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十地经论 5卷十二——十地法云地
2014/9/3   热度:795
白话文:十地经论 5卷十二——十地法云地 5卷十二——十地法云地 译文 经文:当时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如果菩萨有如此无量智、善观察智,乃至第九菩萨地之善决择妙智,善能满足清白大法,集无量助道法,善於摄取大功德智慧,广行无上大悲,广知世界差别,深入众生界烦恼之林,念念随顺证人如来行境界,深入趣向如来之十力、四无畏等殊胜佛法,名为得至佛智受位地。 论释:此中所谓地方便作满足地分,是指从初地至九地中善於抉择妙智之德行,如经所说「佛子,如果菩萨有如此无量智、善观察智,乃至第九菩萨地之善抉择妙智」。此种善择之智有七种相:一是善於修行。经中有三句,即「善能满足清白大法,集无量助道法,善於摄取大功德智慧」。此三句依次互释;二是普遍随顺自利利他。如经所说「广行增上大悲」;三是令佛土清净。如经所说「广知世界差别」;四是教化众生。如经所说「深入众生界烦恼之林」;五是善解。如经所说「念念随顺证人如来行境界」。所谓如来境界,即是真如法;六是不厌足。如经所说「深入趣向如来之十力、四无畏等殊胜佛法」;七是地尽得证。如经所说「名为得至佛智受位地」。以上是说十地方便作满足地分。 如何是得三昧满足分? 原典 经曰:尔时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若菩萨如是无量智、善观智,乃至第九菩萨地善择智,善满足清白法,集无量助道法,善摄大功德智慧。广行增上大悲,广知世界差别,深入众生界稠林(1)行,念随顺入如来行境界,深入趣向如来力、无畏、不共佛法,名为得至一切种一切智智受位地。 论曰:是中地方便作满足地分(2)者,于初地至九地中善择智业应知。如经「佛子,若菩萨如是无量智善观智,乃至第九菩萨地善择智」故。此善择智有七种相:一善修行故。有三句,如经「善满足清白法,集无量助道法,善摄大功德智慧」故。此诸句次第相释应知;二普遍随顺自利利他故。如经「广行增上大悲」故;三令佛土净。如经「广知世界差别」故;四教化众生。如经「深入众生界稠林行」故;五善解。如经「念随顺入如来行境界」故。如来境界者,真如法故;六无厌足。如经「深入趣向如来力、无畏、不共佛法」故;七地尽至入,如经「名为得至一切种一切智智受位地」故。如是十地方便作满足地分已说。 云何得三味满足分? 注释 (1)稠林:比喻种种烦恼交织,繁茂如林。十地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萨实知心行、烦恼行、业行、根行、信行、性行、深心行、使行、生行、习 气行、三聚差别行等十一种稠林。 (2)方便作满足地分:世亲将第十地之内容分为八个部分,即方便作满足地分、得三昧满足分、得受位分、入大尽分、地释名分、神通力无上 有上分、地影像分、地利益分。方便作满足地分,是说十地总摄前九地所修诸行以为方便,使十地得满足。 译文 经文:佛子,菩萨随顺而行如此智慧,便得入受位地,即得菩萨之名,离垢三昧而现在前,离诸烦恼而得清净。伴随离垢三昧,又有诸种三昧而现在前,诸种三昧名为人法界差别三昧,名为庄严道场三昧,名为一切种华光三昧,名为海藏三昧,名为海成就三昧,名为虚空界广三昧,名为善择一切法性三昧,名为随一切众生心行三昧,名为现一切诸佛现前住菩萨三昧。如此等等,无量无数不可算计最上三昧门皆现在前。 此菩萨能入此等一切三昧,善知三昧方便,乃至得三昧所作正受。所谓正受,正即是心定而离邪,受即是无念无想而纳法在心。这样,此菩萨便能入无量无数不可算计之三昧,最後所得三昧,名为一切智智受胜位菩萨三昧,此最高三昧而现在前。 论释:所谓得三昧满足分,是说离垢三昧所属之种种三昧皆现在前。所谓离垢三昧,即是离烦恼垢染。所谓现在前,是不加任何功力,自然而然现前。离垢三昧又有九种三昧,离八种垢应知:一是入密无垢。如经所说「入法界差别三昧」。法界深奥,所以称之为密;二是近无垢。如经所说「庄严道场三昧」。行近佛果,名为庄严道场;三是放光无垢。指其身入光之作用。如经所说「一切种华光三昧」;四是陀罗尼无垢。口辩总持无量佛法,如经所说「海藏三昧」;五是起通无垢。意业现通,随缘妙用,如经所说「海成就三昧」;六清净佛土无垢。此有二种三昧,一说净土无量广大,如经所说「虚空界广三昧」,二说正观深远,如经所说「善择一切法性三昧」;七是化众生无垢。显利他之德,如经所说「随一切众生心行三昧」;八是正觉无垢。将成菩提正觉之时,诸佛迭共现前,如经所说「现一切诸佛现前住菩萨三昧而现在前」,乃至「一切智智受胜位菩萨三昧而现在前」,是说因得殊胜受位地,而成就一切智智无分别,一切智智平等。所谓善知「三昧方便」,乃至「得三昧所作正受」,是显示三昧满足之事。以上是说十地得三昧满足分。 如何是得受位分? 原典 经曰:佛子,菩萨随顺行如是智,得入受位地,即得菩萨名,离垢三昧而现在前。名入法界差别三昧,名庄严道场三昧,名一切种花光三味,名海藏三味,名海成就三昧,名虚空界广三昧,名善择一切法性三味,名随一切众生心行三昧,名现一切诸佛现前住菩萨三昧而现在前。如是等上首十阿僧祇百千诸三昧门皆现在前。是菩萨皆悉入此一切三味,善知三昧方便,乃至三昧所作正受,此菩萨乃至十阿僧祇百千三昧,最後三昧,名一切智智受胜位菩萨三昧而现在前。 论曰:得三昧满足者,离垢三昧等共眷属现前故。离垢三昧者,离烦恼垢故。而现在前者,不加功力,自然现在前故。此离垢三昧复有九种三味,离八种垢应知:一入密无垢。如经名「入法界差别三味」故;二近无垢。如经名「庄严道场三味」故;三放光无垢。如经名「一切种花光三味」故;四陀罗尼无垢。如经名「海藏三味」故;五起通无垢。如经名「海成就三味」故;六清净佛土无垢。