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门章


2014/9/3    热度:454   


  念佛法门章
  果化居士作
  念佛的功用很多人不明白,认为是村氓老妪之为,愚夫愚妇所行。他们不相信念佛有什么效力,乃至轻视和反感,这就十分的错了。下面就分别解说念佛法门的道理。
  一、为什么要念佛?
  我们处在佛教的末法时期,这时的众生,根机下劣,福薄命浅,智慧未开。如果只凭借修习禅定这样的自力法门,是根本无法出离生死大海的。故《大集经》云:“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这是真的吗?
  我要说,千真万确!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根机浅薄,不具利根,对于外境,随波逐流,攀缘执著;对于诸多烦恼习气,不能断除,因此很难得定,更不能够速入甚深禅定,证得圣位。其有甚者,于定中境界无法分别,乃至著魔发狂。这都是不能正确领会佛法的惨痛教训!我们作为佛弟子,更应该知道,诸佛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不虚的。《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所说一切法,应当深信不疑!
  所以,对于末法期唯一的解脱法门----念佛法门,我们应当认识清楚。
  二、念佛法门有哪些殊胜之处?
  从修行的环境来说,我们处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里烦恼众多,众生难以摆脱而得清净。而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广大慈悲的愿力成就的,清净庄严无比(详见《净土三经》)。阿弥陀佛以本愿力,接引众生往生极乐国土。众生可以不必证入圣位,带业往生。在极乐世界的清净环境中修行,衣食自然,所愿具足,无三恶道,无诸烦恼,无造恶因缘,无魔来扰;因为承佛威神力,有超越一切世间的五神通,并能时时聆听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转大法轮,更兼寿命无量,故而能顺利地修成正果,得无生忍,直至一生补处,究竟成佛。
  再从修行的步骤来说,如果依禅定法求解脱,则要依次入于初二三四禅并四空定,进而入于金刚喻定与灭尽定而得空忍。依教相讲,要断除八十八品见惑与八十一品思惑才能出三界。初果须陀洹断除见惑,需经七生天上,七返人间的漫长修行方能了生死;二果斯陀含亦要一生天上,一返人间;三果阿那含欲界思惑已断,仍要在五不还天渐次修行,才能断尽思惑而证四果阿罗汉。若是钝根三果,还要生到四空天,才能证四果。古德把这个过程比喻为“百尺竿头重进步,撒手天空另有天”,可见这个法门是非常难的。而念佛法门则不同,不需要经过这样一步步的修证。虽然没有断除见思烦恼,但只要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则可凭借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力和自己的信愿行力,命终蒙佛接引,得以往生极乐国土,乃至十念皆可往生,所谓“带业往生”。花开见佛,见思烦恼不断自断了。为什么呢?因为净土的环境殊胜,无造恶因缘,所以能不退转,直到破除尘沙无明,成就无上菩提,这是何等直截简易的事啊!故古德有云:“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一株竹子里住着两只虫子,它们都想从里边钻出去。于是其中一只就一直向上爬,一节一节地将竹子咬穿,最后经过了很长的时间,费了许多力气才出去。另一只虫子则横着去咬旁边的竹壁,很快就咬穿爬了出去。这竖出的用来比喻自力法门的艰难,而那横超的便用来比喻念佛法门的简易。所以古德又把念佛法门称为“横超三界”。可见,念佛法门是何其殊胜!
  念佛法门又是不二法门!有人可能要问:“不二法门是大乘空宗的学说,而念佛是净土宗的内容,这二者如何能混为一谈呢?”我要说这是著相了,不解诸佛法要!《金刚经》云:“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佛法是辩证的。以念佛心观察众生,当见众生人人是佛,而不见有我。慧弘法师曾说过:“念佛,不是佛念!”其含义是非常深刻的。这里包含了谦卑心、欢喜心、平等心。见众生平等,则以往妄想执著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皆化为乌有,不复存在了!这就是念佛而得无我,无我即空,即无生法忍,即真不二法门!这样一分析,念佛法门在本质上与其他法门又哪里有什么不同?这就叫作“念佛三昧”。所以,念佛法门是我们末法众生的不二法门,殊胜难量!
