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五十三节课


2014/9/3    热度:254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五册 第五十三节课

 

  现在正在讲“护持正念之方法”,此分三方面:护持方式、生起之因、护持之果。昨天已经讲了第一个方面。

  上一堂课我心里想了很多,但就是表达不出来,讲得不是很好,自己也不满意。应该来说,那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我道理上明白,口里就是吐不出来。但不管怎么样,希望大家认认真真地看一下书,先要了解颂词的意义,然后再进行分析,这个非常有必要!

  壬二、生起之因:

  很多人想:“正念对修行人来讲既然如此重要,那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生起正念,且永远都不退失呢?”大家都比较关心这一点。能生起正念的因分为外缘和内缘,首先讲一下外缘:

  恒随上师尊,堪布赐开示,

  畏敬有缘者,恒易生正念。

  若想真实生起正念,不能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而是要恒常地恭恭敬敬以三种方式[15]来依止上师。当然,这里的上师,按照有些论典里的解释方法,就是能开示大乘、具菩萨戒、有正知正念、精通一切大乘教义的善知识。首先要依止这样的上师,依止的时间越长越好,有些论典里说是十二年,有些说是十年以上,不管怎么样,一两天的依止肯定得不到很大的利益。

  这里的“堪布”是指亲教师,也就是小乘当中传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或者居士戒的传戒师。那么上师也好,传戒的轨范师、亲教师也好,他们能赐予教言,让我们明辨取舍的道理。

  当然,历史上也有一些大成就者,像米拉日巴尊者在依止上师的时候,上师最初没有传讲佛法,只是通过身体的表示和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就能让弟子获得证悟。但一般来讲,现在是末法时期,这样的上师不是特别多。我有时候经常想:现在的时代真是越来越恶浊了,通过历史可以看出,以前藏传佛教有成千上万的大成就者、伏藏大师,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出名;在汉传佛教中,禅宗、净土宗等各派的祖师,不管是外在的持戒也好,内在的证悟禅修也好,都非常非常了不起。现在虽然也有许多大德上师相当了不起,但比较而言,若找出很多像米拉日巴尊者、那若巴尊者、无垢光尊者那样的大成就者,恐怕也有一定的困难。既然如此,一个普通的弟子依止一个普通的上师时,必须要通过教理来观察,这样才会比较保险,没有任何副作用。

  作为一个上师,如果他获得了成就,那不管通过什么方式,都能让弟子得到利益。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成就,弟子整天为他提水、做饭、开车,身口意每天都是为他做事情,虽然这样依止上师也非常好,但对弟子的相续有没有解脱的利益呢?这方面应该值得观察。当然种下善根肯定是有,但最关键的,一旦上师离开,弟子的相续中没有一定的教授和窍诀,遇到烦恼时无法转为道用,那在临死的时候,以前所做的事情只有一分功德而已。我以前也遇到过一些人,依止上师已经五年了,一直为上师做事情,上师也不提倡让他学什么知识、修一些法,上师和弟子之间从来没有吵过架,关系倒是非常好。但这种关系跟佛教中的依止有没有一些差距呢?希望大家也观察一下。

  作为一个修行人,尤其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依止一位具有善巧方便、精通显密经续的上师,上师也要通过方便方法经常为弟子开示,这一点极为重要。同时,自己对上师还应该有畏惧心、恭敬心,这样的有缘者相续中恒常能生起正念,不会失去。

  如果对上师没有畏惧心,有时候依止的时间太长了,就把上师看作普通人对待,或是当作自己的好朋友、领导、主管负责人。以这种方式来看待上师,当然也有一定的好处,但一般来讲,真正有信心的弟子,对上师越是恭敬,自然就会越害怕。毕竟我们身口意的所有功德全部依靠上师而获得,不管从功德、威德、悲心、智慧哪方面来讲,弟子都不可能超越上师,所以没理由不恭敬。另一方面,仅仅是恭敬也不行,对上师还要有惧怕之心,害怕上师不高兴,害怕得罪上师,害怕上师不摄受自己、舍弃自己……有许多方面的顾虑,若能如此,功德依靠这种敬畏心便会产生。佛陀在《般若经》中也说:“佛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所以唯有依靠善知识,才能通达一切佛法,这是佛陀所开示的,千真万确、没有任何怀疑!