有二句,无量正观故,如经名「虚空界广三昧」,名「善择一切法性三味」故;七化众生无垢。如经名「随一切众生心行三味」故;八正觉无垢。成菩提时一切诸佛迭共现前知故,如经名「现一切诸佛现前住菩萨三昧而现在前」故,乃至名「一切智智受胜位菩萨三昧而现在前」者,一切智智无分别,一切智智平等,受位故。善知三昧方便,乃至三昧所作正受者满足三昧事示现。如是十地得三昧满足分已说。 云何得受位分? 译文 经文:受胜位三昧现前时,便有大宝莲华王生出,其圆周广大无比,如无量无数不可算计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宝间错庄严,超过一切世间境界。这是出世间善根所生,是行诸法的如幻性境界所成。其所得第一义相,光明善照一切法界,胜过一切诸天所有境界。此莲华王以大琉璃宝珠为茎,无量广大之檀香木为台,大玛瑙珍宝为须,阎浮檀金为叶,莲华身有无量光明,一切众宝间错其内,无数珍宝之网罗织其上,有无数莲花为其眷属。如此诸相具足成就之後,当时菩萨自身殊妙,正与花座相称。 此菩萨由於已得殊胜佛智受位三昧之力,其身当即坐在大宝莲花王座上,他坐在大宝莲花王座上时,同时大宝莲花王之眷属莲花座上也都有菩萨,一一菩萨都坐在莲花座上。围绕此大菩萨,一一菩萨各得百千万三昧,都一心恭敬瞻仰大菩萨。 论释:经中是说得受位时之景观,有六个方面:随何等座,随何等身量,随何等眷属,随何等相,随何等出处,随所得位。其中座处有十种相:一是生相。如经所说「受胜位三昧现前时,便有大宝莲华王生出」;二是量相。如经所说「其圆周广大无比,如无量无边之三千大千世界」;三是殊胜相。如经所说「一切众宝间错庄严」;四是地相。如经所说「超过一切世间境界」;五是因相。如经所说「出世间善根所生」;六是成相。如经所说「行诸法的如幻境界而成」;七是第一义相。如经所说「光明善照一切法界」。所谓善照,即是正观;八是功德相。因其功德胜过诸天,所以经中说「胜过一切诸天所有境界」;九是体相。即茎、台等,如经所说「大琉璃珠宝为茎」等;十是庄严具足相。如经所说「花身有无量光明,一切众宝间错其内,无数珍宝之网罗织其上」。所谓随何等身量,是指菩萨身与花座相称,如经所说「当时菩萨自身殊妙,正与花座相称」等等。所谓随何等眷属,是指大菩萨所坐之大宝莲花王座之眷属莲花座上,有菩萨眷属住在其中,如经所说「同时大宝莲花王之眷属莲花座上也都有菩萨」等等。 原典 经曰:是三昧现在前时,即有大宝莲华王出,周圆如十阿僧祇百千三千大行世界,一切众宝间错庄严,过于一切世间境界。出世间善根所生,行诸法如幻性境界所成。光明善照一切法界,过一切诸天所有境界。大琉璃摩尼宝为茎,不可量栴檀王为台,大玛瑙宝为须,阎浮檀金为叶。华身有无量光明,一切众宝间错其内,无量宝网弥覆其上,满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等莲花以为眷属。如是成就具足诸相已,尔时菩萨其身姝妙,称可花座。 是菩萨得一切智智受胜位三昧力故,即时身在大宝莲花王座上坐。是菩萨在大宝莲花王座上坐时,尔时大宝莲花王眷属莲花座上皆有菩萨,一一菩萨皆坐莲花座上,围绕彼菩萨,一一菩萨各得十十百千三味,皆一心恭敬瞻仰大菩萨。 论曰:是中得受位者,随何等座,随何等身量,随何等眷属,随何等相,随何等出处,随所得位。随如是说,六事应知。是中座处者有十种相:一生相。如经「是三昧现在前时,即有大宝莲花王出」故;二量相。如经「周圆如十阿僧祇百千三千大千世界」故;三胜相。如经「一切众宝间错庄严」故;四地相。如经「过於一切世间境界」故;五因相。如经「出世间善根所生」故;六成相。如经「行诸法如幻性境界所成」故;七第一义相。如经「光明善照一切法界」故。善照者,名为正观故;八功德相。过一切诸天故,如经「过一切诸天所有境界」故;九体相。茎台等,如经「大琉璃摩尼宝为茎」等;十庄严具足相。如经「花身有无量光明,一切众宝间错其内,无量宝网弥覆其上」故。随何等身量者,身称花座,如经「尔时菩萨其身姝妙,称可花座。」如是等。随何等眷属者,此坐处大宝莲花王座眷属,菩萨眷属住在其中,如经「尔时大宝莲花王眷属」如是等。 译文 经文:此菩萨升大宝莲花王座,及眷属菩萨坐莲花座而入三昧之後,当时十方一切世界皆大震动,一切恶道皆悉止息,光明普照一切法界,一切世界皆得严净,皆得闻一切诸佛大会。为何能得如此?佛子,由於此菩萨坐在大宝莲花王座之时,即刻两足下放出百千无量光明,此光普照十方无量阿鼻地狱等,摧灭众生苦恼。两膝放百千无量光明,此光明普照十方无量畜生,灭除苦恼。脐轮放出百千无量光明,此光明普照十方无量饿鬼,灭除苦恼。左右脅放出百千无量光明,此光明普照十方无量人身,灭除苦恼。两手放出百千无量光明,此光明普照十方无量诸天及阿修罗宫。两肩放出百千无量光明,此光明普照十方无量声闻人。项背放出百千无量光明,此光明普照十方无量缘觉身。面门放出百千无量光明,此光明普照十方无量之从初发心乃至得九地菩萨白毫相放出百千无量光明,此光明普照十方无量得位菩萨身,使魔宫隐蔽不现。头顶上放出百千无量光明,此光明普照十方诸佛大会,围绕一切世界十匝,停住於虚空之中,而成大光明轮网台,此名为高大光明,作大供养而供养诸佛。 如此供养,从初发心乃至得九地菩萨所作之供养诸佛,皆不能及,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那由他分不及一,亿分不及一,百亿分不及一,千亿分不及一,百千亿分不及一,百千亿那由他分不及一,乃至任何计算譬喻皆所不能及。 此大光明轮网台,胜过十方世界所有华香、末香、烧香、涂香、散香、花鬘、衣服、宝盖、幢幡、众宝、璎珞、宝珠等供养之具,超过一切世间境界。因其从出世间善根中生出,所以在一一佛大会上皆落众宝,犹如大雨。如果众生能觉知如此大供养,便知此是必定不退之无上大道。如此诸光明如雨而作大供养之後,其一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诸佛大会,围绕一切世界十匝,入诸佛足下。