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七册 第一百零七节课
2014/9/3   热度:430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第七册 第一百零七节课 “力之自信”分四方面来叙述,现在正在讲第三个“呵责所断之傲慢”。不管是什么人,如果相续中有傲慢,则是修行的一大障碍,必须要励力遣除。当然,这种傲慢并不是自信,自信与傲慢有本质上的差别,今天继续学习这个道理。 傲慢苦行者,倘入自信数, 堪怜宁过此? 傲慢是五种根本烦恼[26]之一,它实际上是烦恼的显现。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见解至高无上,像外道一样无义苦行,就是因为傲慢所致。而所谓的自信,是对修法、成佛、度众生充满信心,坚信自己能承担一切。因此,傲慢是一切苦恼痛苦的源泉,自信是暂时究竟快乐的来源,二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境界不错,智慧超胜一切人,这种烦恼性的傲慢,不能归属于自信当中。自信是对治烦恼的,傲慢是增长烦恼的;自信能带来暂时究竟的成就和解脱,傲慢只能增长三界轮回的痛苦。如果把傲慢列在自信中,还有比这更值得悲悯的对境吗?自己的相续中充满我执,还认为这是成佛的唯一因,世上有比这更可怜的想法吗?有这种想法的人具足烦恼,今生来世极为可怜,如果他们的傲慢成为成佛之因、解脱之根本,那么造恶业者、三恶趣的众生都值得赞叹了。 我们行持佛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傲慢与自信的差别。有些人对佛法一窍不通,还认为修得非常不错,相续中除了傲慢以外,什么功德都没有。所以大家应该学一些基本知识,否则连什么是佛教徒都不知道。有个人对我说:“我只是信神,不信佛,因为我信观音菩萨。”由此可见,佛法的教育在很多地方没有传播开来,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界限,许多人都不知道,还在一味地傲慢十足,真的特别可怜。 有傲慢的人,自己不一定能察觉到,但在有智慧、有修行的人眼里,一看就很容易了知。以前华智仁波切去某寂静处的一个山洞,那里住着一位长期闭关的修行人,他看到华智仁波切来时,用很傲慢的口气问:“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从背后来,要到对面去。”“你生在何处,叫什么名字?”“我生于人间,叫无作瑜伽士。”接着华智仁波切问:“你老人家在这里修行多长时间?修什么法?”那位修行人趾高气扬地说:“我在这里已修行了二十多年,我所修的法就是安忍波罗蜜多。”尊者略皱眉头地说:“那倒是很好,不过我听说你是一个大骗子,欺骗了许多信众!”听了此话,那人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地嚷道:“我骗了什么人?你到底什么意思?你今天是不是专门来扰乱我的闭关,扰乱我的修行?真是一个贱种人!”尊者面露微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刚才说修了二十多年的安忍波罗蜜多,这么大的嗔恨心是你自己的吗?” 每个人相续中的傲慢,有时候真的很难发现。偶尔我也会冒出一个念头:“我在这里呆了二十年,修行很不错。”但是反过来问自己:“二十年中,我的烦恼减轻了多少?相续中的嗔恨心、傲慢心减少了几分?”一反观的时候,的的确确非常惭愧。所以不要说别人,我自己有时候也分不清傲慢和信心的差别。乍看起来,我在这里呆了这么长时间,以后还要继续呆下去,还算是有种勇气,这好像是一种自信,但也很可能是一种傲慢。 傲慢与自信之间的差别,外面很多居士也分不清楚。有些人说:“我皈依佛教十多年了,现在学的是某某上师传下来的法,我每天都是如何如何精进……”这样说的时候,也许是对自己充满信心,但也许里面杂有傲慢,故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境界。 不管是外道也好,我们佛教徒也罢,都应该用适当的方法来对治这种烦恼。寂天菩萨的传记中说(第五种稀有传记):在印度的东方,有五百名持邪见的外道徒,当时那里闹饥荒,他们得不到食物,遭受到饥饿痛苦折磨,无可奈何中他们商议:“谁要能解决众人的食物问题,就推他为首领。”寂天论师得知后,便到城市中化得一钵米饭,并作了加持,使外道徒取食不尽,解除了饥饿痛苦。