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般若摄颂浅释 第四十四课


2014/9/3    热度:443   

  

索达吉堪布:般若摄颂浅释 第四十四课

 

  下面继续讲《般若摄颂》,今天讲第二个问题。

  壬二(虽无分别然行事不相违之比喻)分三:一、以幻人之喻说明不分别对境有情;二、以幻化之喻说明不分别作者;三、以木匠工巧之喻说明不分别果。

  癸一、以幻人之喻说明不分别对境有情:

  人中幻人无此想:取悦此人彼亦行,

  见显种种之神变,彼无身心亦无名。

  在座的各位都清楚,般若法门跟其他佛教内容比较起来比较难懂,所以在理解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困难;而净土法、加行法等简单法门,在讲述的过程中可以用大家能理解的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解说,所以比较好懂。而般若不管怎么样用语言来描述,实际上它就是一个超越分别思维境界的深奥之法。一般来讲,没有一定境界的人讲也讲不出来,即使依靠经典和论典作一些讲解,若对空性法门没有前世的串习,即生中又没有信心和欢喜心,这种人就很难解开其中的密义。所以在听受般若法门时,大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

  故我希望出家在家二众:如果能听懂,依靠甚深空性教义就能遣除或烧尽我们相续中的轮回种子,对未来的生生世世来讲,这都非常难得;如果实在听不懂,哪怕听一堂课,它的功德和利益也无量无边。而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后,每天都迷迷糊糊、浑浑噩噩地虚度时光,并没有真实地修行,即使有些修行也成为人天乘之法,所以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就是闻思修行般若。

  下面我们就以欢喜心和清净心来共同学习般若。一切万法本来都远离四边八戏,所以并没什么好分别思维的,因为真正佛菩萨的境界,并不是我们心里的种种妄想能分别执著的。而安住远离言说思维、超越分别妄想的不可思议境界时,自然而然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可能有人会想:我安住空性时能不能利益众生呢?即使你在显现上并没有亲自去利益众生,但若有一定的修行境界,通过入定或观修,也能间接让无量无边众生得到真实利益。

  若有人问:获得无分别境界者是怎么利益众生的呢?因为要利益众生,首先要思维,然后才能去帮助,如果没有分别,怎么能利益呢?实际上无分别也可利益众生。

  首先讲比喻:比如,在大庭广众中,幻化师幻化的虚幻人(其实机器人也可叫幻人),其行为可以造作种种事情,语言也能种种描述或与人沟通,但它有没有思维、分别、执著呢?没有。因为它毕竟是幻化人。所以它不可能想:我今天来到这个表演场所,一定要让观众生起欢喜心。虽然没有,它却能逼真地表演。

  2005年,中科院经过4年研究,完成了我国第一台有表情的智能仿真机器人。它有各种各样的表情,能唱歌、背诗,以及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它能通过精确采集人发声的频率,进行分析,迅速找出对应的话,并做出回答。有些女孩子问它:“我漂亮么?”它回答说:“你比我漂亮多了。”有人开玩笑地问:“你有女朋友吗?”它无奈地说:“妈妈说了,现在不准谈恋爱。”当时,这种机器人每台售价30万元。

  面对这样的幻化人,虽然能让人们生起欢喜心或好奇心,但它有没有执著呢?绝对没有。虽然没有分别念,但它却做了许多取悦众生的事。尽管人们看见它显示各种各样的神变,即展示各种行为和表情等,可是它既没有身体,也没有心识。既然没有设施处,那真实的名称也是没有的。通过学习这个比喻,大家一定要明白:虽然世间中有这样的幻化,但却没有分别念;虽无分别,也可造作很多事情。

  若我们懂得这个同品喻,就能了知菩萨无分别而行极为合理。《大宝积经》中说:“分别涅槃者,不住斯胜道,愚为分别害,不能趣涅槃。超过分别者,无想无分别,于斯大道中,以是而发趣。众圣之胜道,愚夫皆远离,若行此法者,斯道为无上。”《华严经》中亦云:“譬如工幻师,示现种种色,于彼幻中求,无色无非色;菩萨亦如是,以方便智幻,种种皆示现,充满于世间。”可见,利益众生的菩萨在幻化的世界中,可以示现种种无实的行为,但他却没有任何分别执著。

  本经亦云:

  如是行慧永不思,证悟菩提度有情,

  种种生具众多事,如幻示现无念行。

  同样,行持般若波罗蜜多无分别、无执著、无相之义的菩萨,永远都不可能这样执著:我已发了无上菩提之心、我已获得证悟空性的境界、我现在已经大彻大悟,所以我有度化众生的能力。但有些人恰恰相反,比如今天度化了很多众生,不但心里非常欢喜,还到处去宣传:我今天度了特别多的众生,你们应该值得欢喜,还应对我生恭敬心,因为我并不是一般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大菩萨、大圣者很难得到。

  当然,个别菩萨或上师有甚深密意,比如为了让众生生起欢喜心,进而趋入佛门、解除烦恼,他们也会这样说。前一段时间,我们讲上师的密意如虚空、智慧如大海、悲心如激猛的水流……有很多以分别念无法描述的境界,如果真有这样的境界,就可以这么说,即使讲凡夫人认为特别不如法或极其可笑的词语也是开许的。现在很多人说:我是第几世活佛,你的前世是什么、我的前世是什么,所以我有度化你的因缘;如果你各方面不供养我、不配合我,就破坏了缘起,后果将自负。但不知他们是否有特殊密意。

  对真正利益众生的菩萨来讲,今天度化了多少众生或帮助了多少众生,他心里根本不会去惦记、执著。但凡夫人并不是这样,比如今天以布施食品等方式帮助了乞丐,那终生都忘不了。若今天害了别人,可能一会儿就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凡夫人的特征。

  虽然真正具有境界的菩萨并不会执著“证悟菩提度有情”,但事实上,他在世间会示现种种投生,比如转生到飞禽、水生动物等中,以各种各样的身相来利益众生。尽管菩萨为了度化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一直不断地在示现,但全是以无分别的方式行持的。《华严经》四十四卷中也说:“菩萨能如是,普见诸世间,有无一切法,了达悉如幻。众生及国土,种种业所造,入于如幻际,于彼无依著。”

  但凡夫人在得到地位、财富、名声等时,就开心得不得了,甚至忍不住地哈哈大笑;一旦遇到家人死了、东西丢了、地位没有了,就非常伤心,甚至“呜呜呜”地哭。而菩萨已把世间的利害、得失、兴衰等视为如幻如梦,他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就不会起真实的分别念,或像凡夫那样执著。《大乘庄严经论》里也说:“不起分别意,成熟去来今,处处化众生,三门常示现。”其意是说,菩萨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不会起这样的分别念:我过去曾成熟众生,我未来当成熟众生,我现在正在成熟众生,虽然没有此类分别念,但因他的发愿力极其殊胜,度化众生的事业却任运自成——一切时以诸善根于十方世界遍以三乘教门成熟众生。

  的确,有些大菩萨或大圣者,并没像凡夫人一样勤作,天天都操劳,但无量无边众生都信任他、喜欢他,慢慢慢慢他的事业也自然而然成就。我经常想,上师如意宝住世度化众生时,非常快乐、开心。为什么呢?因为他老人家除了每天上午花一两个小时给大家讲课以外,其余时间全部都在修行。长期住在学院的金刚道友都清楚,法王在学院时,从来不会像我们一样:上班时天天跟人斗争,别人失败了自己就高兴,别人胜利了自己就伤心。为什么真正的大菩萨无论到哪里人们都自然而然恭敬他呢?因为他真正通达了一切万法在胜义中是空性,在世俗中是如幻如梦的境界,也即在心中现前了证悟。因此,获得这种境界非常重要!

  对在座的道友来讲,无论你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只要努力闻思修行决定可以证悟,就像《窍诀宝藏论》里面所讲的一样。如果没有努力,甚至没有信心,整天都拿着内容不清净的小说看,或者看电视、看电影,那甚深的般若空性绝对不可能在你心里面生起来,因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相违之故。

  就像火存在的地方水不可能存在,或水淹没的地方火焰不可能熊熊燃烧一样(此乃就一般而言),当世间的杂念越来越强盛,贪嗔痴越来越猛烈时,相续中的信心、悲心、智慧,或圣者七财慢慢慢慢就会灭尽。所以,在座的道友皆应对圣者不可思议的境、行生起信心和希求心,否则想真正学习空性法门,乃至通达、证悟都不可能。