  末法众生福薄少慧,必须藉念佛力来修福修慧。佛菩萨是无上清净福田,念佛所得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许多经上都肯定了这一点。岂止是念佛,即使是一瞻一礼,一合掌一点首,乃至一念恭敬心,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永不堕于恶道,常生天上,速得涅泮。可知福德难量!念佛之时,不只是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而是所有的佛菩萨都欢喜赞叹你,放大慈光加被于你。《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于念佛功德,及诸佛菩萨的加持,业障消除,本自具有的清净智慧就会显现出来,无边善果自然成就!
  明白了以上这些,为什么要念佛也就不言自明了。审视现代佛教行者,无论禅、律、教、密、净,念佛法门都是不可缺少的主修或辅修的法门。故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古今大德,无不赞叹。我们更可以看到,在很多佛像里面,无论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弥勒地藏,这些一生补处的大菩萨,手上都拿着念珠,念佛不止。在经典中,十方诸佛和大菩萨们都同声赞叹和称扬净土法门。由此可见,净土法门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诸佛菩萨亲口所说,并且身体力行的胜妙法门,我们作为凡夫初学,有又什么资格执著邪见而不去念佛,甚至于诽谤念佛法门呢?
  三、念佛为什么能往生?
  阿弥陀佛在往昔为法藏比丘时,曾发下四十八宏誓愿,利益人天。以本愿力,成就了清净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并接引念佛人往生极乐净土,这是诸佛菩萨的秘密庄严,是不可思议的大神通力。这是诸佛菩萨成就的往生外缘。(详见《无量寿经》)
  我们念佛,就会得到佛光加被。这种光是十分柔和,十分清净的,可以令众生身心安乐,烦恼息灭,疾入禅定。古德们曾说过这样一个譬喻:我们众生的心识就象是被灰尘蒙蔽了的镜子,而每一句佛号就象一滴清水。念佛一句,这一滴清水就会滴在镜子上,洗去一些灰尘。久而久之,终会把灰尘全部洗净,露出本来清净的自性。所以,念佛的最大效用在于清净自己的识田,断除诸般妄想烦恼。《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自己的识田清净了,自然成就一切福德;福德具足,自然可以往生。这也就是“一切唯心造”的道理。
  事实上,我们常见的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阿弥陀经》中,在“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后缺21字,这段文字在异译本中为“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隋襄阳石刻二十一字脱文)。另外,小经(《阿弥陀经》)唐译“生彼佛土,诸有情类。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非少善根。诸有情类,当得往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善导大师释此文云:
  “极乐无为涅泮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七日七夜心无间    长时起行倍皆然
  临终圣众持华现    身心踊跃坐金莲
  坐时即得无生忍    一念迎将至佛前
  法侣将衣竞来著    证得不退入三贤。”
  印光大师著作中谈到此处,也谈到“以专持名号为多善根福德因缘。”类似之文《净宗必读》等均有。(顺便一提的是,鸠摩大师并非有意删减佛经文字;再结合历史上大本《无量寿经》共有12个译本,文字大有出入一事,不难想见是由于译者所依的原本不同;而造成原本大相异的根本原因,只能是因为释迦牟尼佛曾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多次宣说此经!由是佛陀对念佛法门的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佛陀对末世众生的善护念可见一斑!)
  这是我们众生自己成就的往生内因。
  正因为有了这外缘和内因的和合,所以得而往生净土!
  另外,我们凡夫的罪业是相当重的,这是由无始劫以来的贪嗔痴造作而成的。这些业障使我们流转在生死大海中不能出离。而念佛不仅可以修福,还可以灭罪。经云:“念佛一声可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众生可以念佛纯熟,则可于念念中灭却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业障除尽了,当然就出离生死了。其实,这也就是刚才说过的“一切唯心造”的道理。业无形无体,并非实有,完全是众生的种种心念感召而来的。若达到念佛三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中清净,所有恶业自然幻灭,而见自性法身,清净圆融与佛无二。这时,不消说是往生,就连自己本身都是佛了。这正是禅宗强调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大势至菩萨说:“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观无量寿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以念佛所得果报不可说!不可说!
  经上说,佛菩萨于昼夜六时,一刻不停地转大法轮,加持一切众生,无有暂歇。那么。为什么不念佛,就得不到佛菩萨的直接加持呢?这好比打电话。当对方给你打来电话,电话铃响个不停,而你不去接,自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只有当你拿起听筒,才可以和对方通话。佛菩萨对众生的加持,就是打给众生的电话,而念佛就是“拿起听筒”这一关键性动作。大势至菩萨也说过:“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这再次阐明了“相互”忆念的重要性,只靠单方面是不行的。这也是前文所说的外缘和内因共同作用的道理。
  四、念佛法门是自度还是他度?
