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大师的传奇故事


2015/5/22    热度:698   

  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诞生
  
  唐朝时候,在岭南新州地方(今广东省新兴县),有一位原籍范阳(今河北省宛平县)的卢行瑶先生,本是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的官吏,因贬官削职流放到新州作老百姓。夫人李氏有一天梦见庭前白花竞放,白鹤双飞,异香满室,即觉有娠,遂洁诚斋戒,怀妊六年,于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岁次戊戌年二月初八日子时生一男婴。
  
  这时只见合府毫光腾空,满室香气芬馥。到了拂晓,有两位异僧来访,对王舀公说:“恭喜夫人生子,我等特来祝贺,并为令郎命名。”王舀公问何名?僧说:“惠能。”公又问其意,僧答:“惠是将以大法,惠济众生;能是能随众缘,而作佛事。”两僧说罢,就忽然不见。瑶公夫妇惊异不己,因此即名此儿为惠能。
  
  这就是我国禅宗第六代祖惠能大师诞生的经过。
  
  客诵金经
  
  六祖诞生后,不肯饮母乳,夜遇神人,灌饮甘露,才维持了幼小的生命。但不幸的是,在他三岁的时候,父王舀公去世,葬在宅畔。寡母守志鞠养,母子俩就迁往南海(今广东南海)居住。
  
  惠能长大后,就上山打柴,每天运柴去街市出售,用来维持母子两人的生活。
  
  有一天,惠能打柴回来,便挑着进城,很快地就卖给一家客店。他收了柴钱,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偶然听到一位客人在那里高声朗读着《金刚经》。惠能因为年幼失父,未受教育,虽然听不懂那位客人念的是什么经,但听来好像有所启悟似的,便很恭敬地上前向这位客人请教:“先生!您念的是什么书?”这位客人告诉他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惠能又问:“您这部经是从哪里来的?”客人告诉惠能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省境内)的东禅寺来,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那里住持教化,我也曾到那里顶礼膜拜,去听受这部经典,忍大师的弟子有一千多人,五祖常劝四众弟子,只要诵持这部《金刚经》,便能破除我执的障碍,显出自己的本性来,直截了当地成佛。”
  
  辞别母堂
  
  惠能听了非常欢喜,就想要去黄梅东禅寺依五祖出家。可是老母在堂,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因此,他不免踌躇不决。也许是宿世的因缘吧,这时,另一位客人,听说他有出世之意,非常高兴,当即慷慨解囊,送给惠能十两白银,要他拿去安顿老母,备置衣粮,并且指示他速去黄梅,参拜五祖。惠能拿了银子回家,禀明母亲要去黄梅出家的事。母亲知子非凡,便允许他去出家。惠能非常高兴,把母亲安置好后,就拜辞堂上,束装启程。一路上走了三十多天,便来到黄梅。
  
  拜谒五祖
  
  惠能到了黄梅,便找到东禅寺,即拜谒五祖弘忍大师。大礼已毕,五祖问他:“你是哪里人?想要求什么呢?”
  
  “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此次远道专程而来礼拜大师,只求作佛,不求他物。”惠能答道。
  
  “哦!你是岭南人。那里多獦獠蛮族,蛮子也能作佛?”五祖故意试探他道。
  
  “人虽有南北之分,佛性岂有南北之分呢?獠蛮身与和尚身虽不同,但其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惠能应答如流,言词锋利。
  
  五祖听了惠能应答的话,知道这是堪作法器的人才。本想再试问几句,但见徒众左右围绕,恐他锋芒露得太明显了会招人妒忌,便对惠能说:“好吧!你且随着大众去工作服务吧!”
  
  “启禀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若不离自性,即是福田,不知和尚叫我去作什么务?”惠能的悟性很高,这几句话问得很透彻,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心性,本来是清净光明的,只要不离自性,便是功德圆满的福田。五祖听了,心中很是赞叹,暗喜这蛮子的根性太利了,怕他遭嫉,便对他挥着手说:“你不要啰嗦了!赶快到槽坊去吧!”
  