  无论是藏地还是汉地,很多大德从小都对空性法门有信心,因为有信心才会去追求,追求后自然会有结果。如果一生中都像世间的猪狗一样,除了吃的东西以外其他都没兴趣,那就是没有理想的人。所以,除了衣食住行以外,人还应有最上等的追求。因为,想生生世世获得快乐,必须希求能带来光明的佛法。如果没有这样的希求,也要追求世间中其他有价值的真理。所以,大家在即生中皆应希求真理,而不应散乱于无意义的琐事。

  癸二、以幻化之喻说明不分别作者:

  如佛化现行佛业,于行骄傲毫不生,

  如是行慧巧菩萨,亦如幻化显诸事。

  就像寂慧如来的传记中所讲的一样,一切佛陀化现为一位佛陀,这位佛陀在众生前讲经说法、示现种种神变,以及以十二相妙行:兜率降凡、入胎、出生、学艺、受欲、出家、苦行、诣道场、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等方式来度化众生。虽然他显现了佛陀的事业,但因他是佛陀的幻化,就不会像世间人一样产生成功感和骄傲心:我来到这个世界作了如何了不起的事业,也没有“我事业已经圆满了,或我佛事已经成功了”等分别念。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仅仅是现而无实的幻化显现,或者说在佛陀的境界中根本不可能有如是执著。

  同样的道理,先闻思、再串习、最后领悟了现而无自性的空性,这样具足现空双运智慧的菩萨也没有分别念。那他不管是讲经说法,还是以种种身相、语言、禅定来利益无量众生,都不可能去执著,即生起实执。所以大家皆应了知,对真正的佛菩萨来讲,不要说生起不清净的执著,就是度化众生的清净执著也不会有。而凡夫人,一旦成功就高兴得不得了,还生起成就感;一旦不成功或有些地方不顺,就开始愁眉苦脸,心里也极其伤心。所以,从度化众生的心态与行为上,也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菩萨,以及他所悟入的境界。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亦云:“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菩萨观众生为若此。’”的确,这些比喻非常好!但不信佛教尤其不信大乘空性的人,会觉得这些比喻也没什么。而真正对空性有兴趣、有信心的人,慢慢思维其中的甚深意义就能了知:虽然在名言现相中诸佛菩萨会度众生,但他们却没有实有的执著;就像有智慧的人看水月一样,虽然水月在他面前有显现,即有恍恍惚惚的水月存在,但他绝对不会像猴子捞月一样,跑到井里去把漂亮的月亮捞出来。可见在世间中,智者和愚者之间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如果谁有真正的佛教教育,也即了知万事万物虽然显现不灭,但它们的本体却是空性的,那在他面前,人们所贪、所嗔、所求的各种眼花缭乱的景象,就会像老人看孩童的玩耍一样。也就是说,虽然在他面前有显现存在,但根本不会像凡夫人一样执著;即使有时看来他会执著,但都是假装的。比如,一个小孩玩具坏了后一直“呜呜呜”地哭,老人见了后也跟着哭,那是不是老人心里真的很伤心呢?不是。他只是随顺孩子,因为他不哭就没办法停止小孩的哭声。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会说:好可怜,这么好看的东西都坏了,甚至他也会“呜呜呜”地假装哭起来。但这并非真实。

  以前,佛印禅师和苏东坡有这样的故事:有一次,苏东坡准备到佛印禅师那里去,并提前给他去了一封信,说:我要去你那里,但你不要来接我,应像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

  以前,赵州禅师有三种接待。上等接待:禅师一直睡在床上不起来,来了以后打个招呼;中等接待:他下床在自己的门口等着;下等接待:他到山门外去迎接。有时我去学校,有些老师到院子门口来接,这是下等接待;有些在自己房子门口接,这是中等接待;有些干脆不接,去了办公室也不起来,还用特别恨的眼光看着,这是最上等的接待。按赵州禅师的习惯来讲就是这样。

  虽然苏东坡要求禅师以无接而接的方式来接待他,但苏东坡来时,佛印禅师却站在寺院最外面的门口隆重接待他。这个时候,苏东坡觉得找到了很好的理由,便通过禅话来取笑禅师。他说:我本来让你不要来接,但你偏偏要接,那说明你没有赵州禅师那样的境界。当时佛印禅师说了一个偈颂:“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又作‘三’)门迎赵王;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或‘大千都是一禅床’)。”意思是说,赵州禅师当年缺少谦虚的美德,所以不出山门迎接国王;这怎能比得上无量无边庄严法相的金山寺,和我以三千大千世界作为禅床的无相境界呢!言外之意,你苏东坡只能以肉眼见到有形的床,而在我的境界中,所有世界全部都是禅床,或者说虽然我出来迎接,但根本没有离开过禅床,即禅定的境界,只不过你的境界太差了,根本看不见。自然苏东坡又败给了禅师。就像这样,他们以前世的因缘,经常在禅宗的境界上作一些辩论。