  念佛是公认的他力法门,但其本质是自度。
  佛陀时代,古印度婆罗门教宣称,非有他度不能得道。而佛证道后,觉悟到世间并没有施福为祸的神,众生本具佛性,通过修行皆可得道,可以自度成佛。佛教里的各个法门,从本质讲都是自度。(“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句话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一切法的究竟,是要反闻自性而得见真如体性,而不是向外驰求能够得到的。)
  念佛也是如此。打电话的比喻已经说的明白:你不去“接电话”,佛菩萨也拿你没有一点办法。试想:若是可以他度,那么佛菩萨以大慈悲故,早令一切众生成熟佛果了,何以尚有六道轮回、三途八难呢?可见,佛菩萨虽然神通自在,但也只能助缘,而不能造缘。佛菩萨不是可以任意施为的神,这也正是为什么佛教是无神论的原因。
  但是,我们又必须知道佛菩萨助缘的殊胜。自力法门如同步行,路遥而步缓;他力法门好象乘车,轻捷而速疾。对于根机浅的众生,他力愈显得重要。因为虽然八万四千法门皆可得道,但绝大多数法门,尤其是自力法门,是相当难的,而人的寿命又是非常短暂的,未及得道,无常已至。一经轮转,所学悉皆忘失,更有来世因福造业,乃至毁谤三宝,命尽后沉沦恶道。经云:“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这是非常可悲的!因此,千万不可忽视他力助缘!而这个“他力”又与外道所说的“他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昔有一居士曰:“念佛有什么希奇?”印光大师呵斥说:“念佛虽不希奇,世间无几多人念。顶不希奇的事,就是吃饭,全世界莫一个人不吃饭,此种最不希奇的事,汝为什么还要做?”又曰:“仗自力了生死,有如此之难;仗佛力了生死,有如彼之易;而世人每每舍佛力而仗自力,亦莫名其妙。今二语为之说破:只是要显自己是上等人,不肯做平常不希奇的事之知见所误也。”
  故而学佛人应了知佛法的自度为本,他力殊胜。二者绝不可偏废其一。只知自度,无视他力,是愚痴邪见,轻佛慢法;言说他度,不晓自度,是外道邪说,谤佛谤法。二者皆有无量无边的罪业。佛弟子不可不深省察之!
  五、念佛法门与其它法门的关系.
  通观学佛人常有一种弊病,便是修禅者以参究为最上法门,念佛者以净土为最上法门,修教人以止观为最上法门,修密者以相应为最上法门,扬己抑彼,乃至互相轻视抨击。殊不知若是有“最上”的法门,则世尊以大慈悲故,必然全力弘扬,何必辛勤教化四十九年,宣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开演八万四千法门?直接以“最上”示人,岂不事半功倍?故知只有最应机之法门,而没有最上之法门。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法门各异,而法法平等;法法平等,却不碍差别。
  佛说法四十九年,而实无所说,何以故?是因为众生皆有佛性,智慧功德与佛无二,而佛法以开示众生回复本来面目为宗,八万四千法门皆为舟筏,至彼岸则舍。换句话说,佛所开示的一切法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要破尽无明,而不是要修集一切法门。周利泮陀伽长老以极钝根,依“扫帚”二字而证道果,正是此故;二十五圣殊途同归,皆证圆通,亦是此故!以佛法“非实非虚”,实无所得故,故曰“法法平等”。又,佛开示八万四千法门,皆因众生根机各个不同,故因机施教,所以法无优劣,只为应机。故曰“法法平等”。
  佛法是应机而说,所以每个人因不同的根机,而有最应其机的法门。禅宗接引上根者,中下无份;教下接引上根中根者,下根无份;而净土三根普被,无论利钝。(三根普被,并非意味着念佛法门容易,下根都可以修得,而是说三根之人依念佛各得利益,或大或小,视根机而定,上中下根于法皆相应耳。)学人应于择法时审慎考虑。法深根浅,则为增上慢,久后必生烦恼;法浅根厚,则如食而不饱。此二种皆大不利于修行。故曰“不碍差别”。
  又,有“最上法门”之弊病者,乃是谤佛谤法!佛立“戒定慧”为三学,怎可偏废?又怎可搀杂门户之见?念佛法门同样如此。念佛法门通于其他法门,貌似浅近,实则义理深奥。(可参看《藕益大师示念佛法门》和夏莲居老居士所著《大经合赞》,敬附于后。)但亦不可以因为念佛法门与“戒定慧”相通,而认为念佛为最上法门,而忽视其他法门。须知法门之间皆有微妙差别,各有侧重,不能以一盖全。譬如净土法门法师说:“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此语是警戒空谈教理,轻视念佛者的,而非指念佛者可尽废定慧之学,切不可误解。以前也发生过念佛者因多闻不足,虽大精进却遭魔扰的情况。