  惠能退到后院,这时有一行者,给他派了砍柴舂米的工作。
  
  劈柴舂米
  
  惠能在后院槽厂,每日劈柴舂米,这样无声无息地工作了八个多月。他工作勤奋,虽苦无怨。
  
  有一天,五祖大师来到后院,对惠能说:“我在初次接见你时,就看出你的见地与众不同,堪作法器,但恐有恶人嫉妒害汝,所以我不和你多说什么,不知你可晓得否?”
  
  惠能答道:“是的,弟子也知道和尚的慈悲和苦衷,所以也不敢到前院去,只有在这里埋头苦干,免得抛头露面,多出是非。”
  
  次日,五祖忽然召集众弟子。于是诸门人,纷集祖堂。
  
  召众作偈
  
  五祖对众宣布说:“世间众生,惟生死事大!你们终日只知修福,妄求有漏福田,不知此有漏之福,终非究竟;对于生死苦海,反不求出离。要知自性若迷,福田又焉能相救哉?今命汝等,各自回寮,收摄六根,观察你们的智慧,取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前来见我。若能悟得大意,我将衣法传汝,为第六代祖。火速去作,不得迟滞!若用思量,即不中用。凡是见到自己本性的人,言下即见。若能作到这样的,即使抡刀上阵,亦得见性。”
  
  诸门弟子听了五祖的宣布,退出祖堂。大家都窃窃私议:“我等何必多此一举,即使思量作偈,亦非见性之作,枉费心力,又有何益?神秀上座是本寺教授师,除了他以外,还有谁能传得衣法呢!”大家听了这些话,也就死心,索性就不去作偈,心想:反正我等以后,依止神秀大师就是了。
  
  神秀本人不见大家动静,心中想道:“他们不作偈的意思,必以我为他们的教授师,但我必须作偈呈和尚,否则和尚又焉知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然而我呈偈的用意,为求和尚印可即善,若为希图祖位则恶,这与凡夫一般欲谋祖位的名利之心,又有什么分别呢!但,若不呈偈印证,又终不得法,真是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神秀书偈
  
  在五祖堂前有走廊三间,原拟请官居供奉之职的卢珍居士,绘画《楞伽经》说法图,及历代祖师代代相承之血脉图,俾流传后世供养。
  
  是夜,神秀作好了偈,曾几度行至祖堂前,总因自己见地不真,心中恍惚,遍体汗流。欲进又退,前后经四日,去了十三次,终未呈偈。
  
  神秀想道:“不如在祖堂前走廊下,把它写在墙壁上,任和尚自己去发现,得赞许,便出而礼拜,承认是自己作的。若此偈不堪见性,就让它去,也只好怨我自己修学不足,枉住山中数年,受人崇敬礼拜,我更修何道呢!”
  
  于是,神秀在是夜三更,不使别人知道,左手执灯,右手执笔,书偈壁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未见自性
  
  神秀写了偈就归寮房,谁也不知何人所作。神秀想:“明天五祖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说我不堪见性,则怪我自己迷惑,宿业障重,不能受法。总之,圣法难以测度耳。”神秀在房中,左思右想,坐卧难安。
  
  直至五更,五祖已知神秀未曾入门,不见自性。天明,即着侍者去请了卢供奉来,走向南廊壁间,准备照前拟绘画图相,但见壁上书偈,便对卢居士说:“劳你远来,却不用画了。盖《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不用画了。”
  
  五祖为保留此偈,与人诵持,以慰众望,故引经作证,取消了画相的计划。于是令众弟子: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得大利益!又令门人,焚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可见性。
  
  众门人诵偈,多赞叹称善!
  
  五祖到了夜间三更人静时,唤神秀入堂,问偈是否他作。神秀只得实告,但说明自己不敢妄求祖位,只希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是否有小智慧。
  
  五祖告诉神秀:“这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尚未入门,这般见解,要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你且回去,重作一偈送来吾看,若得入门,便传衣法。”
  
  惠能作偈
  
  神秀回寮房后,虽又经过多曰,偈仍作不出来。这时,有一沙弥,从磨坊经过,口里却唱着神秀作的那首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恰巧被惠能听见,惠能心里有数,这首偈子并未见到本性,但不知是谁作的,于是将童子唤住问他:“上人!您口诵的是什么人作的偈子?”
  