成了他们的首领后,寂天论师给他们传法,使他们抛弃了邪见,皈依佛门,成为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 通过历史来看,在傲慢心方面,有些人是以神通神变等超胜智慧来制服的,有些人则是通过讲道理来化解的。我们根据什么方法来帮助众生,自己应该用智慧观察。哪些窍诀教言可以对治相续中的傲慢,这些也要分析、关心。这些问题是大问题,不要认为我们每天听课,只不过是完成任务而已,每天所学的这些知识,各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一点务必要搞清楚。否则,浑浑噩噩地在这里混日子,没有多大意义。 说实话,我有时候真的分不清到底是自信还是傲慢,有时候认为自己对佛法有信心,但也许是杂有傲慢的烦恼。你们可能不是这样! 寅四、赞叹对治之自信: 为胜我慢敌,坚持自信心, 此乃胜利者,英豪自信士。 若复真实灭,暗延我慢敌, 定能成佛果,圆满众生愿。 为了胜过傲慢的敌军,我们应坚持不懈地执持如山王般的信心,有了这样的信心,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英勇者。这种人必能灭除潜藏着的傲慢怨敌。如果断了以傲慢为主的烦恼,那么一定会成就佛果,以二十七种事业来度化天下无边的众生。 我们应不遗余力地断除傲慢,断除的方法有各种各样: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行,依靠对上师三宝的信心来断;有些人通过闻思中观因明,了知它的来源和本体来断;还有一些最殊胜的窍诀,就是密宗所讲的,五种烦恼的根本即是心的妙用,认识了心的本体后,傲慢为主的烦恼全部消失。 当然,战胜傲慢并不是特别容易。大家应该清楚,傲慢与其他烦恼不同,它在我们相续中不容易发现。当生起嗔恨、嫉妒、贪心时,很多修行人能马上察觉:“我真的很坏,今天给某某人发了脾气。”“我实在太差劲了,遇到非常悦意的对境时,贪心竟然无法控制。”可是傲慢烦恼,它一直藏在心的最深处,很难以令人发觉。 所以,大家必须要有一种信心,坚信自己有能力对治烦恼,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英勇者、胜利者。按照世间传统,在作战的过程中,成功的一方称为英雄,值得人们歌功颂德。然而,当今国际不像五、六十年代,过去最赞叹的是消灭敌人的英雄,而现在的方向有所改变,大家更关注和平、和谐、人道主义,除极个别狭隘主义者和军事集团外,整个世界对浴血奋战的英雄并没有着力宣扬。如果各国都称颂英雄的壮举,那很容易发生冲突,和睦相处、睦邻友好根本无法实现。可是虽然大的原则有一些改变,世人还是共同认为,杀害敌人是真正的英雄。 格言中说:“百人中找一个英雄并不困难,而千人中找一个智者(对治烦恼的人)难如登天。”现在皈依佛门的人非常多,但对三宝有信心的寥寥无几;出家的人比较多,而有菩提心想弘法利生的屈指可数。所以,法融入心、能对治烦恼的人,比世间上的英雄更为难得。佛陀在《法句经》中说:“彼于战场上,虽胜百万人,莫若克己者,战士之最上。”有些人在战场上单枪匹马即能战胜百万大军,但与克制傲慢嗔心等烦恼的人相比,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真正的英雄是战胜烦恼者,这种人才极其罕见。仔细观察我们会了知,烦恼敌军虽没有颜色、形状,也没有坦克炸弹及核武器,但它每天对我们的损害,远远超过了世间敌人,能够胜过它的话,才是英雄和胜利者。若没有铲除这样的烦恼,我们将永远漂泊在轮回当中,故而,了解到傲慢的危害之后,大家应依靠上师们的窍诀,想方设法地加以断除。 《学集论》中引用《宝云经》的教证,广泛宣说了傲慢对修行的危害,尤其一个人如果布施很多、拥有名声,不应该因此生起傲慢,而要以卑微心来对待。《宝箧经》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大海因为住于低处,才会汇集世间百川。同理,菩萨正因为没有傲慢,佛陀如百川般的功德才很容易融入菩萨的慧海。”所以,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如果始终没有傲慢,人人都能接受你,且功德也会越来越增上。 《中观宝鬘论》中说:“即使名声财富如天人,也不要有傲慢心;纵然贫穷可怜像饿鬼,也不要有怯懦心。”这是龙猛菩萨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言。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经历,但在有财富、有名声时,千万不要傲慢;衰败潦倒,除了地上的流水以外,再也没有比自己更低下的了,那时也不要怯懦畏缩,一定要坚强起来,努力让心态保持平衡。