此时诸佛及大菩萨,便能知某世界中某位菩萨行如此菩萨道,成就菩萨的得位地之时。佛子,即时十方无量无边之菩萨,乃至住九地之菩萨,都来围绕,设大供养,一心瞻仰,诸菩萨各得百千万三昧。凡得位地之菩萨,其功德庄严金刚万字胸中,能放出一大光明,此光明即可摧破恶魔。同时有百千无量光明以为眷属,此光明普照十方无量世界,显现无边神力,也来入此大菩萨功德庄严金刚万字胸。此光明消失之後,此菩萨即刻得百千无上大势力功德智 慧,而现在前。 论释:所谓随何等相,是指一切世界震动等相,如经所说「此菩萨升大宝莲花王座」乃至「皆得见闻一切诸佛大会」。所谓随何等出处,是指放出光明。应知光明有三种作业:其一是利益业。对凡夫、小乘、菩萨作利益;其二是发觉业。发觉诸菩萨及诸佛;其三是摄伏业。摄取九地以下菩萨皆来供养,慑伏恶魔使魔宫隐蔽。如经所说「为何能得如此?佛子,由於此菩萨坐在大宝莲花王座之时,即刻两足不放出百千无量光明」,乃至「功德智慧而现在前」。说必定不退无上大道,是由於十地决定了证悟,又入正定,远离邪恶,所作之事,皆是善定。所谓功德庄严金刚万字胸,是说菩萨胸中有功德庄严金刚万字相,其德相高大无比。 原典 经曰:是菩萨升大宝莲花王座,及眷属菩萨坐莲花座入三味已,尔时十方一切世界皆大震动,一切恶道皆悉休息,光明普照一切法界,一切世界皆悉严净,皆得见闻一切诸佛大会。何以故?佛子,是菩萨坐大宝莲花王座时,即时两足不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阿鼻地狱等,灭众生苦恼。两膝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畜生,灭除苦恼。脐轮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饿鬼,灭除苦恼。左右脅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人身,灭除苦恼。两手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诸天、阿修罗宫。两肩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声闻人。项背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辟支佛身。面门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从初发心乃至得九地菩萨。白毫相(1)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得位菩萨身而住,一切魔宫隐蔽不现。项上放十阿僧祇百千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光明,出已悉照十方一切诸佛大会,围绕一切世界十匝,住虚空中,成大光明轮网台,名高大光明,作大供养,供养诸佛。 如是供养从初发心乃至得九地菩萨所作供养诸佛,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那由他分不及一,亿分不及一,百亿分不及一,千亿分不及一,百千亿分不及一,百千亿那由他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是大光明轮网台,胜十方世界所有华香、末香、烧香、涂香、散香、花鬘、衣服、宝盖、幢幡、众宝、璎珞、摩尼宝珠供养之具,过於一切世间境界。以从出世间善根生故。一一佛大会上皆雨众宝,犹如大雨。若有众生觉知如是供养者,当知皆是必定不退无上大道。如是诸光明雨大供养已,彼一切光明悉照十方一切诸佛大会,围绕一切世界十匝,入诸佛足不。尔时彼诸佛及彼大菩萨,知某世界中某甲菩萨行如是菩萨道,成就菩萨得位地时,又佛子,即时十方无边菩萨乃至住九地者,皆来围绕,设大供养,一心瞻仰,各得十十百千三味。诸得位地菩萨,于功德庄严金刚万字(2)胸出一大光明,名坏魔怨(3)。有十阿僧祇百千光明以为眷属,出已悉照十方无量世界,示无量神力,亦来人是大菩萨功德庄严金刚万字胸,此光明灭已,是菩萨即时得百千增上大势力功德智慧,而现在前。 论曰:随何等相者,一切世界动等相,如经「是菩萨升大宝莲花王座」乃至「皆得见闻一切诸佛大会」故。随何等出处者,以出光明故。复次光明三种业应知:一利益业,二发觉业,三摄伏业。如经「何以故?佛子,是菩萨坐大莲花王座,即时两足下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乃至「功德智慧而现在前」故。必定不退无上大道,於地中决定义故,复有异义(4)定不放逸,所作之事决定心故。功德庄严金刚万字胸者,於菩萨胸中有功德庄严金刚万字相,名为无比。 注释 (1)白毫相:世尊在两眉间有柔软细泽之白毫,能放光明,众生遇此相,可消除业障,身心安乐。 (2)万字:佛及十地菩萨胸臆等处之德相,意为吉祥海云,是佛三十二相之一,八十种好之一。 (3)魔怨:指恶魔。恶魔为人之怨敌。 (4)异义:邪异之心。 译文 经文:佛子,如此一来,当时诸佛便放出眉间白毫相光,名为利益一切智通,有无量光明以为眷属,照遍十方一切世界,无处不到。此光明围绕一切世界十匝,显示诸佛大神通力,劝发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一切十方诸佛国土发生六种震动,灭除一切恶道苦恼,使一切魔宫隐蔽不现,显示一切诸佛之大智慧,显示一切诸佛大会神通庄严之事,照明一切法界际、一切虚空界,尽照一切世界万物,在一切菩萨大会之上周旋围绕,显示大神通光明庄严之事。此光明入大菩萨顶上,其眷属光明入於诸眷属莲花座上。菩萨顶上的光明入此菩萨身时,此诸菩萨各得前所未得之百千万三昧。