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比丘尼传 5 梁 成都长乐寺昙晖尼


2014/9/3    热度:282   

  白话文:比丘尼传 5 梁 成都长乐寺昙晖尼

  成都长乐寺昙晖尼

  译文

  昙晖尼,俗姓青阳,名白玉,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从小就乐于信奉佛道,一心想出家,却遭到父母的反对。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四三二年),有外国禅师畺良耶舍前往蜀地,弘扬禅门之学。昙晖十一岁时,恳请母亲带她去向畺良耶舍请教有关禅法的妙理。禅师一见到她,就惊叹她有很高的天分,于是让她修习禅法,并嘱咐法育尼,让她在昙晖身边予以帮助。

  昙晖的母亲,因考虑到曾将她许配给她的表兄弟,而且迎亲的日子已迫在眉睫,又实在想不出甚么别的好办法,来使女儿从这一婚事中脱身。法育尼知道了这一难处,就暗地里将昙晖迎入寺中。昙晖来到寺庙后,立下誓愿:「若不能顺遂我出家之愿,而硬逼我出嫁,我当以火自焚。」

  刺史觐法崇听说此事,就派人将她迎入府第,并召集了手下幕僚和当地一些有德望的人,又延请多位僧尼提出各种问题来诘难昙晖。

  法崇问道:「你果真想出家吗?」

  昙晖答道:「我早有此愿,特请刺史大人予以救济。」

  法崇说:「好!」于是,他派遣使者前去说服昙晖的姑母,姑母奉命听从了。昙晖这才从婚事中解脱出来,随法育尼出家。出家时,只有十三岁。

  她从法育尼修学禅观,刚一领受,就于坐间入于禅定。在寂然凝定中,她看见东方有二色光明,一如太阳而呈白色,一似月亮而呈青色。她便在禅定中念道:「白的必是菩萨道,青的必是声闻法。假使如此,应该让青光销歇,而使白光更加灿烂夺目。」她的这一念果然应验了,青光自营销灭,而白光弥满辉耀。出定之后,昙晖将此事告

  诉了法育尼师。法育本来就是利根,善于观禅入定,她听说后大为欣喜,连声称赞。当时在座有四十多人,也无不对此深为赞叹,认为这是鲜见的事。

  后来,那位表兄弟对昙晖的此举存有疑心,以为这是昙晖为逃婚而诳骗他。于是他想聚众一起把她劫持回家。这年,昙晖十六岁,她遭此劫难,毫不畏惧,让众婢女围成一圈,保卫自己不受侵犯,免被掠走。表兄弟无可奈何,又去请许州刺史,向他诉说昙晖为逃婚而作的奇异之举,刺史心起同情之意,并为他去求助畺良耶舍。

  畺良耶舍说:「昙晖乃利根,不要违背她的志愿。如那位表兄弟能放下此事,未来他家中费用有所不足的,贫道有一奴仆可供其使用,要能接受,我当非常高兴。」

  后来,昙晖在禅定中悟出佛性平等的真义。这些都缘于她的一己之悟,并没有老师传授。当时许多名僧曾就此竭力向她问难,她挫锐解纷,一一作答,一点也不理屈词穷。于是她声誉鹊起,远近道俗,没有不归心折服的。

  宋元嘉十九年(公元四四二年),临川王刘道规到南充(今四川绵阳境)巡访,便延请招见了昙晖尼,当时她才二十一岁。至彭城王、骠骑将军刘义康出守陕地,又将她携往南楚居住。在这里,善男信女奉她为师的有一千二百人。

  岁月渐渐流逝,她思母之心也渐渐地变得强烈,于是坚决请求回乡探母。回到家乡后,她德行高峻,许多人投之门下,门徒日益增多。于是她在市桥西北,兴造佛教塔寺、殿堂厢廊,很快的造好了,以后又另建三座寺庙,也都神速而成。对如此神速的办事能力,僧众无不感叹,称有神力相助。

  她于梁天监三年(公元五O四年)圆寂,享年八十三岁。

  当初,张峻曾随同父亲一道去益州(今四川巴县境),曾突然决定前往昙晖所在的寺院,也不事先打招呼,同行者共有三十余人。他们到寺院刚刚坐定,婢女就摆下了水果、粽子等,都是些应时佳品。

  后来,刺史刘俊曾领众猝然前往,情况也是这样,梁宣武王萧懿曾送物给昙晖,请她设百人会,本来宣武王不准备去,后临时决定前去,到时一看,竟有三百个僧徒,加上宣武王的下属,将近四百人。在做会之前,昙晖即派婢女上前,奉上食品,请客人们进食。宣武王被邀进内室,只见昙晖两个弟子和两个婢女在做斋食,没有其它人协助。宣武王因此更慨叹昙晖那不可限量的能力。

  有人问昙晖:「看到尼师寺中财产,也不过是中等人家的水平,为何置办这么多人的菜食,能应付自如,宛如神助呢?」

  昙晖答道:「贫尼常常是室中空空,没有积蓄。倘若需要花费时,也不过用三五两金子而已,可不久所有的花费又都有了,我也不知这是甚么缘故。」谈论者则都以为她这里贮有无穷无尽的宝藏。

  当时又有花光尼,本姓鲜,深悟禅家妙观之法,并能于禅定中洞察法性之幽微。她遍览佛门三藏,又兼学诸子百家。尤善裁言作文,她的一篇叙述昙晖尼的赞颂文,内容典雅有则,不悖风雅之韵。

  原典

  昙晖,本姓青阳,名白玉,成都人也。幼乐修道①,父母弗许。元嘉九年,有外国禅师畺良耶舍②入蜀,大弘禅觐③。晖年十一,启母求请禅师谘禅法,母从之。耶舍一见,叹此人有分④,令其修习。属法育尼,使相左右。

