拥有而是全部看作如石头牛粪一般的修行人,过世以后,他那无有主人的尸体理所当然会被同修道友们随意抛到尸陀林。而在未死之前他已将死后的一切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条,临终时也不需要像世间人那样劳心费神地到处寻找超度的上师念破瓦以及作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

我们每个人在什么时间死、以怎样的方式死谁也不知道,能像野兽那样悄无声息地死去可谓是修行人的美妙庄严了。遗憾的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修行者却寥寥无几。因此,在临终时照料服侍、忙前忙后等类任何事情也无需亲友来做。修行者与亲友完全断绝牵连是彻底抛弃故乡的一个先决条件。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