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八十七课


2014/9/3    热度:160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八十七课

 

  在名言中存在的一切万法应具有三个条件:未经观察的情况下似乎欢喜而存在、全部具有生灭性、全部是具功用的法。现在正在讲第三个问题。

  前面说:“如若建立一,依彼置他法。”这是《释量论》的一个教证,意思是说,正在建立一法的时候,其他的法都应该暂时放下,不破也不立。那么,名言当中的所知万法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是精通五部大论的大班智达到愚笨牧民之间,所有人共同承认的起功用并在无害六根前显现的这些法。《入中论》中也说:所谓的真名言是六识前显现的具有自相的对境,因此应该排除胜义谛的法以及名言总相和常有的法。《量理宝藏论》中也说:“所量唯独一自相。”

  因此,《中观庄严论》当中名言量成立的法就是自相法,静命论师在本论中唯一将起功用安立为名言法的原因就在这里,这就是此处名言量所衡量的真正所量。

  依靠具有自相或者起功用的这个法,名言中尤其因明当中的很多道理都可以进行宣说,比如现量和比量,比量的根源是现量,现量的根源则与事物的自相有一定关系。所以,对名言不作判断也就不必多费唇舌,只要去判断,起功用的法就特别重要,应该将它作为所判断的事物。

  不论眼睛见到、口中宣说还是耳朵听到,人们在平时所作所行中取舍的全部是六根识前无害成立的这些法,这就是真正名言法的相。在如此安立的过程中,对于因果接触不接触等问题不需要详细观察。《显句论》中也讲了:世间人不会去详细观察某法是自生还是他生,只要因产生果就可以了,这就是世间人的一种说法。中观应成派有时也是随世间名言来抉择的原因就在这里,《入中论自释》中也阐述了与之相同的道理。

  因为在世间当中,只要看见因产生果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观察因和果之间是自生还是他生,只要有因就有果,依靠这种规律建立名言量就可以。所以,起功用的法非常重要,如果不起功用,即使名言中也无法建立这一法。

  依靠这样的自相有实法,可以建立无实法,也就是说,依靠起功用的瓶子可以安立无瓶,因为是从瓶子不成立的角度安立为无实法的,所以与起功用的自相瓶子存在不可缺少的关系。

  瓶子存在,是一种建立;瓶子不存在,就是一种遮破,这一点必定与自相有关系。比如石女的儿子自相不存在,也就无所谓石女的儿子存在或者不存在。同样,具有自相、起功用的别法与不具功用的总法,相违的两个法之间,一者具自相起功用,那么,另一者必定不起功用。

  所有的破立、相违相属等这些名词,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住。虽然我们还没有正式学习因明,但在《量理宝藏论》中,这些内容基本上是作为一品来宣说的,可见这些内容非常重要。本论当中虽然没有广说,但是对于破、立、自相、总相、相违、相属的概念应该掌握,这样一来,以后无论在什么场合遇到,自己都能够灵活运用,这个极为重要。

  柱子的实体以及通过分别念假立的反体、作为所说内容的所诠以及能说语言的能诠,还有显现、遣余等,所谓“世俗”的真正对境唯独是能起作用的法。法称论师的《定量论》中说:世间的名言是从对世间具有能利能害这一角度来安立的。那么,以现量无法见到的小小微尘是不是世俗呢?对我们来说,虽然通过教证和比量可以安立一个无分微尘,但是它对我们既没有危害也无有帮助,所以不能叫做真正的世俗谛。

  真正世俗谛的界限和标准是什么呢?就是以六识面前起作用作为标准,依此安立为世俗谛。因此,不存在的法不是世俗谛;虽然存在,但以根识无法得到的法也不是世俗谛。

  当然,大家能够理解中观的胜义空性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名言量所得出来的世俗谛,明白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如果对现量的界限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的话,尤其因明、中观没有学习究竟的时候,始终都会抓不住重点,自己心里面也只有迷惑的疑团,除此之外,对于很多问题也就难以建立自己的观点。

  所以大家对名言量和胜义量,各个宗派所承许的界限一定要清楚,不要跟着别人人云亦云,这样没有多大的意义。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有一定的把握,如果超出这一点,就已经超出了名言谛的范围。

  那么,世尊说“眼耳鼻非量”,在名言最究竟的角度来讲,眼睛亲自见到红色的柱子是不是在名言中也不成为正量呢?