  “你这蛮子!啥事都不知,这是我们寺里鼎鼎大名的神秀上座所作的偈子!写在南廊壁间,五祖大师令人皆诵,还要我们向它礼拜,依偈去修,便不堕恶道,更得大利益!看来五祖要把这衣钵传给他了……”
  
  惠能听了,就对小沙弥说:“上人!我在这里踏碓,已经八个多月,还没有到堂前去过,敢烦您引我到南廊去拜拜偈子好吗?”
  
  童子立刻答应,遂引惠能到偈前礼拜。礼毕,惠能因不识字,又拜托沙弥再朗读一遍给他听。
  
  这时,有一位江州(今江西九江等县)刺史的佐吏官姓张名日用,也正在读偈,惠能听了对张说:“我也有一偈,请先生为我写上。”
  
  这位佐吏官听了,颇感惊奇,带着怀疑的口吻说:“你!你也有一偈?”惠能知其有轻视的意思,便对他说:“众生本来即佛,欲求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因为菩提之性,非因缘而生,是超脱言语文字的,所以下下人也能有上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指有时候也会埋没了自己的智慧而发挥不出来)。”
  
  这位官吏听了他这番高论,心中便不敢再存傲慢之意,不但答应为他写偈,还要求惠能,如若得法,须先度他。
  
  于是惠能口唱,张日用就替他写在壁上,只见写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呜惊人
  
  这时五祖门下弟子,莫不投以惊讶的眼光,异口同声,连连啧啧称奇,真是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才多久,竟已成了肉身菩萨,于是立刻传到五祖丈室,五祖出来一看众人惊奇的眼色,立刻拿起僧鞋,把惠能作的那首墨迹未干的偈子给抹擦了,还连说:“这偈也没有见性啊!”一时门徒们惊奇的心情,才见平静下来。
  
  豁然大悟
  
  次日,五祖偷偷来到磨坊,见惠能腰间缠着一块石头,正在舂米,就笑着对他说:“求道的人,应当这样么?”又问:“米熟了没有?”
  
  惠能立刻应道:“早就熟了,只还未筛过!”他俩一问一答,言下之意,聪明的读者,当能了然。五祖见他应答恰当,就用锡杖击碓三下而去。
  
  惠能会得祖意,等到三更鼓响,暗暗来到丈室,五祖怕被别人看见,还把门窗的孔隙用袈裟遮住了。即为惠能一人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惠能豁然大悟,明了一切万法,是不离自性的。
  
  惠能悟后对五祖说道:“真想不到自己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并无生灭的,本来自己具足的,本来没有动摇的,本来能生万法的啊!”
  
  五祖听了他的话,知惠能已经彻悟本性,就对他说:“不识本性的人,学法亦徒然无益,若识得自己的本心,见了自己的本性,那就是大丈夫,天上人间的师表,与佛一般无二。”
  
  于是,五祖就在是夜,三更人静,大家都不知不觉的时候,传给惠能顿悟的教法,并授给衣钵,还对他说:
  
  “你已是禅宗第六代祖,你要好好地护念住,普遍地去度化有情的众生,使它流布将来,不要使它断绝了啊!”五祖说罢就把衣钵授给了惠能,还叮咛了一番,又说了一首偈: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悟了自度
  
  五祖又对惠能说:“从前初祖达摩大师,刚来此地,恐人不信,所以传授此衣,以为信证,代代相承,其实以心传心,都是要自悟自证。自古以来,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是争的开端,到你为止,勿再相传。若再传此衣,则生祸害,吾宗命脉,反保不了。你现在快去吧!久了恐怕有人会害你!”
  
  惠能听了,不免犹豫,便启问五祖,要向何处去?
  
  五祖告诉他说:“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是夜三更,惠能领了衣钵,五祖送至九江驿,五祖与惠能上船,惠能撑杆开船,五祖又试着问他说:“应该是我渡你啊!”
  
  “迷的时候师度,悟了以后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长于边疆,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惠能不假思索,应答得很恰当。五祖听了,也立刻为他印证说: “如是如是!以后诸佛心法,由你来大行于世!汝今此去向南,时机未熟,不宜速说,否则佛法难以兴起。”
  
  于是惠能辞别五祖,舍舟登陆,向南而去。两月抵大庾岭。
  
  摘 

五明学佛网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