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佛经概说 六、净土三经 2 佛说阿弥陀经
2014/9/3   热度:263
白话文:佛经概说 六、净土三经 2 佛说阿弥陀经 概说 2佛说阿弥陀经 本经主要大意在:1往生弥陀净土,须执持弥陀圣号,即使七日,只要一心不乱,便能往生。2除持名念佛,又要具备善根福德因缘发愿念佛往生。据此,本经之内容大致分为三部份: (一)净土依正庄严之描述: 如说极乐国土有四宝所成之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有池底为金沙布地之七宝池、八功德水、七宝楼阁,散发各色光芒之妙莲华,六时演畅佛法的各色奇鸟,众生寿命无穷,一生即至补处永不退转。 ㈡往生极乐世界之法门: 归纳本经所提到往生条件,不外乎为信、愿、行,即一般所说之净土三资粮: l信:深信实有阿弥陀净土,最根本的是要信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极深广有大力。更要信念佛至一心不乱,必定往生,得不退转。 2愿:愿离娑婆,愿生西方净土。 3行:此须具备二项条件:(1)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2)执持名号至一心不乱。 信、愿、行三者的次第关系,当以信为先,力行必得以切愿为其动力,而发愿又必先信此发愿所欲成就者为真实不虚;是以深信才足以启愿,愿切才足以导行,而力行也才足以满其所愿,才足以证其所信。欲求往生净土者,有了深信、切愿,则能否往生,就要看力行的功夫了。 经云:「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子,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一段经文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执持名号」,意即不可放松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头一定要抓得紧,心持意念,暂或不得,临命终时才能见到佛。而「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更是欲达一心不乱的先决条件。因为若善根福德不够,欲念佛修行,是会碰到许多阻碍的。因此要念佛修行要求得往生极乐净土,要结缘布施,培养福德助缘,否则欲得善终,或欲临命终时不颠倒无明,不会失去正念,又得遇善知识,希望是很渺茫的。当然欲顺利往生西方就有问题了。 如上所说,福德因缘的培养对我们学佛的人真是很重要,例如:有的人比较没有障碍,随时到处听经闻法;但是有些人因为家庭、事业,或种种临时发生的意外事件所牵绊走不开,而一次又一次失去听经闻法的机会。所以平时就要培养做善事、与人广结善缘。尤其是同一个家庭里、公司里,每天须要见面,更要培养好因好缘,做起事来才会一切顺遂。 又如星云大师,不管走到哪儿因缘都很好,然而因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培养的。大师走到那里就是结缘,如到了观光区,不忘与小小的纪念品摊子结缘,买个东西。一双罗汉鞋一百五十元,他要拿二百元向人家买,不是他很有钱,而是为了要结缘。他的观念是,感谢他做僧鞋不容易,销路不多,如果资本不够,将来维持不下去,我们出家人就没有僧鞋可以穿啊。所以作僧鞋是帮佛教的忙,当然大师要帮他的忙,让他能生存,这也等於是在帮忙自己。我们念佛也一样,多念一声佛就多结一份缘,将来要往生极乐世界,也能多得善知识相助。 ㈢引六方诸佛咸共赞叹本经: 本经引述东、南、西、北、上、下六方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宣说并护念此不可思议功德之经,藉以劝示众生,当信受奉行。 ㈣释尊自说此经之困难: 娑婆国土,五浊恶世之众生,欲深信有此极乐净土实是不易,故释尊即自称道,宣说此法甚为困难。 本经所描述极乐净土依正庄严之情形,实下及前述之《无量寿经》的详细。又本经所要求往生之行持,必具「多善根」、「多福德」,且「一心不乱」的境界。若依莲池大师於《弥陀疏钞》中之解释为:「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不以亦有亦无心念,不以非有非无心念」,「念而无念,是名一心」,及「一心不乱,不异一念不生」,则又较之《无量寿经》的闻佛名号,以及《观无量寿佛经》之具足十念即能往生来得困难多了。然而本经後来为何会成为三经中被受持最广的一部呢?究其原因,除了因其文简意赅的以一千余字,说尽净土的依、正庄严外,主要是其「执持名号」与《观无量寿佛经》中「十念称名」之理念相结合,以致本经即以「执持名号」之简易往生法广为流行起来。甚至到了宋、明之後,本经更成为各大丛林必持的日课之一,故净土宗之能够有今日之盛况、地位,本经该是最大功臣了。 另本经最大特点乃在於佛陀在无人问之下自宣此经,可见本经之不思议处亦非舍利弗之大智慧者所能忆想的。 原典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并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借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乾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栴延①、摩诃拘絺罗②、离婆多③、周梨盘陀迦④、难陀⑤、阿难陀⑥、罗睺罗⑦、憍梵波提⑧、宾头卢顿罗堕⑨、迦留陀夷⑩、摩诃劫宾那⑾、薄俱罗⑿、阿少兔楼驮⒀,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⒁、阿逸多菩萨⒂、乾陀诃提菩萨⒃、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曰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颇梨合成。上有阁楼,亦以金、银、琉璃、颇梨、车□、赤珠、马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⒄,天雨曼陀罗华。