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第一比丘尼——净检


2015/5/22    热度:203   

  华夏第一比丘尼——净检
  
  汉人喜大一统,历朝历代,都在为政治上的一统而逐鹿,烽烟四起。江山归于一姓之后,思想上的一统便势在必行,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政治独裁和思想专制。照此说,魏晋六朝倒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具讽刺意味的时代,政治混乱,社会无序,思想却最自由、解放,人们挣脱了儒家礼法的大一统,追求一种狂狷率直的真性情,以思想和信仰的自由,成就出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富有血性的魏晋风骨。
  
  魏晋时代的女性是很享有女权的,同那些风流名士一样,有权自由地读书、社交、择偶,北方妇女更是如此。净检正是生长在这种精神自由背景下的北朝都城洛阳。
  
  净检,俗名种令仪,其父曾任武威太守。自幼聪颖过人,饱读诗书,经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长到十几岁,已是远近知名的才女。一天,她去洛阳宫城西门听法始和尚讲经说法,心怦然而动,竟萌生出家的念头。父母苦劝不从,见女儿义无反顾,若不出家,自当了此一生,也只好信此佛缘了。
  
  但当时洛阳虽已有了大乘般若空宗的端倪,女尼剃度却没有先例。道安和尚制定的僧尼轨范,也多是为和尚而定。于是,法始和尚只好对找他出家的种令仪说:“西方僧尼皆有,中土却有僧无尼,佛法尚不完备,我怎么度化你呢?”
  
  种令仪说:“同比丘一样的度法不就成了吗?”
  
  法始说:“尼不同于比丘,有五百具足戒。还是让我去问一下智山法师。”
  
  来自西域的智山高僧以当前没有比丘尼戒法传授,无法可依为由,认为种令仪无法出家。
  
  可是,不破不立,得先有比丘尼,才有比丘尼戒法呀。智山见种令仪立誓出家,矢志不渝,便答应先授以“沙弥尼”戒法。
  
  自此,种令仪取法名净检,并在家里的支持下,在洛阳城西门建起了中国第一座尼寺“竹林寺”。
  
  净检的佛缘极深,尽管名义上她还是个初入佛门的沙弥尼,但自心即是佛,不论“戒”与“不戒”,“十戒”抑或“百戒”,不过外在形式而已,又有什么关系呢?在佛国净土耕耘一片福田,把自己心诚意洁的希冀与憧憬化入佛光的滋润,护法传道,普度众生,才是至为重要的。
  
  开山不久,即有二十四名少女到竹林寺投山拜师。
  
  公元357年2月8日,西域高僧昙摩羯多来到洛阳,才依《僧祇尼羯磨经》及《戒本》,为净检和她的弟子们受具足戒,使她们正式成为中国第一代比丘尼。
  
  这一天,比汉土沙门第一人——朱士行出家为僧晚了近100年。
  
  摘自 

五明学佛网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