  作为修行人,我们首先要了解上师的功德,在上师面前有畏惧之心,这样才能生起正念,否则,把上师当成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的恭敬与畏惧,那上师如意宝说,加持是根本得不到的。倘若加持得不到,相续中不可能生起点滴功德。这种人就像是石头一样,什么感觉都没有,修行不可能有所成就。现在西方国家的有些道场,把上师当成一般朋友来对待。上师给大家传讲佛法时,如果讲得好,那么大家认可;如果讲得不好,下面马上就举手,说你讲得不好,没有资格。当然,西方国家言论自由,对他们来讲可能是合理的,但从佛法的尊严性而言,这种做法确实不太恭敬。要知道,佛法皆从恭敬中得,假如没有恭敬心,就像提婆达多一样,那即使释迦牟尼佛亲临也没有办法调化。所以大家务必要记住:一切功德均依上师的加持而获得,若能长期地依止善知识,我们相续中的正念很容易生得起来。

  现在大城市里面的人,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长期呆在上师身边的机会不一定有,而上师经常在城市里给大家讲经说法,这样的情况也为数不多。既然条件不允许,那该怎么样依止上师呢?其实现代科技非常发达,许多上师都通过各种媒体来传讲佛法,尽管上师不在你身边,但只要自己有信心、有恭敬心,依靠这种方式获得教言开示,我想应该没有多大的差别。

  因此,我非常希望你们多听、多学习有些上师的传法录音或光盘,尽量改变自己的心态。当然,我并不是自己宣讲《入行论》,就极力推荐这部论典,哪个上师讲得好,对你的相续比较适应,大家都可以学。只不过我本人对这部论典确实有种不同的信心,就像我们喜欢吃哪道菜就经常向别人介绍一样,因为我自己依靠《入行论》,在人生的旅途中,实实在在得到了不可言说的利益。尽管自己没有成就,也没有什么神通神变,不要说飞来飞去,就连跳得高一点也不行(原来年轻时跟大家在草地上还算可以,现在人越来越老了,身体也好像越来越重了,所以不要说飞来飞去,什么神通都没有)。但是在内心当中,对大乘佛法的信心是坚定不移的。我通过本论,获得了这种利益,就觉得应该给别人也推荐这个,但若我是学格鲁派、萨迦派或禅宗的,可能也会让大家学一下其他的。

  原来有个人曾问我:“汉传佛教的有些师父说汉传佛教好,不要学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有些上师又说藏传佛教很好,你们到底哪个好啊?”其实,汉传佛教也有非常多的大成就者,以及许多了不起的教言,如果你与汉传佛教相应,那这个是非常好的。而有些人在修行过程中,从藏传佛教中获得了真实利益,那他肯定介绍大家学这些法。当然,我并不是让大家一定要学我们的宗派,别的宗派不能学,这种想法是没有的。只是我觉得人身非常难得,这一点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你们才会知道,在这么短暂的人生中,大家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应该学习佛法,这种对你们的希望我确实是有。但你们适合哪一部法,完全可以自由选择,这没什么不可以的。大家应该多学一点知识,尤其是城市里面的人,以前依止善知识非常困难,现在有机会听闻佛法,每个礼拜大家聚在一起学习探讨,或者每天通过用佛法来充实自己,活在人间也是有意义的。

  因此,要想生起正念,外在条件就是不能离开上师,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轻易离开。有些人刚开始觉得:“我可以离开上师了,现在我该学的已经学了,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到其他地方去肯定没有问题。”但由于没有受过长期的教育,凡夫的心很容易被外境所转,以致最后修行一败涂地。而上师随时都有他无形的加持,也有一些直接的开示,对我们遣除违缘有非常大的帮助。当然作为上师,也不要觉得“那个弟子会不高兴,不能说他啊”,这种想法也没有必要。