其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鹄、孔雀、鹦鹉、舍利⒅、迦陵频伽⒆、共命之鸟⒇。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21)、五力(22)、七菩提分(23)、八圣道分(24)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趣。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劲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於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25),其中多有一生补处(26),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子,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东方亦有阿閦聛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救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诺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共所护念,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27):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注释 ①摩诃迦栴延: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因善演教说,助益於佛弟子对佛法之理解,又热心佛教,故为「论议第一」。 ②摩诃拘絺罗:号称「问答第一」。据《杂阿含经》之记载,师在耆阇崛山时,舍利弗来问十二因缘之义,师详实回答,舍利弗赞其智慧明达,善调无畏,如顶上无价之宝珠。 ③离婆多:为舍利弗之弟。常行禅入定,心无错乱颠倒。故号称「无倒乱第一」。 ④周梨盘陀迦:师禀性鲁钝,对各种教法随学随忘,後佛陀教示简短之「拂尘除垢」一语,并令其拂拭诸比丘鞋履时,反覆念诵,遂渐除业障,开悟而证阿罗汉果。 ⑤难陀:释尊之异母弟,容貌端正,号称「仪容第一」。随佛陀出家後,犹难忘其妻,屡归妻处。後以佛陀方便教诫,始断爱欲,证阿罗汉果。 ⑥阿难陀:简称「阿难」,为佛之堂弟,出家後常随侍佛,善记忆,对佛陀之教说多能忆持,故誉为「多闻第一」。於首次经典结集中担任诵经者,对经法之传持功绩大。另佛陀之姨母及五百释女得以出家,皆由阿难再三向佛陀请求才获允许,故对比丘尼教团之成立,功劳至钜。 ⑦罗睺罗:为释尊之子,出家後以舍利弗为和尚,目犍连为阿阇梨,此即佛教有沙弥之始。其为沙弥时,有种种不如法,受佛训诫後,严守制戒,精进修行,得阿罗汉果,自古誉称「密行第一」。 ⑧憍梵波提:曾因过去世摘一茎之禾,掉落数颗谷粒,遂堕牛身五百世,故今生尚遗有牛之习性,食後常如牛之虚哺咀嚼,故有「牛相比丘」之称。师态度钝重,恬淡无争,佛陀为免其遭人毁谤,乃命住忉利天宫尸利沙园修习禅定。 ⑨宾头卢颇罗堕:师曾显神通於世人之前,受佛陀呵责,不许其入涅槃,永住世间度生,故称「住世阿罗汉」,现白头长眉之相。另据《请宾头卢经》所载,师受佛之教勅,为末法之人作福田,故天竺国王、长者於设斋会时常请师,以食物等供养,又称「福田第一」。唐代以後,食堂有安置师圣像之风。 ⑩迦留陀夷:号称「教化第一」。师肤色极黑,尝夜行乞食,一怀孕妇人於开门时,因闪电光中乍见之,以为鬼神而惊怖堕胎,後闻师为佛陀弟子,乃詈声恶骂。佛陀知之,即制过午不食之戒。 ⑾摩诃劫宾那:因精通天文历数,能知星宿,为众僧中之牛耳,故号称「知星宿第一」。 ⑿薄俱罗:幼时,继母五度杀害未果。出家後,毕生无病,世寿一六○,故号「长寿第一」。 ⒀阿少兔楼驮:即阿那律尊者。师曾於听佛说法时酣睡,被佛叱责,遂立誓精进不眠,因而失明。後以修习「金刚照明三昧」,遂得天眼,能见十方世界,故称「天眼第一」。 ⒁文殊师利法王子:即文殊菩萨。曾为七佛之师,有「智慧第一」之称。法乃法王,有三子,菩萨为真子,二乘为庶子,凡夫为外子。文殊居诸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 ⒂阿逸多菩萨:即弥勒菩萨。为娑婆世界继释迦牟尼佛位的未来佛。 ⒃乾陀诃提菩萨:意译香象菩萨,又作不可息菩萨。乃贤劫十六尊之一。密号大力金刚,或护戒金刚。 ⒄昼夜六时:佛教将日夜各分为三个时段,初日分是早晨六时到十时;中日分是上午十时到下午二时;後日分是下午二点到六点;初夜分是晚上六点到十点;中夜分是半夜十时至凌晨二时;後夜分即凌晨二时到六时。 ⒅舍利:鸟名,一说是鹙鹭,一说是春莺。 ⒆迦陵频伽:译为妙音鸟。为极乐世界之鸟。佛经中常以其鸣声譬佛菩萨说法之妙音。 ⒇共命之鸟:又称命命鸟。一身二首,生死相依,故称共命。 (21)五根:根,为能生之意。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之五种方法,即信、进、念、定、慧。 (22)五力:力即力用。由五根生出能破恶成善之力用,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23)七菩提分:为七种能助菩提智慧开展之行法,又称「七觉支」。即择法、精进、喜、轻安、舍、定、念。 (24)八圣道分: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 (25)阿鞞跋致:意为「不退转」。佛教以修行之路艰难易退转,故有「一进九退」之说 。若到阿鞞跋致者,即达不退转位。 (26)一生补处:一生一世便修成正等正觉,候补佛位的菩萨,如弥勒、观音菩萨等。 (27)五浊恶世:即指现实的娑婆世界。烦恼痛苦之恶浊:㈠劫浊:整个世界灾难不断;㈡见浊:众生持邪恶见解、不修善道;㈢烦恼浊:众多诸爱欲、慳贪、谄曲、虚诳等邪法烦恼;㈣众生浊:众生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因果业报、不持禁戒;㈤命浊:以恶业增聚,寿命促短。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