这光明一时入此菩萨顶时,此菩萨便名为得位,便入诸佛境界,具足佛之十力,列在佛数。 佛子,这如同转轮圣王之长子,玉女宝所生,王相具足。转轮圣王令其子坐在白象宝阎浮檀金座上,取四大海水,上张罗网、宝盖、幡华、宝幢等种种庄严物,亲手持金锺香水灌於其子顶上,此称之为灌顶刹利王数。因其能具足十善道,所以得名转轮圣王。 佛子,此菩萨如此从诸如来得受位之後,名为得智位,具足如来十力,列於佛数。佛子,这便是菩萨大乘位地。菩萨为了得至此位,历经无量百千万亿苦难行事。此菩萨得此位之後,又增无量功德智慧,名为安住菩萨法云地。 论释:所谓随所得位,是指诸如来之光明。佛光不摄菩萨顶,菩萨顶光入佛足,智光迭互,因果平等,如经所说「佛子,如此一来,即时诸佛便放出眉间白毫相光,名为利益一切智通」如此等等。 如何是得位?如转轮圣王长子那样,如经所说「如同转轮圣王长子」等等。同样,此菩萨得位时,名为善住此得位地中,如经所说「此菩萨得此位之後,又增无量功德智慧,名为安住菩萨法云地」。以上是说得受位分。 原典 经曰:如是佛子,尔时诸佛放眉间白毫相光,名益一切智通,有阿僧祇光明眷属,照于十方一切世界,无有遗余。十匝围绕一切世界,示於诸佛大神通力,劝发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一切十方诸佛国土六种震动(1),灭除一切恶道苦恼,一切魔宫隐蔽不现,示一切诺佛得菩提处,示一切诸佛大会神通庄严之事,照明一切法界际,一切虚空界,尽一切世界已还来集,在一切菩萨大会之上周匝围绕,示大神通光明庄严之事。是光明入彼大菩萨顶上,其诸眷属光明入诸眷属莲花座上。菩萨项上光明入是菩萨身时,彼诸菩萨各得先所未得十十百千三昧。彼诸光明一时入彼菩萨顶时,彼菩萨名为得位,入诸佛境界,具佛十力,堕在佛数。 佛子,譬如转轮圣王长子,玉女宝(2)所生,具足王相。转轮圣王令子在白象宝阎浮檀金座上,取四大海水,上张罗网、宝盖、幡华、宝幢种种庄严,手执金锺香水灌子顶上,即名灌顶刹利王数。具足转十善道(3)故,得名转轮圣王。 如是佛子,彼菩萨从诸如来得受位已,名得智位,具足十力,堕在佛数。佛子,是名菩萨大乘位地。菩萨为是位故,受无量百千万亿苦难行事。是菩萨得是位已,无量功德智慧转增,名为安住菩萨法云地。 论曰:随所得位者,诸如来光明。彼菩萨迭互知平等摄受(4)故,如经「如是佛子,尔时诸佛放眉间白毫相光,名益一切智通」如是等。 云何得位?如转轮圣王长子,如经「譬如转轮圣王长子」如是等。此菩萨同得位时,名为善住此地中,如经「是菩萨得是位已,无量功德智慧转增,名为安住菩萨法云地」。如是得受位分已说。 注释 (1)六种震动:《新华严经》卷十六载大地震动有六种景相,即动、起、涌、震、吼、击(摇)等六种相,是感应神通力而起的奇瑞。 (2)玉女宝:即宝女,又名玉女,是转轮圣王七宝之一。 (3)十善道:远离杀生、偷盗、邪YIN、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等十恶,即是十善道。 (4)迭互知平等摄受:依《明本》等,「知」当为「智」。据《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四,菩萨顶光入佛足,是上进;佛光入菩萨顶,是下摄。 上下结合,因果互迭,所以说平等。身光即是智。 译文 经文:佛子,此菩萨十地,依次修习,趋向一切种一切智智。佛子,这如同从无热恼池流出四条大河,经纬天不,不可穷尽,辗转增长,以至於充满大海。 佛子,菩萨也是如此,从菩提智慧心中流出善根大愿之水,以四摄法使之充满众生界,不可穷尽,辗转增长,以至於满足而得一切种一切智智。 论释:经中所说修行功德,是依菩萨本愿力而修行,以四摄法而作利他之行;同时自身善根增长,得菩提智慧,则是自利之行。如经所说「佛子,这如同从无热恼池中流出四条大河」,乃至「满足而得一切种一切智智」。 如何是上胜功德? 原典 经曰:佛子,是菩萨十地,次第顺行,趣向一切种一切智智。佛子,譬如从阿耨大池(1)流出四河,充满阎浮提,不可穷尽,转复增长,乃至充满大海。 如是佛子,菩萨从菩提心流出善根大愿之水,以四摄法充满众生界,不可穷尽转复增长,乃至满足得一切种一切智智。 论曰:是中修行功德者,依本愿力修行,以四摄法作利益他行,自善根增长,及得菩提自利益行应知。如经「佛子,譬如从阿耨大池流出四河」,乃至「满足得一切种一切智智」故。 云何上胜功德? 注释: (1)阿耨大池:即清凉池,无热恼池。相传此池为阎浮提四大河之发源地,位於大雪山之此,香醉山之南,池中有龙王居住,池水清凉。池本为恒河出口,南为信度河,西为缚刍河,此为徙多河。 译文 经文:佛子,此菩萨十地,因佛智而有差别,如同十大山王,依大地而有差别。何为十大山王?即所谓雪山王、香山王、毘陀略山王、仙圣山王、由乾陀罗山王、马耳山王、尼民陀罗山王、斫迦婆罗山王、众相山王、须弥山王。 佛子,譬如雪山王,一切药草集在其中,此诸药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佛子,菩萨住在欢喜地中也是如此,一切世间书论、技艺、文诵、咒术集在其中,一切世间书论、技艺、文诵、咒术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香山王,一切诸香集在其中,一切诸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佛子,菩萨住在菩萨离垢地中也是如此,一切菩萨持戒正受德行之香集在其中,一切菩萨持戒正受德行之香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毘陀略山王,一切清净诸宝集在其中,一切诸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佛子,菩萨住