  本颂也讲,真正的善巧菩萨,他能如幻化、幻术般地在众生前显示一切事。但我们在看到某位菩萨、上师、大德显现各种各样的形象时,也许会很难接受。比如赵州禅师,国王来了他还在床上睡着,甚至打招呼也是睡着的,如果换了我们,可能会特别不高兴。以前法王在世时,有一次法王坐在法座上,一位领导坐在下面铺的地毯上。后来那位领导特别不高兴,他说:“怎么堪布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让我坐在特别硬的地上。”但实际上,真正有一些佛教的境界,就不会这样。当然,我们对这些人要求太高了也不现实。

  因此,平时我们心里就要观清净心,因为很多佛菩萨化现的大德都有甚深密意;我觉得这样的教言凡夫人都应记在心里。如果完全按我们的分别念来揣测、衡量,那就成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世间学生也不理解老师的行为,如果老师用鞭子打,学生就会特别讨厌老师,但他长大后就会明白:我如今有如是智慧和能力,全来自当年老师的严格要求,所谓“严师出高徒”是也。

  以前读小学时,有一位老喇嘛对我很严厉,现在我越来越感激他。当时,我每次打篮球或跟其他小孩玩的时候,一想起来他的脸色就特别害怕:不行,现在必须离开玩耍的群体。虽然当时自己也认为:其他小朋友都很快乐,可是我因为有了这么一位老师,一点自由都没有,我什么时候才能离开他啊!虽然自己想了很多办法离开他,但都没有成功。前两天我还梦到自己已经离开他,而且修了一个小小的房子。但结果,依靠这位老喇嘛,让我学了很多知识。话说回来,凡夫人对菩萨的行为很难接受,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癸三、以木匠工巧之喻说明不分别果:

  巧木匠造男女像,彼亦能做一切事,

  如是行慧巧菩萨,无分别智行诸事。

  比如,擅长工巧的木匠能造作男身和女身的像,而所造的男女像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干木活、跳舞等。但它们有没有我做了这件事情、那件事情的分别心或执著相呢?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根本没有思维。同样的道理,行持智慧、具足善巧方便的菩萨,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虽然显现各种各样的身相,也圆满了许多众生的资粮,但他们也不会有执著。《华严经》五十九卷亦云:“一身能示现,无量差别身,无心无境界,普应一切众。”这一卷经文很好,希望大家能看一看。其意是说,虽然菩萨能以一个身体示现无量无边不同身相来利益众生,但他也是安住在无分别智慧中行持的。以前,宗喀巴大师、萨迦班智达、上师如意宝等高僧大德,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也在各个地方示现不同身相来帮助众生,但他们都没有执著。

  《华严经》五十九卷还说:“菩萨住法性,能以自在智,广出随类音,亦复无分别。”意思是说,菩萨安住心的本性时,能以自在的智慧在广大有情前显示各种各样的声音、身相等来利益他们,但他却没有分别。的确,真正了不起的菩萨或上师都不可能有分别心。以前,莲花生大士刚来藏地时,很多人对他的行为都不能接受,但智者们都认为莲师有甚深意趣,或者说没有分别心。达摩祖师在汉地弘扬禅宗时,也有很多人不能了解,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他的无分别显现不可思议。

  也可以这么说,因为菩萨把众生观作幻化人,所以他不可能有“我度化了他们”的执著。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这样讲:“若谁见众生,如机关幻人,彼等极明显,能趣入胜位。”意思是说,如果谁能把众生看作机关幻人一般,那这位菩萨很明显能趋入殊胜的境界。

  在《杂譬喻经》[9]和月称论师的《四百论释》中都有这个故事:北印度有一位特别善巧的木匠,他无论制作男人的像还是女人的像,都栩栩如生,跟活人没有差别。印度南方有一位画师,他画技特别惊人,其所画人也跟真正的人一模一样。一次,这位木匠用木头制作了一位美女,给她穿上衣服,打扮得跟真人无二无别,而且这位美女还可以做供茶、供酒、微笑等服务,但不能说话。然后他请这位画师到他家做客,并让这位美女招待他。到晚上,木匠留画师住在家中,并让这位美女与他共宿,然后就回房间休息去了。

