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EQ的高低,其实是因对象而异的


2015/5/22    热度:180   

  自己EQ的高低,其实是因对象而异的

  不知你是否也觉得,自己EQ的高低,其实是因对象而异的。通常的情况是,与一个人的距离越近、感觉越亲密,我们的EQ也就越低。
  因此,在公司里,老板在众人面前大骂你白痴,你点头称是;但是回到家,听到另一半轻声问为什么晚归,就会气得火冒三丈;好久不见的朋友询问你的终身大事,你感觉温暖在心,但是同样的话出自爸妈之口,就变成了干涉隐私!
  看来,我们能够对一个人实施的最残酷的惩罚,似乎就是让他变成自己的亲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身为一个读心理学的EQ研究人员,我个人对这种“厚他人而薄家人”现象,有以下的研究心得。
  首先,我们认为自己有权“活在家中,做我自己”。
  在外面时不得已,必须装模作样,回到家,如果还需要口是心非地度日,那么日子怎么可能过下去呢?
  其次,对家人,我们有着“亲爱的,你当然应该能够懂我的心”的期望。
  如果是一个刚认识的外人,那么他也许会误会我的意思,但你们跟我相处了这么久,怎么也能不明事理、扭曲污蔑我的想法呢?
  在外面忍气吞声了一整天,心中累积了许多不满和挫折,这些没有抒发的负面能量不断地积累膨胀。回到家,自己就好像一壶快要煮开的水,只要找到一个宣泄的机会,后果就是气壮山河、惨不忍睹。
  种种这些因素综合在起来,很容易导致客厅成为“战场”、亲人变成“仇人”的“惨剧”。
  仔细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厚他人而薄家人”的作法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
  其一,家人绝对比外人重要。
  最起码,老板及客户甚至朋友都可再找,而自己的家人却是一辈子的牵挂,当然更应小心营造彼此的关系。
  其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也一再地提醒大家,家庭生活在我们的身心发展上占有重要分量。
  家人气头上的一句尖刻的话,比起外人的污言秽语更容易对一个人造成难以修补的负面影响。
  因此,如果你身为父母,一心一意盼着“孩子,我希望你的EQ比我的高”,则更该审视一下自己的做法了。
  如果能够换一个角度来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并且能够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做到,那么亲人就不会变成“仇人”,自己也不会再为小事感到狂躁了。
  愿人人都能够时刻保持一颗温柔的心,努力珍惜和疼爱自己及自己所爱的人,特别是家人。

  中国佛教故事网 佛教经典故事 因果报应故事 感应故事 智慧故 

五明学佛网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 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