  并非如此。从名言显现的角度,众生只有这种境界,即使释迦牟尼佛也会承认你见到了红色的柱子。释迦牟尼佛与众多眷属一起化缘,通过眼睛看见的一切法也是可以成立的。然而,详细进行观察,无须胜义谛,单单用名言量来观察也会发现:所谓的柱子根本不能成立。从这一点来说,眼睛亲自见到也不能成为真正的量,因为眼睛仍然有许多细微的法见不到。

  很多人自认为具有一定的智慧,或者觉得自己的眼睛特别好,在平时辩论的时候,经常说一些刺耳难听的话挖苦别人,这样不太好。大家对于自己所懂得的道理应该与道友辩论,但在互相研讨的过程中尽量不要造恶业。以前法王如意宝也再三强调过这个问题,在辩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用词,因为有些口才稍微好一点的人,什么话都说得出来。去年在学院的辩论场所有两个喇嘛辩论,一个喇嘛喜欢用乐器,另一个喇嘛说:“你喜欢乐器的缘故,中观的道理已经全部都忘记了,你应该到文艺界里面去更好一点。”到最后大家都有点不高兴……

  所以辩论的时候,像麦彭仁波切有时候开一点玩笑也是值得的,但是我们自己在各方面一定要注意,很多伤人心或者挖苦人的话最好不要说,也没有必要。运用这种语言,实际根本建立不了自己的观点,也驳斥不了别人的观点。然后自己在学佛的过程中,不管对前世后世也好业因果也好,一直在心里面有困惑的一些问题,应该与道友以及善知识们讨论。或者有些名词实在不懂的话,问一下其他人也没什么,因为我们提问的时候不一定全部是非常难懂的问题,应该把自己真正的疑惑提出来,这个很重要。

  这时有人提出疑问:那么,任何一个相续最后的一刹那能不能起功用呢?如果不起功用,最后一个刹那是不是就不是世俗谛了?比如阿罗汉心相续的最后一个刹那起不起功用?起功用肯定不可能,因为它马上要灭完了,不可能起功用。如果不起功用,它是不是已经变成无实法或者变成胜义谛了?

  对此,随理经部宗的有些论师这样认为的:阿罗汉心相续的最后一刹那虽然不起作用,但遇到其他外缘时还是会继续起功用,比如灯最后要熄灭的刹那,虽然它自己不起功用,但是加一点酥油也不一定灭,所以不会有这种过失。

  麦彭仁波切站在大乘角度说:这种观点不是特别合理。事实上,即便没有遇到外缘,也不产生自己的果,但也不致于成为不能起作用。比如一盏灯最后的一刹那,它虽然不会产生后面的果,但是它自己的当下仍然可以起到遣除黑暗的功用。同样,阿罗汉的心和心所全部灭尽的最后一刹那,仍然可以起到执著外境的作用。经部宗所说的观点虽然可以理解,但并不究竟,因此,应该以这种方式来回答。

  有些上师认为:中观应成派将境和有境都分成倒世俗和正世俗;而中观自续派对外境分倒世俗和正世俗,有境不分。不管怎样,对外境的倒世俗和正世俗,《中观二谛论》、《入中论》以及《入中论自释》中都有详细分析。

  当然,名言也分现相和实相,从现相角度来讲,二月是倒世俗、天月是正世俗,海螺的黄色是倒世俗、海螺的白色是正世俗。但是,《中观庄严论》的作者站在名言实相的角度来讲,所谓的倒世俗包括在正世俗当中,所以没必要在名言中再分,只要说真正的名言是自相法就可以了。

  《中观庄严论》这部论典在抉择名言实相时,倒世俗的二月等显现都是不能成立的,因此,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要解释这部论典就必须按照因明典籍的观点来解说,也即名言中的一切法必须是起功用的法。

  因而,甚至在名言中,无功用的一切法也无法安立为名言量的照了境。《量理宝藏论·第一品》介绍了四种境[48],也就是说,根识前能够真正明了见到的对境叫做照了境。而不起功用的任何法,比如二月,没有自相、不起功用的缘故,不可能成为名言的照了境,只有天月才是眼识真正的照了境。所以必须将起作用的法认定为世俗。对于这一点,大家通过闻思一定要生起定解,这对因明和中观的学习都会起到很大作用。

  《量理宝藏论·第一品》着重遮破了总相和无而显现,对方认为:无而显现的二月,既不是世俗谛也不是胜义谛,会不会变成第三品物体了?萨迦班智达回答说:不会成为第三品物体。无而显现的二月等,实际就是识的一种迷乱,也即识本身,可以包括在自相当中,因此不会出现不属于世俗的过失。但对此等显现详细观察,其自身的本体根本不能成立,因此属于非量。

  有些人怀疑:二月等显现存在,但却起不到两个月亮的作用,因此不是世俗谛;不是真实的空性,也不能说为胜义谛。

  要知道,此处所讲的胜义世俗,与《量理宝藏论》和《释量论》有点不相同。《量理宝藏论》和《释量论》当中,胜义谛是因明的胜义谛,世俗谛也是因明的世俗谛[49]。在本论当中,胜义谛是指空性,世俗谛是指起功用的名言。