  因为它从早到晚提供的服务非常到位,再加上极其美妙,那位画师早已对它生起贪心。木匠一走,他就想跟它一起入睡,虽然打了招呼,但它一直不来。后来他觉得可能它不好意思,就去拉它的手,一拉才知是个木头人。他特别不好意思,于是不但心想口中也说:我一定要报复这位木匠。然后他在墙壁上画了一幅像,其穿着打扮跟他一模一样,而且画成已用绳索吊死,并且尸体上还有很多苍蝇和鸟在吃着,看起来特别可怕。然后他就藏在床下。

  第二天早上,那位木匠对他一直不开门感到诧异,于是从门缝中往里看,只见客人已吊死在房中。他特别着急,也特别害怕,于是马上撬开门,用刀去割绳子,这时才知是画像并非实际情况。这个时候,画师也哈哈大笑地从床底下出来了。

  在当时印度来讲,他们俩是非常出名的画师和木匠。通过这两件事情,他们也了达了世间上的所作所为特别奸诈、虚妄,也即虽然表面上看来实实在在,实际上并不真实。或者说,通过这次交流,他们悟出了一个道理——一切万法并无真实性可言。后来他们俩都出家了。可是我们这里很多画家和木匠都没有出家。拿圆胜师管的几个木匠来说,可能他们都不会出家,是不是因为做得不太好?不能这样说,应该说好。

  据新闻报道:2010年4月1日(今天是5月1日)那天,在泰国首都曼谷的一家日本餐馆中,机器人服务员为客人上菜。这家日本餐馆是泰国首家拥有机器人服务员的餐馆,顾客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进行点菜,点完菜后机器人会带来相应服务,比如上菜等。它还能以种种表情在客人前唱歌、跳舞,还可以自动到餐桌为客人收走空盘。当时这件事很哄动。

  虽然世间有各种各样的幻化人,但它们都没有真实的分别心。拿刚才这个机器人来说,它不可能有这个客人好、那个客人不好的分别念。就像这样,菩萨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也不会有执著。所以,修行人有很大执著的话,那就说明他证悟空性的境界并不一定很高,应该从这方面来了解。

  壬三(获得如是证悟之功德)分二:一、受到众天顶礼之功德;二、能击败恶魔之功德。

  癸一、受到众天顶礼之功德:

  如是行持诸智者,众天合掌亦顶礼,

  十方世界诸佛陀,亦作赞叹众功德。

  前面所讲的,通达一切万法为空性、具有无分别境界的菩萨,世间众天尊皆会双手合掌,以最大的恭敬顶礼他。可能有人会问:石头、茶杯等无情法也无分别,它们是否受到诸天恭敬呢?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我们现在虽然分别念很重:因痛苦、快乐交替出现,便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或者说,除了酣睡以外,基本上都在患得患失的分别执著中度过;但我们若能好好修行空性,最后达到无分别境界,也能得到诸天的赞叹与礼敬,就像世间中具足无分别慧的智者或高僧大德一样。

  为什么在禅宗和密宗的历史上,无数高僧大德受到那么多人的崇拜呢?其实,人们并不是崇拜他们的身体,也并不是崇拜他们的声音。当然,这也是身体素质非常好的运动员、嗓子特别好的歌星,在老年时不一定能赢得人们崇拜的原因。那人们崇拜他们什么呢?就是智慧和禅定。所以,如果谁真正了达一切万法为空性,那不管他是什么样的身相,人们都会崇拜他。

  这里讲,对如是善巧行持无分别行为的诸位智者,包括世间智者在内的人道众生,和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三十三天的天人在内的天界众生,还有夜叉、罗刹、魔众等非人,自然而然会向他恭敬、顶礼;不仅如此,十方所有佛陀,如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等,皆会交口称赞或宣说这位安住在空性中的菩萨的功德。

  若我们想获得这样的称赞,那就不要看各种各样的世间杂书,也不要在无意义的琐事上浪费时间。如果心能经常安住在空性的境界,一切万法都看得很淡,也就是说,拥有看破、放下、自在的空性境界的话,那包括同行道友在内的所有众生都会敬仰你。我们这里有些法师,相信看见过他们说话、办事的人,都能了知他们有一些境界,心里也会生起恭敬心;而有些相续中并没什么境界,只不过嘴巴会说、身体整天奔波而已,那就不一定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如果人中如此,那非人和天人就更不用说了。