  以前华智仁波切讲过一个故事:在聂塘地方有位非常了不起的法师,他戒律清净、行为如法。有一天下午他在转佛塔时,顺便到一位沙弥家里,当时沙弥正准备吃饭,看到法师来了非常害怕(因为沙弥要过午不食),假装把糌粑做成一个神馐[16],然后供养护法神。法师马上察觉到了,显出很不高兴的样子就回去了。第二次他又来了,这时沙弥正在大口地吃,没有来得及藏,法师又显得非常不高兴,就回去了。后来那位沙弥有点不安,觉得自己前段时间骗了上师,今天运气不好,上师又来了,这怎么办呢?他马上到上师那里,准备去看一下。当他悄悄来到上师门口,发现上师正在为他哭(以前大德们持戒相当清净)。沙弥见后非常后悔,觉得上师为自己这样操心,非常不好意思。于是进去在上师面前忏悔发愿,后来他也成了一名德高望重的大德,在历史上非常出名。这个公案可以说明,有些上师调化弟子不一定要用说,通过他的表情和某些表示,也可以让你不如法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所以我们要想生起正念,千万不能离开上师!

  下面是讲内在的因缘,也即自己具有惭愧心而生起正念:

  佛及菩萨众,无碍见一切,

  故吾诸言行,必现彼等前。

  如是思维已,则生惭敬畏。

  作为一名大乘修行人,如果希望自己生起正念,外在因缘是上师的摄受,内在因缘则是始终要作意,作意什么呢?大慈大悲、圆满福慧二资的佛陀以及具有超胜功德的菩萨们,以无碍的慧眼随时能照见世间上的一切,犹如观看掌中的庵摩罗果般清楚。所以不要认为自己干坏事谁都看不见,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恒常都会呈现在诸佛菩萨面前,就像没有眼睛的盲人在具眼者面前做坏事一样,虽然自己看不见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的境相,但他们昼夜六时都在观照我们的一切。《极乐愿文》中也说:阿弥陀佛昼夜六时照见一切众生的起心动念[17]。

  有些分别寻伺者认为:“众生这么多,全部照见有没有可能啊?”这一点是可以的,犹如天空中有月轮,地下有一万个水器,全部都能显现出月影。同样的道理,佛陀这种不可思议的智慧,完全能照见所有众生的相续。《本师传》中也说:“不要认为别人见不到,就大胆地去造罪业,这样如同服用了毒药一般,始终不会有安乐的机会,天众以及瑜珈士们的清净慧眼也必然会无余照见。”以前上师如意宝经常说:“愚笨的人,经常认为自己背后做坏事谁都看不见,其实诸佛菩萨、护法神、空行母以及本尊,早就如理如实地见到了。因此我们应该表里如一地行持佛法,倘若实在烦恼深重,有些行为不如法,也要观想在诸佛菩萨面前进行忏悔,否则,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修行人。”

  有些上师看见弟子不如法,如佛经中记载,某些弟子正在犯戒,佛陀照见后马上叫文殊菩萨去救他,这种情况也有。以前如来芽尊者有一个公案:他的一位弟子,到石渠的一个老乡家里去,当天晚上看见那家有个女的,于是对她生起贪心。到了半夜三更,他心里产生不如法的念头,准备与她交往。正在此时,如来芽尊者突然从睡梦中醒来,说:“那个弟子在干什么……喔,没有事,没有事!”然后又睡下去了。后来的情况怎么样呢?原来那个弟子正在起恶念时,上面堆的东西垮下来了,以致这种恶念没有成功。这也是上师以加持力在救护他。所以,上师如果有神通的话,因缘成熟时会特意去救弟子的。

  然而,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上师,你用神通看看我犯戒了没有?今天一定要给我说清楚。”其实,这种问题的话,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佛陀在世时,并没有以神通来抉择是否犯戒。”佛陀不可能到僧众里面,通过神通来观察哪些人犯戒了,犯戒的全部开除,没有犯戒的可以留下来,这种情况是没有的。尽管明明知道有些弟子已经犯戒了,但别人没有传开之前,还是让他继续呆在僧团里。所以有些人一直要求上师看自己犯戒了没有,看上师有没有神通,一直这样来“考试”,这是没有必要的。以前上师也讲过,真正的高僧大德、非常了不起的上师肯定有神通,对弟子昼夜六时的言行举止也肯定知道,但有些上师也不一定知道,不管怎么样,弟子不应该让上师用神通来裁决自己的所作所为。

