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嗔怒为宽容


2015/5/22    热度:386   

  嗔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通常在自尊或我相受到威胁或损害时最容易出现。大部分的人在受到别人侮辱、冷落、毁谤和攻讦时,会即刻嗔怒,遇事挫折、失败或不如己意时也会嗔怒。嗔怒是一种攻击行为。它具有爆发性的紧张、心跳加快、情绪冲动,一时失去冷静思考和自我控制。所发出的攻击行为包括语言、姿态、表情和直接的暴力行动。

  嗔怒的人有紧张的丑态,且好争好斗,所以很容易堕入阿修罗道。嗔怒者常因小事恼羞成怒,争执不休,以致干扰或破坏了平静的心情,造成生活上严重的苦恼。唐朝的拾德说:

  “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

  无嗔确实是生活上很重要的格律,只有把嗔毒放下,才可能让自心净化,清醒地待人接物。有一位很负责的父亲,跟他的孩子解释功课上的难题之后,便心乎气和地安慰孩子说:“你不笨。”孩子便说:“我觉得我笨。”父子两人一个说“你不笨”,一个说“我笨”。最后,父亲勃然大怒地说,“你不笨!笨蛋!”

  嗔怒确实使人失去冷静思考,不能自我控制。因此,禅家非常重视治嗔毒。古代有两位禅师,一个叫坦山,一个叫云升。坦山放浪不拘小节,烟酒不戒;云升为人庄重,不苟言笑。有一天,坦山正在喝酒,云升从坦山的房门经过。坦山便邀云升一起喝酒,被婉拒了。坦山说:

  “连酒都不喝,真不像人!”

  云升听后大怒反问说:

  “你敢骂人?”

  坦山疑惑地说:

  “我并没有骂你!”

  云升说:

  “你说不会喝酒就不像人,这不是明明在骂我吗?”

  这时坦山缓慢地说:

  “你的确不像人。”

  云升更生气地说:

  “好!你骂我,我不像人像什么?你说!你说!”

  坦山说:

  “你像佛。”

  云升听后,哑然不知如何。这个故事很明显地道尽了嗔怒发生和消失的原因。禅者相信,真正避免发生嗔怒的方法是宽容,当一个人能忍受别人的批评和攻讦时,他就会免除嗔怒。另一方面,要避免伤害到别人,就必须注意维护别人的自尊(布施)、善巧的语言(爱语)、给别人一些方便(利行)和为别人设身处地想一想(同事)。如果能注意四摄事,就不容易引发别人的嗔怒。

  当你自己嗔怒时,提醒自己,给自己三分钟时间不说话(禁语),然后想:“嗔怒的结果使情况更糟,要忍一下,忍过去我就多了一分忍功,这是成佛的资粮。”其次,人贵在了解,彼此相互沟通,增进了解,也可以化除嗔怒。一个懂得欣赏别人优点,能一眼看出别人优点的人,他不容易犯嗔怒。反之,老是挑剔别人的人,处处看不惯别人,自然容易犯嗔怒。 

五明学佛网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