  在《大般若经》中说:行持般若波罗蜜多的人,人和天人皆会恭敬,预流果、一来果、无来果、阿罗汉、缘觉等圣者也会恭敬他,所有诸佛菩萨也会恭敬他,而且这样的菩萨还能远离一切魔障和疾病。

  现在有些爱睡懒觉的人说:“我爱睡觉,通过睡觉可以降伏魔众。”这种说法太愚痴了,因为谁爱睡觉魔王最高兴,那怎能降伏它呢?如果真的想降伏魔众,就要多看一些般若空性方面的书。其他经论实在不能学习的话,你就念《金刚经》和《心经》。若念《般若心经》,所有外魔都不能接近你。《金刚经》中也说[10]:读诵、受持此经的地方,就像塔庙一样,所有魔众都不可能靠近。

  所以,人天一切众生皆应恭敬、受持般若法。《大般若经》中也说:“能疗一切病,世尊今所说,般若微妙药,我等顶戴持。”意思是说,我们皆应顶戴、受持世尊所说的,能治疗一切病的最甚深、最微妙的般若法。所谓“顶戴持”,指以恭敬心受持,并不是说对般若经念也可以、不念也可以。

  现在世间的领导或学者都认为自己的讲话很精彩、很有价值,其实他们的话过一段时间就会作废。比如,七十年代很多领导的讲话现在有没有人行持或接受呢?没有。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一代一代的领导都是这样。世间名人所说的话基本上也是这样。前一段时间,我看了华盛顿、林肯、里根等美国总统的演讲,但它们现在对西方文化还有多大影响呢?在东方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现在又能取出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呢?可是,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给我们宣说的万法皆空的道理,包括科学家、文学家在内的世间智者都极为赞许。那天有一个人说:“佛陀说的法很好啊!科学家也是破不了的哟!”因此大家皆应了知,佛法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我们能受持这样的妙法,应该说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因为,安住在般若空性中的人,十方诸佛菩萨也会赞叹他,就像诸佛菩萨赞叹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一样。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传记中说:十方世界都会赞叹他们的功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恒时安住于空性的境界。可见,并不是仅仅赞叹他们的行为。

  前面也讲了,一切万法的本体本来是现空无别的,若我们慢慢在这样的境界中修行,最后心完全到达这种境界,那个时候就可以做到无分别。其实,无分别智有道位无分别智和果位无分别智两种。一般来讲,凡夫人相似的无分别智可以包括在道位无分别智中,虽然我们现在并不能做到完全像佛菩萨那样,但也可以相似修行。我们每天念修上师瑜伽时,都要观想三世诸佛菩萨的智慧跟上师的密意一味一体,最后上师的无分别智慧跟自己的智慧融合,并如是安住,其实这就是相似的无分别智慧。

  汉地、藏地有些禅师刚开始坐禅时,分别念很重,安住一分钟也觉得很漫长。他们会想:时间到了没有?或者要么动眼睛、要么动嘴巴,一直忍不住。有些在安住的过程中,连自己的语言都克制不了,到时就开始咳嗽等。其实,如果心真正能安住,各种声音和分别念全部能控制。

  当然,现在我们很多人还在道位,有些连相似的无分别境界也不一定有,那要达到无分别念的境界就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要逐渐学习,而且还要长期地学。我希望道友们在一辈子中,都要修学般若空性法门和利益众生的菩提心,千万不要正在讲《中观根本慧论》等时看一看,然后就扔到一百公尺以外的地方,从此之后完全断绝关系。我觉得这样做并不是很好。

  现在有些人生活习惯特别不好,看见她们的行为我就失去信心,觉得特别可怜,除此之外也没办法说什么。她们对有意义、有价值的法本始终生不起信心,而对世间中具有正常智慧者根本不会看或不会想的东西,却当作如意宝那样来对待。这种人无可救药,可以这么说。所以希望自己观察自己:自己来到这里到底是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呢,还是做一个无用的人?千万不要把自己推到垃圾桶里去,否则诸佛菩萨想拯救你也很困难。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饮食,也并不是为了肉体的快乐,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目标。所以,为了解脱,大家皆应不断努力。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