  由于诸佛菩萨具有无碍照见一切万法的慧眼,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应该想到自己做坏事,上师会知道的、诸佛菩萨会知道的,始终有一种惭愧心,同时,对上师和诸佛菩萨还要有恭敬心,“我作为一个佛教徒,作为一个修行人,在诸佛菩萨面前不应该做不如法的事情”,既要害怕又要恭敬,有了这样的心态,那我们的所作所为必定如法,这样自然就会具足正念。《弥勒狮吼经》中说:“有些出家人在隐蔽的地方做一些不如法的行为,还认为谁都不知道,这种想法实际上是颠倒作意。诸佛菩萨随时能照见一切众生,因此,即便在暗处,自己的行为也应当谨慎。”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身为修行人,行为不检点时理应生起惭愧心。麦彭仁波切再三地强调过,一个人如果不知惭愧,那他的一切都完了。有些出家人经常说:“哎呀,无所谓,下地狱就下吧,别人知道就知道吧,这有什么呀?一切都不要太执著!”这种人就非常不好。有些教言中说[18],裸体在大庭广众中奔跑,不是特别可怕,但一个人若是没有惭愧心,那就无药可救了。精神失常的人裸体奔跑,过段时间吃些药后,可能就穿上衣服、恢复正常了,但一个人若没有惭愧心,别人说什么都无所谓,下地狱就下吧,犯戒就犯吧,自相续如同木块一样没有感觉,那他就已经完蛋了。

  以上讲的是,诸佛菩萨会了知我们的一切,若始终不离这种心态,正念很容易生得起来。这就是内在的因缘。

  壬三、护持之果:

  循此复极易,殷殷随念佛。

  护持正念的果分两段,这一段是说,通过以敬畏心依止善知识,认真听受正法,以及忆念上师、诸佛菩萨随时都在照见自己,相续中很容易生起随念佛陀的心态。

  这个颂词跟藏文上有一点出入,但这次没有改,基本上也可以吧。意思是说,依靠上述的外缘内缘,很容易使我们殷切地随念诸佛。为什么呢?因为从外缘来讲,我们要经常依止上师,上师就是佛的化身;从内缘来讲,我们不能做坏事,不然诸佛以慧眼能无余照见。这种念头实质上就是随念佛。

  有关“随念佛”,《现观庄严论》在讲“次第加行”的时候,也是讲了六随念——随念布施、持戒、本尊以及佛法僧三宝,《亲友书》中也讲过。世间中功德最大的就是六随念,尤其是随念佛的话,随念法、随念僧众的功德自然会随之产生。倘若念念不忘佛陀,对佛陀始终有种感恩心、亲近心、恭敬心,那我们的言行举止便会一直处于佛的加持中,以后也不容易出现违缘。这是一个功德。

  为护心意门,安住正念已,

  正知即随临,逝者亦复返。

  倘若具足了以上条件,不仅仅是正念,正知也会来帮助你的。为什么呢?因为心的大门若未以正念护持,无正知的烦恼盗贼便会趁机而入,但若有了正念的门卫,无正知的烦恼盗贼就无机可乘了。

  昨天我可能没有讲清楚,无正知就是三门放逸而行、与烦恼相应的一种心所,这种烦恼强盗随时都会出现,倘若没有正念的门卫,后果会不堪设想。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说过:“所谓的正念,就像我的门卫一样,如果外面没有门卫,各种各样的人经常跑进来,所以安门卫是有必要的。”

  我们作为修行人,在意识的宝库中,无始以来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善法财富,这些都应该值得保护。世间上的人,对一般的财物尚且十分爱惜,家里的金银珠宝、寺院里的旧佛像,现在都锁在保险柜里,有些人去寺院拜佛,一直要等很长时间——等保险柜的钥匙。原来我到一个寺院去,那里的佛像非常出名,但开门的人一直找不到,后来我才知道,“开门的人”是指拿保险柜钥匙的人,他们将佛像藏在保险柜里,生怕别人偷走了。泰国也有尊玉佛被视为国宝,白天晚上有相当多的士兵持枪保护,当时我去的时候,也看到了这种场面。同样,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拥有戒定慧等许多善法方面的财宝,这些应该用正念的门卫来守护,假如心的国宝护得很好,那么正知也会随踵而至的。