  学人亦应认识到,我们处于末法,此际唯念佛法门是最应我等之根性的法门。自力法门难修难证,念佛法门安全简易。故而古今无数大德均致力于弘扬念佛法门,其良苦用心岂可不知?又安忍辜负其心?学人于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所以,念佛者应根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而制订适合自己的功课。
  六、以“念佛精进”为第四“法印”
  世尊立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泮寂静”,用以判定正法:无此三者,即为外道。如今,佛弟子需以“念佛精进”为第四法印,区分正邪,维护正法。
  日本佛教的日莲宗宣称世间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皆为念佛所致,声称念佛会下地狱,所谓“念佛无间”。这是打着佛教旗号的外道邪魔,世尊在世时已经预言了他们的存在。透过这些荒谬而恶毒的诬蔑,不难看出,念佛法门令外道邪魔们如何的胆战心惊,寝食不安,必欲除之而后快。这就更说明了念佛法门的殊胜,可以令一切众生成就菩提!而一个正信正解的佛教徒,是不会被这种邪说所迷惑的。试问:是先有地震火山这些自然现象,还是先有佛教?此问一发,邪说即刻体无完肤!吾所见所闻一切大善知识、大德高僧,无不致力于弘扬念佛法门,唯有福薄智浅之人,不依此法门;吾所见所闻诸多圣贤示现的种种祥瑞,无不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念佛法门的真实与究竟!佛更记别念佛之人:“当知是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末法后期,诸经灭尽,唯有《无量寿经》多存世百年,众生值遇,无不得度。念佛法门的重要地位就更无可替代了。因此,佛弟子不妨以“念佛精进”为第四法印。合者,随喜赞叹;背者,破斥驱逐!我想,对于此举,诸佛菩萨一定会慈悲赞许的。
  七、应如何念佛?
  念佛可以高声念、默念和金刚齿念。
  经云:高声念佛获十种功德。一者能排睡眠,二者天魔恐怖,三者声遍十方,四者三途息苦,五者外声不入,六者令心不散,七者勇猛精进,八者诸佛欢喜,九者三昧现前,十者往生净土。(莲宗六祖,弥陀化身的永明延寿大师,也常常以此教人。)
  但高声念佛易于疲劳,默念易于昏沉,所以最为普遍,最易掌握的方法,当属金刚齿念。所谓金刚齿念,就是声音在于唇齿之间,以自己听清为宜。这三种方法可以灵活掌握,高声念佛疲劳了,可以默念;默念昏沉了,可以高声念,大可不必拘泥。
  念佛时最重要的是,无论出声与否,自己一定要听清楚,务必使每一句佛号都过于耳根,入于识田,这样才事半功倍。初习念佛时,所有人都会感到杂念纷飞,心念四处攀缘。这并不要紧。要知道,这是进步而不是退步。莲池大师说:“汝之能觉妄念重者,亏这句佛号耳。如不念佛之时,澜翻潮涌,刹那不停者,自己岂能觉乎?”又说:“万念纷飞之际,正是作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又云:“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譬如一人浓睡,一人唤云:某人!则彼必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摄心。”
  菩萨曰:“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诸念澄清,心境寂照,证入念佛三昧。然平日必须多念。从千至万,心无间断,则根器最易成熟。若强之使一,终不一也。”
  念佛切忌杂修,因为杂修会造成分心,导致修行不能成功。藕益大师说:“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古德也说:“专修者,一人修一人得度,百人修百人得度。杂修而得度者,未曾有也!”倘昨日持咒,今日念佛,明日参话头,最后必落得一无所获。最宜万缘放下,依于念佛,一门深入。若无所成就者,诸佛妄语!
  初学者按照上面的方法精进,是一定可以往生的。
  八、何以九品往生而有差别?