  母已许嫁于晖之姑子,出门有日,不展余计。育尼密迎还寺。晖深立誓愿:「若我道心不遂,遂致逼迫者,当以火自焚耳。」

  刺史觐法崇闻之,遣使迎晖,集诸纲佐及有望之民。请诸僧尼穷相难尽。

  法崇问曰:「汝审⑤能出家不?」

  答曰:「徽愿久发。特乞救济。」

  法崇曰:「善!」遣使谘姑,姑即奉教。从法育尼出家,年始十三矣。

  从育学修观行⑥,栽得⑦稟受,即于坐末便得入定。见东方有二光明,其一如日而白,其一如月而青。即于定中立念⑧云:「白者必是菩萨道⑨,青者声闻法⑩。若审然者,当令青者销,而白光炽。」即应此念,青光自灭,白光炽满。及至起定⑾。为育尼说。育尼善观道,闻而欢喜赞善。时同坐四十余人,莫不叹其希有也。

  后婿心疑,以为奸诈。相率抄取。将归其家。昙晖时年十六矣,以婢使营卫⑿,不受侵逼。婿无如之何,复以许州剌史以赏异问畺良耶舍。答曰:「此人根利⒀。慎勿违之。若婿家须相分解,费用不足者,贫道有一苍头⒁,即为随喜⒂。」于是解释⒃。

  后于禅中自解佛性⒄常住大乘等义,并非师受。时诸名师极力问难,无能屈者。于是声驰远近,莫不归服。

  宋嘉十九年,临川王⒅临南充,延之至镇。时年二十一。骠骑⒆牧陕,复携住南楚。男女道俗,北面拥箒者,千二百人。

  岁月稍流,思母转至。固请还乡。德行既高,门徒日众。于市桥西北,自营塔庙,殿堂厢廊,倏忽而成。复营三寺,皆悉神速,莫不叹服,称有神力焉。

  年八十三,天监三年卒。

  初,张峻随父在益州,尝忽然直往,不令预知。同行宾客三十许人。坐始定,便下果粽,并悉时珍。

  剌史刘悛。后当率⒇往,亦复如之。梁宣武王(21)尝送物,使晖设百人会(22)。本言不出,临中自往。及至,乃有三百僧,并王佐吏,近四百人。将欲行道,遣婢来,倩(23)人下食。王即遣入,唯见二弟子及二婢奠食(24),都无杂手力,王弥复叹其不可量也。

  或有问晖者曰:「见师生徒,不过中家之产,而造作云为,有若神化。何以至此耶?」

  答云:「贫道常自无居(25)贮,若须费用,役五三金而已,随(26)复有之。不知所以而然。」故谈者以为有无尽藏焉。

  时又有花光尼,本姓鲜。深禅妙观,洞其幽微。遍览三藏,傍兼百氏(27)。尤能属文,述晖赞颂,词旨有则,不乖风雅焉。

  注释

  ①修道:此指修行佛道。

  ②畺良耶舍:梵文名为Kalayasas,又译为「时称」。宋齐时比丘,宋时自西域来到京都建康,精禅法,宋齐时比丘不少从其学禅。《高僧传》有传。

  ③禅观:坐禅观法。指坐禅时修行种种观法。《景德传灯录》卷二〈师子尊者章〉:「有波利迦者,本习禅观。」(大正五十一.页二一四下)。《善无畏传》:「总持禅观,妙达其旨。」

  ④分:天分。

  ⑤审:确实。本尼传后云:「若审然者」,其「审」意亦同此。

  ⑥观行:佛教术语,以心观理,如同理于其中而行,指洞观心灵之法。

  ⑦裁得:刚刚得到。裁,纔通用。

  ⑧念:指守境而深思其事。《法华经.信解品》:「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大正九.页十六下)

  ⑨菩萨道:即修六度万行,圆满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之道,称为菩萨道,乃成佛之正因。欲成佛,必先行菩萨道。《法华经.药草喻品》:「汝得所行,是菩萨道。」(大正九.页二O中)

  ⑩声闻法:声闻乃梵文Sravaka的意译,意听闻佛陀言教而证悟。即观四谛之理,修三十七道品,断见、修二惑而次第证得为四沙门果。期入于「厌身灭智」之无余涅槃者。声闻法,乃专为声闻所说之教法。

  ⑾起定:从禅定中觉醒,即出定。

  ⑿营卫:围成圈来保护。

  ⒀根利:佛家有利根、钝根之说,利根乃聪慧敏觉之人。

  ⒁苍头:奴仆,汉时仆隶以深青色巾包头,故称,后洽此说法。《汉书.鲍宣传》:「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⒂随喜:即佛教忏法之一。忏法有五,即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而这里随喜指布施赠物,各随其喜,富施金帛,穷施水草,只要尽其心意,便随之有悦适伴生。杜甫诗云:「时运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⒃解释:解脱。

  ⒄佛性:又作如来性、觉性。即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种子、佛之菩提之本来性质,为如来藏之异名。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凡夫以烦恼覆而无显,若断烦恼障、所知障即显佛性。

  ⒅临川王:即宋临川王刘道规,死谥烈武。详见前注。

  ⒆骠骑:指彭城王刘义康,宋文帝即位时,曾擢其为骠骑将军。

  ⒇率:率意。

  (21)梁宣武王:萧懿,字符达,梁长沙郡王,死谥宣武。

  (22)百人会:佛教的一种斋会形式。

  (23)倩:请人替自己做事,借助。汉王褒〈僮约〉:「有一奴,名便了,倩行酤酒。」

  (24)尊盒:设食。

  (25)居:同「(左贝右居)」,贮也。这里居贮乃同义连文。

  (26)随:随即,不久。

  (27)百氏:诸子百家之书。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