  对方提出:二月不起功用,不是世俗谛;不是空性角度来讲,也不是胜义谛,所以成了第三品物体。

  下面对此观察:如果认为二月是一种显现并且不是刹那性,也就成了一种恒常的显现,不是虚妄之法的本质了。既然二月常有,那我们说“一切万法在胜义中不存在,远离一体多体故,犹如影像、二月、幻化”,这里面以“影像、二月”等说明虽然显现却无有自性这一点也不应该合理了。

  一般来说,世间上除了特别愚笨的人以外,根本不会说二月、影像等存在,他们在梦中乘坐大象、骏马,醒来之后也不会说“我刚刚真的去骑马了……”,对于白天的显现和梦境还是分得很清楚的。所以,将二月等显现认成世俗,认为它存在的话,这是特别愚笨的一种标志,这些比普通人还愚笨、具有旁生特征的人,竟然与月称论师、法称论师等比精通万法本性者更加超胜的诸位智者辩论,实在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静命论师的观点在这里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二月等倒世俗的显现是名言中也不存在的法,只不过是一种迷乱的显现,除了自己的心以外根本不可能存在。也就是像法称论师所说的,对名言中起功用的这些法进行抉择时,也是除心的幻化以外根本不可能存在。在这个基础上,应该了知胜义谛和世俗谛双运的道理,一切万法中再没有比之更重要的所知了。

  如果有机会,法称论师的《因明七论》一定要下功夫闻思,这样一来,对名言法、业因果,以及释迦牟尼佛在整个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量士夫等问题,一定会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和见解。因为因明的这些推理都是通过分别念思维和观察的,很多凡夫众生很容易契入,对名言的很多问题也会轻易通达。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闻思空性法门,也会有一定的利益。

  对于二月的显现抉择完毕以后,同理可以类推,石女的儿子、天空中的鲜花、无柱、无瓶等很多无实法,在名言中根本不可能存在,其本体也是空性的。所谓的无实法,在名言中只不过是一种总相而已,没有真正的功用,因此,不论怎样说,石女的儿子存在、虚空存在,也唯一是显示宣说者本身的愚痴之相而已。

  现在世间上有很多人凭借自己的妄想,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学说,有些愚笨的人在某些场合中也是广泛宣扬。实际上,对名言中也不存在的这些法进行弘扬是非常可笑的!这其中的很多道理,大家通过上述推理完全可以类推。

  一般来讲,对法称论师所说的具有自相、真正起功用的法安立为名言这一点一窍不通的人,在名言中说“二月等显现是倒世俗,天月等则是正世俗”,这样的确容易理解并能轻易接受。但在讲述本论的过程中,所谓的世俗必须从起作用的角度来讲,对于这一名言量的深要,完全是长期修学法称论师的《因明七论》、具有一定慧根的人才能接受。

  前面已经从否定角度说明了三个法相,也即从断除成实的角度讲到未观察似而欢喜,从遮破常有的角度安立为生灭法,从遮破石女儿等不起功用之法的角度安立为具有功用的法。从肯定方面,一个世俗的本体也必须要齐全这三者,这是以名言量得出来的结论;或者说是人们共同承认、能现出自相的有实法;也可以说,一旦以胜义理进行观察,根本经不起任何观察的法,就是世俗的本体。在相关论典中再三提到的也是指它。

  下面以旁述方式讲述肯定和否定方面的内容。

  麦彭仁波切在《解义慧剑》中说[50]:任何破立都可以包括在肯定和否定当中,肯定是从“是”和“有”方面建立的;否定是从“无”和“非”这方面来讲的。

  其中,否定也就是指排除自己本身以外的法,也可以称为遣余。遣余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无遮遣余,如“无瓶”,以此不会引出其他任何法;还有就是非遮遣余,比如“瓶子不是常有”,通过排除非本身的常有法来了知它的本体为无常法,由此可以在瓶子的本体上建立无常。

  所谓的肯定,比如瓶子是无常,在建立瓶子自己的本体时,以这种方式遮破了非本身的常有,因此是一种建立的法,是从肯定方面讲的。此处的表达方式与汉文语法稍微有点不同,这里主要是结合因明遣余来讲的。

  任何一种物质,通过否定非本身的方式,比如瓶子不是常有,遣除了这一点以后可以建立其本身为无常;或者,通过肯定自本体,比如瓶子是无常法,从而排除了非本身的常有之法。这是从总的角度说明了肯定和否定的道理。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