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父母和儿女的怨气
2015/5/22   热度:496
解开父母和儿女的怨气 如果在前娘后母之间,父母或有偏心,儿女很容易起猜疑心、怨恨心。但作为儿女希望用至诚心去感化他们,一定要得到父母亲的欢心方才停息。这就是化解怨恨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中国佛教故事网 佛教经典故事 因果报应故事 感应故事 智慧故
凡是自己亲生的儿女,虽然有时也呵斥责备,有时也会疏忽大意欠周到,事情一过就忘了。如果不是自己亲生的,只要一句话不对头,一件事有过失,由此产生的怨恨之心,辗转不能消除。心里既有不满,在神情表现中定有流露,就是经过百般的调和,也不能像从前一样了。小孩子尚且耿耿于怀,何况上辈与兄长的交相责备,致使嫌隙恶感更加增长。或左邻右舍又结怨其间,那么要想消除这种隔阂也是不可能了。纵然暂时缓解,只要一有触犯,怨怒之情立即又生起来了!如果强力控制,一旦爆发也更厉害!
所以仁人君子,在敬兄爱弟这一伦理道德问题上,不敢说无怒无怨,只说兄弟之间不隐瞒,有了矛盾立即消除,不要让它过夜。古人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与子女之间,原本是不可一概论理的。
那些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开始也都是只看见君王与父母的不是之处,细微的祸根不除掉,后来就导致了悖逆正道、绝情于父母的恶果。岂仅是要根除怨恨,不让怨气积压过夜,就连要让父母兄弟从天理上去做,使他们亲我爱我,这也不可操之过急、下手太重。若太急太重,反而造成障碍,不能转化了。所以感化人,主要感化他的心而已。但要能感化他人,首先要感化自己的心,这对至亲的亲人尤其重要。
又曰,有一种名为孝,而实际上并不是孝顺的人。有些大户人家,有的嫌父母年老,声称让他们安度晚年,而将父母安置别处居住;或怕父母固执,而找借口远离他们;或厌其父母老眼昏花,不耐烦欢言笑脸承欢膝下。于是造成了儿女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远,越来越疏,虽然供养生活所需,但父子之情愈少愈轻,心意和脸色都很冷淡,只尊而不亲了。
还有自称为孝而不能说是孝的人。这种人只知顺从父母于情,而不知还应顺从父母于理。或任其父母偏执,而暴戾于一家;或听凭其任意胡作非为,而取憎恨于乡里;或袒护父母的奸YIN私情,而得罪于天地神明。随顺了父母的欲望,而忘记了他们的身心,促成了父母的恶行。《孝经》说,因为父母有力争力劝的儿子,才能为父母安养其身,传扬美名。不然的话,即使其子身居高官,显贵荣耀,也只会愈加传扬父母不道德的坏名声,同时也更助长了他们不道义的气焰,这可以说是孝吗?
又曰,犯了重大罪恶而遭受五刑(五刑:古代的主要刑罚,通常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处罚的,固然没有比此更不孝的。然而有四种父母,特别需要儿女的孝顺,若是不孝,其罪过更比他人深重。一是老,当父母年纪渐老,身体逐渐衰弱时,饮食起居还能够自理。但是到了老态龙钟,扶着拐杖也会跌倒时,睡觉起床都需要别人帮助。二是病。身患重病,长年累月缠绵病床不起,大小粪便失去控制,衣服被盖污秽脏臭。当子女的,最难服侍的只在此时,而父母最依赖子女的,也只在此时。三是鳏寡。老年失偶,形影相吊,孤单无伴,寒暖谁来相问?心里的话向谁去说?即使儿孙满堂,那年轻力壮的,各自拥妻抱子;年幼的,都熟睡酣眠。漫漫长夜,滴漏(滴漏:滴漏计时,古时的一种计时方法。)之声不愿听闻,冰冷的被子像铁一样,何时温暖?四是贫乏。由于一生竭尽力量抚养儿女,身体衰弱了。儿女的婚嫁迎娶,钱财也耗光了。健壮的年轻人,都在经营自己的安乐窝。年老的穷人,低头叹息徘徊。看见好吃的东西,馋涎欲滴,像叫花子一样吃三餐饭而忍气吞声。他的儿子怎不想想,我这个身体是从哪里来的?却常常抱怨父母没有什么东西留给自己!
以上几种年老之人,他们的怨气最能动天地。那些劝人行善的,在此处尤其应当强调指出,对此等老年人更应加意尽孝奉养。
姚若侯说:“一般父母生育儿女,最早也得二十三岁。子能成家立业,自挣钱财,或身登贵显,最早也得二三十岁。而作为父母的人,等到子能养老时,最早也是五六十岁了。到了这个年纪,好比手上拿着一支短蜡烛而走长夜,投奔住宿还怕来不及,哪里敢中途逍遥呢?作为人之子,拥妻抱子,饱食安睡,同衾共枕,漏尽鸡鸣(漏尽鸡鸣:古时用一种器皿盛水滴漏计时,当器皿中的水滴完,天就亮了,故说漏尽鸡鸣。),他哪里想到堂上白发眼暗的老人,日子又减少一天呀!妻子儿女正年少,以后的享用还长,何况妻可再续,子可再生,而自己的生身父母却是一去不复返了,纵使上天入地也寻觅无门,悔之何及!危险啊!幸亏双亲还在,一方面欢喜庆幸,赶紧行孝,二方面忧虑父母来日无多,不久就要离开自己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