  正知与正念的关系就是这样:如果正念没有了,经常观察三门的正知也会离开;如果有了念念不忘善法的正念,正知也会随时到来。所以,正知和正念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通过自己的感觉也可以知道,如果自己天天观想佛陀,那肯定也经常观察三门;如果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肯定也会观想一些善法。所以,正知即使离开了一段时间,但只要有正念,它也会回来的。我们有些道友也是如此,有些人特别想出去,但因为与他关系好的道友一直呆在学院里不愿离开,他在外面转一转,走投无路的时候又回来了,然后又想尽一切办法:“来,我们去吧,听说那个地方非常不错,你千万不要给别人说啊。你要去的话,路费我出没有问题!”所以,正知与正念也有这样一种关系,经常观察三门的人,肯定是念念不忘上师三宝。

  有些大德的教言中说:“自古以来千千万万的大成就者,他们修行中最殊胜的窍诀,就是不舍正知正念。”无论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没有正知正念的高僧大德,哪个传承中都是找不到的。那些学得好、持戒也好的修行人,最后之所以没有成就,也是远离了正知正念的刹车,如此一来,就算你的车再怎么好,最后也没有办法控制,呜——就翻下去了!

  以前的那些修行人,最初智慧的积累,中间智慧的增上,最后功德的圆满,全部都依靠正知正念。因此,寂天论师在前面也是对我们合掌祈请:只要想护持戒律,只要想护自己的心,绝对不能舍弃正知正念!正知正念真的非常重要,古往今来的历史上,哪个上师没有正知正念?修行好的人,经常都会观察自己。

  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他的一个同学——土巴喇嘛(法王如意宝的传记中有),当时他俩离开色达一起到石渠求学,拜见观音上师时,也是他和法王一起去的。后来土巴喇嘛回到色达,在学院附近挖了一个山洞,一直住在那里闭关。尤其在文革期间,当时形势非常糟糕,他仍然坚持闭关修行。有些放牦牛的人偷偷去看,只见他有时候赞叹自己“你修得还可以,心态各方面比较不错”,有时候却用拳头狠狠打自己,并自言自语道:“你产生分别念倒是很有能力,产生不如法的心态也很有能力,你为什么不如理如实地修行?”然后“啪啪——”开始打自己。后来上师如意宝说:“我的朋友跟其他的朋友不相同,我们两个患难于共,一起到很远的地方去求学,回来后他的修行也善始善终,一辈子都是个非常好的修行人。”

  上师所讲的这些公案,我觉得非常非常珍贵。不管是一个公案,还是一句教言,都是我们在修学过程中历经苦行,下了一定的功夫后,才于上师面前得到的。如果我现在比较保守,上师的什么经历都不说,那也没有必要,还是应该和大家共享。你们若能再三思维这些教言和公案,依此督促自己、权衡自己,应该会有很大的加持和利益!

  辛二(护持正知之方法)分三:一、正知之前行;二、一同趋入;三、略说护持正知之法相。

  壬一、正知之前行:

  心意初生际,知其有过已,

  即时当稳重,坚持住如树。

  这个教言是讲“正知”,它的概念前面已经讲了,大家应该清楚。

  我们行住坐卧、言行举止,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都要观察自己的心态是善、不善或是无记。如果是不善,那尽量把它停下来;如果是无记,看看能不能把它转变为善法;如果是善心,那你一定要去做。在行事之初,观察内心非常必要,倘若发现它正处于污染状态、与烦恼相应,那应该做到如树般安住,不为烦恼所动。

  譬如,我们以严重的烦恼(嗔恨心、贪心、痴心)来杀生,若是以嗔恨心杀生,异熟果是堕入地狱;若为吃肉、得毛皮而以贪心杀生,将会转生于饿鬼当中;若以愚痴心来杀生,果报就是沦为旁生。每一种烦恼都有这三种果报,知道它不可思议的危害性后,要当机立断不能去做这件事。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先观察这样做对自己、对众生有没有利益,如果没有利益的话,那千万不要做。记得上师也讲过:“比如说我今天想到城市里面去,这时要以正知来观察这个念头:我今天去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弘法利生,或者做些有意义的传讲佛法,这种作意是如法的,不管结果怎么样,应该将此付诸行动;如果发现自己想去看电视,或者做些无意义的事情,那自己最好不去,还是应该稳重地坐在家里,没有必要随烦恼而转。”