  根据《无量寿经》所说,是因为诸念佛者修习戒、定、慧的不同程度而分为九品,这些看一看经就可以完全明白的。在这里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说。
  比如有人,念佛仅仅为了求财求子,祈祷吉祥等事,而不明白念佛的真正目的和功用,这些人虽然也种下善根,并积下大福报,但这一世是很难往生的;即使往生了,也只是下品下生,这叫做“愚昧念佛”或“迷信念佛”。又如有人,虽具利根,于念佛法门,常怀疑惑,信心不坚。“因信罪福,乃修习善本,愿生净土。”往生之后,生于西方边地,“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行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这叫做“疑惑念佛”。再如有人,念佛不断,心渐纯熟,但常计较功德多寡,实际上,他们的心并没有完全放在佛号上。这叫做“著相念佛”。
  假如有人,心系佛号,不为外境所转,不住于相,信志坚定,了达念佛因果。更以精进,行住坐卧念佛不止,能做到不念自念,无念无住,彻见自性。是人往生之时,必是上品上生,花开见佛,悟无生忍,侍佛左右,广度众生。此名“真正念佛”!
  换言之,愚昧念佛,念在口上;疑惑念佛,念在耳中;著相念佛,念在心里;真正念佛,念念无住,念在自性!
  明心见性,是真念佛!
  因有此数种念佛而有九品差别。念佛人不可不察!
  九、破除对念佛的名相执著
  净土并非只有西方极乐世界一处,此外还有药师佛的净琉璃世界,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毗卢遮那佛的华严海藏世界等等。佛菩萨有无数,净土亦有无数。但有的净土是很难往生的,需要证果以后方能往生,有的净土甚至需要地上菩萨乃至一生补处方可。而极乐净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即使是博地凡夫,五逆四恶,只要信念专一,愿行具足,皆可蒙佛接引,往生净土。既然极乐净土有如此大方便,学人岂复疑哉?
  就称名法门来说,诸佛菩萨的名号皆可执持,比如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无不可称念,随愿往生。
  
  有人闻说诸佛菩萨的名号,以及他们的功德庄严,心生大欢喜大恭敬之心,赞叹瞻礼,这非常好,功德无量!但也因此产生执著,念这尊佛,又舍不得那尊佛,以致不知道该去修哪一名号好,甚至心下烦恼,生颠倒想,这就不好了。
  
  其实,说到底还是不明白念佛的道理。前文讲了念佛的原理在于“相忆”。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在名相上执著了。要知道,念一佛名号即念诸佛名号。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二:第一,无论称念哪一位佛菩萨的名号,这个人都会得到所有诸佛菩萨的欢喜赞叹,得到他们的慈光加被,并得到诸佛菩萨及诸天善众的护持,使其不为诸魔恼害。《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经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专念一佛,入三摩地,则为法供养一切诸佛菩萨,无一空过。是人因见自性体空,而于不可说不可说极短刹那中,得见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是为法供养,功德最胜!第二,佛菩萨无始劫来,化身无数。故此一佛有无数名号,而一名号又为无数诸佛所共有。《宝王论》云:“释迦佛在世时,有翁婆二人,用谷一斗计数,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佛云:我别有方法,令汝念佛一声,得多谷之数。乃教以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以此可知前说不谬!(但也不要对此称名法门产生执著。念佛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金刚经》云:“是福德,非福德性。”重要的是念出自性,所得功德最胜!)所以不要执著诸佛菩萨的名相,称念的效果是一样的。念阿弥陀佛可以往生,念大势至菩萨也可以往生;念文殊菩萨可得智慧,念普贤菩萨也可得智慧;观音菩萨有愿必满,难道其他佛菩萨就不是有愿必满吗?
  这样一说,还会有什么执著呢?
  净土的经典,如《无量寿经》、《观音普门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药师佛本愿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最宜通读,放在一起来研究,抛开名相,便知念佛的奥妙了。读《无量寿经》,则知佛身胜妙,净土庄严,念佛目的;读《观音普门品》,则知诸佛菩萨的现前体用,普门示现,随念感应;读《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则知诸法如义,法法平等,门门圆通;读《药师佛本愿经》,则知念佛的种种功德,种种果报,不可思议,不可言说;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则知诸佛菩萨愿心广大,用心良苦,开设无量方便之门,示现无边神通之力,利益一切有情!诸经虽然各有名相,所讲的内容,却是所有佛菩萨的功德庄严!