在菩萨明地中也是如此,一切世间禅定神通解脱三昧正受集在其中,一切世间禅定神通解脱三昧正受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仙圣山王,心性清净之五神通圣人集在其中,五神通圣人无穷无尽;佛子,菩萨住在菩萨焰地中也是如此,一切行中殊胜智行集在其中,一切行中殊胜智行种种问难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由乾陀罗山王,性情纯净之一切夜叉诸大鬼神集在其中,一切夜叉诸大鬼神无穷无尽;佛子,菩萨住在菩萨难胜地中也是如此,一切自在如意神通变化庄严集在其中,一切自在如意神通变化庄严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马耳山王,宝性纯净之一切众果集在其中,一切众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佛子,菩萨住在菩萨现前地中也是如此,说入因缘集观集在其中,说入因缘集观声闻果证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尼民陀罗山王,性情纯净之一切大力龙神集在其中,一切大力龙神无穷无尽;佛子,菩萨住在菩萨远行地中也是如此,种种方便智集在其中,种种方便智说缘觉之果证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斫迦婆罗山王,心性清净之得自在大众集在其中,得自在众无穷无尽;佛子,菩萨住在菩萨不动地中也是如此,所起一切菩萨自在道集在其中,起一切菩萨自在道,说一切世间界差别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众相山王,性情纯净之诸大阿修罗众集在其中,诸大阿修罗众无穷无尽;佛子,菩萨住在菩萨善慧地中也是如此,知一切众生逆顺行集在其中,知一切众生逆顺行,说一切世间生灭相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须弥山王,心性纯净之诸大天众集在其中,诸大天众无穷无尽;佛子,菩萨住在菩萨法云地中也是如此,如来十力、四无畏等殊胜佛法集在其中,如来十力、四无畏等殊胜佛法示现佛事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此十大宝山王同在大海,因大海而得名;佛子,菩萨十地也是如此,同在一切智,因一切智而得名。 论释:所谓上胜功德,是说依一切智而渐次上行十地。如经所说「佛子,此菩萨十地,因佛智而有差别,譬如十大山王,依大地而有差别」。经中纯净诸宝山之喻,是说後八地。前雪山、香山是土石之山,其余八山皆是金宝之山,所以说纯净宝性。第三地以净禅而厌离烦恼,四地以上断诸烦恼,如金宝之纯净。另外,山中所有诸物,有药宝等非众生之物,又有神仙等在众生之列。非众生之物有二种:一是受用事,二是守护积聚宝物等事。其中受用事又有二种:一是对治众生四大之增损,如药能除病;二是长养众生,如香果资身。雪山、香山、毘陀略山、马耳山,此四山是非众生之物所依,药草、众香、众宝,一切果集在其中。一切果是指第六山中之一切果。 在众生之列者又对治六种难,六种难:一是贫难,二是死难,三是俭难,四是不调伏难,五是恶业难,六是怨敌难。第四山中之五神通福田,以生富而治贫难;第五山中之夜叉大神的神通变化,威制其眷属不令害人而治死难;第七山中之诸大龙王,能降时雨以治俭难;第八山中之得自在众金刚力士,能摧伏恶人而治不调伏难;第九山中之阿修罗能说咒力,调动其眷属不行杀害,是对治恶业难,第十山中之帝释天及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能护持佛法,守护四方,对治修罗怨敌。所谓集在其中,是指诸山如上所说事能生一切物。所谓集在其中、不可穷尽,是说如此事物连续不断,无有止息。 十大山因大海而得名,大海又因大山而得名,山因海而得高胜,海因山而得深广。菩萨十地也是如此,同在一切智,因一切智而得名。佛智如海,十地依之而起,高深相显,因果相应,如经所说「佛子,此十大宝山王同在大海,因大海而得名;佛子,菩萨十地也是如此,同在一切智,因一切智而得名」。 如何是难度能度大果功德? 原典 经曰:佛子,是菩萨十地,因佛智故而有差别,譬如依大地故,有十大山王差别,何等为十?所谓雪山王、香山王、毘陀略山王、仙圣山王、由乾陀罗山王、马耳山王、尼民陀罗山王、斫迦婆罗山王、众相山王、须弥山王。 佛子,譬如雪山王,一切药草集在其中,是诸药草取不可尽,如是佛子,菩萨住在菩萨欢喜地中,一切世间书论、技艺、文诵、咒术集在其中,一切世间书论、技艺、文诵、咒术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香山王,一切诸香集在其中,一切诸香取不可尽,如是佛子,菩萨住在菩萨离垢地中,一切菩萨持戒正受行香集在其中,一切菩萨持戒正受行香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毘陀略山王,纯净宝性(1)一切诸宝集在其中,一切诸宝取不可尽;如是佛子,菩萨住在菩萨明地中,一切世间禅定神通解脱三昧三摩跋提②集在其中,一切世间禅定神通解脱三昧三摩跋提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仙圣山王,纯净宝性五通(3)圣人集在其中,五通圣人不可穷尽;如是佛子,菩萨住在菩萨焰地中,一切行中殊胜智行集在其中,一切行中殊胜智行种种问难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由乾陀罗山王,纯净实性一切夜叉诸大鬼神集在其中,一切夜叉诸大鬼神不可穷尽;如是佛子,菩萨住在