当然,没有修行的力量,这也不是很容易办到,但不管怎么样,修行的心应当虔诚,不要有傲慢,这样的话,听什么法都有成就的机会。 以前王舍城外有一座著名的“松寺”,里面住有一百多位僧人。距寺不远处,有位虔诚的女居士,她每天供养一位比丘,众僧应供的次序,由松寺住持来安排。摩诃罗比丘是一位新出家的老人,对佛法了解甚少,有一天正好轮到他,因为学问不够,他自己很惭愧,但不去又不行,于是怀着忧恼的心情缓步前去。女居士看见这位老比丘非常欢喜,暗想:“今天这位长老步履安详,与众不同,一定是得道圣者。”供养完后,即敷设高座,恭请老比丘说法。(按照印度的传统,受供之后要说法,不是随随便便吃一顿,说声“再见”就可以了。现在很多居士请客,给他说个好话就行了,按理来讲不是这样,必须要传法。) 一无所知的摩诃罗登座之后,既恐慌又惭愧,不禁低声自叹:“人愚无知,实在苦恼!”女居士听到这两句话,视为无上至宝,如入禅定。她反复思维其中含义,立即证得须陀洹果。(她认为“人愚无知”是集谛,指无明;“实在苦恼”是苦谛,指轮回皆苦。通过观察苦谛和集谛,灭谛和道谛当下现前,马上就获得了圣果。)而老比丘,趁她一心专注的时候,快速地溜掉了。女居士心里非常感激,到寺院里去找老比丘,结果他躲着不敢出来,认为是来找他算账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上师没有傲慢心,弟子也没有傲慢心,本来不是故意传法,结果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一个老和尚,四个小和尚去戏弄他,每个人用棍子打他一棒,分别说“加持你获得一果”、“加持你获得二果”、“加持你获得三果”、“加持你获得四果”,老和尚因为非常有信心,心中没有丝毫傲慢,结果四棒让他获得了四果。 但如果弟子有傲慢心,认为:“上师讲的这些法,我全部都懂,这个也懂,那个也听过。哎,不对不对,应该这样讲。”下面就开始起心动念。而上师也是高高在上:“我是传法的法师,这些人有什么了不起!”彼此的心态没办法沟通,虽然是真正的佛法,但起的作用不一定大。假如有信心的话,上师不一定传真正的法,弟子也不一定听真正的法,但却能起到法的作用。所以,没有傲慢心还是很重要的。 前段时间,我对个别法师和弟子都做了明确批评,尽管我没有批评的资格,但有时候发现问题的话,不说可能不太好。大家应该互相起恭敬心,佛法依靠恭敬心而得,并不是依靠傲慢心而得,如果彼此的心态无法沟通,听法绝对没有意义! 以上讲的是“力之自性”。 丑三、灭惑之自信(对灭除一切烦恼充满信心): 设处众烦恼,千般须忍耐, 如狮处狐群,不遭烦恼害。 我们处于贪嗔深重的人群中,或是遇到容易引生烦恼的对境时,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忍耐对治,就像狮子处在狐狸等群兽中一样,不为任何烦恼所侵害。 在修行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违缘,尤其现在末法时代,我们接触的尽是野蛮的众生、恶劣的环境,形形色色诱人堕落的事物,每天都在不断地出现。当我们身处这种环境时,自己应该有正知正念,否则,要想永远是个很好的修行人,有非常非常大的困难。如果我们有一种坚忍心,运用各种智慧来加以对治,那外面有多少个恶人、多少种恶境来引诱你,你也不会随之而动。 当然,对治烦恼不是口头上说说,必须要有一定的修行境界。堪布根霍说:“上等修行人,在遇到恶劣环境时,不仅自心不为烦恼染污,还能通过善巧方便,对其他烦恼众生加以调伏。(比如说遇到敌人的时候,不仅能把敌人降伏,还能令其皈依三宝;遇到贪心的对境时,能使那人的心转过来,进而皈入佛门。)中等者,自己能把握自己的心,不被烦恼所转,虽然没能力度化他人,但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呆下去。下等者,应远离不良环境,前往寂静的地方,因为他没办法度化别人,继续呆下去也有危险,所以只有义无反顾地跑掉。” 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遇到违缘和烦恼时,才知道自己的修行到底如何。有些人虽然长期处于烦恼魔众中,但修行的境界非常不错,根本不受丝毫影响,如同狮子一样。大家在电视画面中,应该见过非洲大狮子,当它出现时,周围的小野兽胆战心惊,马上逃得无影无踪。同样,真正具足智慧和信心的修行人,面前的烦恼敌军再多,也不会对他有任何损害。 文革期间,我们寺院有一位漾塘活佛(现在八十多岁),被关在康定新都桥的监狱里十一年。