  我们众生的分别念瞬息万变,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它在对你指挥的时候,要看动机善还是不善。动机善的话,则要尽心尽力去做;如果动机不善,立即要悬崖勒马,不要再继续下去。一般来说,我们心里想的不一定都要去做,尤其是造恶业,如果听从这些念头,后果将会非常可怕。华智仁波切也说过:“心里所想的,不能全都付诸于行,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过患。”因此大家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看自己的心念如不如法,不如法的话,尽量不要做这些事情。

  尤其这里也讲到了,知道自己的恶念后,应当及时地制止,像一棵树那样安住。树不容易被风撼动,我们的心也不应该随烦恼而转,犹如大树或者山王一样,各种引诱都拿你没办法。有些人就没有控制能力,他人一说“我们到别的地方去”,“啊,可以可以”;“要不要去看电视?”“啊,可以可以”;“要不要去一些不如法的场合?”“啊,对对对”,这样去完了以后,当时可能迷糊不知道,但后来这种过患会逐渐出现的。

  所以,我们在修行时,不能要求得特别高,非要在很快时间内成就,修不成的话,马上要到别的地方去。所谓的修行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只学一两天或者一两个月,就想考一个大学文凭,那除了假文凭以外,真的文凭可能拿不到。通过各种关系弄个假文凭,虽然也可以,但对自己来讲没有什么利益。你随便找个上师盖一个章,证明你已经开悟了,这样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修行应该稳重如理,不要急功近利,这样才会修有所成。

  当然,这并不是我的个人说辞,历史上那么多人依靠佛教的内在修行而获得证悟,他们的现身说法足以证明这一点。尤其是佛教里的教言和窍诀,现在西方人特别重视,一年比一年热衷于研究东方文化的心学(佛教)。以前上师去美国的时候,有些博士说:“从外在条件而言,无论城市的规模建筑,还是人们的物质生活,西方国家都有其不共的优越性,但内在的精神领域,我们这里远远不如东方文化。”的确如此,现在很多学者认为东西方文化不平衡,其关键焦点在于没有找到心理与物质之间的平衡点。尤其是东方文化中的佛教,如今正以其不共的魅力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识分子所关注,甚至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了佛法的真实不虚。就拿中阴境界来说,西方人通过催眠成功地证实了这一点,从而使中阴窍诀风靡西方,无数人拜倒在这一真理之下。我们都知道,西方人不会轻易相信一件事情,倘若他们没有真正感受到,没有通过智慧的观察得出结论,佛教的理论他们是不会承认的。

  所以我们现在遇到这么珍贵的如意宝,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逐字逐句地体会其中义理,不要认为这些道理基本上相同。其实这些教言的内容丰富多彩,每个颂词都有其不同的功德和着眼点,如果你能潜心挖掘,必能找出真正的答案,解除你相续中的各种困惑。因此,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仅满足于懂得字面意思,而应深入领会其内在含义,依靠这些教言甘露的滋润,我们的生活才会过得非常充实。否则内心一片空虚,充满痛苦、困惑、忧愁,即使外面的建筑再美观,身上的衣服再高档,住的宾馆再豪华,实际上也没有快乐可言。假如你内心通达佛法的真义,纵然没有这些条件,实际上也享受到了天界之乐。所以,佛法的这些精华教言,你们获得时应该充分利用,不要轻易放弃这种因缘福分。如果有一百个人学习《入行论》,有信心、有恭敬心的人,便能从中得到人生的答案,而不精进、有邪见的人不但无法获得利益,反而可能依靠这部论典造下罪业。犹如科学家发明了一样产品,智者依靠它能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而没有智慧的愚者,只能成为毁坏自己的因。

  因此,在探索内心方面,任何科学都比不上佛教。有些人可能想:“不会吧,当今科技那么发达,各种仪器如是的先进,佛教怎么会有这些呢?”当然,现在的科学发展迅速,这一点我们也承认,但所谓的科学和现代西方文化,在研究人的心理方面完全是一片空白,不但没有找到合理的科学解释,甚至连系统的假说也没有能力提出。故而,我们佛教徒看到科学的日新月异、林林总总,没有必要担心害怕,也不用在他们面前低头。因为若要深入内心世界,揭开前后世、业因果的神秘面纱,科学必须依靠佛教,否则根本无能为力。所以我们作为佛教徒,今生能够值遇佛法,一方面应该感到非常荣幸,这是多生累劫的果报,另一方面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希望大家不要白白失去!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