菩萨难胜地中,一切自在如意神通变化庄严集在其中,一切自在如意神通变化庄严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马耳山王,纯净实性一切众果集在其中,一切众果取不可尽;如是佛子,菩萨住在菩萨现前地中,说入因缘集观集在其中,说入因缘集观声闻果证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尼民陀罗山王,纯净宝性一切大力龙神集在其中,一切大力龙神不可穷尽;如是佛子,菩萨住在菩萨远行地中,种种方便智集在其中,种种方便智说辟支佛果证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斫迦婆罗山王,纯净宝性得自在众集在其中,得自在众不可穷尽;如是佛子,菩萨住在菩萨不动地中,起一切菩萨自在道集在其中,起一切菩萨自在道,说一切世间界差别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众相山王,纯净宝性诸大阿修罗众集在其中,诸大阿修罗众不可穷尽;如是佛子,菩萨住在菩萨善慧地中,知一切众生逆顺行集在其中,知一切众生逆顺行,说一切世间生灭相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譬如须弥山王,纯净实性诸大天众集在其中,诸大天众不可穷尽;如是佛子,菩萨住在菩萨法云地中,如来力无畏不共佛法集在其中,如来力无畏不共佛法示现佛事问答不可穷尽。 佛子,此十大宝山王同在大海,因大海得名;如是佛子,菩萨十地同在一切智,因一切智得名。 论曰:是中上胜功德者,依一切智增上行十地故。如经「佛子,是菩萨十地,因佛智故而有差别,譬如依大地故,有十大山王差别」故。是中纯净诸宝山喻者,喻八种地。厌地善清净(4)故。复次,诸山王非众生数、众生数(5)依故。非众生数者,有二种:一受用事。二守护积聚宝事等。是中受用事者,有二种:一众生四大增损对治,二长养众生。依雪山、香山、毘陀略山、马耳山,此四山非众生数依故,药草、众香、众宝、一切果集在其中。一切果者,第六山中。 众生数者,复有六种难对治故。六种难者:一贫难,二死难,三俭难,四不调伏难,五恶业难,六怨敌难。第四山中五通福田对治贫难;第五山中夜叉大神神通变化对治死难,第七山中诸大龙王对治俭难,第八山中得自在众对治不调伏难,第九山中阿修罗说咒对治恶业难,第十山中自在四天王(6)对治怨敞难。此一切山集在其中者,如所说事能生一切物故。言集在其中不可穷尽者,顺行不断不休息故。 彼十大山因大海得名,大海亦因大山得名。菩萨十地亦复如是,同在一切智,因一切智得名,彼因果相显故,如经「佛子,此十大宝山王同在大海,因大海得名;如是佛子,菩萨十地同在一切智(7),因一切智得名」故。 云何难度能度大果功德? 注释 (1)纯净宝性:清净之性如宝。 (2)三摩跋提:即正受,远离邪想而领受正法。 (3)五通:即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之五神通。 (4)厌地善清净:依《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四,厌地是指第三地,因此地以净禅而厌离烦恼,如宝纯净。善清净指四地以上断诸烦恼,如宝清 净。 (5)非众生数、众生数:指山中所有诸物,神仙等是众生数,药宝等是非众生数。 (6)自在四天王:自在指须弥山顶上之护法主神帝释天等;四天王指居於须弥山半腹四方之持国(东方)、增长(南方)、广目(西方)、多 闻(北方)四天王,此四天王常守护佛法,护持天下四方。 (7)菩萨十地同在一切智:《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四说,一一山下皆有大海,一一地内皆有佛地,此是圆教(指华严教说)之义,其他教中要 在十地之後方到佛地。 译文 经文:佛子,譬如大海,因其有十种相,所以大海之名永不能坏。何为十相?其一是渐次深,其二是不受死尸,其三是其余河流失其本名,其四是同一味,其五是无量之宝积聚,其六是甚深难度,其七是广大无量,其八是多有大身众生依住,其九是潮水不过限度,其十是能受一切大雨而永不满足。佛子,菩萨德行也是如此,因其有十种相,所以菩萨行之名永不能坏。 何为菩萨行之十种相?即是菩萨欢喜地中,渐次发起大愿:菩萨离垢地中,不与犹如死尸之破戒比丘同住;菩萨明地中,舍弃诸世间之假设名数;菩萨焰地中,恭敬三宝而得平等无差别;菩萨难胜地中,发起无量方便智,作成世间之宝;菩萨现前地中,能观甚深因缘集法;菩萨远行地中,善於用无量方便智,对诸法加以选择取舍,菩萨不动地中,能显示大庄严事相;菩萨善慧地中,得甚深解脱,随机说法,证悟实理,使世间功德潮水不过限度,菩萨法云地中,能受一切诸佛大法,得大法雨而永不满足。 论释:所谓难度能度大果功德,是说因果相顺,因而十地如同大海,难度而能度,可得大智慧之果。大海有八种功德:一是易入功德,如经所说「渐次深」;二是净功德。如经所说「不受死尸」;三是平等功德。如经所说「其余河流失其本名」;四是护功德。护即是舍,舍弃其余一切差别相,故又有护同一味恒不失之意,如经所说「同一味」;五是利益功德。如经所说「无量之宝积聚」;六是不竭功德。海水深广,永无尽竭,如经所说「甚深难度」,「广大无量」;七是住处功德。高妙众生之所依住,如经所说「多有大身众生依住」;八是护世间功德。容纳百川,不使江河损坏世间,如经所说「潮水不过限度」,「能受一切大雨而永不满足」。菩萨十地行与大海相似,也有相应的十种相,如经所说「佛子,菩萨德行也是如此,因其有十种相,所以菩萨行之名永不能坏」如此等等。 如何是转尽坚固功德? 原典 经曰:佛子,譬如大海,以十相故,数名大海无有能坏。何等为十?一渐次深,二不受死尸,三余水失本名,四同一味,五无量宝聚,六甚深难度,七广大无量,八多有大身众生依住,九潮不过限,十能受一切大雨无有厌足。