这十一年中,他说自己的嘴有传染病,不能跟别人接触,于是每天戴着口罩,默默地持诵心咒。当时我们村里还有一位喇嘛,被迫当了仓库保管员,那个年代与现在不相同,村里的男人大都派往外地去打工、围草原、找反革命分子、打野兽,他周围有一群美女,整天都干扰他,甚至晚上也不例外,但他始终护戒如目、不犯分毫。她们实在无计可施,就故意把自己的大耳环扔在他床边,令很多人对他无因诽谤,但也不能扰乱他的向道之心。 后来宗教政策开放时,他到泸定桥拜见漾塘活佛,二人分别讲了几年来的经历:活佛说在监狱的十一年里,虽然监守他的人天天害他,但他并没有生嗔而损害道心;那个修行人说自己也遇到了无数违缘,但没有生贪而失毁戒律。当时旁边有个叫涅罗的在家人一直听,我很小的时候,他经常在众人面前说:“这些出家人实在了不起,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他们能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对治烦恼,而我一想起自己在那个年代的行为,非常不好意思。”他作为一个在家人,对出家人十分羡慕。 当然,出家人对在家人羡慕的情况也有。去年我们县上有几个领导,带各个寺院的住持到云南香格里拉旅游。其中一位是共产党员,他跟一个出家人共住一个标准间。那个领导天天很早就起来了,把佛像供在床头,先磕一百多个头,然后念一本很厚的课诵集。而同房的出家人可能是个政治和尚,平时除了开会和说些政治大话外,什么修行境界都没有。他早上很想多睡一会儿,但看别人这么精进,自己也不好意思。念经吧,书没有带,坐禅吧,又坐不下去,所以特别苦恼。后来他换了一个房间,让另一位出家人来陪他,没想到那个出家人也是政治和尚,也没有带书,也非常惭愧。最后,他们把这个话传来传去,结果在二十多个人当中,这个在家人是修行最好的,很多出家人都不如他。 所以说,出家人和在家人有时候修行上有很大差别。有些出家人表面上穿着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衣服,这确实值得大家恭敬,但在说话、取舍因果等方面特别差劲。而有些在家人,长期以来心非常虔诚,这种现象在藏族人、汉族人中相当多。那天我给有些老乡讲佛法时也说了:“最坏的出家人,连一个好的在家人都不如。”有些出家人好得不得了,但有些出家人确实不好,连一个在家人的道心和精进都没有。不管怎么样,大家还是应反观自己,现在烦恼的敌军非常多,只有如履薄冰地护持自心,才不会丧失修行解脱的机会。 汉传佛教也有这样的故事:昙翼法师最初依止庐山慧远出家,后来又向鸠摩罗什求过学。他终年在山上住茅棚,一直净修。有一天黄昏,茅棚前来了一位妙龄少女,身着彩衣,手挎竹篮,篮中有一只小白猪,还有两颗大蒜。她走到法师面前说:“我今天到山里捡野菜,没想到越走越远,现在天色已晚,回家也来不及了,想打扰法师在此借宿。”昙翼明白女色乃佛门大忌,这深山野林中四处无人,非常不方便,于是劝她赶紧下山回家。那少女一听,哭了起来,说:“听说佛门大慈大悲,谁知我遇到个假仁假义的和尚,眼看我一个弱女子没有保护,却见死不救,我的命太苦了!”昙翼见此,心也软了,只好同意她留下来,晚上把自己的床给她睡,自己睡在茅棚外面。 到了半夜三更,那少女突然叫肚子痛,请求昙翼为她按摩。昙翼以持戒为辞,坚决拒绝,岂知那少女痛得在床上滚来滚去,看起来非常可怜。无奈之下,他用布裹起禅杖,远远地为她按摩。少女慢慢不痛了,就睡着了,昙翼急忙出屋去。第二天一早,那少女醒来后,突将彩衣化作祥云,小猪变白象,大蒜变莲花,少女端坐在莲花上,对昙翼说:“我是普贤菩萨,特来考验你,你的修为果然不错!”(也许法师有点不高兴吧,你折腾了半天,原来是这样啊。) 这些高僧大德真的非常了不起,凡夫人若遇到这样的境界,坐怀不乱非常困难。但无论如何,在守持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过程中,倘若出现违缘,一定要尽力地对治。古大德也一再强调,此时祈祷三宝非常重要,通过三宝的力量和自己的正知正念相结合,任何烦恼的违缘都无机可乘。 人逢大危难,先护其眼目, 如是虽临危,护心不随惑。 譬如,人对自己的眼目非常执著,遇到危险急难时,都会先护住自己的眼目。同样,作为修行人,自己的心最为关键,当现前猛烈的贪嗔烦恼时,先要全力以赴地护持自心。 正如前面所讲,在小乘中,出离轮回的心非常重要,故在贪心方面务必注意;守持菩萨戒时,利益众生首当其冲,所以要观察有没有嗔恨心;入了密乘以后,起心动念当以清净心摄持,尽量断除平凡庸俗的分别念。因此,心在不同的状况时,要用不同的对治方法来护持。 《金刚顶经》云:“首先观自心,随后方行持。”