  由上可知,念佛法门是诸佛菩萨的秘密庄严法门,不可思议!关键不在于执持哪一个名号,而在于声声入耳,把自己的自性念出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十、结篇
  通过以上九个方面,粗浅地解释一下念佛是怎么回事。这只是念佛法门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则需要念佛者自己去体会,去实践,去领悟,因为佛教重“行”重“证”。念佛法门是无上胜妙庄严法门,普摄一切根机的众生,众生值遇,无不得度!“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所以,我们应当一起发愿:
  “唯愿于一切诸佛,承事供养礼拜,乃至昼夜思惟佛刹,及佛身功德。尽未来际,宁舍身命,此愿终不退转!
  
  “唯愿于诸佛所说皆当信解;于一切净土经典,欢喜领受,顶戴奉行;于净土法门,弘扬流布,广为人说,无有懈怠,尽未来际,宁舍身命,此愿终不退转!
  
  “唯愿于净土法门,断疑断惑,正信正解,破除执著,勤求精进,以此功德归向净土,求于无上菩提,而后回入娑婆,广度众生,不贪安养。尽未来际,宁舍身命,此愿终不退转!
  愿以写作之功德 普施回向诸法界我与一切诸众生 皆共成于无上道
  南无十方三世佛法僧宝(三称)
  附一:《藕益大师示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可惜今人,将念佛看作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即不深,行即不利,终日悠悠,净功莫克。设有巧设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以参究谁字为向上。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离过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谈玄?只贵信的及,守的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三万五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起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著相,要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利。饶汝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绝用不著!珍重!
  附二:《大经合赞》
  欲修净业者必读此经,因其为净宗诸经纲要故,非读不能深入故,读之能得总持故。已修净业者,不可不读此经,因其于世出世间因果、苦乐,详赅无遗故,非熟读不能坚正信故,又于极乐依正修持法式,非读此不易明了故。
  习禅者须读此经,因此法门即无上深妙禅故,弥陀即自性故,净土即惟心故;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故;又即净即禅故,净外无禅故,不信净土即不信禅故,亦即不信自心故。
  学密者须读此经,因自经首上师说法,入灌顶阶,受菩提记,以迄道场庄严,本尊放光,全部具足四种曼陀罗故,又密严不离极乐故。
  宗贤首者不可不读此经,因诸大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处处导归极乐故,纯显理事无碍故,又即小本《华严》故,极乐即华藏故。
  宗天台者不可不读此经,因随文虔诵,止观已具,不历次第,自在圆顿门中,即境即心故,会三归一故,又即《法华》即所谓“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故。
  宗法相者不可不读此经,因极乐依正即法相故,信愿持名是唯识故,由愿生而悟无生,由依他而证圆实故,入有得空,转识成智故。
  已持小本者再读此经,顿觉心地开朗;读此经再持小本,更见简妙精切。依此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方得一心不乱故,不能专念决难一心故。
  读《观经》者再读此经,益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故;因其于出世三福阐发更详故。又日观、水观乃至宝树菩萨佛观,较之《观经》简要易修故。
  未信佛者不可不读此经,以此经能起正信故,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故,一染识田永为道种故。能读此经,即不信佛亦不失为善人故。
  喜文字者不可不读此经,因此经皆汉魏唐宋原文,雅洁简练故,熟读能悟作文方法故,能使文境高妙故,又由文字般若以起观照,能达实相故。
  向大乘者必读此经,因经中云:如说修行,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是人已曾值过去佛授菩提记,无量亿菩萨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故,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故。
  学儒者不可不读此经,因一向专念,即是诚意正心故;发菩提心,方能明德亲民故;同生极乐,方可谓之止于至善故;举凡《易》之寂感,《书》之精一,《礼》之毋不敬,《诗》之思勿邪,皆在此经之内故。
  无论治军、从政、求学、经商,皆不可不读此经,因其能对治贪嗔痴故,消业去习故,增福开慧故,能矫正人心,移风易俗故,能消灾化劫,使国运昌隆,世界平安故,是无尽宝藏故。
  无论僧俗男女,皆不可不读此经,因其普被三根故,能治众病故,拔苦与乐故,是破暗之明灯,业海之慈航故,实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故,是以十方诸佛同赞故。
  ----摘自《大乘无量寿经解》夏莲居著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