如是佛子,菩萨行以十相故,数名菩萨行无有能坏。 何等为十?所谓菩萨欢喜地中,渐次起大愿故;菩萨离垢地中,不共破戒死尸住故;菩萨明地中,舍诸世间假名数故;菩萨焰地中,恭敬三宝得一味不坏故;菩萨难胜地中,无量方便智起世间所作宝故;菩萨现前地中,观甚深因缘集法故;菩萨远行地中,以无量方便智,善择诸法故;菩萨不动地中,示现起大庄严事故;菩萨善慧地中,得甚深解脱通达世间行,如实所证不过限故;菩萨法云地中,能受一切诸佛大法明雨,无有厌足故。 论曰:是中难度能度大果功德者,因果相顺故。十地如大海,难度能度,得大菩提果故。大海有八种功德应知:一易入功德。如经「渐次深」故;二净功德。如经「不受死尸」故;三平等功德。如经「余水失本名」故;四护功德。如经「同一味」故;五利益功德。如经「无量宝聚」故;六不竭功德。谓深广等,如经「甚深难度」故,「广大无量」故;七住处功德。以大众生依住故,如经「多有大身众生依住」故;八护世间功德。潮不过时,受水无厌。如经「潮不过限」故,「能受一切大雨无有厌足」故。大海相似法菩萨十地行,亦有十种相应,如经「如是佛子,菩萨行以十相故,数名菩萨行无有能坏」故,如是等。 云何转尽坚固功德? 译文 经文:佛子,譬如大宝珠,有胜过他物之十种宝性:一是出於大海,二是巧匠易於磨治,三是容易制得精妙,四是易得光洁清净,五是色泽鲜艳,六是易於钻穿,七是可用宝缕连贯,八是可放置琉璃高幢上,九是放出一切光明,十是能随顺王意而降落众多宝物,给与一切众生一切宝物。 佛子,菩萨发一切智心也是如此,其心有胜过(众生心性)之十种圣性:一是初发心布施,舍离悭吝之心;二是善修持戒,正行明净;三是善修禅定三昧,受纳正法而至精妙;四是修行菩提智慧而善得清净;五是方便神通光色鲜泽;六是善能洞观因缘之集;七是种种方便智慧,如宝缕贯穿;八是放置於自在神通幢上;九是观察众生之行,放出多闻智慧光明;十是诸佛授予智位,此时便能为一切众生作佛事,便是得一切智。 论释:经中转尽坚固功德,用大宝珠来比喻,如经所说「佛子,譬如大宝珠」等。所谓胜过他物之十种宝性,是指宝珠胜过琉璃等物,因其出於大海而取以为用,直至放出一切光明,显现此宝有八种功德。 八种功德是:一出功德。出於大海,选择而取用,这是由於善於观察;二色功德。因巧匠善於修治,而得体色分明;三形相功德。其形相精妙,团圆可喜;四无垢功德。垢秽尽除,而得清净;五明净功德。色泽光鲜;六起行功德。即易於钻穿、宝缕连贯、放置琉璃高幢上三句所说;七神力功德。因其放出一切光明,普照一切处所;八不护功德。顺随王意而降众多宝物,给与一切众生宝物而无可护吝,由於得正智受位,自己善根与一切众生善根同藏。 所谓胜过(众生)之十种圣性,是指胜过声闻、缘觉等性。声闻有八种性,即四行、四果之差别;缘觉有二种性,即行果差别。以上是说十地影像分。 如何是地利益分? 原典 经曰:佛子,譬如大摩尼宝珠,过十宝性:一出大海,二巧匠善治;三善转精妙;四善清净;五善净光泽;六善钻穿;七贯以宝缕;八置在琉璃高幢;九放一切光明;十随王意雨众宝物,能舆一切众生一切宝物。 如是佛子,菩萨发萨婆若心过十圣性:一初发心布施离悭;二善修持戒,正行明净;三善修禅定三味,三摩跋提令转精妙;四菩提分(1)善清净;五方便神通善净光泽;六因缘集观善钻穿;七种种方便智缕善贯穿;八置於自在神通幢上;九观众生行,放多闻智慧光明;十诸佛授智位,尔时能为一切众生现作佛事,即名得萨婆若。 论曰:是中转尽坚固功德者,大摩尼宝喻。如经「佛子,譬如大摩尼宝珠等」故。过十实性者,摩尼宝过毘琉璃等,以出故取②,乃至放一切光明,示现此宝有八种功德摄故。 八种功德者:一出功德。选择而取,以善观(3)故;二色功德。巧匠善治故;三形相功德。善转精妙故;四无垢功德。善清净故;五明净功德善净光泽故;六起行(4)功德。善钻穿故,贯以宝缕故,置在琉璃高幢故,此三句示现;七神力功德放一切光明,遍照一切处故;八不护(5)功德。随王意雨众宝物,能与一切众生一切宝物,正智受位故,一切众生同善根藏故。 过十圣性者,过声闻、辟支佛等性故。声闻有八种性,四行、四果差别故;辟支佛有二种性。行果差别故。如是十地影像分已说。 云何地利益分? 注释 (1)菩提分:指追求智慧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三十七道品),即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狭义则仅指念 、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等七觉支。 (2)以出故取:指出於海而取以为用。 (3)善观:指初地智慧出离烦恼之海而善於观察。 (4)起行:异相庄严,名之为起行。 (5)不护:无可吝惜。 译文 经文:佛子,此菩萨行善集一切种一切智智之功德集法门品,如果众生不能深种善根,便不能得闻此法门。 解脱月菩萨问:「佛子,此集一切种一切智智之功德集法门品,如果能够得闻,此人可成就哪些功德?」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可随一切智智所摄观而集诸种功德,此集一切种一切智智之功德集法门品也是如此,此人如果得闻此法门,所得功德也是如此。为何如此说?佛子,因为如果不是菩萨,便不能得闻此集一切种一切智智之功德集法门品,更何况能信,何况能持,何况正修行。」 讲说此经时,因佛之神力,因得佛法之威力,十方世界十亿佛土如微尘之无数诸佛世界,当即显现六类十八种动相,即所谓动、遍动、等遍动、踊、遍踊、等遍踊、觉、遍觉、等遍觉、起、遍起、等遍起、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因佛之神力,因得佛法之威力,种种天花便如云而覆,如雨而降。