对修行人来讲,做事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心,如果心没有被烦恼转,那可以进行操作;如果心随烦恼而转,则应尽量制止它的相续。产生任何不如法的行为时,要像保护眼目一样,护持自己的正知正念,马上想到:“我是修行人,不能这样做。”第五品中所讲的对治方法(正知正念),随时随地都不能离开。不然的话,世间八法或无有意义的事情,很容易把我们的道心摧毁。 《百喻经》中有一个故事:一对夫妻共同有一个烧饼,为了争吃这块饼,两人争执不息、互不相让,最后决定谁先说话、谁先动,饼子就输给对方。他们不说不动,从早上到黄昏一直盯着烧饼。这时进来一个小偷,虽然两人都看见了,但害怕因说话而输掉饼子,结果让小偷把所有的财产全部搬走。最后妻子忍不住斥责丈夫,丈夫却高兴地跳起来,抓起烧饼说:“啊,我赢了,饼子该我吃!”他是吃到了饼子,付出的代价却是整个家产。同样,我们如果没有护持自心,成天以全部精力追求名声利益,可能暂时会得到一点蝇头小利,但结果必将生生世世在轮回中感受难忍的痛苦。 修行人遇到违缘时,转为道用相当困难。如果没有出现敌人等严厉的对境,天气很好,有吃有穿,那个时候谁都是修行人,脾气也非常不错。而一旦违缘来到面前,比如遇到关系最不好的人,或者一个人故意害你,在那种情况下,不生嗔恨心、不发脾气确实不容易。汉地的悟道老和尚(已圆寂),听他弟子介绍说,一辈子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我觉得非常不简单,我们不要说一辈子,一个月中没有发脾气,那就相当不错了。怎么样修行,可能人人都会说,但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没有必要生傲慢心。 现在有些居士学的知识相当少,傲慢心、杂念、分别念特别特别多,如果过秤的话,烦恼可能有一百八十斤,善法功德一斤都没有。大家应该观察一下,自相续到底是被功德占着,还是被烦恼占着?假如是后者的话,那有什么值得傲慢的?凡夫人的烦恼本来就够多了,还要再加一个傲慢,实在是没有必要。因此,我们应该像以前的高僧大德那样,虔诚恭敬、如理如法地修行,自己若有一分功德,默默地回向给一切众生,而不是在众人面前炫耀。 昨天我跟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同学(也是出家人),在聊天的时候说:“表面上看来,我们现在是法师,有一点名声,但真的不如一个默默无闻的出家苦行者。我身边的有些道友,连隔壁的人都不知道他,但他的修行让人非常羡慕。所以,当个不为人知的修行人是最幸福的。有了一些名声的话,若对度化众生有帮助,倒也可以,毕竟佛陀为在一个众生的相续中种下菩提种子,宁愿承受千百万劫的痛苦,我们作为随学者,这种付出和牺牲,也是效仿菩萨的行为。但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利益,千万千万不要有傲慢心。” 大家平时要观察自己的心,不要随烦恼转,现在外境非常复杂,凡夫经常受到外境的影响。尤其我们这里的修行人,最好不要到复杂的环境中去,很多人根本经不起种种袭击,诱惑出现在面前时,小孩子的境界再怎么好,用正知正念来保护自己也很困难。因此,在修行尚未稳固之前,最好是依止寂静的地方、依止善知识,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每天都要听一堂课,尽量不离开佛法的氛围。 前段时间有个居士说:“我听了您讲的《中观庄严论释》等法后,觉得山上的道友真的很幸运、很幸福!我们城市里的人,只有开车或在外面工作时,才能抽空听听法,你们那里的修行人太有福报了!”我也非常赞同他的说法。在座的道友们,再过十年二十年以后,回顾现在的学习气氛和美好时光,也许会特别特别羡慕。但时光是不能倒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眼前的闻法机会,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缘分以后什么时候结束,谁也定不下来。 而外面的一些居士呢,我通过现代科技来给大家传法,内容跟寂静山里讲的没什么差别。你们今生能遇到这样的法,应该说是非常难得的一种机缘。尽管我是业力深重的凡夫人,但口里所传的这些教言,基本上符合高僧大德和诸佛菩萨的意趣。大家应当注重教言,而不是外在的色身,所以对佛法一定要有尊重之心、难得之心、珍贵之心,这样才会得到不可估量的利益!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