降落天衣、天宝、天庄严具、天盖、天幡、天幢、天伎乐、天音声,如此众多天花都铺天盖地如雨而降,赞叹一切智地及十地殊胜之事。如此一来,世界四方天不,他化自在天中自在天王宫摩尼宝藏殿上都说十地法,十方一切世界无处不说此十地法。因佛之神力,十方超过十亿佛土如微尘之无数世界,有十亿佛土如微尘之无数菩萨都聚集起来,遍满十方虚空,所以菩萨都口称:善哉,善哉。佛子,善说菩萨住于诸地之相。佛子,我等全都名为金刚藏,来自金刚殊胜世界、金刚宝幢佛所。所有一切世界皆承蒙佛之神力而说此法门,同样是佛菩萨众会,所说字句相同,释名相同,义趣相同,不增不减。佛子,因而我等也承蒙佛之神力,来此众会,以证悟十地法。佛子,如我等来此众会一样,十方一切世界,一一世界中之四天不,他化自在天中自在天王宫摩尼宝藏殿上,皆有十亿佛土如微尘之无数菩萨前往得证悟。 当时金刚藏菩萨承佛神力而说此经时,如来心生欢喜。听其讲经的一切菩萨众及—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香神或乐神)、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紧那罗(非人、歌人)、摩睺罗伽(大蟒神)、四天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帝释天、梵王天、自在天王、五净居天等天众皆大欢喜。佛成道未久之第二个七日,在他化自在天中,自在天王宫摩尼宝藏殿上,金刚藏菩萨奉佛旨意而宣说此十地。 论释:所谓地利益,有二种:一是生信功德,二是供养功德。此法门中,又显示信仰之大利益,如经所说「佛子,此菩萨行善集一切种一切智智之功德集法门品」等等。「解脱月菩萨问」等等。「金刚藏菩萨说」等等。由於相信此经教说而得功德,又由於信仰之功德而缘生诸种功德,因佛之神通力,便显现六类十八种动相,如经所说「说此经时,因佛之神力,因得佛法之威力」等等。六种动即是:一动,二踊,三上去,四起,五下去,六吼。十八种动相是此六动之具体相,依次分为下、中、上。 在众生所居之世界中,有四种众生依聚:一是依不善之众生,二是依信种种天之众生,三是依我慢之众生,四是依咒术之众生。由於这些众生有下、中、上之差别,所以有动乃至吼之十八种不同相,这是说生信功德及其所缘生之功德。所谓供养功德,如经所说「种种天花如云而覆,如雨而降」如此等等。一切世界说此法门,说明此法门是无量法门,是利益无量众生之法门,如经所说「如此一来,世界四方天下」等等。其余经文易於明白。 原典 经曰:佛子,是菩萨行善集一切种一切智智功德集法门品,若众生不深种善根者,不能得闻。 解脱月菩萨(1)言:「佛子,此集一切种一切智智功德集法门品,若得闻者,此人成就几许功德?」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随一切智智所摄观集诸功德,此集一切种一切智智功德集法门品亦复如是,此人得闻此法门,所得功德亦复如是。何以故?佛子,若非菩萨,不得闻此集一切种一切智智功德集法门品,何况能信,何况能持,何况正修行。「 说此经时,以佛神力,以得法力,十方世界十亿佛土微尘数等诸佛世界,六种十八相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踊、遍踊、等遍踊、觉、遍觉、等遍觉、起、遍起、等遍起、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以佛种力,以得法力故,两种种天花,如云而下。雨天衣,雨天宝,雨天庄严具,雨天盖,雨天幡,雨天幢,雨天伎乐,雨天音声。赞叹一切智地,及赞十地殊胜之事。如此世界四天下,他化自在天中自在天王宫摩尼宝藏殿说十地法。如是十方一切世界,周遍皆说此十地法。以佛神力故,十方过十亿佛土微尘数等世界,有十亿佛土微尘数等诸菩萨来集,遍满十方虚空。到已皆作是言:善哉,善战。佛子,善说菩萨住诸地相。佛子,我等一切亦名金刚藏,从名金刚胜世界金刚幢佛所来。彼一切世界皆承佛神力说此法门,众会亦如是,字句亦如是,释名亦如是,义趣亦如是,不增不减。佛子,是故我等承佛神力,来到此众,为证是法。佛子,如我等来至此众,如是十方一切世界,一一世界中四天下,上他化自在天中自在天王宫摩尼宝藏殿,皆有十亿佛土微尘数等菩萨往为作证。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承佛神力说此经时,如来随喜②。彼一切菩萨众及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四天王、释提桓因、梵天王、摩醯首罗、净居天众皆大欢喜。佛在他化自在天中,成道未久第二七曰,自在天王宫摩尼宝藏殿,金刚藏菩萨说欢喜奉行(3)。 论曰:是中地利益者,有二种:一生信功德,二供养功德。复次,此法门中,决定信说大利益义示现,如经「佛子,是菩萨行善集一切种一切智智功德集法门品」如是等。「解脱月菩萨言」如是等。「金刚藏菩萨言」如是等故。为於此经中,生信得功德,复生信功德缘生义故,以神通力示现六种十八相动,如经「说此经时,以佛神力,以得法力」故,如是等。是中六种动者,一动,二踊,三上去,四起,五下去,六吼。十八相此六种动等相,下、中、上如是次第应知。 器世间中,依四种众生聚:一依不善众生,二依信种种天众生,三依我慢众生,四依咒述众生,为此众生下、中、上次第差别故,动乃至吼,如是十八句异义应知。如是生信功德及缘生义已说。是中供养功德者,如经「雨种种天华,如云而下」如是等。一切世界说此法门,示现为无量法门,利益众生示现,如经「如此世界四天下」如是等。余者易解。 注释 (1)解脱月菩萨:听金刚藏菩萨宣说十地的众菩萨之一。 (2)随喜:随之而心生欢喜。 (3)欢喜奉行:经文末尾常用语,指甘心奉持佛法而修行之。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